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小說
關燈
小
中
大
更多的家庭有困難的學生都得到幫助,不就更加有意義嗎?領導,還有後續報道呢,你就看好吧!
台領導一時也就沒有什麼好說的,隻是叮囑道:要讓受資助的人也說話,要有互動,才吸引觀衆,才能打動人。
過了兩天,由縣教育局、團縣委、縣婦聯一起舉辦的“捐贈儀式”的新聞果然十分熱鬧,有縣上領導講話,有愛心代表講話,也有受贈的代表緻謝意。
汪老闆沒有講話,他有些木讷地站在一群人中,臉上的表情有些古怪,不像是在生氣,也不像是在笑。
齊定芳站在受捐贈的一群學生中,她仍然同平時一樣,臉上沒有笑容,卻明顯地有一種顯得吃驚的表情,可那表情卻讓武記者認定:齊定芳那種吃驚的表情是一種輕松,一種從心底裡湧出來的輕松。
當天夜裡,武德浩和他在教育局等單位的幾個哥們在小酒館裡喝啤酒,喝到興頭上,哥們兒中就有人誇他“舞得好”,幫了一個窮人家的大忙;有人卻說他“過頭了”,讓那個汪老闆吃了虧,還說不出話來。
武記者說,哥們聽我說兩句,今天的這個儀式搞得好,好就好在成為了一條好新聞,你們想到過嗎?原來所謂的“新聞”也是可以制造的。
可是衆位哥們兒要記住,我可是要真心真意地表揚那位汪老闆的,人家也是實心實意要幫助齊老三他們家的。
汪老闆是真高尚,人家沒有什麼私心,而我們這些人也是高尚的,因為我們也沒有什麼私心。
哥們舉起酒杯起哄了,在“你小子真滑頭”、在“你真是一個舞得好”的起哄聲裡,趁着沒醉,武記者悄悄地離開了小酒館。
他還要回去整理他的采訪筆記,他又有了一個不像是新聞标題的新聞标題:競選。
競選 (本報訊)新聞導語:幹海子村66名村民自行選出了新的村主任。
這次選舉是在鄉裡沒有安排,縣上也不知情的前提下舉行的。
令人吃驚的是幹海子村的這次村民“自發”搞選舉,竟然有着與以後才頒布的有關法律、規定有那麼多相同、相近的地方;更令人吃驚的是再稍後,已經看到了有關法律和規定的鄉上卻敢于宣布這次選舉無效。
(新聞背景):幹海子村一直沒有通公路,22戶人家,113人。
多少代人來都是天亮起床下地,天黑回來燒鍋煮飯,吃了上床睡覺。
直到近些年,才有一些年青人跑出去又跑回來,說是進城打工掙錢。
沒有見到這些年青人找了幾個錢回來,倒是把村子裡人們該有的本分丢了不少,帶回些村子裡的人都覺得莫明其妙的風氣和東西。
比如,鄧家的鄧二拐,腿有毛病沒有人笑話,可出回門回來把頭發染成黃的,像玉米的須,就讓人笑得直不起腰。
高老幺的女子,跑出去幫一個開衣服店的老闆,老闆沒有賺到錢,沒得錢給高老幺的女子,拿給她幾件衣服當工錢。
那些衣服,怪裡怪氣,穿到身上,肚臍眼也露在外頭。
高老幺的女子還喜歡得很,穿起那種衣裳回到幹海子來“洋盤”,惹得村裡人笑落了牙齒。
高老幺抓住他女子那一頓好打,高老幺曉得,他女子把他的臉皮“臊盡”了,越打越有氣,不是老支書出面拉住就說不定要出人命。
老支書叫高萬發,好多年的支書了,後來鄉上又讓他兼了幹海子村的村委會主任。
支書也好,主任也好,村裡人看來都是一樣的,如果有人說還要有個生産隊長,村裡人會認為,還是他高萬發,高萬發就是百十來号村民的主心骨。
村子裡有一個六十多歲的人“主火”,村民們都習慣了,就像高萬發也習慣自己具有村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鄉人大代表好多種身份一樣。
高萬發能當幾十年的村領導,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村裡人覺得他“威信高”,威信高是人們說他做事總算“公平”,其實就是好事壞事人人有份,比如有人打架“角逆”,他就是各打五十大闆;二是高萬發在村裡的輩份高、年齡大,村裡除他之外的兩個黨員都要比他小十多歲。
一般來說,成了爺爺輩的人做事看問題總能把住“火候”,老支書才能“主火”,早已是村民的共識。
沒有想到這年卻跳出個不曉得鹽鹹,不曉得醋酸的“沖天棒”來,說,他能當幹海子村的村委會主任,這個人還不到三十歲,是高萬發本家的孫子輩,名叫高亮。
高亮也進城打過工,同其他打工的人不一樣的是,他打工不是老是呆在一個地方,而是到處跑,到過廣州,到過上海,在省城裡去打工的時間最長。
回來時也沒有看到他帶了好多錢回來,村裡人說他幾年下來,“嘴勁”倒是練出來了,無論說到哪裡,他總能講出一套又一套的理由來。
