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泌 一身系天下安危
關燈
小
中
大
李晟自從回朝擔任太尉之後,可謂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活得比誰都小心。
但是,他不惹麻煩,麻煩卻還是要來惹他。
貞元三年夏天,長安坊間忽然傳出謠言,說李晟的宅子中有一座大安園,大安園裡有一座大安亭,大安亭四周有一片茂密的竹林,而李晟就在這片竹林裡面藏着一支伏兵,打算一有機會就發動兵變。
面對造謠者如此驚人的想象力,李晟實在是哭笑不得。
很快,他就把大安亭周圍的竹林砍了個精光,連隻老鼠都藏不住。
可問題在于,世人的想象力總是無窮的。
即便李晟砍掉了竹林,别有用心的人依然可以散布其他謠言,比如說——你李晟的宅子那麼大、房子那麼多,難道不會在每個房間裡都藏上幾個士兵? 要是再碰上這樣的謠言,李晟該怎麼辦? 莫非他要把家裡的房子全都拆了,才能證明自己的清白? 為了終止别有用心之人的無窮想象,李泌在拜相的幾天後,就跟李晟和馬燧一同入宮去見德宗。
李泌直言不諱地對德宗說:“陛下既然讓我當這個宰相,我今天就跟陛下作個約定,可以嗎?” 德宗說當然可以。
李泌說:“希望陛下不要加害功臣!臣蒙受陛下厚恩,才敢放膽直言。
李晟和馬燧有大功于國,卻有人不斷散布謠言,雖然陛下一定不會信,但我今天仍要當着他們的面提出來,為的是讓他們不再疑懼。
假如陛下有朝一日容不下他們二人,恐怕宿衛禁軍和四方将帥都會扼腕憤怒、恐懼難安,那麼朝野之亂就随時可能發生。
身為人臣,能得到天子的信任是最重要的,官位倒在其次。
臣在靈武的時候,什麼官都沒有,可宰相和将帥卻都聽命于臣。
而陛下當初加授李懷光太尉之職,反而引起他的恐懼猜疑,最終引發了叛亂。
這些都是陛下親眼看到的。
而今,李晟和馬燧無論财産還是官位都已臻于極緻,隻要陛下坦誠相待,讓他們感到身家性命均無可憂,他們必然會全心全意效忠社稷。
倘若國家有難,就讓他們挂帥出征;一旦天下太平,就命他們入朝參奉。
如此一來,君臣之間便能和睦安甯。
所以,臣希望陛下不要因兩位大臣功高業偉就有所猜忌,而兩位大臣也不要因為自己地位太高而心懷疑慮,則天下自然太平無事!” 聽完這一席話,德宗李适誠懇地表示接受。
李晟和馬燧也當場泣下,起身拜謝。
當初,李懷光之所以對國家和個人前途喪失了信心,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朝堂上有一個盧杞那樣的宰相。
而今天,李晟和馬燧之所以沒有成為李懷光第二,很大程度上則要歸功于李泌這樣的宰相。
自從李泌與德宗達成上述約定後,德宗和李晟、馬燧的緊張關系就大為緩解了。
在後來的幾年中,君臣之間基本上相安無事,李晟和馬燧也總算保住了晚節,安然度過了富貴太平的晚年。
貞元九年(公元793年),李晟去世,享年六十七歲,德宗為之辍朝五日,谥号“忠武”;貞元十一年(公元795年),馬燧去世,享年七十歲,德宗為之辍朝四日,谥号“莊武”。
貞元三年八月,李泌剛剛化解了德宗與功臣之間的信任危機,一場新的危機就接踵而至了——德宗準備廢黜太子李誦,另立舒王李誼。
