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石三鳥 危險的“平涼會盟”

關燈
閏五月初,德宗内心不祥的預感越來越強烈,趕緊命鎮國節度使駱元光進駐潘原(今甘肅平涼市東),邠甯節度使韓遊環進駐洛口(今甘肅莊浪縣東南),以備随時援助渾瑊。

     駱元光率部進抵潘原後,顧不上休息,馬上又趕到平涼川,對渾瑊說:“潘原距此足足有七十裡,萬一發生緊急情況,我如何獲知消息?請渾大人讓我把部隊調過來,與大人連營。

    ” 渾瑊想起臨行前天子對他的叮囑,堅決不同意與駱元光連營。

    駱元光不聽他的,執意把部隊開到渾瑊大營的三十裡處,并修築了一座深溝高壘的營寨。

    相形之下,渾瑊的大營卻修得十分草率,壕溝淺狹,栅欄也十分稀疏,根本擋不住騎兵的進攻。

     駱元光紮營之後,想想還是不放心,又派出一支部隊埋伏在渾瑊大營的西側。

    與此同時,韓遊環也派出了一支五百人的騎兵埋伏在渾瑊大營附近。

    韓遊環叮囑他們:“一旦有變,你們就向西攻擊柏泉(平涼市西北),分散吐蕃的兵力。

    ” 此時的渾瑊當然不會知道,這兩支兄弟部隊的秘密行動雖然不符合“推心置腹、以誠相待”的會盟宗旨,但馬上就将挽救他的生命。

     貞元三年閏五月十九日。

    平涼川。

     按照事先約定,唐吐雙方各派武裝部隊三千人,排列在盟壇的東西兩側,同時各派文職官員四百人,随同兩國特使抵達盟壇之下。

     就在會盟儀式開始之前,尚結贊又忽然派人通知渾瑊,建議雙方各派數十名騎兵,互相搜索對方區域,以此表明自己的誠意,同時确保雙方都能遵循“推心置腹、以誠相待”的會盟宗旨。

     渾瑊覺得尚結贊的建議很有道理,所以想都沒想就同意了。

     當雙方的偵察騎兵進入各自的區域後,吐蕃騎兵在唐軍大營中穿梭自如,如同在自家的後院裡溜達;而唐軍騎兵剛一進入吐蕃軍營,就全都被捆了起來,一個不漏地成了對方的俘虜。

    與此同時,吐蕃的數萬精銳騎兵早已埋伏在盟壇西面的山谷中,就像一支拉滿弓弦的箭,随時準備射進渾瑊的心窩。

     渾瑊對此一無所知。

     此時,他已率領文官們到達盟壇下,正在帳幕裡更換禮服。

     突然間,吐蕃大營的戰鼓敲出三聲巨響。

    緊接着,驚天動地的喊殺聲就像潮水一樣漫過平涼川,飛快地向盟壇沖來。

     這突如其來的巨變頓時把唐朝官員們吓得魂飛魄散。

    還沒等他們回過神來,吐蕃大軍已經殺進帳幕。

    宦官宋奉朝等一大批官員立刻被砍倒在血泊中。

    渾瑊畢竟是武将,反應還算快一點,慌忙從帳幕後門逃出,随便抓過一匹馬就跳了上去,身子緊貼在馬背上,雙手死死抓住馬鬃,飛也似的朝自己的大營狂奔而去。

    吐蕃騎兵在後面拼命追趕,如蝗箭矢般紛紛從渾瑊的背上和耳旁擦過。

     負責在盟壇警戒的唐軍官兵猝不及防,一下子被砍殺了數百人,其他人慌忙向東逃竄。

    吐蕃騎兵緊緊追擊,一路上擒獲了一千多人,其中就包括唐會盟副使、兵部尚書崔漢衡。

     渾瑊策馬狂奔了十多裡地,好不容易才逃回大營,可眼前的景象卻令他目瞪口呆——整座大營空空蕩蕩,所有人都逃得無影無蹤! 征戰沙場數十年,渾瑊還是頭一次感到如此狼狽和沮喪。

     就在渾瑊近乎絕望的當口,駱元光已命原先那支伏兵在大營外集結,并擺開了陣勢。

    片刻後,吐蕃追兵殺到,一看見嚴陣以待的唐軍,不禁相顧愕然。

    此時,韓遊環的那支伏兵也正按原計劃朝柏泉方向運動,吐蕃追兵唯恐被截斷後路,趕緊掉頭撤退。

     生死一線的渾瑊就這樣撿回了一條命。

     就在唐軍慘遭吐蕃屠殺的同一天,德宗李适正在朝會上慶賀唐吐會盟的成功。

    他笑容滿面地對文武百官說:“今日和戎息兵,真乃社稷之福啊!” 馬燧當即接腔:“确是如此。

    ” 群臣紛紛附和。

     德宗的笑容頓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