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四疊半主義者的回憶
關燈
小
中
大
麼都不想成為,卻必須成為什麼才行。
我躲在四疊半房間中,深夜裡盯着天花闆,滿心焦躁,幾乎要“哇啊!”地大喊出聲。
我化當時的痛苦為動力,日後寫出了《新解奔跑吧梅勒斯他四篇》。
我這一籌莫展的模樣讓父親實在看不下去了,他利用豐富的人生經驗,給了我一針見血的建議。
“總之你先去趟外國吧。
” 沒什麼道理。
走投無路的人就逃去外國吧,就這麼簡單。
我用盡最後的氣力,去了學生協會,申請了為期一個月的英國倫敦語言學研修。
兩個月後我已經身處倫敦。
我并不是特别想去外國的那種人,非常害怕坐飛機。
即便如此我還是去了倫敦,是因為我想通了——哪怕因飛機墜落而死也不在乎了。
身處倫敦的那段時間,我上半天語言學校,剩下半天就瞎轉悠。
我在公園裡無所事事地閱讀夏洛克·福爾摩斯,我去大英博物館參觀,我還不知為何勁頭十足地上了迪斯科舞船,體驗過了令人想跳進泰晤士河的憂愁。
我倒也沒做什麼大不了的事,給腦袋通了通風就回國了。
非常單純。
那個夏天之後,我休學了一年,過了段閑散的日子。
我開始在壽司店打工,一門心思送壽司外賣。
就是那陣子看了太多ZENRIN[2]的住宅區地圖,看到雙眼充血,我才染上了把京都的具體地名寫進小說的怪癖。
不送壽司的時候,我就備考公務員,或者找明石閑聊胡扯。
明石同樣在司法考試中落榜而陷入了人生迷途,我們倆騎着女式自行車繞琵琶湖一周,品嘗到累得半死的苦楚,也是那陣子的事。
我所居住的四疊半公寓“仕伏公寓”的新住客越來越少,來自中國的留學生比例越來越高。
房租降到了一萬四千日元。
同一棟樓裡有個半夜裡會冷不丁尖叫起來的學生,我從他身上看到了自己的末路,終日提心吊膽。
最後,他老家來人把他領走了,隻留下黴迹斑斑的四疊半房間。
那年秋天,我寫了日後收錄在《狐狸的故事》中的短篇《果實中的龍》。
那是我首次以京都為背景,描寫以大學生為主角的小說。
當時寫的原稿比現在大家所見的更加令人感傷,雖然并不是足以拿上台面給人讀的東西,但我在寫它的時候,産生了“以京都為背景或許能讓小說更有說服力”的想法。
然而,我對“京都”的感悟還尚未覺醒。
從冬天到次年春天的那段時間,我寫了以郊外為背景的第二篇小說,給日本幻想小說大獎投了稿。
我用“森見登美彥”這個筆名也是從那時開始的。
我還記得投稿就快截止的那天早晨,我才在四疊半房間中來回翻閱《古事記》,終于找出了“登美彥”這個名字。
那篇作品我自己并不怎麼中意,也隻能說是失敗之作。
不過它通過了初選,也算給了我一點勇氣。
還有另一件讓我鼓起勇氣的事。
步槍射擊部的老生歡送會上,我把往日射擊部生活中寫在活動室筆記本、比賽宣傳冊與内部主頁上的傻瓜文章收集起來,印成了二十多冊複印本,送給了同一屆的學友。
“多了幾本,想要的人自己來拿吧。
” 我的話音剛落,前輩與後輩們一擁而上,從我手中把複印本搶了個精光。
某個後輩對我說:“我父親總是津津有味地看你的文章,有這本冊子可太棒了。
”看到自己的文章為人所需求的景象還曆曆在目,我喜不自勝,甚至覺得“也許現在就是我人生的頂峰了”。
當時那“勝利”的記憶一直留在我腦海中。
于是,又過了一年,我成了五年級學生。
春夏之交,我在公務員考試中一一落榜,工作也沒定下來。
不過,父親叮囑“必須要考上”的研究生院考試倒是及格了。
我也沒别處可去了。
“就研究一下竹子吧。
如果不行的話,就真的不行了。
” 我這麼想着,決定重返大學。
我解除了休學狀态,目标是半年内取得畢業所需的學分。
因為農學部有條美妙的規定:不寫畢業論文,隻要攢夠學分也能畢業。
就算我的研究生院考試合格了,學分不夠,畢不了業可就前功盡棄了。
