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幕弑父篡位的鬧劇
關燈
小
中
大
人殺氣騰騰而來,情知不妙,可定睛細看,一馬當先的居然是他們的頂頭上司曹将軍,于是紛紛讓路,沒人敢出手阻攔。
駱悅等人順利進入驿站後,徑直沖進了史思明的寝室。
然而裡面卻空無一人。
駱悅等人大驚失色,趕緊四處搜尋。
由于夜裡太黑看不真切,駱悅等人不問青紅皂白,見人就砍,一連砍翻數人。
其他幾個侍從吓得死死趴在地上,舉着雙手大喊:皇上在茅房。
駱悅連忙帶人沖向驿站後院,隻見史思明已經躍上一匹馬,正準備從後門逃離。
駱悅等人立刻放箭,其中一箭正中史思明手臂。
史思明跌落馬下,衆人一擁而上,把他嚴嚴實實地捆了起來。
史思明一臉沮喪,問:“亂者為誰?” 駱悅冷冷地說:“奉懷王(史朝義)命。
” 史思明一下全明白了。
他仰天長歎:“我白天說錯了話,活該如此下場。
可何不等我攻下長安再動手呢?現在殺我,未免太早,大業恐怕沒有希望了。
” 駱悅可不想去關心史思明的什麼大業,他現在最慶幸的是自己和懷王終于可以免于一死了。
是日深夜,駱悅将史思明囚禁在柳泉驿(今河南宜陽縣西柳泉鎮),然後回營向史朝義作了禀報。
他的禀報其實隻有三個字:事成矣! 當時,燕朝宰相周摯正率後軍駐守福昌(今宜陽縣西福昌鎮),聽到懷王兵變、皇帝被擒的消息後,吓得跌坐在地上,久久回不過神來。
次日,史朝義拔營返回洛陽,經過福昌時,周摯硬着頭皮出營迎接。
駱悅暗中勸史朝義,說周摯是史思明的頭号心腹,若不除之,恐為後患。
史朝義随即逮捕周摯,将其斬殺。
大軍進抵柳泉驿後,駱悅等人深恐軍心有變,遂派人缢殺了史思明。
回到洛陽當天,史朝義就在駱悅等人的擁立下迫不及待地登基即位了。
同日,史朝義派遣張通儒等人回到範陽,誅殺了史朝清,還有他的母親辛氏及其一幹黨羽。
史朝義的斬草除根之舉很快就在幽州城裡引起了巨大的恐慌。
不久,各派勢力不可避免地發生了火并,張通儒被殺,動亂整整持續了兩個多月,死亡人數達到數千人。
史朝義随即任命心腹将領李懷仙為範陽尹兼燕京留守,而後才漸漸控制了局勢。
雖然史朝義篡了燕朝皇位,但駐守各地的節度使基本上都不買他的賬。
因為他們大多是安祿山的舊部,連史思明都不見得能收服他們,更不用說這個年紀輕輕的史朝義了。
換句話說,從史思明被殺的這一天起,所謂的燕朝就隻剩下一個有名無實的軀殼了。
各方大将雖然在表面上隸屬于燕朝,可事實上沒有一個遵奉史朝義的号令,都在各打各的小算盤。
在這種貌合神離、同床異夢的情況下,自己究竟能走多遠,能把局面玩多大,史朝義實在是有些茫然…… 就在這一幕似曾相識的弑父篡位的鬧劇中,燕朝又完成了一次非正常的權力更疊。
沒有人會料到,史思明離開這個世界的方式,竟然會與安祿山如出一轍。
曾幾何時,安祿山和史思明義無反顧地造了李唐王朝的反,可到頭來,他們的兒子也毫不留情地造了他們的反。
如果用佛教的話來說,這就叫因果報應,絲毫不爽。
而報應的方式如此之相似,并且來得如此之迅速,實在是大大出乎人們的意料。
自乾元二年四月稱帝,至上元二年三月被殺,史思明的帝王生涯總計不過一年十一個月。
而此前的安祿山比他還不如,隻當了一年皇帝就命喪黃泉。
在曆史的滾滾洪流中,他們看上去就像兩朵轉瞬即逝的浪花。
可事實上,他們并不是浪花,而是深不可測的旋渦。
因為大唐王朝的巨舫一從他們身邊駛過,就開始發生劇烈的颠簸和搖晃,并從此進入了一個半世紀的迷航…… 安祿山和史思明雖然先後死于非命,但一切并沒有就此結束。
毋甯說,一切才隻是剛剛開始。
雖然安祿山和史思明已經命喪黃泉,但是無數的安祿山和史思明卻将在他們的身後蓬勃成長;雖然安史之亂很快就将徹底終結,但是許許多多擁兵割地的跋扈藩鎮,卻将聯手開啟唐朝曆史上前所未有的一個大裂變時代!
