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保衛戰

關燈
奉天隻是一座中小規模的城市,其兵力、糧草、物資、裝備都極為有限,被朱泚強攻半個多月之後,消耗巨大,形勢萬分危急。

    如果四方勤王之師遲遲不來的話,奉天随時可能被朱泚攻破。

     建中四年十一月初,第一支援兵終于出現了。

     這支援兵有一萬餘人,由靈武留後杜希全、鹽州(今陝西定邊縣)刺史戴休顔、夏州(今陝西靖邊縣北)刺史時常春、渭北(治所在今陝西富縣)節度使李建徽四路勤王之師集結而成。

    這支援兵雖然兵力不多,但畢竟是一支生力軍,對于鏖戰已久、傷亡慘重的奉天守軍來講,它就是一根救命稻草,就算不能解奉天之圍,至少能幫奉天多守一段時間,以待後續援軍。

     然而,此刻奉天城的外圍全是朱泚的軍隊,援軍入城隻有兩條路可供選擇:一是距離奉天北面十二裡的漠谷,二是距奉天西北四裡的乾陵(唐高宗李治陵寝)。

     援軍到底該走哪條路? 德宗的臨時朝廷就此發生了激烈的争執。

    渾瑊和關播都認為,絕對不能讓援軍走漠谷,因為此地既險又窄,一旦遭到叛軍伏擊,後果将不堪設想。

    所以,唯一的選擇就是走乾陵。

    援軍可以利用茂密的樹林隐蔽行軍,在樹林東北面的雞子堆紮營,與奉天守軍裡應外合,分散敵軍兵力,減輕奉天的正面壓力。

     可是,此議卻遭到了盧杞的強烈反對。

    他的理由是:走漠谷的行軍速度更快,就算遭到伏擊,奉天也能立刻出兵接應,萬萬不可走乾陵,因為這會驚動先帝陵寝。

     驚動先帝陵寝? 這真是一個愚蠢透頂的理由,可它卻是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

     從軍事上來講,這個理由不值一哂,更不值一駁;但是從政治上來講,這個理由絕對正确,而且讓德宗李适很難反駁。

     德宗眉頭緊鎖,默然不語。

     關播看了看天子,又偷偷瞥了一眼盧杞,然後就閉嘴了。

     隻有渾瑊氣得臉紅脖子粗,大聲說:“自從朱泚攻城以來,日夜不停地砍伐乾陵松柏,要說驚動,先帝陵寝早就被驚動了!眼下奉天萬分危急,各道救兵都還在路上,隻有杜希全等人趕到,這支援兵關系重大,若能安全抵達奉天城下,據守要地,便可擊破朱泚,豈能冒險去走漠谷?” 盧杞依舊大義凜然地說:“陛下用兵,不能與逆賊相提并論!他們怎麼做是他們的事情,倘若讓杜希全走乾陵,那就是我們自己驚動了陵寝,罪無可赦!” 看着盧杞的一臉忠貞之狀,德宗内心的天平終于傾斜了。

    他當即下令,命杜希全等人經由漠谷入援奉天。

     德宗内心這一瞬間的傾斜,直接導緻了接下來這幕慘劇的發生。

     十一月初三,杜希全等部奉命穿越漠谷,果然在此遭到了叛軍的伏擊。

    朱泚軍占據兩側山頭,居高臨下發射強驽,投擲巨石。

    漠谷頃刻間變成了死亡之谷,唐軍傷亡慘重。

    奉天緊急出兵接應,卻被早有準備的朱泚分兵擊退。

    最後,杜希全等人隻好帶着殘部連夜退守邠州(今陝西彬縣)。

     唐軍的救援行動徹底失敗。

     朱泚大為得意,命人将繳獲的辎重及各種戰利品陳列在奉天城下,然後大搖大擺地進行檢閱。

     唐朝的文武官員們呆呆地站在城頭上,一個個面面相觑,心裡充滿了無奈和恐懼。

     随後的日子,朱泚對奉天發動了更為猛烈的進攻,同時把中軍大帳設置在乾陵之上,居高臨下地俯視奉天全城。

    朱泚此舉,首先當然是為了偵察敵情,但更重要的則是為了羞辱德宗,進而削弱德宗君臣和奉天軍民的守城意志。

     日子在一天天流逝,最後的時刻也在一步步逼近。

     奉天被圍一個多月後,城中的物資和存糧均已消耗殆盡,專門供應皇室的糧食也隻剩下二石糙米,連下飯的菜都沒有。

    負責管理禦膳的官員隻好趁半夜敵軍不備,派人偷偷缒下城牆,去野地裡挖些野菜來充當天子禦膳。

     此外,還有一件事,也足以證明此刻的奉天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

    有一次,守軍挑選了一個身手敏捷、健步如飛的人,準備派他出城執行偵察任務。

    此人衣服單薄,臨行前向天子跪求一套禦寒的衣褲。

    德宗命人拿一套給他,沒想到找了半天,竟連一套像樣的衣服都找不到,德宗隻好傷心地把他打發走了。

     在這樣的困境中,奉天還能堅守幾天? 德宗内心的沮喪達到了頂點。

    他近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