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掃除一切不安分子
關燈
小
中
大
飄飄的話:給我拉出去斬了。
丁公不服,表示了最強烈的抗議:“陛下難道忘了當年的事嗎?”劉邦冷笑道:“就算你當年于我有恩,那又如何?做人為臣,就在一個忠字,你在戰場上都徇私舞弊、貪贓枉法,那麼以後在官場上肯定有過之而不及。
像你這樣不忠不誠之人留着何用?” 就這樣,丁公被斬了。
丁公是可悲的,因為劉邦要找一個“殺一儆百”的人來樹立威信,恭喜丁公,他不失時機地、光榮地趕上了這項任務。
鐘離昧之死 季布很幸運地免除一死,還當了個小小的芝麻官,雖然這個郎中令和當年在項羽手下的“右臂”相比相差太遠,但好歹算是保全了性命。
要知道他是一個敗軍之将,一個亡國之臣,一個不折不扣的甲級戰犯,能被赦免死罪就已經是老天開眼了,還能繼續當個一官半職就更是祖上積德了。
同為甲級戰犯的鐘離昧的待遇就完全不同了。
此時說起鐘離昧來,還有一個人物就不得不提,這個人就是用兵如神、大名鼎鼎的楚王韓信。
這是為什麼呢?因為這裡有鐘離昧和韓信不得不說的故事。
當年韓信父母早死,韓信選擇了釣魚這項職業來謀生(副職是乞讨),而就是在釣魚時,韓信認識了“老鄉”鐘離昧。
鐘離昧選擇釣魚和韓信不一樣,韓信靠釣魚謀生,他釣魚卻是“以待天時”。
他學姜太公,把魚鈎弄成直的,常常這樣一坐就是大半天。
當時韓信就不解了,問道:“你這樣怎麼釣得到魚啊。
”鐘離昧開始并沒有理他,韓信問多了,他才看了兩眼這個面色菜黃但雙目有神的翩翩少年,說道:“昔日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鈎,他最終釣到了周文王這條大魚,我為何不能學他也來這裡釣一條大魚呢?” 鳳翺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士伏處于一方兮,非主不依。
樂躬耕于壟畝兮,吾愛吾廬;聊寄傲于琴書兮,以待天時。
原來鐘離昧一直在這裡“以待天時”啊。
韓信三歲就開始學習兵法,于是他說起用兵之道亦是有闆有眼、頭頭是道。
鐘離昧因此對他刮目相看,于是兩個志向遠大的青少年,常常一談起行軍打仗的事來就沒完沒了。
就這樣兩人成了好朋友。
不久機會來了,陳勝和吳廣平地一聲響雷,吹響了革命起義的号角,鐘離昧和韓信兩人先後都參加到革命起義中去了。
陳勝“壯志未酬身先死”後,兩人又相繼都投靠到了項羽部下。
到了項羽部下,他們的待遇卻完全不一樣。
在那種戰亂的年代,鐘離昧憑着勇猛兇悍的表現脫穎而出,很快就得到了項羽的重用。
而韓信滿肚子的經綸卻因為深藏在肚子裡暫時得不到發揮,隻擔了個小小的職位。
時間一長,韓信就失望了。
後來主動炒了項羽的鱿魚,投靠劉邦去了。
于是兩個原本相約共進退的好兄弟就各事其主了。
楚漢相争的結果是項羽戰敗身亡。
曾經顯赫一時的鐘離昧成了敗軍之将,而曾經毫不起眼的韓信卻成了大英雄。
項羽死後,鐘離昧也和季布一樣過起了東躲西藏、四處流浪的生活。
後來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他聽說韓信當了楚王,于是決定來投靠韓信。
韓信念其當年兄弟之情,毫不猶豫地就收留了他。
然而,在追緝鐘離昧重賞的通告鼓誘下,有個别知情人士偷偷地告訴了劉邦。
這下劉邦自然就要韓信交出鐘離昧來了。
韓信知道有人告發他了,但他此時顧及兄弟之情,還是不願意獻出鐘離昧的。
他知道劉邦那裡還無證據,于是說自己這裡并沒有鐘離昧,如果不信可以來調查。
劉邦當時确實無憑無據,但通過這件事,他對韓信更多了一分疑心。
前面已經說過,劉邦“月夜煮酒論英雄”時,認為天下的英雄除了自己之外,唯項羽和韓信耳。
項羽已死,韓信就成了他的眼中釘、肉中刺了。
于是又是搶他的兵權,又是調換他的封地,如果不是激起民憤,他還真想直接就把他咔嚓掉,這樣天下就太平了。
劉邦畢竟是聰明人,他知道做事情隻能一步一步來,如果把韓信逼急了,一旦拉起反動的大旗那可就吃不了兜着走了。
把韓信降為楚王後,他的心裡才略感踏實些。
然而,此時韓信窩藏鐘離昧的事又讓他寝食難安。
他心裡整天就琢磨這麼一個問題,韓信這小子是不是真想造反啊。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
劉邦于是決定對韓信展開全面的調查。
當然,劉邦為了不打草驚蛇,沒有來“明察”而是決定“暗訪”,他派人去暗中監視韓信的一舉一動。
每月十五,韓信都要出巡一次。
這幾個偵探一聽就來神了,那就調查韓信的出巡活動!他們分工細密,記錄的記錄(類似于現在的文秘幹的工作),攝像的攝像(限于當時條件有限,用手工來繪制實景),采訪的采訪(哪裡閑人多就往哪
