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風雲再起
關燈
小
中
大
由老農升格為楚王,可謂時來運轉,飛黃騰達。
因為從小就喜歡讀書,當了楚王後,劉交不用再像以前那樣,整天在田地裡幹活做事了。
空閑時間多了後,他整天抱着兵書研究行軍打仗的事。
用他的話來說就是活到老,學到老。
現在他驟然聽聞英布的反軍朝他這裡來了,經過一番冥思苦想後,決定兵分三路去迎敵。
他這樣安排是有根據的,兵書有雲:兵分三路,可以彼此呼應,出奇制勝。
可以說劉交對兵書了解得還是比較透徹的,但他同時也忘了一句很重要的話:盡信書不如無書。
試想,英布那是啥人物,他和項羽一樣,都有以一當十之勇。
對于兵力本來就不多的劉交來說,兵分三路,讓自己的實力進一步削弱了。
隻要英布的大軍集中火力擊敗了劉交三路大軍的其中任何一路,那麼其他兩路大軍就會不戰而敗。
可惜當時的劉交隻懂得一點表面理論的東西,哪裡知道用兵的精髓?英布集中火力,擊敗了劉交布好的“三龍陣”的中路軍馬,其他兩路果然不敗就崩潰了。
就這樣,英布幾乎沒有費什麼周折就取得了第二次大勝。
就在英布乘勝将要再度出擊時,劉邦的大軍終于來了,真正意義上的對決終于要展開了。
公元前195年10月,英布和劉邦的大軍在蕲州屬境會甄相遇。
不是冤家不聚頭。
英布早就盼着和劉邦決一死戰了。
因此,他馬上就擺出決戰的陣形。
而劉邦那是何等人物,他觀察了一下形勢後馬上決定:堅守不出。
你不是急于跟我決戰嗎?我偏不給你打的機會。
劉邦把軍隊退守在庸城。
既然你守我就攻好了,面對劉邦的堅守,英布也不是吃素的,他學着項羽當年對付劉邦的絕招,采取強攻之術。
但對劉邦來說,這招就像對牛彈琴一樣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
英布決戰又沒有決戰的機會,強攻又強攻不下,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
兵法有雲: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兩軍相持了一段時間後,養精蓄銳的劉邦,終于趁城下英布疏于防備時,來了個突然襲擊。
劉邦連續多日都閉門不敢出戰,英布本以為他吓破了膽,哪裡料到他會突然來進攻?于是乎,面對鋪天蓋地而來的楚軍,他很快就隻有退的份了。
退了一陣就到了淮河了。
此時已是初冬的寒霜時節,淮河啊淮河,一個字:冷。
形勢所逼,英布隻得下令将士們進行遊泳比賽。
于是士兵們都以轉體一周半或騰空前後翻的高難度跳水動作跳進了淮河。
隻是當他們落到冰肌侵骨的河裡時,才發現這一趟渾水趕不得。
除了抗寒能力特強的或者是像楊過一樣練過“禦寒功”的人外,絕大多數士兵都步屈原的後塵去了。
可謂:“淮河屍骨臭,内有凍死骨。
” 英布舉行了遊泳比賽後,劉邦自然也不甘落後,他馬上舉行了砍瓜比賽,把河裡的冰凍人一陣胡剁濫砍。
等遊泳和砍瓜比賽結束後,英布回過頭來清點人數時才發現自己數萬人馬隻剩下一千多人了,而且這一千多人還都衣冠不整,傷痕累累。
但此時英布除了拼命地逃命還能做什麼呢?而劉邦充分發揮其骨子裡的流氓作風,窮追猛打了兩天兩夜,直到英布身邊隻剩下百來人了,他突然下令停止追擊。
劉邦不再去追殺英布,并非手下留情,想放英布一條活路。
他早已胸有成竹,已成甕中之鼈的英布,是逃不出他的手掌心了。
舍身忘義 事實上劉邦隻寫了一封信給長沙郡郡主吳臣,就一切都搞定了。
劉邦為什麼單單寫了一封信給長沙郡的吳臣,不寫給别人呢?其實這是有原因的。
英布的妻子乃長沙王吳臣之妹。
換句話說,吳臣就是英布的妻兄。
以劉邦的聰明才智自然知道走投無路的英布首先會選擇去投靠吳臣。
吳臣本來當郡主當得好好的,哪裡料到自己的妹夫真的造反了,接到劉邦的信後,他吓得兩腿直打哆嗦。
他面臨兩大艱難的選擇。
1.放下眼下的榮華富貴,支持妹夫(造反),和他一條道走到黑,從此踏上人生的不歸路。
2.堅決和反革命反政府的階級敵人劃清界限,來個大義滅親,以确保自己的地位不動搖。
