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焦頭爛額

關燈
句話,于是直接和呂後進行了一次面對面。

     自從當了皇帝,因為有三宮六院七十二妃,劉邦每天晚上對付這些美貌如花的宮女都來不及,因此很少來打人老珠黃的呂後的主意。

    也正是因為這樣,劉邦一見到呂後,表現得極為溫柔,握住呂後的手親了又親,聞了又聞,仿佛呂後那早已被歲月的風霜侵蝕的、粗糙的如松樹皮似的雙手如少女的手般溫柔。

     正在呂後被這突如其來的溫柔弄得心中小鹿亂撞時,劉邦說話了。

    他委婉地說出了想拿女兒與匈奴和親的事。

    呂後本來想聽到一些劉邦從沒說過的花前月下的甜言蜜語,此時終于聽出了劉邦此次來的目的,于是她從迷離中驚醒過來,“我隻有這麼一個女兒,你如果要把他嫁給匈奴人,我還怎麼活啊!”呂後開始發威了,她的聲音幾乎是在咆哮。

     “舍小家為大家,這個道理你都不懂嗎?”劉邦聲音也很高昂,和剛才的溫柔判若兩人。

     “什麼舍小家為大家,我就是不懂。

    我隻知道我隻有魯元和太子一兒一女,而且魯元早已和趙王定親,馬上就要嫁過去了。

    你現在卻要拿自己臣子之妻送與敵人,不怕被天下人恥笑嗎?”呂後厲聲如許。

     面對呂後的發飙,劉邦的腿開始發軟了。

     “這是和親又不是去受罪,再說把女兒嫁給趙王,這趙王隻不過一個侯王而已,而那冒頓卻是匈奴堂堂的大王,一國之主啊。

    我們的女兒能嫁給這樣的人也算是造化了。

    ”劉邦進行他最後的勸說工作。

     “匈奴人曆來蠻橫兇殘,那冒頓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他弑父自立就是一件罪大惡極之事。

    我的女兒怎麼能嫁給這樣心狠手辣之人呢?你不要再浪費口舌了,言盡于此,請勿複言。

    ” 勸說工作到此結束,最終劉邦以失敗告終。

    當然劉邦并不死心,為了讓女兒換來他平安的日子,他還派了許多能說會道的良臣去做說服工作,可那呂後軟硬不吃,她的政策也很明确,來一人罵走一個,來兩人罵走一雙。

    劉邦萬般無奈之下隻好放棄把女兒嫁給冒頓的想法。

     尋找公主 粗粗一看題目,還以為是魯元公主失蹤,劉邦派人去尋找他的掌上明珠呢!但這裡的尋找公主并非如此。

    前面已經說過了,匈奴人太讓劉邦頭疼了,他戰也不是,不戰也不是,最後認為婁敬的“和親”政治來解決邊境的問題是最佳也是最穩妥的辦法。

    于是他才準備舍了女兒去套住冒頓這隻狼。

     但呂後堅決反對,劉邦不得不放下打女兒主意的想法。

     但“和親”政策并沒有就此作罷,于是劉邦來了個千裡尋找公主的活動。

    這跟東南衛視的“開心明星臉”如出一轍,隻要臉蛋和長相跟魯元公主相像,體身和氣質也頗佳,就可以參加這次活動。

    經過層層選拔層層篩選,最終還是找到了一個相貌及神情都特别像公主的人。

     冒頓聽說劉邦願把女兒屈嫁給他,自然又是點頭,又是哈腰,對劉邦的稱呼馬上變成了左一口爹右一口爹。

    既然你情我願,劉邦還特意派婁敬去匈奴那裡和冒頓簽訂了“和平共處若幹條約”。

    簽字畫押一氣呵成,OK,就像拍賣會一樣,一錘子下去,雙方成交。

     劉邦用“假公主”和親的辦法暫時穩住了匈奴人。

    但這種辦法是不是“賠了夫人又折兵”呢?這個我們後面會看到的。

     不管怎樣,和親的政策就這樣告一段落。

    但這件事的直接後果就是,在冒頓大撿便宜時,趙王張敖也撿了個大便宜。

     這次和親雖然有驚無險,但呂後已是覺得山雨欲來風滿樓,她怕夜長夢多,于是幹脆就選了個日子,直接把才滿十六歲的魯元公主嫁過去了。

    這個并不太被劉邦認可的張敖就這樣成了大漢皇朝的第一大女婿。

    但他這個女婿并不好當,因為随後刺殺事件的暴露,他這個女婿也将面臨一場前所未有的大浩劫。

     前面已經說過了,這個張敖雖然長得一表人才,頗有父親張耳的風範,但由于他第一次招待“準嶽父”過于熱情,非但沒有讓劉邦感到“受寵若驚”,反而讓他感到“惡心異常”,于是把失利的怨氣都撒在他身上。

    因此才會有“痛罵準女婿,拂袖怒而去”的尴尬場面。

    也正是因為如此,才會有趙王手下重臣貫高等人密謀暗殺劉邦的事。

     此時密謀的事雖然還沒有暴露出來,但紙終究是包不住火的,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該來的終究會來的。

     東窗事發 窦娥冤的故事想必大家都很清楚,六月飛雪,那是怎樣的一種冤情呢? 這時的趙王張敖,也就是劉邦的準女婿他将面臨比窦娥還要冤的情況。

    故事還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