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無為而治
關燈
小
中
大
賈誼的《治安策》和《過秦論》
賈誼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了,文帝前二年(公元前178年),正年少輕狂的賈誼建議皇帝重農務本,“以農立國”的方針,提出經濟建設是國家和政治之根本這一有劃時代意義的觀點,并講述了管子的“倉廪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廉恥”的思想。
對此,剛剛上任的漢文帝大為贊同,便想提拔他為公卿,專門負責國家的“經濟建設”。
但遭到了以周勃為首的朝廷勢力的堅決反對,于是,賈誼成了長沙王太傅。
在這裡,賈誼感歎“懷才不遇”,劉長的事件卻又給了他浮出水面的機會。
前面已經說過,漢文帝在做任何事時,幾乎都是講原則講道理的,唯獨對自己的弟弟劉長寵愛有加,什麼原則什麼道理都不講,一再包容弟弟,緻使以劉長“造反未遂”後“絕食而死”。
劉長死時,漢文帝為了避免後人笑他“兄弟二人不相容”,為絕衆人之口,他毅然決定加封劉長的幾個兒子為王侯。
賈誼實在看不下去了,罪人之後卻可以得如此大的封賞,他站出來說話了:“淮南王(劉長)悖逆無道,死在蜀中,天下稱快。
現在朝廷反尊奉罪人的後代,必惹風言風語,将來他兒子長大,不知感恩,必思報仇,此一憂也。
長此以往,國将不國,此二憂也。
” 賈誼的話漢文帝雖然沒有采納,但漢文帝卻召他入宮“面談”。
文帝前六年(公元前174年),賈誼回到了闊别四年之久的京城。
一到京城,賈誼原本以為漢文帝會向他詢問“治國安邦”之道,但哪知漢文帝盡問一些鬼神之類的事。
賈誼被逼得沒辦法了,也隻好死馬當活馬醫,把一些妖魔鬼怪的事大吹特吹一通。
文帝聽得入神,暢談到深夜還不知疲倦。
出來後,漢文帝就發出這樣的感慨來:“我好久都不見賈誼了,還以為他不如我了呢!今日才知我不如他啊!”(吾久不見賈生,自以為過之,今不及也。
《漢書·賈誼傳》) 第二天頒出诏令,封賈誼為梁王太傅。
梁王劉揖是文帝的小兒子,聰明伶俐,愛好讀書,文帝很喜歡他,讓賈誼去當梁王的太傅,按理說也算是很看重賈誼了。
但賈誼接到诏令後,心卻似掉進了冰窟窿裡。
他心裡裝的是治國安邦之策,他的願望是以有生之年協助漢文帝把大漢建設成民主富強的國家。
“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
”賈誼為了讓漢文帝對自己“回心轉意”,上任前,賈誼抓住最後的機會,寫了一篇《治安策》。
“臣竊唯事勢,可為痛哭者一,可為流涕者二,可為長太息者六,若其他背理而傷道者,難遍疏舉。
進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獨以為未也。
曰安且治者,非愚則谀,皆非事實知治亂之體者也。
夫抱火厝之積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謂之安,方今之勢,保以異此!本末舛逆,首尾衡決,國制搶攘,非甚有紀,胡呆謂治!陛下何不壹令臣得孰數之于前,因陳治安之策,試詳擇焉!” 這就是《治安策》的開篇論點。
它一針見血地指出了當前局勢的不安。
1.諸侯王割據。
(痛哭者一) 2.匈奴侵擾。
(流涕者二) 3.一人耕之,十人食之。
(長太息者六) 同時出爐的還有他的另一篇代表作《過秦論》,《過秦論》的大緻内容是總結秦王朝滅亡的原因和教訓,以警示後人。
兩篇論文的出爐,着實讓賈誼風光了一把。
當然也引起了以漢文帝為代表的大漢王朝的最高領導人的高度重視。
然而,當時的匈奴問題正讓漢文帝頭疼,等到漢文帝有空細看他的著作,準備重用賈誼時,卻再也沒有機會了。
賈誼當了梁王太傅後,一直受梁王敬重。
但後來梁王不慎墜馬而死,賈誼自認為自己這個太傅失職,自傷自憐,不久,也染病身亡。
時年三十有三。
一代天才,懷才不遇,英年早逝,空留餘恨,時欤,命欤?一代偉人毛澤東寫過一篇《詠賈誼》來贊歎他:少年倜傥廊廟才,壯志未酬事堪哀。
胸羅文章兵百萬,膽照華國樹千台。
雄英無計傾聖主,高節終竟受疑猜。
千古同惜長沙傅,空白汨羅步塵埃。
“與民休息”政策 在賈誼“安民”方針指引下,漢文帝采取了“與民休息”的政策,歸納起來如下: 第一,薄賦輕徭。