駱悅等人順利進入驿站後,徑直沖進了史思明的寝室。
然而裡面卻空無一人。
駱悅等人大驚失色,趕緊四處搜尋。
由于夜裡太黑看不真切,駱悅等人不問青紅皂白,見人就砍,一連砍翻數人。
其他幾個侍從吓得死死趴在地上,舉着雙手大喊:皇上在茅房。
駱悅連忙帶人沖向驿站後院,隻見史思明已經躍上一匹馬,正準備從後門逃離。
駱悅等人立刻放箭,其中一箭正中史思明手臂。
史思明跌落馬下,衆人一擁而上,把他嚴嚴實實地捆了起來。
史思明一臉沮喪,問:“亂者為誰?” 駱悅冷冷地說:“奉懷王(史朝義)命。
” 史思明一下全明白了。
他仰天長歎:“我白天說錯了話,活該如此下場。
可何不等我攻下長安再動手呢?現在殺我,未免太早,大業恐怕沒有希望了。
” 駱悅可不想去關心史思明的什麼大業,他現在最慶幸的是自己和懷王終于可以免于一死了。
是日深夜,駱悅将史思明囚禁在柳泉驿(今河南宜陽縣西柳泉鎮),然後回營向史朝義作了禀報。
他的禀報其實隻有三個字:事成矣! 當時,燕朝宰相周摯正率後軍駐守福昌(今宜陽縣西福昌鎮),聽到懷王兵變、皇帝被擒的消息後,吓得跌坐在地上,久久回不過神來。
次日,史朝義拔營返回洛陽,經過福昌時,周摯硬着頭皮出營迎接。
駱悅暗中勸史朝義,說周摯是史思明的頭号心腹,若不除之,恐為後患。
史朝義随即逮捕周摯,将其斬殺。
大軍進抵柳泉驿後,駱悅等人深恐軍心有變,遂派人缢殺了史思明。
回到洛陽當天,史朝義就在駱悅等人的擁立下迫不及待地登基即位了。
同日,史朝義派遣張通儒等人回到範陽,誅殺了史朝清,還有他的母親辛氏及其一幹黨羽。
史朝義的斬草除根之舉很快就在幽州城裡引起了巨大的恐慌。
不久,各派勢力不可避免地發生了火并,張通儒被殺,動亂整整持續了兩個多月,死亡人數達到數千人。
史朝義随即任命心腹将領李懷仙為範陽尹兼燕京留守,而後才漸漸控制了局勢。
雖然史朝義篡了燕朝皇位,但駐守各地的節度使基本上都不買他的賬。
因為他們大多是安祿山的舊部,連史思明都不見得能收服他們,更不用說這個年紀輕輕的史朝義了。
換句話說,從史思明被殺的這一天起,所謂的燕朝就隻剩下一個有名無實的軀殼了。
各方大将雖然在表面上隸屬于燕朝,可事實上沒有一個遵奉史朝義的号令,都在各打各的小算盤。
在這種貌合神離、同床異夢的情況下,自己究竟能走多遠,能把局面玩多大,史朝義實在是有些茫然…… 就在這一幕似曾相識的弑父篡位的鬧劇中,燕朝又完成了一次非正常的權力更疊。
沒有人會料到,史思明離開這個世界的方式,竟然會與安祿山如出一轍。
曾幾何時,安祿山和史思明義無反顧地造了李唐王朝的反,可到頭來,他們的兒子也毫不留情地造了他們的反。
如果用佛教的話來說,這就叫因果報應,絲毫不爽。
而報應的方式如此之相似,并且來得如此之迅速,實在是大大出乎人們的意料。
自乾元二年四月稱帝,至上元二年三月被殺,史思明的帝王生涯總計不過一年十一個月。
而此前的安祿山比他還不如,隻當了一年皇帝就命喪黃泉。
在曆史的滾滾洪流中,他們看上去就像兩朵轉瞬即逝的浪花。
可事實上,他們并不是浪花,而是深不可測的旋渦。
因為大唐王朝的巨舫一從他們身邊駛過,就開始發生劇烈的颠簸和搖晃,并從此進入了一個半世紀的迷航…… 安祿山和史思明雖然先後死于非命,但一切并沒有就此結束。
毋甯說,一切才隻是剛剛開始。
雖然安祿山和史思明已經命喪黃泉,但是無數的安祿山和史思明卻将在他們的身後蓬勃成長;雖然安史之亂很快就将徹底終結,但是許許多多擁兵割地的跋扈藩鎮,卻将聯手開啟唐朝曆史上前所未有的一個大裂變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