考慮來考慮去,最終吳臣還是理智戰勝了沖動,個人利益戰勝了親情,為了保住自己的“烏紗帽”,他決定:大義滅親。
于是接下來發生了這樣一幕,劉邦寫信給吳臣,吳臣居然回信給英布。
這其中的原因我們且不去多說,且來看一下英布接到吳臣的信的表情吧!喜,大喜,非常喜,特别之喜,勝過洞房之喜。
吳臣寫給他的信的内容很簡潔明了,一句話,就是請妹夫去長沙他的地盤去避難。
絕望中的英布似乎看到了一絲光明,他本來就打算投靠妻兄去,現在妻兄居然主動來請他這個敗軍之将,他能不喜不自勝嗎?他認為有了妻兄的幫助,東山再起還是有希望的。
于是,英布馬不停蹄地日夜兼程,不消幾日就走到了鄱陽的洞庭湖。
八百裡洞庭湖風景之美那沒得說,有詩為證: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
坐觀垂釣者,空有羨魚情。
連日來的奔波,心力交瘁的英布也确實感覺到太累了。
于是他在這樣風光秀美的洞庭湖邊找了一家客棧住了下來。
到了客棧後,他和他的親信們開始喝酒了。
正所謂,抽刀斷水水更流,借酒消愁愁更愁。
這些大老爺們兒所有的傷感和怨恨都化在酒中了,不久他們就都醉得像死豬了。
這時,客棧裡閃出了一群黑衣蒙面的提刀刺客。
他們對着這些醉得東倒西歪的醉客們就是一陣刀光劍影。
末了,為首的一名黑衣蒙面人還發出了陰冷的笑聲:“這七裡香不錯吧!無色無味,混在酒裡喝下去,神不知鬼不覺,你們現在的内力已失,成了我的刀中之鬼也在情理之中了,哈哈哈。
” 這些黑衣蒙面刺客其實并非什麼殺手或是黑道打劫的團夥,他們是吳臣派來的“半路殺手”。
說白了,這一切都是吳臣精心設下的局,一個必殺之局。
可憐的英布還沒有明白是怎麼回事就成了刀下冤魂了。
而此時的劉邦沒有追擊英布,除了知道英布必死無疑外,更重要的是,他在沖出庸城和英布搞偷襲戰時,中了一支冷箭。
他邊養傷邊聽英布的消息,不久吳臣就将英布的頭顱給獻上來了。
一切盡在他的掌握之中,劉邦對這樣的結果很滿意,馬上給吳臣開出了獎賞單:賞黃金一千兩。
因為從小就喜歡讀書,當了楚王後,劉交不用再像以前那樣,整天在田地裡幹活做事了。
空閑時間多了後,他整天抱着兵書研究行軍打仗的事。
用他的話來說就是活到老,學到老。
現在他驟然聽聞英布的反軍朝他這裡來了,經過一番冥思苦想後,決定兵分三路去迎敵。
他這樣安排是有根據的,兵書有雲:兵分三路,可以彼此呼應,出奇制勝。
可以說劉交對兵書了解得還是比較透徹的,但他同時也忘了一句很重要的話:盡信書不如無書。
試想,英布那是啥人物,他和項羽一樣,都有以一當十之勇。
對于兵力本來就不多的劉交來說,兵分三路,讓自己的實力進一步削弱了。
隻要英布的大軍集中火力擊敗了劉交三路大軍的其中任何一路,那麼其他兩路大軍就會不戰而敗。
可惜當時的劉交隻懂得一點表面理論的東西,哪裡知道用兵的精髓?英布集中火力,擊敗了劉交布好的“三龍陣”的中路軍馬,其他兩路果然不敗就崩潰了。
就這樣,英布幾乎沒有費什麼周折就取得了第二次大勝。
就在英布乘勝将要再度出擊時,劉邦的大軍終于來了,真正意義上的對決終于要展開了。
公元前195年10月,英布和劉邦的大軍在蕲州屬境會甄相遇。
不是冤家不聚頭。
英布早就盼着和劉邦決一死戰了。
因此,他馬上就擺出決戰的陣形。
而劉邦那是何等人物,他觀察了一下形勢後馬上決定:堅守不出。
你不是急于跟我決戰嗎?我偏不給你打的機會。
劉邦把軍隊退守在庸城。
既然你守我就攻好了,面對劉邦的堅守,英布也不是吃素的,他學着項羽當年對付劉邦的絕招,采取強攻之術。
但對劉邦來說,這招就像對牛彈琴一樣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
英布決戰又沒有決戰的機會,強攻又強攻不下,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
兵法有雲: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兩軍相持了一段時間後,養精蓄銳的劉邦,終于趁城下英布疏于防備時,來了個突然襲擊。
