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關燈
小
中
大
撈些魚蝦來喂。
母鴨下的蛋也舍不得吃,一個一個都存起來,逢到圩日拿去圩場賣,給自己換回一小壺酒,給孫子們帶回些糖果。
“有人找去了。
你可别把人家的座位占了呵。
”農則豐說。
“誰的座位?”三伯問。
“看,不是來了嗎?” “呵,廷忠。
他就是比你們勤快。
” “三伯今天撈多少?呵,不少。
鲫魚也給你抓到兩條,不,三條!” 馬仔把頭湊到竹籠口去探了探,把竹籠搖兩下。
韋廷忠抱回一大捆幹枯的樹枝和竹根,往火堆上架起來。
一會,升起火焰,火星噼噼啪啪往四下飛濺。
“廷忠,是你的座位,坐。
”三伯讓開地方來。
“三伯坐吧!你受冷了,快烤暖和暖和,今天格外冷呵。
”韋廷忠說,勉強擠進來蹲下。
“‘冷在三九,熱在中伏’,正是冷的時候呢。
甯願這時候多冷點,要不,來年打春時候鬧個倒春寒,耽誤下種可就糟了。
” “是呀,要是打春時候冷得厲害了,還怕凍死牛呢。
” “三伯,你看明年的曆書怎麼講?”韋廷忠問。
“曆書嘛,說是明年雨水倒是不缺,就是蟲多,牲畜也不旺。
” “你看那麼多年的曆書,靈驗過沒有?”農則豐怕對方聽不清,特别提高嗓子叫喚。
趙三伯覺得對方頂撞了他,很不高興地瞪他一眼說道:“你要怎麼靈法?你手頭數錢還會錯呢。
” 農則豐紅了小半臉,覺得怪不好意思的。
小馬還望他做鬼臉。
他們就這樣談一陣,又停一陣地,各人都有各人要想的心事。
不多一會,上山打茅的,到田裡挖荸荠、花生的人,有的挑着茅草,有的趕着牛車,也有挑着籮筐的,陸陸續續回村來了;往河邊去的路上,姑娘和媳婦們開始出來挑水、洗菜。
“時候不早了吧?” 經過大家沉默一會之後,馬殿邦恍惚地問一聲。
“是不早了,我肚子就是時辰鐘,它開始叫了。
”農則豐又張開大嘴巴,打了個呵欠。
“聊天是最費工夫了!”廷忠說。
好像後悔來這地方待了半天,耽誤了自己的正經活。
“講到這裡,我倒想起一個故事。
”趙三伯說。
“什麼故事?給我們講來聽聽。
”馬仔搶着說道。
“從前,”趙三伯說,“不記得什麼朝什麼代了,反正有那麼一個專靠割草賣過活的人。
一天,也是這樣的壞天氣,見不到日頭,他老哥割草去了,遇上一個放鴨幫的人,他的一群鴨子在剛割完了稻子的田裡尋食,自己沒事幹,披件蓑衣蹲在田頭打盹。
割草的來了,兩人算是找到了夥伴,大家就對火抽煙,聊了起來。
一個那樣愛講,一個那樣愛聽。
紙煙卷了一支又一支,故事講了一段又一段。
最後,看鴨子的見鴨子吃得飽了,準備往回趕的時候,割草的人才發覺自己的兩隻筐子是空的,正想要開始割草的時候卻覺得肚子餓得不行了。
” “三伯的故事可不少。
” “你們誰是割草的人呀?”馬仔說着,猛然想起什麼事,站起來要走。
“馬仔,走啦?看,銀英出來了!”農則豐指一指村口的路上。
那裡出來一個十八九歲的姑娘,挑着水桶往河邊走。
馬仔給則豐這樣一提,不好意思馬上迎面走過去同銀英碰頭,于是又要坐下來。
則豐卻把他坐的磚頭抽掉,馬仔坐下時落了個空,屁股坐到地上,腳趾一撐,把火炭踢散了一地,馬殿邦的鴨舌帽和趙三伯懷裡紮的腰帶,都落了小火炭,一股炭灰往大家臉上撲來。
“你們都沒有個正經的,盡鬧。
”馬殿邦趕緊打下帽上的炭火,站了起來,打算要走了。
“這樣好的火不好好烤,多可惜!”趙三伯把柴頭又架起來,伸着個脖子去吹火。
“我來吹,三伯!”廷忠見趙三伯氣不夠使,自己接過來吹了幾口,火又燃起來,升起小小的火苗。
突然,村頭的路上有個四十來歲的婦人,連走帶跑地來了。
神情很緊張,頭巾落在肩上,衣服落滿了米糠,喘着氣,欲哭無淚地對着大家懇求道: “伯伯,叔叔,我的老母牛掉下山岩去了。
求求叔叔伯伯幫個忙去把它扛回來吧!” 大夥見她這樣傷悲,一時也都愣住了。
“那樣大的母牛!快下崽了是不是?”則豐朝着婦人問。
“是呀!老天爺真瞎了眼,專來找我作對。
” 這婦人長得有男人高大,鬓發跟眉毛都修得挺齊整,臉面、嘴唇、鼻子長得調和勻整,講話時,眼光總是靈活地盯着對方,仿佛是叫你有什麼心事也瞞不過她似的。
她丈夫叫蘇民,在二十五年前就給反動政府殺害了。
她一個人帶着當時隻有七八歲的兒子和五十多歲的婆婆,二十多年來維持着孤兒寡婦的生活。
兒子蘇新在解放前一年叫反動政府抓了壯丁出去,到現在也不知道是死是活。
