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想很堅挺,現實很疲軟
關燈
小
中
大
朱滔再三請求得到深州,朝廷硬是不答應,朱滔索性就賴在深州,說什麼也不給康日知挪地兒。
此刻,諸藩分贓不均的一幕被某個人看得清清楚楚。
他就是已經瀕臨絕境、困守在魏州城内的田悅。
田悅仿佛看見了一根救命稻草,立即派人前往深州遊說朱滔,說:“讨平李惟嶽事實上都是你的功勞,當初天子承諾,一旦把李惟嶽的城池打下來後就都歸屬于你,如今看來純粹是一派謊言。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當今天子志在削藩,打算以文臣取代武将。
在此情況下,魏博要是繼續存在,你幽州就能高枕無憂;魏博要是亡了,你也就危在旦夕。
如果你現在出手援救魏博,那就等于是在挽救你自己子孫萬世的福利啊!” 朱滔覺得田悅的想法正與他不謀而合——朝廷要是把河北諸鎮都掃平了,最後是不會單獨留下他一個幽州鎮的。
随後,朱滔馬上聯絡王武俊,二人一拍即合,遂決定三鎮(幽州、恒冀、魏博)聯兵,再度與朝廷對抗。
剛剛被朝廷任命為深趙都團練使的康日知一覺醒來,發現自己已經置身于狼群之中,第一時間向朝廷發出了求救信号。
德宗皇帝匆忙下诏,給了朱滔一個通義郡王的爵位,試圖以此安撫他。
然而,此刻的朱滔要的是實地,不是虛銜。
他把天子诏書撕得粉碎,立刻與王武俊聯合,先以部分兵力包圍趙州的康日知,然後二人親率主力馳援魏州的田悅。
形勢突然逆轉,此前的平叛力量現在都成了叛亂勢力,屯駐河北的馬燧兵團頓時陷入孤立無援之境。
德宗緊急征調朔方節度使李懷光,命他率朔方軍及神策軍共一萬五千步騎,開赴前線支援馬燧。
建中三年六月底,魏州城下出現了戲劇性的一幕——兩方援軍在同一天進入戰場。
田悅馬上殺牛宰羊,犒勞朱、王援軍;馬燧不甘示弱,也擺出盛大軍容迎接李懷光部。
所有人都很清楚,接下來的這場戰鬥将決定河北諸鎮的命運。
李懷光求勝心切,打算趁叛軍立足未穩發起進攻。
馬燧勸阻,可李懷光不聽,獨自率部向惬山(今河北大名縣北)西面的朱滔展開攻擊。
朱滔猝不及防,被殺一千多人,向後潰退。
李懷光信馬由缰地走上一面高坡,望着倉皇逃竄的敵軍,滿臉得意之色。
士兵們見主帥沒有追擊的命令,随即一頭沖進朱滔遺棄的營寨,瘋狂争搶戰利品。
李懷光沒有料到,就在他自以為初戰告捷的時候,王武俊突率兩千精騎橫沖而來,一下子将他的部衆攔腰截斷;朱滔緊随其後,對其發起猛烈的反撲。
正在搶奪戰利品的官軍毫無防備,頓時崩潰,逃跑中互相踐踏擠壓,落進永濟渠溺斃者不計其數,屍體堆積如山,渠水為之斷流。
戰場上的形勢突然逆轉,馬燧想出兵援救也來不及了,隻好堅守營寨。
當晚,朱滔又出兵截斷了官軍糧道。
馬燧等人大為驚恐,連忙拔營西撤,于七月初撤到了魏縣(今河北大名縣西南)。
惬山會戰慘敗,魏州圍解,朱滔又遣将援救被困于濮州的李納,一時間四鎮聯合,叛軍聲勢重振。
敗報傳至長安,德宗李适呆立良久,半晌無語。
建中三年十一月,叛亂諸藩在一夜之間全部稱王:朱滔自稱冀王,田悅自稱魏王,王武俊自稱趙王,李納自稱齊王。
大唐帝國仿佛在一夜之間進入了戰國時代。
諸藩設壇祭天,共推朱滔為盟主。
朱滔自稱“孤”,田悅、王武俊、李納自稱“寡人”;他們居處的廳堂改稱“殿”,他們的政務公文改稱“令”,所有的屬下上書稱為“箋”;他們的妻子稱“妃”,他們的長子稱“世子”。
以他們所統治的各州為府,設立留守兼元帥;設立東西曹,視同中書、門下省,設置左右内史,視同中書令、侍中;其餘各級官員的設置一律仿照中央政府,隻是名稱略有差異。
建中三年十二月,更讓人抓狂的消息接踵而至——淮甯節度使李希烈在河北諸藩的勸進下,自立為天下都元帥、太尉、建興王,俨然已有稱帝之志。
消息傳來,李适頓覺天旋地轉。
亂套了,一切全都亂套了!為什麼朝廷花這麼大的力氣平藩,到頭來居然是前門驅虎,後門迎狼?為什麼自己的夢想那麼堅挺,可遭遇的現實卻是如此疲軟? 接下來該怎麼辦? 李适心裡一片茫然……
