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人生如夢

關燈
吧! 為了取勝,從來不出手的蕭何,一出手就不凡,連出三招,招招逼人,招招封喉,體現出一名出色“政治家”的修養和素質。

     第一招:妙計擒韓信。

    當初陳豨叛亂時,蕭何還在幫劉邦修造皇宮,他隻是停留在“國事,家事,事事關心”的分兒上,因此行軍打仗的事他都可以隻“聞”不管。

     但随着皇宮的修成,他還來不及享幾天休閑的生活,呂後已開始母老虎發威了。

    在母老虎的威逼下,他不得已之下隻好設計擒住了韓信,最終讓他的PK對手減少了一個。

    也正是因為這樣,蕭何得到了劉邦的嘉獎:增封五千戶食邑,特派五百人作為他的侍衛。

     賞五千戶食邑我們很容易理解,錢财土地誰不希望越多越好?但特派五百人來做待衛裡面就大有文章了。

    皇帝給我增加警衛那是為了我的安全着想啊!這是皇帝對我的關心啊!一開始,連蕭何也這麼認為。

    但他手下一個叫召平的人卻對他進行了另一種解釋,他說劉邦名義上加派五百人來當你的警衛員,是為了增加你的安全保衛系數,但實際上不是保護你,是疑心你,是監督你啊!召平的話讓蕭何頓時驚出了一身冷汗。

     第二招:傾家蕩産支持劉邦平定英布的叛亂。

    蕭何知道劉邦給他加派警衛員是“别有用心”後,便堅決辭讓了劉邦的封賜。

    理由大抵是:現在國家正是用人的時候,怎麼能因為我而浪費這麼多人力資源。

     非但如此,聽說劉邦要親自帶兵去平叛英布的叛亂時,他還傾家蕩産地獻出自己所有的家當充當軍饷。

    這一招真夠絕,劉邦對蕭何的“識時務”大為滿意。

    然而平定英布後,劉邦把目标又鎖定在蕭何身上。

    因為蕭何的威望在京城一帶太大了,大有蓋過他這個真龍天子的态勢。

    而這時的蕭何也看出劉邦對自己投來的不善的眼神,于是他馬上想方設法地去降低聲望。

     别人是夢寐以求能得到一個好名望。

    而蕭何卻是想盡一切辦法去降低自己的聲望,由此可見“伴君如伴虎”并非空穴來風。

     蕭何馬上實際行動起來,他開始四處購買房子,而且均是賒賬,從來沒有付過錢。

    這種購買方式,按照現在的說法就是強買強賣了,等于是強霸了百姓的土地了。

    于是個别膽大的就告到劉邦那裡去了。

     劉邦一聽,笑了,這樣的事對國家和朝廷沒有一點損害,倒是把蕭何廉潔奉公的名聲給徹底毀了。

    通過這件事,蕭何的聲譽受到了一定的影響,劉邦的心裡也得到了一些平衡。

    前面兩招一出手,使得面臨信任危機的蕭何暫時得已進入“安全席”。

     第三招:建議長期荒廢不用的皇家林苑借給百姓。

    也許是前面兩招出得太漂亮太完美了,蕭何的第三招馬上又出手了,他的招式一招快過一招,令人歎為觀止。

    把皇家林苑借用給百姓,讓本來就缺田少地的農民能有田可種,有飯可吃,有衣可穿。

     這封奏書上報後,他本來認為通過這件事會使劉邦覺得自己對朝廷很忠心,但他萬萬沒有想到,這一次他的善舉善過了頭。

    劉邦看完奏書,臉陰得就像是要下大雨了,二話沒說就叫人把蕭何給綁了。

     蕭何那是何等人物,大臣們見他被抓了,向劉邦去求情的人自然很多了。

    其中“最高人民法院”中的“院長”王恬王衛尉和蕭何的關系最鐵,他也向劉邦求情了。

    他到了劉邦那裡,也不顧什麼君臣禮節了,直接就問劉邦為什麼要抓蕭何。

     劉邦給蕭何定的罪是:蕭何接受商人的賄賂,替他們向朕要上林苑,讨好百姓,诽謗他人。

    王恬馬上對劉邦的話進行了反駁,他提出了兩個“凡是”:凡是對百姓有利的事都應該做,凡是對國家有利的事都應該做。

    這正是一個宰相的正直之處啊!陛下怎可疑心相國受了商人的賄賂呢?接下來他又像其他能言會道的說客一樣,說出蕭何當年在楚漢之争中如何如何有功。

    眼看他話匣子一打開就沒完沒了,劉邦沒轍了,最後隻得說了這樣一句話:我放他還不成嗎? 就這樣,蕭何“二進宮”後,暫時又渡過了一個難關。

     造反沒商量 想必大家對和劉邦同年同月同日生的那個盧绾還記憶猶新,這個從小和劉邦稱兄道弟的鐵哥們,劉邦待他并不薄,封了他做燕王。

     随着朝中原封大王的一個個被誅殺,這個時候非劉氏宗族的異姓王已經是稀有動物了,隻剩下燕王盧绾和長沙王吳臣在每天重複念着這樣一句話:多乎哉,不多也!多乎哉,不多也! 而陳豨被逼造反逃到匈奴後,劉邦并沒有放過他。

    他派出的“奪命殺手”是周勃。

    周勃果然不愧是劉邦最得力的部将之一,他利用“和親蜜月”和還處于搖擺中的匈奴人“中立”,然後,集中火力很快就消滅了陳豨這個反革命團夥。

     但在這個看似簡單的過程中還生出一些是非來,“說服”和“溝通”匈奴的外交政策是燕王盧绾去辦的。

    盧绾當時派出的使者是張勝,這個張勝的使命是以三寸不爛之舌說服“大漢女婿”冒頓收起了支援陳豨之心。

     但外交官張勝之行并不是一帆風順的,因為他在說服匈奴人的同時,還将面臨匈奴外交官對他的“反說服”政策。

    說白了,張勝當時面臨的情況是,說服與反說服。

    當時匈奴的外交官其實也是漢人,他的名字叫臧衍。

    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