太子李誦犯了什麼錯,居然要被廢掉? 他沒有犯錯,犯錯的人是他的丈母娘——郜國大長公主(肅宗之女)。
丈母娘犯錯,卻要女婿買單,這是什麼道理? 沒道理。
可是郜國大長公主犯的錯實在太令人憤怒、太不可原諒,所以德宗李适自然就遷怒到了太子李誦身上。
那麼,郜國大長公主到底犯了什麼錯,以至天子如此震怒呢? 首先,這位公主人老心不老,存在嚴重的生活作風問題。
說難聽點,就是偷男人了。
有唐一朝,胡風興盛、觀念開放,無論男女,在性觀念上都很前衛,尤其是皇室貴族,在法定夫妻之外偶爾偷一偷腥,也算是家常便飯,不值得大驚小怪。
可問題是,太子的這位丈母娘胃口太好,别人不過就是偷一兩個,她卻偷了一堆! 更糟糕的是,她要是偷一些社會上的無業青年,影響倒也不至于太壞,可老公主的品位比較高,偷的居然都是朝廷命官,光職務和姓名數得着的就有這麼些個:太子詹事李升、蜀州别駕蕭鼎、彭州司馬李萬、豐陽縣令韋恪,等等。
一群風華正茂、前程似錦的青年官員,成天出入公主宅邸,專幹些蠅營狗苟的勾當,這個社會影響實在是太壞了! 既然郜國公主偷的都是朝廷命官,人們仔細一想,就發現不僅是生活作風問題了,而是有從事權色交易、腐蝕國家幹部的嫌疑。
要知道,這些官員家裡都有賢妻美妾,憑什麼來伺候你一個滿臉皺紋的老太婆?說白了,還不就因為你身份特殊、手眼通天,人家想通過性賄賂換取仕途上的好處嗎? 換句話說,如果是普通的貴族婦女,老百姓頂多把你的绯聞拿來當茶餘飯後的笑料談資而已,也不能把你怎麼樣,可你郜國大長公主畢竟是天子的姑母兼親家,不僅做什麼事都容易被人上綱上線,而且肯定會有無數雙眼睛在背後盯着你。
由于天子李适對這個姑母兼親家一直恩禮甚厚,别的皇親國戚早就眼紅死了,一直想抓她的小辮子。
現在可好,郜國公主
但是,他不惹麻煩,麻煩卻還是要來惹他。
貞元三年夏天,長安坊間忽然傳出謠言,說李晟的宅子中有一座大安園,大安園裡有一座大安亭,大安亭四周有一片茂密的竹林,而李晟就在這片竹林裡面藏着一支伏兵,打算一有機會就發動兵變。
面對造謠者如此驚人的想象力,李晟實在是哭笑不得。
很快,他就把大安亭周圍的竹林砍了個精光,連隻老鼠都藏不住。
可問題在于,世人的想象力總是無窮的。
即便李晟砍掉了竹林,别有用心的人依然可以散布其他謠言,比如說——你李晟的宅子那麼大、房子那麼多,難道不會在每個房間裡都藏上幾個士兵? 要是再碰上這樣的謠言,李晟該怎麼辦? 莫非他要把家裡的房子全都拆了,才能證明自己的清白? 為了終止别有用心之人的無窮想象,李泌在拜相的幾天後,就跟李晟和馬燧一同入宮去見德宗。
李泌直言不諱地對德宗說:“陛下既然讓我當這個宰相,我今天就跟陛下作個約定,可以嗎?” 德宗說當然可以。
李泌說:“希望陛下不要加害功臣!臣蒙受陛下厚恩,才敢放膽直言。
李晟和馬燧有大功于國,卻有人不斷散布謠言,雖然陛下一定不會信,但我今天仍要當着他們的面提出來,為的是讓他們不再疑懼。
假如陛下有朝一日容不下他們二人,恐怕宿衛禁軍和四方将帥都會扼腕憤怒、恐懼難安,那麼朝野之亂就随時可能發生。
身為人臣,能得到天子的信任是最重要的,官位倒在其次。
臣在靈武的時候,什麼官都沒有,可宰相和将帥卻都聽命于臣。
而陛下當初加授李懷光太尉之職,反而引起他的恐懼猜疑,最終引發了叛亂。
