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太上皇李隆基、肅宗李亨駕崩
關燈
小
中
大
,身為非正常即位的皇帝,李亨的權力合法性先天不足,這始終是他最大的隐痛和隐憂。
即使到了收複兩京之後,李亨仍然擔心自己的權力不穩,所以他需要一個足夠信任的人來掌握宮禁大權,同時采用各種方式制約文武百官(比如設立特務機構)。
而李輔國作為李亨的東宮舊僚,又有擁立之功,并且本身又是宦官,當然是執行上述任務的最佳人選。
在肅宗李亨看來,這種人不管如何專權,說到底都隻是奴才,絕對不可能篡位當皇帝,所以最讓人放心。
當然,如果李輔國的權力過度膨脹,肅宗也是不會放任自流的。
他會借别人的手來敲打李輔國。
乾元二年四月,剛剛升任宰相的李岘看不慣李輔國的專權亂政,就搜集了他貪贓枉法的一些證據,然後向肅宗告狀,要求嚴懲。
肅宗其時也已意識到李輔國玩得有些過火了,于是順勢罷廢了那個秘密機構,并下了一道诏書,說:“近來軍國事務繁忙,所以有時候就直接以口頭方式傳達朕意,但是從今往後,這種現象必須杜絕。
除非由中書省正式發布的诏命,否則一律不得執行。
宮廷内外各種事務的處決權,全部交還各有關部門。
最近,一部分禁軍軍官和一些部門主事官員因事産生争執,甚至發生訴訟案件,今後都要通過禦史台、京兆府等正規部門進行裁決,任何個人一律不得幹預。
如果裁決結果有任何不公平的地方,可直接向朕奏報。
” 毫無疑問,這是一道非常具有針對性的诏書。
傻子都看得出來,裡頭說的事情無一不是沖着李輔國去的。
李輔國馬上作出反應。
他以退為進,揚言要辭去元帥府行軍司馬的職務(當時叛亂仍未平定,所以還保留着“元帥府”這種戰時機構)。
李輔國很清楚,現階段肅宗根本離不了他,所以“辭職”就是最好的要挾手段。
果不其然,李輔國一提出辭職,肅宗就忙不疊地好言勸慰,說什麼也不批準。
肅宗知道,如果不對李輔國作出某種補償,他對自己的忠誠度勢必會大大降低。
為了安撫李輔國,讓他繼續發揮制衡百官的作用,肅宗隻好作出了一個不太厚道的決定——犧牲李岘。
不久,肅宗就利用一起普通的案件,給李岘栽了一個“交結朋黨”的罪名,罷黜了他的宰相之職,把他貶為蜀州刺史。
這就是肅宗李亨的帝王術。
利用李岘敲打李輔國,防止他權力膨脹,達到目的後再回頭拿掉李岘,從而安撫李輔國。
用今天通俗的話講,這叫打一巴掌再給顆糖;用古人的話說,這就叫恩威并施。
李岘事件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李輔國的權力,但他在朝中的地位并沒有受到絲毫動搖。
尤其是李岘被罷相貶谪後,滿朝文武更是對李輔國畢恭畢敬、唯命是從。
因為李岘的下場告訴人們——跟李輔國作對,就是拿雞蛋跟石頭碰,何苦呢?然而,不管李輔國如何權傾朝野,還是有幾個人從來不拿正眼瞧他。
那就是太上皇身邊的高力士、陳玄禮等人。
李輔國出身微賤,早年是高力士手下養馬的飛龍小兒,加上他又長得歪瓜劣棗、奇醜無比,所以一直混得很失敗,直到五十多歲才進入東宮侍奉太子。
雖然李輔國現在已經是權傾朝野、今非昔比了,可在高力士眼裡,他終究隻是個暴發戶,是個得志便猖狂的小人。
要讓高力士去捧他的臭腳,拍他的馬屁,那是門都沒有! 更何況,在高力士看來,就算你李輔國現在真的很牛逼,可你的主子是李亨,我的主子是太上皇,我跟你井水不犯河水,你走你的陽關道,我過我的獨木橋,我幹嗎要巴結你啊? 也許,高力士的看法是對的,李輔國确實是個小人,可高力士卻忘了一句古訓——甯得罪十個君子,不得罪一個小人。
