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室再造 漸漸消逝的狼煙

關燈
公元780年),唐朝積欠的馬價絹已高達180萬匹。

    直到憲宗元和二年(公元807年),唐朝才一次性還清了曆年積欠,但此後回纥又送來大量劣質馬匹,唐朝隻好繼續欠債。

    直到武宗會昌二年(公元842年),唐朝趁回鹘(回纥改名)衰弱之際出兵将其平滅,這項帶有屈辱印記的曆史性債務才被一筆勾銷。

     十二月初,太上皇李隆基從成都千裡迢迢地回到關中,進抵鹹陽。

     肅宗李亨帶上禦用的車馬儀仗,親自前往望賢宮接駕。

     入宮前,李亨特意脫下天子專用的黃袍,換上了普通的紫袍。

    玄宗當時在望賢宮的南樓休息,李亨一到南樓樓下,立刻下馬,邁着小碎步向前慢跑,在樓前拜舞叩首。

    玄宗趕緊下樓,親手扶起李亨,撫摸着他的臉龐,禁不住老淚縱橫。

    李亨也是捧着上皇的雙足,涕泣不止。

     随後,玄宗命人取來黃袍,親自披在李亨身上。

    李亨匍匐在地,一再叩首推辭。

    玄宗說:“天意、人心都已歸屬于你,能夠讓朕安度晚年,就是你的一片孝心了!”李亨推辭不過,才勉強穿上黃袍。

     由于離長安還有一段路,父子二人都必須在此留宿一夜,但誰居正殿,誰居偏殿,就成了一道難題。

    父子倆又是一番謙讓。

    玄宗說:“正殿是天子之位,必須由你居住。

    ”李亨則堅決不同意,最後親自扶着玄宗登上正殿,坐上禦榻,玄宗才沒有再謙讓。

    稍後傳膳,李亨每一道菜都親自嘗過,感覺鮮美可口的,才命人給上皇遞上去。

     次日,車駕啟程回京,李亨親自為玄宗整理馬鞍和缰繩,并扶玄宗上馬,然後又親手為玄宗牽馬。

    沒走幾步,玄宗連忙阻止了他。

    李亨這才乘上自己的坐騎,在前面為玄宗引路,可一路上卻不敢走馳道(禦用大道),而是始終靠邊而行。

     看見自己的兒子當上皇帝後還如此仁孝,玄宗大為感動,對左右說:“我當了五十年的天子,算不上尊貴;如今當了天子的父親,才是真正的尊貴啊!”(《資治通鑒》卷二二○:“吾為天子五十年,未為貴;今為天子父,乃貴耳!”) 這話是由衷的嗎? 當然不是。

    這是說給他兒子聽的。

     回到長安後,玄宗馬上住進了興慶宮(位于皇城外的興慶坊,由李隆基登基前的藩邸擴建而成,稱為“南内”)。

    肅宗李亨一再上表,聲明自己要回東宮居住,請上皇移居大明宮。

    當然,他的上表最後都被玄宗一一駁回了。

     這父子倆别後重逢的一幕,看上去實在是感人至深。

    尤其是肅宗李亨的表現,一言一行皆堪稱完美。

     當然了,首先我們要承認,經曆一番生離死别後,任何一對父子重逢之時,都有可能出現這種催人淚下的場面,所以我們不能全盤否定李亨的真誠。

     但是與此同時,我們卻不難發現,李亨的言行舉止都顯得太過誇張和煽情了,以緻充滿了“表演”的意味。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李亨的表演一直是圍繞着“天子名分”在做文章的。

    不管是“衣紫袍”“居偏殿”,還是“避馳道”“歸東宮”,時時處處都在表明自己不想居天子之位。

     其實,李亨越說自己不想要,越證明自己很想要;表面文章做得越漂亮,越證明自己心很虛。

     這就叫欲蓋彌彰,也叫作此地無銀三百兩。

     有道是知子莫若父。

    玄宗當然很清楚李亨要的是什麼,所以一直與李亨默契配合。

    李亨衣紫袍,他就親手給李亨披黃袍;李亨牽馬執辔避馳道,他就強調自己是天子父,所有尊貴皆因天子而貴;李亨口口聲聲要讓出大明宮,他就堅持要住在興慶宮。

    如此種種,其實都是玄宗對李亨的天子身份及其權力合法性的追認,而且是反反複複的追認。

     說白了,李亨要的就是這個。

     隻有玄宗一次又一次反複追認,李亨那來路不正的天子之位才能一遍又一遍得到正名,并得到鞏固。

     安慶緒倉皇逃離洛陽後,一口氣跑到了邺郡(今河南安陽市)。

    當時,他身邊隻剩下騎兵不到三百人、步兵不到一千人。

    安慶緒很沮喪,他覺得自己馬上就要玩完了。

    尤其是心腹重臣嚴莊的降唐,更是讓他有一劍穿心之感。

     不過,讓安慶緒慶幸的是,數日後,蔡希德、田承嗣等将領便各率所部紛紛歸來,實力迅速恢複。

    不久,安慶緒又從河北諸郡緊急招募了一批人,兵力很快增至六萬,軍聲複振。

    随後,安慶緒把邺郡改為安成府,同時改元“天成”。

     做完這一切,安慶緒連日來的沮喪和恐懼才逐漸被東山再起的決心所取代。

     既然還有本錢,老子就能接着玩! 然而,一想到老巢範陽掌握在史思明手裡,安慶緒就止不住有些脊背發涼。

     亂世之中,人心叵測,史思明雖然是父親最信任、最倚重的左膀右臂,可在唐軍大舉反攻、燕軍節節敗退的情況下,史思明會不會像嚴莊那樣幡然易幟、倒戈降唐呢? 有可能,很有可能! 安慶緒越想越覺得史思明靠不住。

     為此,安慶緒想了一個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