對還是不對,村民們說不上,是不是道理,村民們也不清楚,隻曉得現在的高亮“會說得很”。
高亮說,支部書記是黨員選出來的,村委會主任是由村民們選出來的。
高亮說,支書有支書的事情,村主任有村主任的責任,各負其責。
高亮說,沿海和省城邊上的農村裡,村委會主任是村民們投票選出來的,想選哪個人是村民自己的事情,旁邊的人不能說三道四。
高亮說,哪個願意當村委會主任,就要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還要把自己怎麼樣當好村主任說出來,要把自己能為村民辦些啥子事情說出來。
村民就根據他的想法、說法,決定自己選還是不選他。
高亮說,如果他當了幹海子的村主任,他就要帶着村裡人修一條水渠,讓幹海子村有一半的土地旱澇都有收成;還要帶領村民修一條下山的公路,讓村裡人外出都坐車,藥材、山貨出山不再靠人背;等到村裡有了錢,就把電線拉過來,要讓幹海子的夜裡也亮起來,人家戶裡有電視看。
高亮說這些話不是在屋子裡,不是隻對幾個人說,而是哪裡人多就在哪裡說,也不分時間,有人聽他就說,有人問他就解釋。
高亮說,他見過省城邊上的農村裡、沿海的農村裡選村主任,人家都是這麼到處“演講”的,而且是向發達國家學來的。
過了沒多久,全村人都曉得高亮的這些想法,好多人的心裡都活動起來:說不準高亮還真能把這些事情辦到呢。
辦到了是好事,是天大的好事呀! 高萬發對于高亮的這些“天殼子”先是付之一笑,後來發現高亮天天說,把村裡的人心都有點說亂了,才決定給高亮打個招呼,本意是想讓高亮閉上他那張臭嘴,做點正事。
沒想到還沒說上三句話,高亮竟問老支書,敢不敢和自己一起來競選幹海子的村委會主任,看一看村裡人會選哪個? 高亮這麼一問,就把老支書惹毛了,心裡說,你娃娃光看到樹子長得高,不曉得樹子的根根有好深。
本來想到了把這件事向鄉上彙報一下,轉念又想,這高亮不就是一個“毛桃子娃娃”?這點事也要向鄉上請教,顯得我這麼多年的支書白當了。
兩個人你一言我一語,竟定下了一件幹海子村的大事:三天後,全村人開會,選舉産生幹海子村的新村委會主任。
接下來這兩天,高亮更是逢人就說他當上了主任會怎樣、怎樣。
嘴巴說得白泡子翻,白天黑夜,張家進王家出,公開明白地說,拜托大家投我高亮一票。
老支書也沒閑着,他不顯山、不露水,不動聲色地就對幾乎所有的人都打了招呼:把票投給我,不要、也不準投給那個“毛桃子娃娃”。
選舉的結果,沒有向高亮所希望的方向發展,也沒有出現老支書所盼望的情形。
别的地方要滿18歲的人才有資格投票,但這回幹海子村卻規定隻要“做得動活路”的人都有資格投票,投票的人群裡,最小的才14歲。
問題是,投同意老支書票的人一共隻有33人,而高亮也正好有33票。
這是一個哪一方也沒有料到的情況。
連想也沒有想到過會出現的事情,事先也就沒有想到過解決問題的辦法。
而大家都要想得到最後的結果,怎麼收場,一下把全村人都難住了。
就在這時,都坐在泥土地上的人群裡顫巍巍地立起一個人來。
這人是幹海子村受人尊敬、讓人贊羨的“總老輩子”,有人說她80多歲了,有人說她90多歲了的衛高氏。
她的兒女年紀與高萬發差不多,可她有一個孫兒在大城市裡的大學裡當老師,有一個孫女在與龍川縣鄰近的一個縣裡當副縣長,孫兒孫女好多年都沒回來過,但是她的孫輩們都沒有忘記她。
時不時,村裡人都能聽到他們給衛高氏又帶了什麼東西回來了,又寄了多少錢回來了。
村裡人好生羨慕,衛高氏是有福份的人,一般來說,隻要是有福份的人說話都有人聽。
隻見她站起身來,沒有了牙齒的嘴巴一張一合,說了句什麼話,手還比劃着,很認真的樣子。
她身邊的兒女們趕緊為她大聲“翻譯”說:找先生來斷。
人們都聽清楚了:找先生來斷。
所有的人都把目光齊刷刷地投向老支書和高亮。
這個老支書,多少年來一直在與先生作“堅決的鬥争”;高亮走南闖北,見多識廣,回到村裡後,經常把村裡唯一的一個先生當成傻瓜逗着玩。
現在看他們倆怎麼辦!這兩個人也沒有想到過,自己能不能當上村主任,還得由他們都看不起的先生來決斷。
像是在人們的意料中又像是在人們的意料外,沉默了一會兒之後,兩個競選者,居然同時點頭并異口同聲地大聲說:那好吧! (新聞鍊接):多少年來,幹海子的村民們把教書的人稱為先生,把能為人把脈看病的人稱為先生,有時也把穿戴幹淨、整潔的人也戲稱為先生。
而衛高氏所說的先生,卻是指會為人算命,或者會“跳神”的人。