正因為李輔國是個睚眦必報的小人,你才更要捧他的臭腳,拍他的馬屁。
否則,他一定會讓你死得很難看……
即使到了收複兩京之後,李亨仍然擔心自己的權力不穩,所以他需要一個足夠信任的人來掌握宮禁大權,同時采用各種方式制約文武百官(比如設立特務機構)。
而李輔國作為李亨的東宮舊僚,又有擁立之功,并且本身又是宦官,當然是執行上述任務的最佳人選。
在肅宗李亨看來,這種人不管如何專權,說到底都隻是奴才,絕對不可能篡位當皇帝,所以最讓人放心。
當然,如果李輔國的權力過度膨脹,肅宗也是不會放任自流的。
他會借别人的手來敲打李輔國。
乾元二年四月,剛剛升任宰相的李岘看不慣李輔國的專權亂政,就搜集了他貪贓枉法的一些證據,然後向肅宗告狀,要求嚴懲。
肅宗其時也已意識到李輔國玩得有些過火了,于是順勢罷廢了那個秘密機構,并下了一道诏書,說:“近來軍國事務繁忙,所以有時候就直接以口頭方式傳達朕意,但是從今往後,這種現象必須杜絕。
除非由中書省正式發布的诏命,否則一律不得執行。
宮廷内外各種事務的處決權,全部交還各有關部門。
最近,一部分禁軍軍官和一些部門主事官員因事産生争執,甚至發生訴訟案件,今後都要通過禦史台、京兆府等正規部門進行裁決,任何個人一律不得幹預。
如果裁決結果有任何不公平的地方,可直接向朕奏報。
” 毫無疑問,這是一道非常具有針對性的诏書。
傻子都看得出來,裡頭說的事情無一不是沖着李輔國去的。
李輔國馬上作出反應。
他以退為進,揚言要辭去元帥府行軍司馬的職務(當時叛亂仍未平定,所以還保留着“元帥府”這種戰時機構)。
李輔國很清楚,現階段肅宗根本離不了他,所以“辭職”就是最好的要挾手段。
果不其然,李輔國一提出辭職,肅宗就忙不疊地好言勸慰,說什麼也不批準。
肅宗知道,如果不對李輔國作出某種補償,他對自己的忠誠度勢必會大大降低。
為了安撫李輔國,讓他繼續發揮制衡百官的作用,肅宗隻好作出了一個不太厚道的決定——犧牲李岘。
不久,肅宗就利用一起普通的案件,給李岘栽了一個“交結朋黨”的罪名,罷黜了他的宰相之職,把他貶為蜀州刺史。
這就是肅宗李亨的帝王術。
利用李岘敲打李輔國,防止他權力膨脹,達到目的後再回頭拿掉李岘,從而安撫李輔國。
用今天通俗的話講,這叫打一巴掌再給顆糖;用古人的話說,這就叫恩威并施。
李岘事件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李輔國的權力,但他在朝中的地位并沒有受到絲毫動搖。
尤其是李岘被罷相貶谪後,滿朝文武更是對李輔國畢恭畢敬、唯命是從。
因為李岘的下場告訴人們——跟李輔國作對,就是拿雞蛋跟石頭碰,何苦呢?然而,不管李輔國如何權傾朝野,還是有幾個人從來不拿正眼瞧他。
那就是太上皇身邊的高力士、陳玄禮等人。
李輔國出身微賤,早年是高力士手下養馬的飛龍小兒,加上他又長得歪瓜劣棗、奇醜無比,所以一直混得很失敗,直到五十多歲才進入東宮侍奉太子。
雖然李輔國現在已經是權傾朝野、今非昔比了,可在高力士眼裡,他終究隻是個暴發戶,是個得志便猖狂的小人。
要讓高力士去捧他的臭腳,拍他的馬屁,那是門都沒有! 更何況,在高力士看來,就算你李輔國現在真的很牛逼,可你的主子是李亨,我的主子是太上皇,我跟你井水不犯河水,你走你的陽關道,我過我的獨木橋,我幹嗎要巴結你啊? 也許,高力士的看法是對的,李輔國确實是個小人,可高力士卻忘了一句古訓——甯得罪十個君子,不得罪一個小人。
正因為李輔國是個睚眦必報的小人,你才更要捧他的臭腳,拍他的馬屁。
否則,他一定會讓你死得很難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