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宗登基

關燈
報李輔國。

    李輔國立刻命他帶兵埋伏在陵霄門外,讓他無論如何都要截住太子。

     太子李豫接到诏命時,以為父皇可能快不行了,召他進宮一定是要交代後事,所以未及多想,匆匆往長生殿趕來。

    行至陵霄門時,程元振等人忽然一擁而出,将太子團團圍住,并把張皇後伏兵長生殿的事情告訴了他。

     李豫半信半疑,說:“肯定沒這回事,皇上病重命我入宮,我豈能怕死不去?” 程元振說:“社稷事大,太子必不可入!” 還沒等太子李豫反應過來,程元振就命士兵把他架了起來,不由分說地把他帶到了玄武門外的飛龍廄中,并派重兵把守。

    此舉名義上是保護太子,實則無異于軟禁。

     當天夜裡,李輔國和程元振率兵沖入麟德殿,逮捕了越王李係、宦官段恒俊、内侍省總管朱光輝等一百多人。

    稍後,李輔國等人又勒兵進入長生殿,宣稱奉太子之命遷皇後于别殿,随即逮捕張皇後,把她和左右數十個宦官宮女強行拖下殿,全部囚禁于後宮。

     在這場事關帝國未來的巅峰對決中,誰先控制了太子,誰就奪取了鬥争的主動權。

    張皇後機關算盡,最終還是落了後手,在這場終極對決中一敗塗地。

     突然遭此變故,在長生殿上伺候皇帝的宦官宮女們驚恐萬狀,紛紛作鳥獸散,把病勢垂危的李亨獨自一人扔在了空空蕩蕩的寝殿裡。

     生命的最後時刻,唐肅宗李亨被自己的臣民遺棄了。

     除了無邊的孤獨和恐懼之外,他肯定還有深深的懊悔。

     因為是他自己一手造成了今天的局面——這個太阿倒持、皇權旁落的局面! 自大唐開國一百多年來,還沒有哪一個宦官像李輔國擁有這麼大的權力,還沒有哪一個宦官能夠把滿朝文武玩弄于股掌之中,并且最終架空皇帝! 可李輔國做到了。

     就是在肅宗李亨的寵信和縱容下,李輔國成了唐朝曆史上第一個擅權亂政、一手遮天的宦官。

    如果說安祿山是唐玄宗李隆基親手培育的一顆毒瘤,那麼李輔國就是唐肅宗李亨親手栽種的一株惡果。

     安祿山開啟了“藩鎮之亂”。

     李輔國開啟了“宦官之亂”。

     把大唐帝國一步步推向衰亡的三大亂象、三大罪魁禍首,此刻已經有兩個浮出了曆史水面。

    在此後的一百五十多年裡,這兩大亂象将在帝國的政治舞台上瘋狂起舞,拼命肆虐,給帝國造成無窮的災難,并與有唐一朝相始終。

     在此後的一百五十多年裡,将有越來越多的藩鎮步安祿山之後塵,擁兵割據,抗命自專,名為藩鎮,實同敵國;也将有越來越多的宦官步李輔國之後塵,把持朝政,擅行廢立,淩駕天子,玩弄百官…… 從這個意義上說,安祿山和李輔國固然是曆史的罪人,可李隆基和李亨又何嘗不是呢? 寶應元年四月十八日,唐肅宗李亨帶着無盡的凄怆和悔恨,在阒寂無人的長生殿裡黯然閉上了眼睛,終年五十二歲。

     李亨剛剛咽氣,李輔國便祭起屠刀,斬殺了張皇後、越王李係、兖王李僴(李亨第六子)。

    同日,李輔國領着一身缟素的太子李豫在九仙門與宰相們見面,宣布皇帝駕崩的消息。

    宰相們紛紛跪拜哭泣。

     四月十九日,朝廷發布國喪,宣讀肅宗遺诏。

     四月二十日,太子李豫即位,史稱唐代宗。

     他是唐朝曆史上第一個被宦官擁立的皇帝,但卻不是最後一個。

     大功告成的李輔國用一種指點江山的口吻對他說:“大家(皇上)但居禁中,外事聽老奴處分!”(《資治通鑒》卷二二二) 代宗李豫聽到這句話,感覺就像有人在他的心頭上狠狠剜了一刀。

     當然,他不能喊痛,也不能皺眉。

     他隻能怔怔地看着李輔國,最後向他露出一個僵硬而無奈的笑容。

     數日後,在李輔國的脅迫之下,代宗李豫開始稱呼李輔國為“尚父”。

    此後無論大小政務,一律先征求尚父的意見;群臣出入朝廷,必先觐見天子尚父,而後再觐見天子。

     不久,李輔國的心腹程元振被擢升為左監門衛将軍,而内侍省總管朱光輝等二十幾名宦官則全部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