第三章
關燈
小
中
大
我還要再耗費一番唇舌,來談論我的身體。
我要說下去,要盡可能多說些,你們聽了,一定會以為我已經徹底忽略了精神性的東西,但我的疏忽是刻意為之的,事實就是如此。
我告訴自己,我沒有力氣再過這種雙重生活。
等我的病有了起色以後,我再考慮精神方面的事。
我的身體離好轉還差很遠。
稍一動就會出汗,靜坐着就又會着涼。
如同盧梭講的一樣,我現在飽受“呼吸急促”之苦。
我有時發燒,早上常常剛一起來,就覺得疲憊不堪,隻能蜷縮在扶手椅裡,對一切都漠不關心,隻顧自己。
我必須集中精力,努力讓呼吸順暢。
我艱難地、有條不紊地、小心謹慎地呼吸着。
但不管怎麼努力,呼氣時總帶着短促的顫音,怎麼也控制不了。
過了好長一段時間,我才能通過高度集中注意力,勉強避免這種情況。
不過最讓我頭疼的還是身體的反應。
現在氣溫隻要稍有變化,我脆弱的身體就會跟着變,讓我痛苦不堪。
現在回頭看,我想當時的病其實和神經系統紊亂有關,那是一系列病症,單單歸結于結核病根本說不通。
我也找不出别的原因。
我不是覺得太熱就是覺得太冷,衣服添了一層又一層,厚得簡直到了可笑的程度。
如果不打寒戰,我就出虛汗;脫掉點衣服,虛汗不出了,我又轉而打起了寒戰。
身體有幾個地方總是寒氣逼人——盡管也在出汗,摸起來卻像大理石一樣冰冷,怎麼也暖不過來。
我對溫度極其敏感,洗漱時不小心往腳上濺了點水,就會着涼;怕熱的程度亦是如此……這種敏感後來再也沒有離開過我,至今未改,我沒想到的是,現如今它卻成了我愉悅的源頭。
我認為任何形式的高度敏感,都可以成為快樂和痛苦的理由,這完全取決于身體的強弱程度。
從前令我痛苦不堪的一切,如今我卻甘之如饴。
不知為什麼,我直到那時睡覺都把門窗關得嚴嚴實實。
遵照T的建議,我試着在夜間打開窗戶。
起初隻開了少許,不久便徹底敞開,而且很快就習慣了。
後來,睡覺時窗戶更是非開不可,一關就覺得悶氣;再過些時日,光風霁月與我同在,我感到無比享受。
可我的心情急切得很,恨不能一下子跨過逐漸好轉的這一階段。
幸虧有瑪瑟琳的悉心護理、清爽的空氣和優越的食物,我的身體很快就好起來了。
我以前呼吸短促,上下台階都成問題,從不敢離開平台。
可到了1月底,我居然敢冒險去公園散步了。
瑪瑟琳拿着一條披肩陪我一起去。
那是下午3點多,那塊地方通常風頭強健。
前三天我身體一直不舒服,現在風總算停了,空氣和暖,令人精神振奮。
這是座城市公園。
一條寬敞的小路把公園分成兩塊,路邊長着兩排高大挺拔的金合歡,這種樹在這兒很受歡迎;樹蔭下還有長凳。
一條水渠——渠面不寬,水卻很深——幾乎和路平行,又分流成幾條小溪,把水引向園中各個地方的花木。
水渾濁不清,呈泥灰色,好像淺粉灰的黏土。
這兒隻有幾個阿拉伯人,沒什麼外國人,他們一離開陽光照射的地方,長衫上便染上了陰影的暗灰色。
我走進這奇異的陰影,身體不由得一顫,感覺很古怪,便用披肩包裹住身體。
不過我并沒有産生不适的感覺,正好相反……我們坐在一張長凳上,瑪瑟琳也很安靜。
幾個阿拉伯人從我們身邊走過,接着一幫孩子也跑了過來。
瑪瑟琳認識其中幾個,她揮揮手,幾個孩子就來了。
她把他們的名字一一告訴我,互相問了些問題,又回答問題,有說有笑,時不時撇撇嘴,玩幾個小遊戲。
不知怎麼的,他們讓我有些煩,我的身體又不舒服了,疲倦感襲來,出了身大汗。
不過說老實話,讓我不安的不是孩子們,而是瑪瑟琳。
是的,她有點妨礙我。
要是我起身,她就會跟着站起來;要是我摘下披巾,她又會接過去;要是我又再次披上,她一定會追着問:“覺得冷嗎?”有她在場,我也不敢跟孩子們說話——我看得出來,她特别偏愛其中幾個。
而我呢,則對另幾個孩子感興趣,這感覺是不由自主的。
“咱們走吧。
”我說。
但我暗下決心,以後一定要獨自來公園。
第二天上午10點鐘,瑪瑟琳必須出門,我便利用這個機會出門。
小巴齊爾幾乎每天上午都來,一天不落,幫我拿披巾。
我覺得身體敏捷了不少,心情也很愉快。
一路上都沒什麼人,我慢慢踱着步,時不時坐下歇一會兒。
巴齊爾跟在我後面,一路說個不停,像條忠誠溫順的小狗。
我走到水渠邊——那是女人們洗衣服的地方——隻見水中間躺着一塊扁石,一個小姑娘正趴在上面,臉朝着水面,手伸進水中,抓住漂過來的小樹枝,又趕忙扔掉。
她拍打着水,腳已經濕了,其他地方的皮膚看起來更深一些。
巴齊爾走上前去,和她說了幾句話。
她回過頭來,看着我笑了,用阿拉伯語回答了巴齊爾的話。
“她是我妹妹。
”他告訴我。
接着他解釋道,他母親要來這兒洗衣裳,妹妹正在那兒等她。
她叫“拉德拉”,阿拉伯語是“綠色”的
