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久彌新的《砂之器》

關燈
我一直聽說它很厲害。

    “既然這麼厲害就看一看吧。”我第一次租碟片看,還是大學時。

    哪怕隻是在四疊半房間一角的小小顯像管電視上,這部電影也展現出了壓倒性的威嚴,讓人不由得感歎:如果是在電影院裡看,恐怕會把眼淚哭幹吧。話又說回來,我那陣子總窩在四疊半中,也正是靈魂最敏感的時期,連看宮崎駿的《魔女宅急便》都會哭。因此,我在真正意義上被《砂之器》那壓倒性的力量震撼得五體投地,還是經過了進一步驗證的。

    我之後又看了三遍,感動之情沒有絲毫減弱的迹象,令我震驚。我從朋友那裡借來DVD又看了三次,依舊泣不成聲。

    我也隻能投降了。

    電影講的是老刑警(丹波哲郎飾)與年輕刑警(森田健作飾)去調查在東京蒲田列車停車場發現的一具遺體,在徹查身份的過程中發生的故事。雖說這是名留電影史的作品,但畢竟是推理片,我就不繼續寫故事梗概了。他們所追查的案件背後,當然隐藏着重大的社會問題,想必大多數人也早就知道了。高潮部分隻能說是精彩紛呈,像是一個接着一個的高速球朝觀衆飛來,每個都在說“哭吧”。最後,在一群衣着邋遢的男人組成的搜查會議上,丹波哲郎哽咽着用手帕擦拭淚水的那一刻,我的淚腺也早已跟着崩潰了。

    不過,《砂之器》真正厲害的地方,在于你第二次、第三次觀看的時候,在影片開頭還是無法回想起那個宏大的高潮情節。至少我是這樣的。

    影片是在某個東北小鎮的悠然情景中開始的。丹波哲郎在寺廟門口砸開買來的甜瓜就地啃了起來,影片的節奏伴随着夏日風情一下子就滲透進了觀衆的身體裡。不管看過多少次,我都很喜歡這個場景。接在回東京的夜班列車後面的餐車場景也很出色。就這樣,一個接一個欣賞這些場景的過程中,就自然地投入到電影中了。與此同時,上回看過高潮情節的記憶也被徹底沖洗殆盡。所以在大約兩小時後,那段高潮情節又仿佛初次觀看般地出現在我眼前。我想不哭都不行。

    所以對我來說,《砂之器》是一部永不會減損魅力,值得信賴的好電影。

    (《小說昴》2013年2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