“唉!”趙三伯看
母鴨下的蛋也舍不得吃,一個一個都存起來,逢到圩日拿去圩場賣,給自己換回一小壺酒,給孫子們帶回些糖果。
“有人找去了。
你可别把人家的座位占了呵。
”農則豐說。
“誰的座位?”三伯問。
“看,不是來了嗎?” “呵,廷忠。
他就是比你們勤快。
” “三伯今天撈多少?呵,不少。
鲫魚也給你抓到兩條,不,三條!” 馬仔把頭湊到竹籠口去探了探,把竹籠搖兩下。
韋廷忠抱回一大捆幹枯的樹枝和竹根,往火堆上架起來。
一會,升起火焰,火星噼噼啪啪往四下飛濺。
“廷忠,是你的座位,坐。
”三伯讓開地方來。
“三伯坐吧!你受冷了,快烤暖和暖和,今天格外冷呵。
”韋廷忠說,勉強擠進來蹲下。
“‘冷在三九,熱在中伏’,正是冷的時候呢。
甯願這時候多冷點,要不,來年打春時候鬧個倒春寒,耽誤下種可就糟了。
” “是呀,要是打春時候冷得厲害了,還怕凍死牛呢。
” “三伯,你看明年的曆書怎麼講?”韋廷忠問。
“曆書嘛,說是明年雨水倒是不缺,就是蟲多,牲畜也不旺。
” “你看那麼多年的曆書,靈驗過沒有?”農則豐怕對方聽不清,特别提高嗓子叫喚。
趙三伯覺得對方頂撞了他,很不高興地瞪他一眼說道:“你要怎麼靈法?你手頭數錢還會錯呢。
” 農則豐紅了小半臉,覺得怪不好意思的。
小馬還望他做鬼臉。
他們就這樣談一陣,又停一陣地,各人都有各人要想的心事。
不多一會,上山打茅的,到田裡挖荸荠、花生的人,有的挑着茅草,有的趕着牛車,也有挑着籮筐的,陸陸續續回村來了;往河邊去的路上,姑娘和媳婦們開始出來挑水、洗菜。
“時候不早了吧?” 經過大家沉默一會之後,馬殿邦恍惚地問一聲。
“是不早了,我肚子就是時辰鐘,它開始叫了。
”農則豐又張開大嘴巴,打了個呵欠。
“聊天是最費工夫了!”廷忠說。
好像後悔來這地方待了半天,耽誤了自己的正經活。
“講到這裡,我倒想起一個故事。
”趙三伯說。
“什麼故事?給我們講來聽聽。
”馬仔搶着說道。
“從前,”趙三伯說,“不記得什麼朝什麼代了,反正有那麼一個專靠割草賣過活的人。
一天,也是這樣的壞天氣,見不到日頭,他老哥割草去了,遇上一個放鴨幫的人,他的一群鴨子在剛割完了稻子的田裡尋食,自己沒事幹,披件蓑衣蹲在田頭打盹。
割草的來了,兩人算是找到了夥伴,大家就對火抽煙,聊了起來。
一個那樣愛講,一個那樣愛聽。
紙煙卷了一支又一支,故事講了一段又一段。
最後,看鴨子的見鴨子吃得飽了,準備往回趕的時候,割草的人才發覺自己的兩隻筐子是空的,正想要開始割草的時候卻覺得肚子餓得不行了。
” “三伯的故事可不少。
” “你們誰是割草的人呀?”馬仔說着,猛然想起什麼事,站起來要走。
“馬仔,走啦?看,銀英出來了!”農則豐指一指村口的路上。
那裡出來一個十八九歲的姑娘,挑着水桶往河邊走。
馬仔給則豐這樣一提,不好意思馬上迎面走過去同銀英碰頭,于是又要坐下來。
則豐卻把他坐的磚頭抽掉,馬仔坐下時落了個空,屁股坐到地上,腳趾一撐,把火炭踢散了一地,馬殿邦的鴨舌帽和趙三伯懷裡紮的腰帶,都落了小火炭,一股炭灰往大家臉上撲來。
“你們都沒有個正經的,盡鬧。
”馬殿邦趕緊打下帽上的炭火,站了起來,打算要走了。
“這樣好的火不好好烤,多可惜!”趙三伯把柴頭又架起來,伸着個脖子去吹火。
“我來吹,三伯!”廷忠見趙三伯氣不夠使,自己接過來吹了幾口,火又燃起來,升起小小的火苗。
突然,村頭的路上有個四十來歲的婦人,連走帶跑地來了。
神情很緊張,頭巾落在肩上,衣服落滿了米糠,喘着氣,欲哭無淚地對着大家懇求道: “伯伯,叔叔,我的老母牛掉下山岩去了。
求求叔叔伯伯幫個忙去把它扛回來吧!” 大夥見她這樣傷悲,一時也都愣住了。
“那樣大的母牛!快下崽了是不是?”則豐朝着婦人問。
“是呀!老天爺真瞎了眼,專來找我作對。
” 這婦人長得有男人高大,鬓發跟眉毛都修得挺齊整,臉面、嘴唇、鼻子長得調和勻整,講話時,眼光總是靈活地盯着對方,仿佛是叫你有什麼心事也瞞不過她似的。
她丈夫叫蘇民,在二十五年前就給反動政府殺害了。
她一個人帶着當時隻有七八歲的兒子和五十多歲的婆婆,二十多年來維持着孤兒寡婦的生活。
兒子蘇新在解放前一年叫反動政府抓了壯丁出去,到現在也不知道是死是活。
“唉!”趙三伯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