[1]哈默利公司,一家槍械制造商。
——譯者注。
[2]日本一家地圖信息公司。
——譯者注。
我躲在四疊半房間中,深夜裡盯着天花闆,滿心焦躁,幾乎要“哇啊!”地大喊出聲。
我化當時的痛苦為動力,日後寫出了《新解奔跑吧梅勒斯他四篇》。
我這一籌莫展的模樣讓父親實在看不下去了,他利用豐富的人生經驗,給了我一針見血的建議。
“總之你先去趟外國吧。
” 沒什麼道理。
走投無路的人就逃去外國吧,就這麼簡單。
我用盡最後的氣力,去了學生協會,申請了為期一個月的英國倫敦語言學研修。
兩個月後我已經身處倫敦。
我并不是特别想去外國的那種人,非常害怕坐飛機。
即便如此我還是去了倫敦,是因為我想通了——哪怕因飛機墜落而死也不在乎了。
身處倫敦的那段時間,我上半天語言學校,剩下半天就瞎轉悠。
我在公園裡無所事事地閱讀夏洛克·福爾摩斯,我去大英博物館參觀,我還不知為何勁頭十足地上了迪斯科舞船,體驗過了令人想跳進泰晤士河的憂愁。
我倒也沒做什麼大不了的事,給腦袋通了通風就回國了。
非常單純。
那個夏天之後,我休學了一年,過了段閑散的日子。
我開始在壽司店打工,一門心思送壽司外賣。
就是那陣子看了太多ZENRIN
不送壽司的時候,我就備考公務員,或者找明石閑聊胡扯。
明石同樣在司法考試中落榜而陷入了人生迷途,我們倆騎着女式自行車繞琵琶湖一周,品嘗到累得半死的苦楚,也是那陣子的事。
我所居住的四疊半公寓“仕伏公寓”的新住客越來越少,來自中國的留學生比例越來越高。
房租降到了一萬四千日元。
同一棟樓裡有個半夜裡會冷不丁尖叫起來的學生,我從他身上看到了自己的末路,終日提心吊膽。
最後,他老家來人把他領走了,隻留下黴迹斑斑的四疊半房間。
那年秋天,我寫了日後收錄在《狐狸的故事》中的短篇《果實中的龍》。
那是我首次以京都為背景,描寫以大學生為主角的小說。
當時寫的原稿比現在大家所見的更加令人感傷,雖然并不是足以拿上台面給人讀的東西,但我在寫它的時候,産生了“以京都為背景或許能讓小說更有說服力”的想法。
然而,我對“京都”的感悟還尚未覺醒。
從冬天到次年春天的那段時間,我寫了以郊外為背景的第二篇小說,給日本幻想小說大獎投了稿。
我用“森見登美彥”這個筆名也是從那時開始的。
我還記得投稿就快截止的那天早晨,我才在四疊半房間中來回翻閱《古事記》,終于找出了“登美彥”這個名字。
那篇作品我自己并不怎麼中意,也隻能說是失敗之作。
不過它通過了初選,也算給了我一點勇氣。
還有另一件讓我鼓起勇氣的事。
步槍射擊部的老生歡送會上,我把往日射擊部生活中寫在活動室筆記本、比賽宣傳冊與内部主頁上的傻瓜文章收集起來,印成了二十多冊複印本,送給了同一屆的學友。
“多了幾本,想要的人自己來拿吧。
” 我的話音剛落,前輩與後輩們一擁而上,從我手中把複印本搶了個精光。
某個後輩對我說:“我父親總是津津有味地看你的文章,有這本冊子可太棒了。
”看到自己的文章為人所需求的景象還曆曆在目,我喜不自勝,甚至覺得“也許現在就是我人生的頂峰了”。
當時那“勝利”的記憶一直留在我腦海中。
于是,又過了一年,我成了五年級學生。
春夏之交,我在公務員考試中一一落榜,工作也沒定下來。
不過,父親叮囑“必須要考上”的研究生院考試倒是及格了。
我也沒别處可去了。
“就研究一下竹子吧。
如果不行的話,就真的不行了。
” 我這麼想着,決定重返大學。
我解除了休學狀态,目标是半年内取得畢業所需的學分。
因為農學部有條美妙的規定:不寫畢業論文,隻要攢夠學分也能畢業。
就算我的研究生院考試合格了,學分不夠,畢不了業可就前功盡棄了。
——譯者注。
——譯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