在幹海子,隻有外号“邱二皮”的光棍會跳神,這是多年前是從他老子那裡學來的,也算是子承父業。
平時人們都叫他二皮,隻有請他跳神時才會叫他先生。
叫他先生時,邱二皮就很高興,因為随着一聲“先生”,就會有好吃好喝,還有“紅封封”,邱二皮“受活”得不得了。
但是這回人們雖然也叫起了“先生”,二皮卻有點郁悶,因為以往叫先生時,不是因為有人去世,就是因為有人病了,請他去“做道場”,請他去“驅鬼驅邪”。
做那些熟悉了的“過場”,他是應心得手,而今天是讓他斷出哪一個能當村委會主任,是他從沒經曆過的,得不到錢不說,關鍵是他不知該怎麼斷。
二皮畢竟是二皮,他突然想起了村莊外邊那棵千年大杉樹,那是棵全村人心目裡的神樹。
樹木下一直有一個三尺來高的木棚,卻修得像座房屋,頂上蓋了幾十片瓦,有門,從門外朝裡看,裡面隻有一個木牌,木牌上歪歪扭扭地寫了一行字:神杉樹王之位。
這棵樹是幹海子的“風水樹”,保佑着這方水土和衆人。
到神樹面前去抽簽!此言一出,全村響應。
邱二皮先在樹前點上香、點燃蠟燭,燒過了紙錢,然後伏在地上向樹神說明原委。
磕頭磕完,向樹神的“通白”也就完成了。
二皮從背筐拿出一個簽筒,把簽筒裡面的竹簽都倒出來,放進了兩根新簽,一根簽上寫着:高萬發;另一根簽上寫着:高亮。
二皮再一次向樹神禱告後,這才叫兩個人過來搖簽,搖出來的人就是新的村主任。
老支書閉上眼,按照邱二皮的指點,上下左右一搖,果然有根簽就飛出簽筒來。
二皮撿起來一看,上面寫着:高亮。
便大聲讀出聲來:高亮!輪到高亮來搖簽,也是按照邱二皮的指點,搖了兩搖,簽從簽筒裡跳出來,二皮撿起來,看了一眼,高聲讀道:高萬發! 村子裡的人沒有想到抽簽會是這樣一個結果,叽叽喳喳,嘻嘻哈哈,人們亂成一團。
二皮這時卻冷靜得很,仰面朝天,眯着眼,把左臂舉過頭,大指姆卻忙碌着,掐完食指,又掐中指、小指。
突然,他用一種人們平時從沒有聽到過的聲音說:待吾神寫給你等。
他從人堆裡一把拖出一個七、八歲的童子娃娃,又從自己帶來的背筐裡取出一根油黑光滑的小木棍,他用木棍在泥土上下左右地寫畫了一陣,仍然用那古怪的聲音說:娃娃讀來。
原來地上有字,大家就讓那小孩子讀出來,這娃兒讀到:小子再抽即是。
人們正在猜這寫在地上的字是什麼意思,二皮突然倒在地上,衆人大吃一驚,他卻又站起來了,對大夥說:剛才樹神附身,讓他“扶乩”,寫在泥土上的那句話,就是樹神的旨意了,樹神是讓小娃兒來抽上一簽。
也顧不上過問村裡人們那驚愕的樣子,他又是一番伏地向神樹祈禱。
老半天才從地上站起來,手把手地教那個小孩搖晃簽筒。
這個童子娃娃是村子裡高老幺的大孫子,是村小學裡人們公認的“讀書讀得”的娃兒。
雖說調皮搗蛋倒也“精靈”得很,嘴巴裡嚷到“曉得、曉得”,雙手抱住簽筒一陣猛搖,一根竹簽毫無聲息地飛了出來。
邱二皮把竹簽舉過頭,斜着眼睛向上看,看清楚了才大聲讀出來:高亮! 高萬發就說:搞封建迷信得到的結果不作數,村裡的人們就起哄:你自己是同意了的,現在又來說這種話。
如果抽到的是你,高亮也不幹,那怎麼辦?我們總不能一天接一天地都來選哪個當村主任吧?再說了,神樹的意思大家都明白了,最好還是不要得罪樹神。
高萬發沒有了抓拿,隻得硬着頭皮把這件事報到了鄉上。
誰知,這消息傳到鄉上,鄉上好長一段時間竟沒有任何反應。
後來驚動了縣上,有關領導大為光火,鄉上這才派來人員,宣布幹海子村的這次選舉無效,村主任還是高萬發。
過了很久,高亮也沒有服氣,幾次找到鄉上的幹部理論,說,幹海子村村民們的這次自發選舉,同後來才出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的精神完全一緻,鄉上幹部問他,“組織法”裡哪一條規定要用抽簽來定結果?高亮依然不服氣,說,不抽簽,你們說該咋辦? 聽到高亮一次又一次地跑到鄉上問那些幹部咋辦!高萬發就感到好笑,心裡說:咋辦?涼辦!我這個支書未必是抽簽抽的?我這個主任也不是抽簽抽到的,而是鄉上讓我當的!咋辦!該咋辦還咋辦! 财路 台上領導要武德浩完成一個新任務:給電視台拉廣告,越多越好,而且視情況可以給武德浩數量不菲的獎金。
當然,這條規矩對所有的記者都是一樣的,大家都明白,拉到廣告就有錢。
但龍川這個地方沒有幾個老闆願意上縣電視台打廣告,說句老實話,這些老闆還沒有變成具有商業眼界的企業家,或者說這裡的企業原本算不上什麼企業,一個小縣城市場也隻有那麼大點,又沒有什麼像樣的、可以稱為品牌的東西。