這些都是陛下親眼看到的。
而今,李晟和馬燧無論财産還是官位都已臻于極緻,隻要陛下坦誠相待,讓他們感到身家性命均無可憂,他們必然會全心全意效忠社稷。
倘若國家有難,就讓他們挂帥出征;一旦天下太平,就命他們入朝參奉。
如此一來,君臣之間便能和睦安甯。
所以,臣希望陛下不要因兩位大臣功高業偉就有所猜忌,而兩位大臣也不要因為自己地位太高而心懷疑慮,則天下自然太平無事!” 聽完這一席話,德宗李适誠懇地表示接受。
李晟和馬燧也當場泣下,起身拜謝。
當初,李懷光之所以對國家和個人前途喪失了信心,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朝堂上有一個盧杞那樣的宰相。
而今天,李晟和馬燧之所以沒有成為李懷光第二,很大程度上則要歸功于李泌這樣的宰相。
自從李泌與德宗達成上述約定後,德宗和李晟、馬燧的緊張關系就大為緩解了。
在後來的幾年中,君臣之間基本上相安無事,李晟和馬燧也總算保住了晚節,安然度過了富貴太平的晚年。
貞元九年(公元793年),李晟去世,享年六十七歲,德宗為之辍朝五日,谥号“忠武”;貞元十一年(公元795年),馬燧去世,享年七十歲,德宗為之辍朝四日,谥号“莊武”。
貞元三年八月,李泌剛剛化解了德宗與功臣之間的信任危機,一場新的危機就接踵而至了——德宗準備廢黜太子李誦,另立舒王李誼。
太子李誦犯了什麼錯,居然要被廢掉? 他沒有犯錯,犯錯的人是他的丈母娘——郜國大長公主(肅宗之女)。
丈母娘犯錯,卻要女婿買單,這是什麼道理? 沒道理。
可是郜國大長公主犯的錯實在太令人憤怒、太不可原諒,所以德宗李适自然就遷怒到了太子李誦身上。
那麼,郜國大長公主到底犯了什麼錯,以至天子如此震怒呢? 首先,這位公主人老心不老,存在嚴重的生活作風問題。
說難聽點,就是偷男人了。
有唐一朝,胡風興盛、觀念開放,無論男女,在性觀念上都很前衛,尤其是皇室貴族,在法定夫妻之外偶爾偷一偷腥,也算是家常便飯,不值得大驚小怪。
可問題是,太子的這位丈母娘胃口太好,别人不過就是偷一兩個,她卻偷了一堆! 更糟糕的是,她要是偷一些社會上的無業青年,影響倒也不至于太壞,可老公主的品位比較高,偷的居然都是朝廷命官,光職務和姓名數得着的就有這麼些個:太子詹事李升、蜀州别駕蕭鼎、彭州司馬李萬、豐陽縣令韋恪,等等。
一群風華正茂、前程似錦的青年官員,成天出入公主宅邸,專幹些蠅營狗苟的勾當,這個社會影響實在是太壞了! 既然郜國公主偷的都是朝廷命官,人們仔細一想,就發現不僅是生活作風問題了,而是有從事權色交易、腐蝕國家幹部的嫌疑。
要知道,這些官員家裡都有賢妻美妾,憑什麼來伺候你一個滿臉皺紋的老太婆?說白了,還不就因為你身份特殊、手眼通天,人家想通過性賄賂換取仕途上的好處嗎? 換句話說,如果是普通的貴族婦女,老百姓頂多把你的绯聞拿來當茶餘飯後的笑料談資而已,也不能把你怎麼樣,可你郜國大長公主畢竟是天子的姑母兼親家,不僅做什麼事都容易被人上綱上線,而且肯定會有無數雙眼睛在背後盯着你。
由于天子李适對這個姑母兼親家一直恩禮甚厚,别的皇親國戚早就眼紅死了,一直想抓她的小辮子。
現在可好,郜國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