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關燈
小
中
大
人惬意的丹麥風格,不比明亮卻魯莽的美國風格要高明得多嗎?這裡是丹麥,十九世紀的藝術風格仍然被認為是很前衛新潮并且有待質疑的,全丹麥找得出來哪個評論家,敢說格蕾塔畫得比埃納爾好?這是格蕾塔的感覺,而如果刺激一下埃納爾,他也會承認這可能是真的。
“我讨厭這樣的感覺。
”有時候格蕾塔會說,雙頰上浮現出強烈的嫉妒,可不止小心眼那麼簡單。
然而,有一幅畫引起了一些人的興趣。
那是一幅三聯畫,畫闆之間用鉸鍊連接起來。
格蕾塔是在市政廳舞會之後開始畫的。
每張畫上都是一個女孩占滿畫幅的腦袋,但是在三種不同的狀态下:女孩凝神思考,神情疏離,眼睛疲憊地垂着,泛着紅暈;女孩因為恐懼而臉色蒼白,腮幫子都鼓了起來;女孩過于激動,頭發從發夾上垂下來,雙唇濕潤,仿佛沾着露珠。
格蕾塔用一把上好的兔毛畫筆畫蛋彩,讓女孩的皮膚散發着一種半透明的柔光,像螢火蟲聚集在一起。
這幅畫她恰巧決定不用清漆。
有那麼一兩個評論家站在畫前,終于從前胸口袋拿出了鉛筆。
格蕾塔的心“突突”跳着,聽着鉛筆尖在筆記本紙頁上摩擦的聲音。
一個評論家清了清嗓子想要說什麼;而另一個,那個一邊眼眶上有個灰色小肉瘤的法國人搶先問了格蕾塔:“這幅畫也是你的?” 然而,這幅叫作《莉莉三題》的畫也沒能挽救失敗的畫展。
個子矮矮的拉斯姆森最近才去了紐約,用海默修依①和克羅逸②的畫換了賓夕法尼亞州幾家鋼鐵公司的股份。
回來以後,他把格蕾塔的那些肖像畫裝箱送了回去。
“那幅女孩的三聯畫我就留下了,在我那兒寄售吧。
”他邊說邊把畫名記在了本子上。
幾個星期後,拉斯姆森的畫廊給格蕾塔寄來一封信,裡面是一本巴黎藝術期刊的文章剪報。
文章是對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現代藝術的總結,在無數丹麥天才藝術家的作品照片當中,有短短的一小段很難被人注意的文字提到了格蕾塔。
“野性的,如狂想曲般的想象力,”裡面如此評價格蕾塔,“她畫中的年輕女孩莉莉,如果不是那樣美,就有點讓人心生怯懦。
”除此之外,文章再沒提及更多相關内容。
像通常的調查總結一樣,文章蜻蜓點水,浮于表面。
但拉斯姆森把剪報寄給格蕾塔時,她還是仔細地看了一遍又一遍,心情很複雜,跟誰都說不清楚。
對于她來說,比這篇文章對自己的表揚更令人驚訝的是,竟然沒有提到埃納爾的名字。
對于丹麥藝術的總結文章,竟然找不到埃納爾的身影。
她把剪報塞進衣櫃的一個抽屜裡。
上面壓着泰迪的老照片和父親從帕薩迪納寄來的信:橘子豐收啦,出去打土狼啦,聖塔莫尼卡有個女性畫家協會,要是她想永遠離開丹麥,回去就可以加入之類的。
格蕾塔永遠不會将這篇文章交給埃納爾。
這是屬于她的。
那些文字贊頌的是她的作品。
她并不想和丈夫分享。
但格蕾塔不能讀了這篇評論就簡單藏到抽屜裡。
她必須有所反應。
所以她立刻提筆,給那位評論家寫信。
“感謝您深刻的評論。
”她開了頭。
這篇文章将在我的剪報夾裡占據一個特殊的位置。
實在太感謝您的評價了。
您下次來哥本哈根,如果可以的話請來找我。
這是個小城市,但很精緻。
不知為何我總覺得您大概沒有好好看過哥本哈根的真面目。
與此同時,我還想問您一件事情。
我的丈夫,埃納爾·韋格納,風景畫家,和童年的一個親密朋友失去了聯系。
他唯一知道的就是那位朋友住在巴黎,可能是個藝術品經紀人。
不知您是不是碰巧認識他,漢斯·艾吉爾,是個世襲的男爵。
他的故鄉是日德蘭半島的布魯圖斯。
我的丈夫想找到他。
顯然年少時他們兩個十分親密。
就像所有回憶年少時代的男人一樣,我的丈夫說起漢斯與他一起在布魯圖斯那片沼澤裡度過的童年時,非常懷念。
我想您可能至少聽過漢斯這個名字,因為藝術圈比我們想的要小得多。
如果您有他的地址,那就再次萬分感謝了。