雖然如此,哪個對錢有仇?聽到自己也能得到獎金,每個記者都認認真真到處串。
武記者跑了好多路,卻都是白費力氣。
“原富建築公司”的汪老闆認定武記者讓自己吃了啞巴虧,在電視上露了一回臉,當了回好人好事的代表,給自己傻瓜兒子娶媳婦的事情連說也不敢說出口了,簡直是被這個記者當成猴耍了一回。
武記者話還沒說完,汪老闆就一口就拒絕了廣告的事情。
“龍川飯店”也算得上一個有點錢的企業,卻也不願意打廣告,女老闆柳金芳說得絕:願意到我這裡吃飯、桑拿的呢,不看廣告也要來的,不想到我這裡來的呢,廣告牌立在他門口,他也是不來的。
拉廣告到處碰壁,但“本職”的事情卻不能不去做,新聞記者的“本職”就是采訪新聞。
武記者這次得到了去尚家河壩采訪的任務。
尚家河壩修了一條水渠,解決了尚家河壩一多半土地澆灌的老大難問題,對龍川縣來說,也是一條極有報道價值的重要新聞。
尚家河壩距離縣城不遠,而且順公路,來去都比去别的鄉村方便,武記者很快就把這條新聞采訪回來,當天夜裡就播放出來。
正當電視裡播放這條新聞時,武德浩卻貓在屋裡寫他認為可以在報紙上登出來的新聞:财路。
(本報訊)新聞導語:尚家河壩陳幺弟打麻将輸了一頭大肥豬,赢家尚光榮帶着三個兒子去拉豬。
陳幺弟的女人喝了農藥送醫院,鄉派出所卻為到底是民事糾紛還是刑事問題犯難,事情的來龍去脈還在調查當中。
(新聞背景):現實情況就是這樣明擺着,凡是距離縣城遠一點的地方,不通公路的鄉村,那個地方的老百姓就要“好打整”一點,民風淳樸,老老實實的人多。
而隻要是順公路,離縣城近的地方,狡猾的人就多一些,這些地方就是縣上有位領導總結的“是出刁民的地方”。
尚家河壩就是出刁民的地方,而尚家河壩的尚光榮一家四爺子就是刁民中的刁民。
尚家河壩的村頭,是國道318線經過的地方。
這公路在這裡很是别扭,一邊是山坡,一邊卻緊靠着一片莊稼地。
當年劃分承包地時,人們都嫌這塊地靠公路太近,人在地頭勞作時要吃公路上揚起的臭灰塵。
而且這塊地離水溝遠,離村子遠,種到地裡的東西看守不方便,容易遭賊。
這塊地就分給了村子裡出名的懶漢楊幹稀兒,楊幹稀兒懶是懶,但好說話,再說,村子裡也沒有幾個人出來為他報不平。
再加上楊幹稀兒的婆娘也懶,兩口子認為,有塊地就是了,離水溝遠,天上就不落雨了?管它在哪裡,路要多走幾步,可地裡的活還要少幹一些呢。
那一年,楊幹稀兒在地裡種了些白菜,還有一排小蔥。
土地裡沒有上足肥料,菜長得就不好,楊幹稀兒也不在意。
快過年了的一天早上,一輛大汽車已從彎道上轉過來,不料,迎面來了一輛摩托車。
摩托車開得飛快,看到迎面來的汽車,不由慌了神,把摩托車直接開進了楊幹稀兒的菜地裡。
那輛大汽車喇叭長鳴,轟隆隆的徑自開了過去。
楊幹稀兒正好想到地裡掐幾棵蔥回來吃,看到一輛摩托車沖進了自己的菜地,便飛一般趕上去把摩托車主扭住。
開摩托車的人是一個雞販子,一隻雞還沒收到,差一點出了車禍,魂都沒得了。
楊幹稀兒問雞販子:你看咋個辦?我這麼一地的菜。
其實,也隻好有十幾棵白菜。
雞販子連聲說:我賠、我賠!楊幹稀兒張口便要雞販子賠償100元,雞販子果然掏出100元錢來交給楊幹稀兒,騎上摩托一溜煙就跑了。
錢來得如此容易,楊幹稀兒就後悔:早曉得,應該喊他賠我150元!事有湊巧,過了年不久,楊幹稀兒兩口子那天剛在地裡點上了兩路洋芋,兩輛小汽車會車,一輛貼着山坡飛馳而過,另一輛小車卻跳進了地裡,剛點在地裡的洋芋白生生地翻出地面來,到處都是。
恰好,村裡有幾個人也走這裡路過,便一窩蜂圍住小車駕駛員,開口就要駕駛員賠償500元錢,小車駕駛員低聲下氣,最後賠償200元脫身。
楊幹稀兒年前年後就掙了300元錢,那塊地裡出的菜,做得好,一年到頭也隻有100元錢。
村裡人都羨慕,楊幹稀兒分上了一塊“寶地”。
不料,幾天以後,楊幹稀兒卻被鄉上叫了去,讓他退還給那個小車駕駛員150元,還讓鄉上幹部好好地罵了一頓。
原來,那輛小車是縣上一個什麼領導的車,領導你也敢敲詐? 尚光榮聽說之後,就拿出一塊地來和楊幹稀兒交換,楊幹稀兒先還有點猶豫,明擺着的,這塊地有搞頭。
尚光榮就對他說:這塊地,換也得換,不換也還是要換。
再說了,這塊地在你手裡隻會給你找麻煩,哪天鄉上喊你把雞販子的錢也退還了,你咋辦?我給你的那塊地的土壤好,水又近,你哪點吃虧了?楊幹稀兒想了想自己又搬不到别的地方去,尚老漢兒的三個兒子沒有哪個是好惹的,也就答應下來,反正,總算白白得到了150元錢。