劉邦連續多日都閉門不敢出戰,英布本以為他吓破了膽,哪裡料到他會突然來進攻?于是乎,面對鋪天蓋地而來的楚軍,他很快就隻有退的份了。
退了一陣就到了淮河了。
此時已是初冬的寒霜時節,淮河啊淮河,一個字:冷。
形勢所逼,英布隻得下令将士們進行遊泳比賽。
于是士兵們都以轉體一周半或騰空前後翻的高難度跳水動作跳進了淮河。
隻是當他們落到冰肌侵骨的河裡時,才發現這一趟渾水趕不得。
除了抗寒能力特強的或者是像楊過一樣練過“禦寒功”的人外,絕大多數士兵都步屈原的後塵去了。
可謂:“淮河屍骨臭,内有凍死骨。
” 英布舉行了遊泳比賽後,劉邦自然也不甘落後,他馬上舉行了砍瓜比賽,把河裡的冰凍人一陣胡剁濫砍。
等遊泳和砍瓜比賽結束後,英布回過頭來清點人數時才發現自己數萬人馬隻剩下一千多人了,而且這一千多人還都衣冠不整,傷痕累累。
但此時英布除了拼命地逃命還能做什麼呢?而劉邦充分發揮其骨子裡的流氓作風,窮追猛打了兩天兩夜,直到英布身邊隻剩下百來人了,他突然下令停止追擊。
劉邦不再去追殺英布,并非手下留情,想放英布一條活路。
他早已胸有成竹,已成甕中之鼈的英布,是逃不出他的手掌心了。
舍身忘義 事實上劉邦隻寫了一封信給長沙郡郡主吳臣,就一切都搞定了。
劉邦為什麼單單寫了一封信給長沙郡的吳臣,不寫給别人呢?其實這是有原因的。
英布的妻子乃長沙王吳臣之妹。
換句話說,吳臣就是英布的妻兄。
以劉邦的聰明才智自然知道走投無路的英布首先會選擇去投靠吳臣。
吳臣本來當郡主當得好好的,哪裡料到自己的妹夫真的造反了,接到劉邦的信後,他吓得兩腿直打哆嗦。
他面臨兩大艱難的選擇。
1.放下眼下的榮華富貴,支持妹夫(造反),和他一條道走到黑,從此踏上人生的不歸路。
2.堅決和反革命反政府的階級敵人劃清界限,來個大義滅親,以确保自己的地位不動搖。
考慮來考慮去,最終吳臣還是理智戰勝了沖動,個人利益戰勝了親情,為了保住自己的“烏紗帽”,他決定:大義滅親。
于是接下來發生了這樣一幕,劉邦寫信給吳臣,吳臣居然回信給英布。
這其中的原因我們且不去多說,且來看一下英布接到吳臣的信的表情吧!喜,大喜,非常喜,特别之喜,勝過洞房之喜。
吳臣寫給他的信的内容很簡潔明了,一句話,就是請妹夫去長沙他的地盤去避難。
絕望中的英布似乎看到了一絲光明,他本來就打算投靠妻兄去,現在妻兄居然主動來請他這個敗軍之将,他能不喜不自勝嗎?他認為有了妻兄的幫助,東山再起還是有希望的。
于是,英布馬不停蹄地日夜兼程,不消幾日就走到了鄱陽的洞庭湖。
八百裡洞庭湖風景之美那沒得說,有詩為證: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
坐觀垂釣者,空有羨魚情。
連日來的奔波,心力交瘁的英布也确實感覺到太累了。
于是他在這樣風光秀美的洞庭湖邊找了一家客棧住了下來。
到了客棧後,他和他的親信們開始喝酒了。
正所謂,抽刀斷水水更流,借酒消愁愁更愁。
這些大老爺們兒所有的傷感和怨恨都化在酒中了,不久他們就都醉得像死豬了。
這時,客棧裡閃出了一群黑衣蒙面的提刀刺客。
他們對着這些醉得東倒西歪的醉客們就是一陣刀光劍影。
末了,為首的一名黑衣蒙面人還發出了陰冷的笑聲:“這七裡香不錯吧!無色無味,混在酒裡喝下去,神不知鬼不覺,你們現在的内力已失,成了我的刀中之鬼也在情理之中了,哈哈哈。
” 這些黑衣蒙面刺客其實并非什麼殺手或是黑道打劫的團夥,他們是吳臣派來的“半路殺手”。
說白了,這一切都是吳臣精心設下的局,一個必殺之局。
可憐的英布還沒有明白是怎麼回事就成了刀下冤魂了。
而此時的劉邦沒有追擊英布,除了知道英布必死無疑外,更重要的是,他在沖出庸城和英布搞偷襲戰時,中了一支冷箭。
他邊養傷邊聽英布的消息,不久吳臣就将英布的頭顱給獻上來了。
一切盡在他的掌握之中,劉邦對這樣的結果很滿意,馬上給吳臣開出了獎賞單:賞黃金一千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