請告知我,我一定會轉交給埃納爾的,他一定也會十分感激。
① 海默修依(VilhelmHammersh?i,1864-1916),丹麥畫家,以肖像畫聞名。
② 克羅逸(Kr?yer),可能是指丹麥畫家P.S.Kr?yer(1851—1909)。
“我讨厭這樣的感覺。
”有時候格蕾塔會說,雙頰上浮現出強烈的嫉妒,可不止小心眼那麼簡單。
然而,有一幅畫引起了一些人的興趣。
那是一幅三聯畫,畫闆之間用鉸鍊連接起來。
格蕾塔是在市政廳舞會之後開始畫的。
每張畫上都是一個女孩占滿畫幅的腦袋,但是在三種不同的狀态下:女孩凝神思考,神情疏離,眼睛疲憊地垂着,泛着紅暈;女孩因為恐懼而臉色蒼白,腮幫子都鼓了起來;女孩過于激動,頭發從發夾上垂下來,雙唇濕潤,仿佛沾着露珠。
格蕾塔用一把上好的兔毛畫筆畫蛋彩,讓女孩的皮膚散發着一種半透明的柔光,像螢火蟲聚集在一起。
這幅畫她恰巧決定不用清漆。
有那麼一兩個評論家站在畫前,終于從前胸口袋拿出了鉛筆。
格蕾塔的心“突突”跳着,聽着鉛筆尖在筆記本紙頁上摩擦的聲音。
一個評論家清了清嗓子想要說什麼;而另一個,那個一邊眼眶上有個灰色小肉瘤的法國人搶先問了格蕾塔:“這幅畫也是你的?” 然而,這幅叫作《莉莉三題》的畫也沒能挽救失敗的畫展。
個子矮矮的拉斯姆森最近才去了紐約,用海默修依
回來以後,他把格蕾塔的那些肖像畫裝箱送了回去。
“那幅女孩的三聯畫我就留下了,在我那兒寄售吧。
”他邊說邊把畫名記在了本子上。
幾個星期後,拉斯姆森的畫廊給格蕾塔寄來一封信,裡面是一本巴黎藝術期刊的文章剪報。
文章是對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現代藝術的總結,在無數丹麥天才藝術家的作品照片當中,有短短的一小段很難被人注意的文字提到了格蕾塔。
“野性的,如狂想曲般的想象力,”裡面如此評價格蕾塔,“她畫中的年輕女孩莉莉,如果不是那樣美,就有點讓人心生怯懦。
”除此之外,文章再沒提及更多相關内容。
像通常的調查總結一樣,文章蜻蜓點水,浮于表面。
但拉斯姆森把剪報寄給格蕾塔時,她還是仔細地看了一遍又一遍,心情很複雜,跟誰都說不清楚。
對于她來說,比這篇文章對自己的表揚更令人驚訝的是,竟然沒有提到埃納爾的名字。
對于丹麥藝術的總結文章,竟然找不到埃納爾的身影。
她把剪報塞進衣櫃的一個抽屜裡。
上面壓着泰迪的老照片和父親從帕薩迪納寄來的信:橘子豐收啦,出去打土狼啦,聖塔莫尼卡有個女性畫家協會,要是她想永遠離開丹麥,回去就可以加入之類的。
格蕾塔永遠不會将這篇文章交給埃納爾。
這是屬于她的。
那些文字贊頌的是她的作品。
她并不想和丈夫分享。
但格蕾塔不能讀了這篇評論就簡單藏到抽屜裡。
她必須有所反應。
所以她立刻提筆,給那位評論家寫信。
“感謝您深刻的評論。
”她開了頭。
這篇文章将在我的剪報夾裡占據一個特殊的位置。
實在太感謝您的評價了。
您下次來哥本哈根,如果可以的話請來找我。
這是個小城市,但很精緻。
不知為何我總覺得您大概沒有好好看過哥本哈根的真面目。
與此同時,我還想問您一件事情。
我的丈夫,埃納爾·韋格納,風景畫家,和童年的一個親密朋友失去了聯系。
他唯一知道的就是那位朋友住在巴黎,可能是個藝術品經紀人。
不知您是不是碰巧認識他,漢斯·艾吉爾,是個世襲的男爵。
他的故鄉是日德蘭半島的布魯圖斯。
我的丈夫想找到他。
顯然年少時他們兩個十分親密。
就像所有回憶年少時代的男人一樣,我的丈夫說起漢斯與他一起在布魯圖斯那片沼澤裡度過的童年時,非常懷念。
我想您可能至少聽過漢斯這個名字,因為藝術圈比我們想的要小得多。
如果您有他的地址,那就再次萬分感謝了。
請告知我,我一定會轉交給埃納爾的,他一定也會十分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