減免田賦:劉邦當年廢除了戰國時的“十一稅”和秦王朝的“秦半之賦”,采用了更低更符合天下老百姓的新稅形勢——“十五稅一”(即按十五比一的比例征收田賦)。
漢文帝前二年(公元前178年),漢文帝下诏把“
對此,剛剛上任的漢文帝大為贊同,便想提拔他為公卿,專門負責國家的“經濟建設”。
但遭到了以周勃為首的朝廷勢力的堅決反對,于是,賈誼成了長沙王太傅。
在這裡,賈誼感歎“懷才不遇”,劉長的事件卻又給了他浮出水面的機會。
前面已經說過,漢文帝在做任何事時,幾乎都是講原則講道理的,唯獨對自己的弟弟劉長寵愛有加,什麼原則什麼道理都不講,一再包容弟弟,緻使以劉長“造反未遂”後“絕食而死”。
劉長死時,漢文帝為了避免後人笑他“兄弟二人不相容”,為絕衆人之口,他毅然決定加封劉長的幾個兒子為王侯。
賈誼實在看不下去了,罪人之後卻可以得如此大的封賞,他站出來說話了:“淮南王(劉長)悖逆無道,死在蜀中,天下稱快。
現在朝廷反尊奉罪人的後代,必惹風言風語,将來他兒子長大,不知感恩,必思報仇,此一憂也。
長此以往,國将不國,此二憂也。
” 賈誼的話漢文帝雖然沒有采納,但漢文帝卻召他入宮“面談”。
文帝前六年(公元前174年),賈誼回到了闊别四年之久的京城。
一到京城,賈誼原本以為漢文帝會向他詢問“治國安邦”之道,但哪知漢文帝盡問一些鬼神之類的事。
賈誼被逼得沒辦法了,也隻好死馬當活馬醫,把一些妖魔鬼怪的事大吹特吹一通。
文帝聽得入神,暢談到深夜還不知疲倦。
出來後,漢文帝就發出這樣的感慨來:“我好久都不見賈誼了,還以為他不如我了呢!今日才知我不如他啊!”(吾久不見賈生,自以為過之,今不及也。
《漢書·賈誼傳》) 第二天頒出诏令,封賈誼為梁王太傅。
梁王劉揖是文帝的小兒子,聰明伶俐,愛好讀書,文帝很喜歡他,讓賈誼去當梁王的太傅,按理說也算是很看重賈誼了。
但賈誼接到诏令後,心卻似掉進了冰窟窿裡。
他心裡裝的是治國安邦之策,他的願望是以有生之年協助漢文帝把大漢建設成民主富強的國家。
“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
”賈誼為了讓漢文帝對自己“回心轉意”,上任前,賈誼抓住最後的機會,寫了一篇《治安策》。
“臣竊唯事勢,可為痛哭者一,可為流涕者二,可為長太息者六,若其他背理而傷道者,難遍疏舉。
進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獨以為未也。
曰安且治者,非愚則谀,皆非事實知治亂之體者也。
夫抱火厝之積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謂之安,方今之勢,保以異此!本末舛逆,首尾衡決,國制搶攘,非甚有紀,胡呆謂治!陛下何不壹令臣得孰數之于前,因陳治安之策,試詳擇焉!” 這就是《治安策》的開篇論點。
它一針見血地指出了當前局勢的不安。
1.諸侯王割據。
(痛哭者一) 2.匈奴侵擾。
(流涕者二) 3.一人耕之,十人食之。
(長太息者六) 同時出爐的還有他的另一篇代表作《過秦論》,《過秦論》的大緻内容是總結秦王朝滅亡的原因和教訓,以警示後人。
兩篇論文的出爐,着實讓賈誼風光了一把。
當然也引起了以漢文帝為代表的大漢王朝的最高領導人的高度重視。
然而,當時的匈奴問題正讓漢文帝頭疼,等到漢文帝有空細看他的著作,準備重用賈誼時,卻再也沒有機會了。
賈誼當了梁王太傅後,一直受梁王敬重。
但後來梁王不慎墜馬而死,賈誼自認為自己這個太傅失職,自傷自憐,不久,也染病身亡。
時年三十有三。
一代天才,懷才不遇,英年早逝,空留餘恨,時欤,命欤?一代偉人毛澤東寫過一篇《詠賈誼》來贊歎他:少年倜傥廊廟才,壯志未酬事堪哀。
胸羅文章兵百萬,膽照華國樹千台。
雄英無計傾聖主,高節終竟受疑猜。
千古同惜長沙傅,空白汨羅步塵埃。
“與民休息”政策 在賈誼“安民”方針指引下,漢文帝采取了“與民休息”的政策,歸納起來如下: 第一,薄賦輕徭。
減免田賦:劉邦當年廢除了戰國時的“十一稅”和秦王朝的“秦半之賦”,采用了更低更符合天下老百姓的新稅形勢——“十五稅一”(即按十五比一的比例征收田賦)。
漢文帝前二年(公元前178年),漢文帝下诏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