丁公不服,表示了最強烈的抗議:“陛下難道忘了當年的事嗎?”劉邦冷笑道:“就算你當年于我有恩,那又如何?做人為臣,就在一個忠字,你在戰場上都徇私舞弊、貪贓枉法,那麼以後在官場上肯定有過之而不及。
像你這樣不忠不誠之人留着何用?” 就這樣,丁公被斬了。
丁公是可悲的,因為劉邦要找一個“殺一儆百”的人來樹立威信,恭喜丁公,他不失時機地、光榮地趕上了這項任務。
鐘離昧之死 季布很幸運地免除一死,還當了個小小的芝麻官,雖然這個郎中令和當年在項羽手下的“右臂”相比相差太遠,但好歹算是保全了性命。
要知道他是一個敗軍之将,一個亡國之臣,一個不折不扣的甲級戰犯,能被赦免死罪就已經是老天開眼了,還能繼續當個一官半職就更是祖上積德了。
同為甲級戰犯的鐘離昧的待遇就完全不同了。
此時說起鐘離昧來,還有一個人物就不得不提,這個人就是用兵如神、大名鼎鼎的楚王韓信。
這是為什麼呢?因為這裡有鐘離昧和韓信不得不說的故事。
當年韓信父母早死,韓信選擇了釣魚這項職業來謀生(副職是乞讨),而就是在釣魚時,韓信認識了“老鄉”鐘離昧。
鐘離昧選擇釣魚和韓信不一樣,韓信靠釣魚謀生,他釣魚卻是“以待天時”。
他學姜太公,把魚鈎弄成直的,常常這樣一坐就是大半天。
當時韓信就不解了,問道:“你這樣怎麼釣得到魚啊。
”鐘離昧開始并沒有理他,韓信問多了,他才看了兩眼這個面色菜黃但雙目有神的翩翩少年,說道:“昔日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鈎,他最終釣到了周文王這條大魚,我為何不能學他也來這裡釣一條大魚呢?” 鳳翺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士伏處于一方兮,非主不依。
樂躬耕于壟畝兮,吾愛吾廬;聊寄傲于琴書兮,以待天時。
原來鐘離昧一直在這裡“以待天時”啊。
韓信三歲就開始學習兵法,于是他說起用兵之道亦是有闆有眼、頭頭是道。
鐘離昧因此對他刮目相看,于是兩個志向遠大的青少年,常常一談起行軍打仗的事來就沒完沒了。
就這樣兩人成了好朋友。
不久機會來了,陳勝和吳廣平地一聲響雷,吹響了革命起義的号角,鐘離昧和韓信兩人先後都參加到革命起義中去了。
陳勝“壯志未酬身先死”後,兩人又相繼都投靠到了項羽部下。
到了項羽部下,他們的待遇卻完全不一樣。
在那種戰亂的年代,鐘離昧憑着勇猛兇悍的表現脫穎而出,很快就得到了項羽的重用。
而韓信滿肚子的經綸卻因為深藏在肚子裡暫時得不到發揮,隻擔了個小小的職位。
時間一長,韓信就失望了。
後來主動炒了項羽的鱿魚,投靠劉邦去了。
于是兩個原本相約共進退的好兄弟就各事其主了。
楚漢相争的結果是項羽戰敗身亡。
曾經顯赫一時的鐘離昧成了敗軍之将,而曾經毫不起眼的韓信卻成了大英雄。
項羽死後,鐘離昧也和季布一樣過起了東躲西藏、四處流浪的生活。
後來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他聽說韓信當了楚王,于是決定來投靠韓信。
韓信念其當年兄弟之情,毫不猶豫地就收留了他。
然而,在追緝鐘離昧重賞的通告鼓誘下,有個别知情人士偷偷地告訴了劉邦。
這下劉邦自然就要韓信交出鐘離昧來了。
韓信知道有人告發他了,但他此時顧及兄弟之情,還是不願意獻出鐘離昧的。
他知道劉邦那裡還無證據,于是說自己這裡并沒有鐘離昧,如果不信可以來調查。
劉邦當時确實無憑無據,但通過這件事,他對韓信更多了一分疑心。
前面已經說過,劉邦“月夜煮酒論英雄”時,認為天下的英雄除了自己之外,唯項羽和韓信耳。
項羽已死,韓信就成了他的眼中釘、肉中刺了。
于是又是搶他的兵權,又是調換他的封地,如果不是激起民憤,他還真想直接就把他咔嚓掉,這樣天下就太平了。
劉邦畢竟是聰明人,他知道做事情隻能一步一步來,如果把韓信逼急了,一旦拉起反動的大旗那可就吃不了兜着走了。
把韓信降為楚王後,他的心裡才略感踏實些。
然而,此時韓信窩藏鐘離昧的事又讓他寝食難安。
他心裡整天就琢磨這麼一個問題,韓信這小子是不是真想造反啊。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
劉邦于是決定對韓信展開全面的調查。
當然,劉邦為了不打草驚蛇,沒有來“明察”而是決定“暗訪”,他派人去暗中監視韓信的一舉一動。
每月十五,韓信都要出巡一次。
這幾個偵探一聽就來神了,那就調查韓信的出巡活動!他們分工細密,記錄的記錄(類似于現在的文秘幹的工作),攝像的攝像(限于當時條件有限,用手工來繪制實景),采訪的采訪(哪裡閑人多就往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