尚光榮尚老漢就帶着他的兒子,在這塊地邊搭起了一個棚子,三個兒子輪流住在破塑料布棚裡,父子四人想得很周全,防備夜晚裡有車闖進地裡時他們沒有人在現場。
誰也沒有
過了兩天,由縣教育局、團縣委、縣婦聯一起舉辦的“捐贈儀式”的新聞果然十分熱鬧,有縣上領導講話,有愛心代表講話,也有受贈的代表緻謝意。
汪老闆沒有講話,他有些木讷地站在一群人中,臉上的表情有些古怪,不像是在生氣,也不像是在笑。
齊定芳站在受捐贈的一群學生中,她仍然同平時一樣,臉上沒有笑容,卻明顯地有一種顯得吃驚的表情,可那表情卻讓武記者認定:齊定芳那種吃驚的表情是一種輕松,一種從心底裡湧出來的輕松。
當天夜裡,武德浩和他在教育局等單位的幾個哥們在小酒館裡喝啤酒,喝到興頭上,哥們兒中就有人誇他“舞得好”,幫了一個窮人家的大忙;有人卻說他“過頭了”,讓那個汪老闆吃了虧,還說不出話來。
武記者說,哥們聽我說兩句,今天的這個儀式搞得好,好就好在成為了一條好新聞,你們想到過嗎?原來所謂的“新聞”也是可以制造的。
可是衆位哥們兒要記住,我可是要真心真意地表揚那位汪老闆的,人家也是實心實意要幫助齊老三他們家的。
汪老闆是真高尚,人家沒有什麼私心,而我們這些人也是高尚的,因為我們也沒有什麼私心。
哥們舉起酒杯起哄了,在“你小子真滑頭”、在“你真是一個舞得好”的起哄聲裡,趁着沒醉,武記者悄悄地離開了小酒館。
他還要回去整理他的采訪筆記,他又有了一個不像是新聞标題的新聞标題:競選。
競選 (本報訊)新聞導語:幹海子村66名村民自行選出了新的村主任。
這次選舉是在鄉裡沒有安排,縣上也不知情的前提下舉行的。
令人吃驚的是幹海子村的這次村民“自發”搞選舉,竟然有着與以後才頒布的有關法律、規定有那麼多相同、相近的地方;更令人吃驚的是再稍後,已經看到了有關法律和規定的鄉上卻敢于宣布這次選舉無效。
(新聞背景):幹海子村一直沒有通公路,22戶人家,113人。
多少代人來都是天亮起床下地,天黑回來燒鍋煮飯,吃了上床睡覺。
直到近些年,才有一些年青人跑出去又跑回來,說是進城打工掙錢。
沒有見到這些年青人找了幾個錢回來,倒是把村子裡人們該有的本分丢了不少,帶回些村子裡的人都覺得莫明其妙的風氣和東西。
比如,鄧家的鄧二拐,腿有毛病沒有人笑話,可出回門回來把頭發染成黃的,像玉米的須,就讓人笑得直不起腰。
高老幺的女子,跑出去幫一個開衣服店的老闆,老闆沒有賺到錢,沒得錢給高老幺的女子,拿給她幾件衣服當工錢。
那些衣服,怪裡怪氣,穿到身上,肚臍眼也露在外頭。
高老幺的女子還喜歡得很,穿起那種衣裳回到幹海子來“洋盤”,惹得村裡人笑落了牙齒。
高老幺抓住他女子那一頓好打,高老幺曉得,他女子把他的臉皮“臊盡”了,越打越有氣,不是老支書出面拉住就說不定要出人命。
老支書叫高萬發,好多年的支書了,後來鄉上又讓他兼了幹海子村的村委會主任。
支書也好,主任也好,村裡人看來都是一樣的,如果有人說還要有個生産隊長,村裡人會認為,還是他高萬發,高萬發就是百十來号村民的主心骨。
村子裡有一個六十多歲的人“主火”,村民們都習慣了,就像高萬發也習慣自己具有村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鄉人大代表好多種身份一樣。
高萬發能當幾十年的村領導,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村裡人覺得他“威信高”,威信高是人們說他做事總算“公平”,其實就是好事壞事人人有份,比如有人打架“角逆”,他就是各打五十大闆;二是高萬發在村裡的輩份高、年齡大,村裡除他之外的兩個黨員都要比他小十多歲。
一般來說,成了爺爺輩的人做事看問題總能把住“火候”,老支書才能“主火”,早已是村民的共識。
沒有想到這年卻跳出個不曉得鹽鹹,不曉得醋酸的“沖天棒”來,說,他能當幹海子村的村委會主任,這個人還不到三十歲,是高萬發本家的孫子輩,名叫高亮。
高亮也進城打過工,同其他打工的人不一樣的是,他打工不是老是呆在一個地方,而是到處跑,到過廣州,到過上海,在省城裡去打工的時間最長。
回來時也沒有看到他帶了好多錢回來,村裡人說他幾年下來,“嘴勁”倒是練出來了,無論說到哪裡,他總能講出一套又一套的理由來。
對還是不對,村民們說不上,是不是道理,村民們也不清楚,隻曉得現在的高亮“會說得很”。
高亮說,支部書記是黨員選出來的,村委會主任是由村民們選出來的。
高亮說,支書有支書的事情,村主任有村主任的責任,各負其責。
