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光複,李泌歸山

關燈
乘勢與回纥兵團一起迂回到敵軍陣後,阻斷了燕軍的退路,與郭子儀的中軍對燕軍形成了前後夾擊。

     至此,燕軍終于全線崩潰。

     這一仗,從午時(中午十二時)一直打到了酉時(下午六點),燕軍一共被斬首六萬餘級,跌入溝塹被壓死和踩死的也不計其數,唐軍大獲全勝。

     安守忠和李歸仁帶着殘部逃回長安後,自知長安必失,于是當天夜裡便與燕朝西京留守張通儒、京兆尹田乾真等人棄城而走,一口氣逃到了陝郡(今河南三門峽市)。

     至德二載九月二十八日,唐軍浩浩蕩蕩地開入城中,宣布了長安的光複。

     自去年六月燕将孫孝哲入踞長安,迄今共一年三個月。

     廣平王李俶帶着大軍進入長安時,受到了老百姓的夾道歡迎。

    他看見每個人的臉上都挂滿了淚水,那是劫後餘生、悲喜交加的淚水。

     長安光複了,而兌現諾言的時刻也到了。

     “克城之日,土地、士庶歸唐,金帛、子女皆歸回纥!” 面對夾道歡迎的百姓,廣平王李俶的臉上一直挂着和煦的笑容,可他心裡卻像灌了鉛一樣沉重。

    從李俶踏入長安的那一刻起,他心裡就不停地想起父皇李亨向回纥鄭重作出的這句承諾。

     怎麼辦?要不要兌現諾言? 當初為了得到回纥之援,當然可以不顧一切地許諾,可眼下,假如真的兌現承諾,長安百姓必然又要遭受一場可怕的浩劫。

    倘若如此,長安百姓還會擁戴父皇李亨嗎?還會承認這個在靈武自行即位的新皇帝嗎?如果奪回了京城,卻失去了民心,那麼李唐朝廷日後還能理直氣壯地号令天下嗎? 可是,倘若違背諾言,唐軍在接下來的平叛戰争中不但不能得到回纥援手,反而會因此結怨于回纥。

    眼下洛陽未克,僞燕朝未滅,豈能又在自己背後樹立一個新的強敵? 最後,左右為難的李俶終于想到了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

     雖然這個辦法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但至少可以讓李俶暫時擺脫這種兩難困境。

     當回纥王子葉護面帶微笑地來到李俶面前,婉轉地要求他兌現承諾的時候,李俶立即翻身下馬,向葉護納頭便拜,說:“現在剛剛克複西京,如果遽然劫掠金帛子女,恐怕東京洛陽的人心都會倒向叛軍,并且替叛軍固守城池,使我們難以攻克。

    所以,我希望等到克複東京後,再向貴軍兌現承諾。

    ” 葉護一見廣平王向他施以大禮,慌忙下馬回拜,說:“願從殿下之言。

    ” 聽說廣平王幫長安化解了一場災難,百姓們紛紛簇擁在李俶馬前,頻頻拜謝說:“廣平王真華夷之主也!”(《資治通鑒》卷二二○) 九月二十九日,克複長安的捷報傳至鳳翔,文武百官當即入朝恭賀,肅宗李亨激動得淚流滿面,忍不住贊歎:“廣平王的智勇,是朕所不能及的啊!” 當天,肅宗便遣使入蜀,上表奉迎太上皇李隆基回銮。

     随後,肅宗召見李泌,說:“朕已經呈上一道奏表,請上皇東歸長安,同時朕向上皇請求,一旦銮駕回京,朕就回東宮當太子,繼續恪盡人子之責。

    ” 李泌一聽,忽然表情大變,急着問:“奏表還追得回來嗎?” 肅宗一臉迷惑:“使者已經走遠了。

    ” “上皇不會回來了。

    ”李泌斬釘截鐵地說。

     肅宗大驚失色,忙問李泌何故。

    李泌答:“陛下建有大功,卻不欲居皇位,上皇自然也不會回京坐皇位,這是情理之中的事。

    ” “那該怎麼辦?” 李泌沉吟片刻,說:“由百官聯名,再上一道奏表,詳細陳述‘馬嵬請留’‘靈武勸進’‘克複長安’之種種情狀,然後表示陛下深切思念上皇,渴望早晚在膝下問安,請上皇盡快回京,以成全陛下孝順奉養之心,這就可以了。

    ” 肅宗聞言,趕緊讓李泌起草奏表,寫完後拿來一看,不禁淚下,說:“朕原本懷着至誠之心,希望将大位還給上皇,現在聽了先生之言,才知道這種想法很不妥當啊。

    ”(《資治通鑒》卷二二○:“朕始以至誠,願歸萬機,今聞先生之言,乃寤其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