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樂園 “逼遷上皇”事件

關燈
上元元年夏天,懷恨已久的李輔國終于發飙。

     他對肅宗說:“太上皇住在興慶宮,每天都和外人交往。

    尤其是高力士、陳玄禮這些人,日夜聚衆密謀,恐怕會對陛下不利。

    如今的六軍(禁軍)将士都是當年的靈武功臣,對此憂懼不安,擔心會有變亂。

    臣一再安撫他們,作了很多解釋,可沒什麼作用。

    看來事态已經很嚴重了,臣不敢不據實禀報。

    ” 李輔國說了一大堆,無非就是想暗示一點——太上皇想複辟。

     肅宗聞言,臉上露出驚訝之色,眼中淚光閃動,說:“這怎麼可能?上皇慈悲仁愛,怎麼會做這種事?” 李輔國說:“上皇固然沒有這個意思,可他身邊那些貪圖富貴的小人就難說了。

    陛下,您貴為天下之主,凡事應從社稷大計出發,把禍亂消滅于萌芽狀态,豈能遵循匹夫之孝!再者說,興慶宮與市井坊間雜處,牆垣淺露,不宜讓上皇居住。

    依臣所見,不如奉迎上皇回太極宮,大内森嚴,怎麼說都比興慶宮更合适,而且還能杜絕小人的蠱惑。

    倘若如此,上皇享萬歲之安,陛下有三朝(每天觐見三次)之樂,豈不是兩全其美!” 肅宗沒有回答。

     當天的對話就此結束。

    但是李輔國知道,肅宗不說話就意味着不反對,不反對就等于是默許。

    為了進一步試探肅宗的态度,李輔國随後又做了一件投石問路的事情。

     由于玄宗一貫喜愛騎馬射獵,盡管晚年幾乎足不出戶,可還是在興慶宮裡面養了三百匹馬。

    李輔國便以皇帝敕令的名義,一下子取走了二百九十匹,隻給玄宗留下了十匹。

     事後,玄宗望着空空蕩蕩的馬廄,不勝感傷地對高力士說:“吾兒為輔國所惑,不得終孝矣。

    ”(《資治通鑒》卷二二一) 李輔國搶走太上皇的馬後,靜靜地等了幾天。

     他在觀察肅宗的反應。

     可是,肅宗自始至終沒有任何反應。

    這當然是李輔國意料之中的、也是他最想要的結果。

    數日後,李輔國又率六軍将士進入内殿,一起向肅宗“号哭叩頭”,強烈要求迎請太上皇入住太極宮。

    肅宗的态度跟此前一樣,涕泣嗚咽,卻一句話也不說。

     李輔國笑了。

     他知道自己該怎麼做了。

     上元元年七月十九日,李輔國再次矯诏,以肅宗的名義邀請太上皇到西内(太極宮稱“西内”,興慶宮稱“南内”)遊玩。

    玄宗沒有多想,帶着高力士和幾個侍從離開了興慶宮。

     此時的玄宗當然不會料到,今生今世,他将再也沒有機會回到興慶宮了。

     玄宗一行走到睿武門時,在此埋伏多時的李輔國突然帶着五百名騎兵沖了出來,一個個刀劍出鞘,将玄宗等人團團圍住。

     李輔國策馬走到玄宗面前,神色倨傲地說了一句:“皇帝以興慶宮潮濕逼仄,迎上皇遷居大内。

    ” 自從馬嵬驿之變後,玄宗很久沒見過這種陣勢了,現在又突然聽到這句話,頓時一陣眩暈,差點從馬上掉下來。

    高力士見狀,立刻挺身擋在玄宗面前,厲聲喝道:“李輔國何得無禮!”并勒令李輔國下馬。

     李輔國不得已,隻好慢條斯理地翻身下馬。

    高力士狠狠地瞪了他一眼,然後轉向士卒們,大聲喊道:“上皇命我問諸位将士安好!” 那五百名騎兵愣了短短的一瞬,又看了看李輔國,見他默不作聲,隻好刀劍入鞘,然後全部下馬,向玄宗行叩拜禮,齊聲高呼萬歲。

     最後,高力士又喝令李輔國跟他一起為太上皇牽馬,李輔國也硬着頭皮聽從了。

     盡管忠勇可嘉的高力士在關鍵時刻幫玄宗保住了最後的尊嚴,可他也無力改變玄宗的命運,更無力掌控自己的命運。

    高力士心裡很清楚,從這一刻起,他和太上皇都已經變成李輔國砧闆上的魚肉了! 當天,李輔國把玄宗帶到甘露殿,留下數十個老弱充當侍衛,嚴禁任何人出入,而且不準高力士、陳玄禮及所有宮中舊人留在玄宗左右。

    做完這一切,李輔國才得意洋洋地領兵離去。

     稍後,李輔國又率領禁衛六軍的所有高級将領,全部換上素服,前去向肅宗“請罪”。

     話說是“請罪”,事實上一半是複命,一半是逼宮。

    李輔國此舉等于是在告訴肅宗——皇上,我已經幫你把生米做成熟飯了,不管你現在心裡怎麼想,反正你要當着所有禁軍大将的面表個态,好讓大夥安心。

     此時此刻,肅宗的心情肯定是頗為複雜的。

    作為皇帝,他感到了一種如釋重負的慶幸;可作為兒子,他又有一種良心上的不安與自責。

     原因很簡單,自從李輔國第一次跟他提到太上皇經常與外人來往的情況時,肅宗就已經産生了莫大的疑懼。

    就像李輔國所暗示的那樣,他覺得太上皇不是沒有複辟的可能。

    據李輔國聲稱,和太上皇來往的官員中,既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