高亮說,沿海和省城邊上的農村裡,村委會主任是村民們投票選出來的,想選哪個人是村民自己的事情,旁邊的人不能說三道四。
高亮說,哪個願意當村委會主任,就要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還要把自己怎麼樣當好村主任說出來,要把自己能為村民辦些啥子事情說出來。
村民就根據他的想法、說法,決定自己選還是不選他。
高亮說,如果他當了幹海子的村主任,他就要帶着村裡人修一條水渠,讓幹海子村有一半的土地旱澇都有收成;還要帶領村民修一條下山的公路,讓村裡人外出都坐車,藥材、山貨出山不再靠人背;等到村裡有了錢,就把電線拉過來,要讓幹海子的夜裡也亮起來,人家戶裡有電視看。
高亮說這些話不是在屋子裡,不是隻對幾個人說,而是哪裡人多就在哪裡說,也不分時間,有人聽他就說,有人問他就解釋。
高亮說,他見過省城邊上的農村裡、沿海的農村裡選村主任,人家都是這麼到處“演講”的,而且是向發達國家學來的。
過了沒多久,全村人都曉得高亮的這些想法,好多人的心裡都活動起來:說不準高亮還真能把這些事情辦到呢。
辦到了是好事,是天大的好事呀! 高萬發對于高亮的這些“天殼子”先是付之一笑,後來發現高亮天天說,把村裡的人心都有點說亂了,才決定給高亮打個招呼,本意是想讓高亮閉上他那張臭嘴,做點正事。
沒想到還沒說上三句話,高亮竟問老支書,敢不敢和自己一起來競選幹海子的村委會主任,看一看村裡人會選哪個? 高亮這麼一問,就把老支書惹毛了,心裡說,你娃娃光看到樹子長得高,不曉得樹子的根根有好深。
本來想到了把這件事向鄉上彙報一下,轉念又想,這高亮不就是一個“毛桃子娃娃”?這點事也要向鄉上請教,顯得我這麼多年的支書白當了。
兩個人你一言我一語,竟定下了一件幹海子村的大事:三天後,全村人開會,選舉産生幹海子村的新村委會主任。
接下來這兩天,高亮更是逢人就說他當上了主任會怎樣、怎樣。
嘴巴說得白泡子翻,白天黑夜,張家進王家出,公開明白地說,拜托大家投我高亮一票。
老支書也沒閑着,他不顯山、不露水,不動聲色地就對幾乎所有的人都打了招呼:把票投給我,不要、也不準投給那個“毛桃子娃娃”。
選舉的結果,沒有向高亮所希望的方向發展,也沒有出現老支書所盼望的情形。
别的地方要滿18歲的人才有資格投票,但這回幹海子村卻規定隻要“做得動活路”的人都有資格投票,投票的人群裡,最小的才14歲。
問題是,投同意老支書票的人一共隻有33人,而高亮也正好有33票。
這是一個哪一方也沒有料到的情況。
連想也沒有想到過會出現的事情,事先也就沒有想到過解決問題的辦法。
而大家都要想得到最後的結果,怎麼收場,一下把全村人都難住了。
就在這時,都坐在泥土地上的人群裡顫巍巍地立起一個人來。
這人是幹海子村受人尊敬、讓人贊羨的“總老輩子”,有人說她80多歲了,有人說她90多歲了的衛高氏。
她的兒女年紀與高萬發差不多,可她有一個孫兒在大城市裡的大學裡當老師,有一個孫女在與龍川縣鄰近的一個縣裡當副縣長,孫兒孫女好多年都沒回來過,但是她的孫輩們都沒有忘記她。
時不時,村裡人都能聽到他們給衛高氏又帶了什麼東西回來了,又寄了多少錢回來了。
村裡人好生羨慕,衛高氏是有福份的人,一般來說,隻要是有福份的人說話都有人聽。
隻見她站起身來,沒有了牙齒的嘴巴一張一合,說了句什麼話,手還比劃着,很認真的樣子。
她身邊的兒女們趕緊為她大聲“翻譯”說:找先生來斷。
人們都聽清楚了:找先生來斷。
所有的人都把目光齊刷刷地投向老支書和高亮。
這個老支書,多少年來一直在與先生作“堅決的鬥争”;高亮走南闖北,見多識廣,回到村裡後,經常把村裡唯一的一個先生當成傻瓜逗着玩。
現在看他們倆怎麼辦!這兩個人也沒有想到過,自己能不能當上村主任,還得由他們都看不起的先生來決斷。
像是在人們的意料中又像是在人們的意料外,沉默了一會兒之後,兩個競選者,居然同時點頭并異口同聲地大聲說:那好吧! (新聞鍊接):多少年來,幹海子的村民們把教書的人稱為先生,把能為人把脈看病的人稱為先生,有時也把穿戴幹淨、整潔的人也戲稱為先生。
而衛高氏所說的先生,卻是指會為人算命,或者會“跳神”的人。
在幹海子,隻有外号“邱二皮”的光棍會跳神,這是多年前是從他老子那裡學來的,也算是子承父業。
平時人們都叫他二皮,隻有請他跳神時才會叫他先生。
叫他先生時,邱二皮就很高興,因為随着一聲“先生”,就會有好吃好喝,還有“紅封封”,邱二皮“受活”得不得了。
