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倒猢狲散 史朝義的末日

關燈
寶應元年十月二十三日,代宗李豫發布诏令,命唐朝諸道軍隊分别從西、北、東三個方向大舉進軍洛陽。

     西路軍,以仆固懷恩和回纥軍隊為前鋒,以陝西節度使郭英乂、神策觀軍容使魚朝恩殿後,自陝州(今河南三門峽市)出發,經渑池(今河南渑池縣)東進;北路軍,由澤潞節度使李抱玉自潞州(今山西長治市)出發,經河陽(今河南孟州市)南下;東路軍,由時任河南副元帥的李光弼從徐州出發,經陳留(今河南開封東南)西進。

     史朝義得到情報,大為震驚,立刻召開軍事會議,聽取各将領意見。

    阿史那承慶說:“唐軍若隻出動漢人部隊,我們可全軍出擊,與之決戰;可是,如果有回纥軍隊參戰,其兵鋒必然銳不可當,我軍應退守河陽,避其鋒芒。

    ” 史朝義沉吟半晌,最終卻沒有采納這個建議,而是決定死守洛陽。

     此時的史朝義并不知道,這個愚蠢的決策将加速他的敗亡。

     十月二十七日,西路的唐回聯軍率先進抵洛陽北郊,分兵出擊懷州(今河南沁陽市),次日将其攻克,對洛陽形成了包抄之勢。

    三十日,唐回聯軍進抵橫水(洛陽北郊),數萬燕軍在此構築營寨,與官軍對峙。

    仆固懷恩自率一路從西面進攻,另遣精騎和回纥騎兵繞道燕軍營寨的東北角,兩面夾攻,一舉大破燕軍。

     得知城外的部隊失利,史朝義随即親率十萬精銳之師出城增援,于昭覺寺一帶列陣。

    唐軍趁燕軍立足未穩,突然發動攻擊。

    燕軍被打得措手不及,死傷甚衆,但仍舊堅守陣地。

    魚朝恩派出五百名神箭手參戰,給燕軍造成了更大的傷亡,但在史朝義的親自督陣下,燕軍卻表現得極為頑強,依然堅守不退。

     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局面。

    如果唐軍遲遲不能突破對方防線,士氣必然受挫,一旦燕軍發起反攻,唐軍将極為不利。

    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鎮西節度使馬璘對左右說:“戰況危急了!”随即單槍匹馬殺入敵陣,在萬衆之中左沖右突,連拔燕軍兩面令旗,總算撕開了一個缺口。

    他身後的唐軍主力乘勢殺入,燕軍終于抵擋不住,陣勢随即瓦解。

     随後,燕軍且戰且退,唐軍窮追不舍,雙方又在石榴園、老君廟(均在今河南沁陽市一帶)數度激戰,但燕軍士氣已喪,而唐軍則越戰越勇。

    燕軍退至尚書谷(今河南武陟縣境内)時,自上而下都已無心戀戰,各部争相潰逃,人馬互相踐踏,紛紛跌入坑谷之中。

    唐軍一路砍殺,共斬首六萬餘級,俘虜兩萬人。

    史朝義見大勢已去,隻好放棄洛陽,帶着家眷和幾百名輕騎兵向東而逃。

     唐軍随即克複洛陽與河陽三城。

     仆固懷恩讓回纥軍隊駐守河陽,命其子右廂兵馬使仆固玚及朔方兵馬使高輔成率步騎一萬多人乘勝東進,旋即又克複鄭州。

    史朝義一路向東逃竄,到了汴州(今河南開封),他屬下的陳留節度使張獻誠卻緊閉城門,拒絕收容。

    史朝義萬般無奈,隻好亡奔濮州(今山東鄄城縣)。

    史朝義前腳剛走,張獻誠後腳就打開城門,棄暗投明了。

     燕軍終于跑了,兩度失陷于叛軍之手的東京洛陽終于又回到了李唐王朝的懷抱。

     然而,此刻的洛陽百姓做夢也不會想到——唐回聯軍非但沒有給他們帶來福分,反而給他們帶來了一場空前的災難! 大唐官軍和回纥友軍浩浩蕩蕩地開進洛陽後,總共幹了四件事——燒,殺,擄,掠。

    把洛陽掃蕩一空後,唐回聯軍又變本加厲,一鼓作氣洗劫了鄭州、汴州、汝州等地。

    (《資治通鑒》卷二二二:“回纥入東京,肆行殺略,死者萬計,火累旬不滅。

    朔方、神策軍亦以東京、鄭、汴、汝州皆為賊境,所過擄掠,三月乃已,比屋蕩盡,士民皆衣紙。

    ”) 中原的士紳百姓無論如何也不敢相信,眼前這些窮兇極惡的強盜就是他們日思夜盼的“官軍”! 他們目瞪口呆,心膽俱喪,久久回不過神來。

     等他們清醒過來時,房屋被燒光了,财産被搶光了,膽敢反抗的人都被殺了,活着的人身上的衣服也全被扒光了。

    所謂“士民皆衣紙”,就是無論官商士民還是男女老幼,全都被扒得一絲不挂,隻能随便抓幾張紙來遮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