我要說下去,要盡可能多說些,你們聽了,一定會以為我已經徹底忽略了精神性的東西,但我的疏忽是刻意為之的,事實就是如此。
我告訴自己,我沒有力氣再過這種雙重生活。
等我的病有了起色以後,我再考慮精神方面的事。
我的身體離好轉還差很遠。
稍一動就會出汗,靜坐着就又會着涼。
如同盧梭講的一樣,我現在飽受“呼吸急促”之苦。
我有時發燒,早上常常剛一起來,就覺得疲憊不堪,隻能蜷縮在扶手椅裡,對一切都漠不關心,隻顧自己。
我必須集中精力,努力讓呼吸順暢。
我艱難地、有條不紊地、小心謹慎地呼吸着。
但不管怎麼努力,呼氣時總帶着短促的顫音,怎麼也控制不了。
過了好長一段時間,我才能通過高度集中注意力,勉強避免這種情況。
不過最讓我頭疼的還是身體的反應。
現在氣溫隻要稍有變化,我脆弱的身體就會跟着變,讓我痛苦不堪。
現在回頭看,我想當時的病其實和神經系統紊亂有關,那是一系列病症,單單歸結于結核病根本說不通。
我也找不出别的原因。
我不是覺得太熱就是覺得太冷,衣服添了一層又一層,厚得簡直到了可笑的程度。
如果不打寒戰,我就出虛汗;脫掉點衣服,虛汗不出了,我又轉而打起了寒戰。
身體有幾個地方總是寒氣逼人——盡管也在出汗,摸起來卻像大理石一樣冰冷,怎麼也暖不過來。
我對溫度極其敏感,洗漱時不小心往腳上濺了點水,就會着涼;怕熱的程度亦是如此……這種敏感後來再也沒有離開過我,至今未改,我沒想到的是,現如今它卻成了我愉悅的源頭。
我認為任何形式的高度敏感,都可以成為快樂和痛苦的理由,這完全取決于身體的強弱程度。
從前令我痛苦不堪的一切,如今我卻甘之如饴。
不知為什麼,我直到那時睡覺都把門窗關得嚴嚴實實。
遵照T的建議,我試着在夜間打開窗戶。
起初隻開了少許,不久便徹底敞開,而且很快就習慣了。
後來,睡覺時窗戶更是非開不可,一關就覺得悶氣;再過些時日,光風霁月與我同在,我感到無比享受。
可我的心情急切得很,恨不能一下子跨過逐漸好轉的這一階段。
幸虧有瑪瑟琳的悉心護理、清爽的空氣和優越的食物,我的身體很快就好起來了。
我以前呼吸短促,上下台階都成問題,從不敢離開平台。
可到了1月底,我居然敢冒險去公園散步了。
瑪瑟琳拿着一條披肩陪我一起去。
那是下午3點多,那塊地方通常風頭強健。
前三天我身體一直不舒服,現在風總算停了,空氣和暖,令人精神振奮。
這是座城市公園。
一條寬敞的小路把公園分成兩塊,路邊長着兩排高大挺拔的金合歡,這種樹在這兒很受歡迎;樹蔭下還有長凳。
一條水渠——渠面不寬,水卻很深——幾乎和路平行,又分流成幾條小溪,把水引向園中各個地方的花木。
水渾濁不清,呈泥灰色,好像淺粉灰的黏土。
這兒隻有幾個阿拉伯人,沒什麼外國人,他們一離開陽光照射的地方,長衫上便染上了陰影的暗灰色。
我走進這奇異的陰影,身體不由得一顫,感覺很古怪,便用披肩包裹住身體。
不過我并沒有産生不适的感覺,正好相反……我們坐在一張長凳上,瑪瑟琳也很安靜。
幾個阿拉伯人從我們身邊走過,接着一幫孩子也跑了過來。
瑪瑟琳認識其中幾個,她揮揮手,幾個孩子就來了。
她把他們的名字一一告訴我,互相問了些問題,又回答問題,有說有笑,時不時撇撇嘴,玩幾個小遊戲。
不知怎麼的,他們讓我有些煩,我的身體又不舒服了,疲倦感襲來,出了身大汗。
不過說老實話,讓我不安的不是孩子們,而是瑪瑟琳。
是的,她有點妨礙我。
要是我起身,她就會跟着站起來;要是我摘下披巾,她又會接過去;要是我又再次披上,她一定會追着問:“覺得冷嗎?”有她在場,我也不敢跟孩子們說話——我看得出來,她特别偏愛其中幾個。
而我呢,則對另幾個孩子感興趣,這感覺是不由自主的。
“咱們走吧。
”我說。
但我暗下決心,以後一定要獨自來公園。
第二天上午10點鐘,瑪瑟琳必須出門,我便利用這個機會出門。
小巴齊爾幾乎每天上午都來,一天不落,幫我拿披巾。
我覺得身體敏捷了不少,心情也很愉快。
一路上都沒什麼人,我慢慢踱着步,時不時坐下歇一會兒。
巴齊爾跟在我後面,一路說個不停,像條忠誠溫順的小狗。
我走到水渠邊——那是女人們洗衣服的地方——隻見水中間躺着一塊扁石,一個小姑娘正趴在上面,臉朝着水面,手伸進水中,抓住漂過來的小樹枝,又趕忙扔掉。
她拍打着水,腳已經濕了,其他地方的皮膚看起來更深一些。
巴齊爾走上前去,和她說了幾句話。
她回過頭來,看着我笑了,用阿拉伯語回答了巴齊爾的話。
“她是我妹妹。
”他告訴我。
接着他解釋道,他母親要來這兒洗衣裳,妹妹正在那兒等她。
她叫“拉德拉”,阿拉伯語是“綠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