此刻,諸藩分贓不均的一幕被某個人看得清清楚楚。
他就是已經瀕臨絕境、困守在魏州城内的田悅。
田悅仿佛看見了一根救命稻草,立即派人前往深州遊說朱滔,說:“讨平李惟嶽事實上都是你的功勞,當初天子承諾,一旦把李惟嶽的城池打下來後就都歸屬于你,如今看來純粹是一派謊言。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當今天子志在削藩,打算以文臣取代武将。
在此情況下,魏博要是繼續存在,你幽州就能高枕無憂;魏博要是亡了,你也就危在旦夕。
如果你現在出手援救魏博,那就等于是在挽救你自己子孫萬世的福利啊!” 朱滔覺得田悅的想法正與他不謀而合——朝廷要是把河北諸鎮都掃平了,最後是不會單獨留下他一個幽州鎮的。
随後,朱滔馬上聯絡王武俊,二人一拍即合,遂決定三鎮(幽州、恒冀、魏博)聯兵,再度與朝廷對抗。
剛剛被朝廷任命為深趙都團練使的康日知一覺醒來,發現自己已經置身于狼群之中,第一時間向朝廷發出了求救信号。
德宗皇帝匆忙下诏,給了朱滔一個通義郡王的爵位,試圖以此安撫他。
然而,此刻的朱滔要的是實地,不是虛銜。
他把天子诏書撕得粉碎,立刻與王武俊聯合,先以部分兵力包圍趙州的康日知,然後二人親率主力馳援魏州的田悅。
形勢突然逆轉,此前的平叛力量現在都成了叛亂勢力,屯駐河北的馬燧兵團頓時陷入孤立無援之境。
德宗緊急征調朔方節度使李懷光,命他率朔方軍及神策軍共一萬五千步騎,開赴前線支援馬燧。
建中三年六月底,魏州城下出現了戲劇性的一幕——兩方援軍在同一天進入戰場。
田悅馬上殺牛宰羊,犒勞朱、王援軍;馬燧不甘示弱,也擺出盛大軍容迎接李懷光部。
所有人都很清楚,接下來的這場戰鬥将決定河北諸鎮的命運。
李懷光求勝心切,打算趁叛軍立足未穩發起進攻。
馬燧勸阻,可李懷光不聽,獨自率部向惬山(今河北大名縣北)西面的朱滔展開攻擊。
朱滔猝不及防,被殺一千多人,向後潰退。
李懷光信馬由缰地走上一面高坡,望着倉皇逃竄的敵軍,滿臉得意之色。
士兵們見主帥沒有追擊的命令,随即一頭沖進朱滔遺棄的營寨,瘋狂争搶戰利品。
李懷光沒有料到,就在他自以為初戰告捷的時候,王武俊突率兩千精騎橫沖而來,一下子将他的部衆攔腰截斷;朱滔緊随其後,對其發起猛烈的反撲。
正在搶奪戰利品的官軍毫無防備,頓時崩潰,逃跑中互相踐踏擠壓,落進永濟渠溺斃者不計其數,屍體堆積如山,渠水為之斷流。
戰場上的形勢突然逆轉,馬燧想出兵援救也來不及了,隻好堅守營寨。
當晚,朱滔又出兵截斷了官軍糧道。
馬燧等人大為驚恐,連忙拔營西撤,于七月初撤到了魏縣(今河北大名縣西南)。
惬山會戰慘敗,魏州圍解,朱滔又遣将援救被困于濮州的李納,一時間四鎮聯合,叛軍聲勢重振。
敗報傳至長安,德宗李适呆立良久,半晌無語。
建中三年十一月,叛亂諸藩在一夜之間全部稱王:朱滔自稱冀王,田悅自稱魏王,王武俊自稱趙王,李納自稱齊王。
大唐帝國仿佛在一夜之間進入了戰國時代。
諸藩設壇祭天,共推朱滔為盟主。
朱滔自稱“孤”,田悅、王武俊、李納自稱“寡人”;他們居處的廳堂改稱“殿”,他們的政務公文改稱“令”,所有的屬下上書稱為“箋”;他們的妻子稱“妃”,他們的長子稱“世子”。
以他們所統治的各州為府,設立留守兼元帥;設立東西曹,視同中書、門下省,設置左右内史,視同中書令、侍中;其餘各級官員的設置一律仿照中央政府,隻是名稱略有差異。
建中三年十二月,更讓人抓狂的消息接踵而至——淮甯節度使李希烈在河北諸藩的勸進下,自立為天下都元帥、太尉、建興王,俨然已有稱帝之志。
消息傳來,李适頓覺天旋地轉。
亂套了,一切全都亂套了!為什麼朝廷花這麼大的力氣平藩,到頭來居然是前門驅虎,後門迎狼?為什麼自己的夢想那麼堅挺,可遭遇的現實卻是如此疲軟? 接下來該怎麼辦? 李适心裡一片茫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