但是這回人們雖然也叫起了“先生”,二皮卻有點郁悶,因為以往叫先生時,不是因為有人去世,就是因為有人病了,請他去“做道場”,請他去“驅鬼驅邪”。
做那些熟悉了的“過場”,他是應心得手,而今天是讓他斷出哪一個能當村委會主任,是他從沒經曆過的,得不到錢不說,關鍵是他不知該怎麼斷。
二皮畢竟是二皮,他突然想起了村莊外邊那棵千年大杉樹,那是棵全村人心目裡的神樹。
樹木下一直有一個三尺來高的木棚,卻修得像座房屋,頂上蓋了幾十片瓦,有門,從門外朝裡看,裡面隻有一個木牌,木牌上歪歪扭扭地寫了一行字:神杉樹王之位。
這棵樹是幹海子的“風水樹”,保佑着這方水土和衆人。
到神樹面前去抽簽!此言一出,全村響應。
邱二皮先在樹前點上香、點燃蠟燭,燒過了紙錢,然後伏在地上向樹神說明原委。
磕頭磕完,向樹神的“通白”也就完成了。
二皮從背筐拿出一個簽筒,把簽筒裡面的竹簽都倒出來,放進了兩根新簽,一根簽上寫着:高萬發;另一根簽上寫着:高亮。
二皮再一次向樹神禱告後,這才叫兩個人過來搖簽,搖出來的人就是新的村主任。
老支書閉上眼,按照邱二皮的指點,上下左右一搖,果然有根簽就飛出簽筒來。
二皮撿起來一看,上面寫着:高亮。
便大聲讀出聲來:高亮!輪到高亮來搖簽,也是按照邱二皮的指點,搖了兩搖,簽從簽筒裡跳出來,二皮撿起來,看了一眼,高聲讀道:高萬發! 村子裡的人沒有想到抽簽會是這樣一個結果,叽叽喳喳,嘻嘻哈哈,人們亂成一團。
二皮這時卻冷靜得很,仰面朝天,眯着眼,把左臂舉過頭,大指姆卻忙碌着,掐完食指,又掐中指、小指。
突然,他用一種人們平時從沒有聽到過的聲音說:待吾神寫給你等。
他從人堆裡一把拖出一個七、八歲的童子娃娃,又從自己帶來的背筐裡取出一根油黑光滑的小木棍,他用木棍在泥土上下左右地寫畫了一陣,仍然用那古怪的聲音說:娃娃讀來。
原來地上有字,大家就讓那小孩子讀出來,這娃兒讀到:小子再抽即是。
人們正在猜這寫在地上的字是什麼意思,二皮突然倒在地上,衆人大吃一驚,他卻又站起來了,對大夥說:剛才樹神附身,讓他“扶乩”,寫在泥土上的那句話,就是樹神的旨意了,樹神是讓小娃兒來抽上一簽。
也顧不上過問村裡人們那驚愕的樣子,他又是一番伏地向神樹祈禱。
老半天才從地上站起來,手把手地教那個小孩搖晃簽筒。
這個童子娃娃是村子裡高老幺的大孫子,是村小學裡人們公認的“讀書讀得”的娃兒。
雖說調皮搗蛋倒也“精靈”得很,嘴巴裡嚷到“曉得、曉得”,雙手抱住簽筒一陣猛搖,一根竹簽毫無聲息地飛了出來。
邱二皮把竹簽舉過頭,斜着眼睛向上看,看清楚了才大聲讀出來:高亮! 高萬發就說:搞封建迷信得到的結果不作數,村裡的人們就起哄:你自己是同意了的,現在又來說這種話。
如果抽到的是你,高亮也不幹,那怎麼辦?我們總不能一天接一天地都來選哪個當村主任吧?再說了,神樹的意思大家都明白了,最好還是不要得罪樹神。
高萬發沒有了抓拿,隻得硬着頭皮把這件事報到了鄉上。
誰知,這消息傳到鄉上,鄉上好長一段時間竟沒有任何反應。
後來驚動了縣上,有關領導大為光火,鄉上這才派來人員,宣布幹海子村的這次選舉無效,村主任還是高萬發。
過了很久,高亮也沒有服氣,幾次找到鄉上的幹部理論,說,幹海子村村民們的這次自發選舉,同後來才出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的精神完全一緻,鄉上幹部問他,“組織法”裡哪一條規定要用抽簽來定結果?高亮依然不服氣,說,不抽簽,你們說該咋辦? 聽到高亮一次又一次地跑到鄉上問那些幹部咋辦!高萬發就感到好笑,心裡說:咋辦?涼辦!我這個支書未必是抽簽抽的?我這個主任也不是抽簽抽到的,而是鄉上讓我當的!咋辦!該咋辦還咋辦! 财路 台上領導要武德浩完成一個新任務:給電視台拉廣告,越多越好,而且視情況可以給武德浩數量不菲的獎金。
當然,這條規矩對所有的記者都是一樣的,大家都明白,拉到廣告就有錢。
但龍川這個地方沒有幾個老闆願意上縣電視台打廣告,說句老實話,這些老闆還沒有變成具有商業眼界的企業家,或者說這裡的企業原本算不上什麼企業,一個小縣城市場也隻有那麼大點,又沒有什麼像樣的、可以稱為品牌的東西。
雖然如此,哪個對錢有仇?聽到自己也能得到獎金,每個記者都認認真真到處串。
武記者跑了好多路,卻都是白費力氣。
“原富建築公司”的汪老闆認定武記者讓自己吃了啞巴虧,在電視上露了一回臉,當了回好人好事的代表,給自己傻瓜兒子娶媳婦的事情連說也不敢說出口了,簡直是被這個記者當成猴耍了一回。
