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局 魚朝恩之死

關燈
很顯然,在魚朝恩、郭子儀和元載的三角博弈中,魚朝恩已經逐漸居于強勢地位。

    他因此越發忘乎所以,不僅視郭子儀和元載為無物,而且漸漸不把天子放在眼裡。

     滿朝文武向天子奏事,可與不可都要憑天子決斷,唯獨魚朝恩把奏章遞上去之前,就已經料定事情必成了。

    換句話說,别人的奏章是在請求天子批準,他的奏章則仿佛是在通知天子執行。

     此外,朝中大大小小的政務,隻要事先沒有知會他、沒有讓他參與決策的,魚朝恩必瘋狂叫嚣:“天下事有不由我者邪?”(《資治通鑒》卷二二四) 聽到這樣的悖逆之言,代宗李豫當然非常不爽,但是為了維護朝政的穩定,他也隻能忍氣吞聲,假裝沒聽見。

     不過,人的忍耐是有限度的。

    到了大曆五年(公元770年)正月,終于有兩件事激起了代宗的憤怒,讓他忍無可忍。

     第一件事,是魚朝恩及其手下居然在禁軍中私設黑牢。

     為何設立黑牢? 答案很簡單:為了錢。

     魚朝恩手底下有兩個心腹,一個是神策軍都虞侯劉希暹,一個是都知兵馬使王駕鶴。

    他們貪圖長安某些富豪的财産,就撺掇魚朝恩設立了一個秘密特務機構,并網羅了一幫地痞流氓,專門捏造罪證,誣陷某些富豪犯罪,然後将其打入禁軍黑牢,百般拷打,迫使他們招供,最後再抄沒他們的全部家産。

     表面上,這些沒收的财産是入了禁軍的府庫,事實上誰都知道,入公賬的隻是零頭,絕大多數則落進了魚朝恩、劉希暹、王駕鶴等人的私人腰包。

     由于禁軍不受任何部門管轄,且自設黑牢不必走任何司法程序,魚朝恩等人就這麼肆無忌憚地幹了好幾年,不知有多少富豪死于非命,也不知有多少巨額财産落到了他們手裡。

     得知這件事後,代宗李豫大為震驚。

     天子腳下,皇城根兒,居然發生了這種事,國法何在?朝廷綱紀又何在? 正當代宗為此又驚又怒的同時,魚朝恩又變本加厲地搞出了一個“紫衣事件”。

     魚朝恩雖是宦官,但養了一大群兒子,最小的養子叫魚令徽,年方十餘歲,在宮中擔任内給使,穿綠衣(六、七品官服)。

    有一天,魚令徽不知何故與同僚吵了一架,回來就向魚朝恩告狀。

    第二天一早,魚朝恩就怒氣沖沖地拉着兒子入宮,在朝會上當着文武百官的面對代宗說:“我兒子官職太低,經常受人欺負,請皇上賜他紫衣(三品以上官服)。

    ” 一個乳臭未幹的小兒竟然想穿紫衣? 代宗覺得此事太過荒唐,就閉口不言。

     沒想到,還沒等天子發話,有關官員就懾于魚朝恩的淫威,忙不疊地捧出了一襲紫袍。

    魚朝恩當場命兒子穿上,然後向天子拜謝。

     事已至此,代宗隻好勉強露出笑容,說:“此兒穿上紫袍,還是挺合适的嘛。

    ” 魚朝恩得意洋洋,魚令徽歡天喜地,滿朝文武皆垂首不語。

     此時此刻,很少有人注意到天子眼中掠過的那道殺機。

     但是一個人注意到了。

     他就元載。

     元載無聲一笑。

    幾天後,他找了個機會向代宗密奏——“朝恩專恣不軌,請除之。

    ”(《資治通鑒》卷二二四) 代宗雖然極為寵信魚朝恩,把他視為三角政治中不可或缺的一角,但是,這并不意味着他可以允許魚朝恩為所欲為。

     人都是有底線的,更何況是手中仍然握有生殺之權的天子!而“黑牢事件”和“紫衣事件”,無疑已經突破了天子李豫的底線。

     假如任由魚朝恩的欲望和權力如此膨脹下去,代宗相信,自己苦心維持的這個三角政局遲早會被魚朝恩打破。

     既然這樣,那還不如主動打破它,以便再造新局。

     于是,代宗采納了元載的建議,命他設計一個萬全之策,務必一舉除掉魚朝恩。

     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元載發現,要收拾魚朝恩,最重要的就是先擺平兩個關鍵人物:一個是魚朝恩的貼身侍衛長周皓,魚朝恩每次進宮,周皓必率一百名禁軍士兵随行;另一個是陝州節度使皇甫溫,此人是魚朝恩的心腹黨羽,他手握重兵,是魚朝恩最主要的外援。

     隻要擺平這兩個人,收拾魚朝恩易如反掌。

    而隻要魚朝恩一死,他手下那幫見風使舵的禁軍将領根本不足為慮。

     但是,要如何擺平周皓和皇甫溫呢? 元載的方法很簡單,一個字:錢。

     在這個世界上,所謂的人際關系大多是用錢堆起來的,而要拆解這種關系,最有效的辦法當然也是用錢。

    準确地說,是用錢砸! 元載随即拿出重金,往周皓和皇甫溫身上狠砸,果然一下子就把他們砸了過來。

    此後,魚朝恩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就都落入了元載和代宗的眼中,而魚朝恩卻對此毫無察覺。

     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