武記者話還沒說完,汪老闆就一口就拒絕了廣告的事情。
“龍川飯店”也算得上一個有點錢的企業,卻也不願意打廣告,女老闆柳金芳說得絕:願意到我這裡吃飯、桑拿的呢,不看廣告也要來的,不想到我這裡來的呢,廣告牌立在他門口,他也是不來的。
拉廣告到處碰壁,但“本職”的事情卻不能不去做,新聞記者的“本職”就是采訪新聞。
武記者這次得到了去尚家河壩采訪的任務。
尚家河壩修了一條水渠,解決了尚家河壩一多半土地澆灌的老大難問題,對龍川縣來說,也是一條極有報道價值的重要新聞。
尚家河壩距離縣城不遠,而且順公路,來去都比去别的鄉村方便,武記者很快就把這條新聞采訪回來,當天夜裡就播放出來。
正當電視裡播放這條新聞時,武德浩卻貓在屋裡寫他認為可以在報紙上登出來的新聞:财路。
(本報訊)新聞導語:尚家河壩陳幺弟打麻将輸了一頭大肥豬,赢家尚光榮帶着三個兒子去拉豬。
陳幺弟的女人喝了農藥送醫院,鄉派出所卻為到底是民事糾紛還是刑事問題犯難,事情的來龍去脈還在調查當中。
(新聞背景):現實情況就是這樣明擺着,凡是距離縣城遠一點的地方,不通公路的鄉村,那個地方的老百姓就要“好打整”一點,民風淳樸,老老實實的人多。
而隻要是順公路,離縣城近的地方,狡猾的人就多一些,這些地方就是縣上有位領導總結的“是出刁民的地方”。
尚家河壩就是出刁民的地方,而尚家河壩的尚光榮一家四爺子就是刁民中的刁民。
尚家河壩的村頭,是國道318線經過的地方。
這公路在這裡很是别扭,一邊是山坡,一邊卻緊靠着一片莊稼地。
當年劃分承包地時,人們都嫌這塊地靠公路太近,人在地頭勞作時要吃公路上揚起的臭灰塵。
而且這塊地離水溝遠,離村子遠,種到地裡的東西看守不方便,容易遭賊。
這塊地就分給了村子裡出名的懶漢楊幹稀兒,楊幹稀兒懶是懶,但好說話,再說,村子裡也沒有幾個人出來為他報不平。
再加上楊幹稀兒的婆娘也懶,兩口子認為,有塊地就是了,離水溝遠,天上就不落雨了?管它在哪裡,路要多走幾步,可地裡的活還要少幹一些呢。
那一年,楊幹稀兒在地裡種了些白菜,還有一排小蔥。
土地裡沒有上足肥料,菜長得就不好,楊幹稀兒也不在意。
快過年了的一天早上,一輛大汽車已從彎道上轉過來,不料,迎面來了一輛摩托車。
摩托車開得飛快,看到迎面來的汽車,不由慌了神,把摩托車直接開進了楊幹稀兒的菜地裡。
那輛大汽車喇叭長鳴,轟隆隆的徑自開了過去。
楊幹稀兒正好想到地裡掐幾棵蔥回來吃,看到一輛摩托車沖進了自己的菜地,便飛一般趕上去把摩托車主扭住。
開摩托車的人是一個雞販子,一隻雞還沒收到,差一點出了車禍,魂都沒得了。
楊幹稀兒問雞販子:你看咋個辦?我這麼一地的菜。
其實,也隻好有十幾棵白菜。
雞販子連聲說:我賠、我賠!楊幹稀兒張口便要雞販子賠償100元,雞販子果然掏出100元錢來交給楊幹稀兒,騎上摩托一溜煙就跑了。
錢來得如此容易,楊幹稀兒就後悔:早曉得,應該喊他賠我150元!事有湊巧,過了年不久,楊幹稀兒兩口子那天剛在地裡點上了兩路洋芋,兩輛小汽車會車,一輛貼着山坡飛馳而過,另一輛小車卻跳進了地裡,剛點在地裡的洋芋白生生地翻出地面來,到處都是。
恰好,村裡有幾個人也走這裡路過,便一窩蜂圍住小車駕駛員,開口就要駕駛員賠償500元錢,小車駕駛員低聲下氣,最後賠償200元脫身。
楊幹稀兒年前年後就掙了300元錢,那塊地裡出的菜,做得好,一年到頭也隻有100元錢。
村裡人都羨慕,楊幹稀兒分上了一塊“寶地”。
不料,幾天以後,楊幹稀兒卻被鄉上叫了去,讓他退還給那個小車駕駛員150元,還讓鄉上幹部好好地罵了一頓。
原來,那輛小車是縣上一個什麼領導的車,領導你也敢敲詐? 尚光榮聽說之後,就拿出一塊地來和楊幹稀兒交換,楊幹稀兒先還有點猶豫,明擺着的,這塊地有搞頭。
尚光榮就對他說:這塊地,換也得換,不換也還是要換。
再說了,這塊地在你手裡隻會給你找麻煩,哪天鄉上喊你把雞販子的錢也退還了,你咋辦?我給你的那塊地的土壤好,水又近,你哪點吃虧了?楊幹稀兒想了想自己又搬不到别的地方去,尚老漢兒的三個兒子沒有哪個是好惹的,也就答應下來,反正,總算白白得到了150元錢。
尚光榮尚老漢就帶着他的兒子,在這塊地邊搭起了一個棚子,三個兒子輪流住在破塑料布棚裡,父子四人想得很周全,防備夜晚裡有車闖進地裡時他們沒有人在現場。
誰也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