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這兩個字
關燈
小
中
大
侯緒梅譯
“文盲父親也是父親。
”這是一支悲哀的川柳。
“不管你走到哪兒,無論你從事什麼工作,都不要忘記‘父親’這兩個字。
” “騙人,‘親’是一個字啊。
”[1]“嗯,假如說一個字能頂三個字呢?”
這樣的教訓太不恰當了。
我并不是在嘗試解說柳樽。
由于前段時間偶然遇到一對文盲父親,才突然想起這段川柳。
遭受過災害的人應該知道,有很多人一遇到災難,就往郵局跑。
我曾經兩次遇難,并最終逃離到遠在津輕的兄長家,過起了寄人籬下的日子。
但我也時常奔走于郵局,辦簡易保險啦,變賣債券啦,等等。
後來,我開始在仙台的報紙上連載題為《潘多拉的盒子》的失戀小說,寄送原稿、回電報等諸多雜事迫使我更加頻繁地來往于郵局。
在郵局的長椅上,我結識了剛剛提到的那位文盲父親。
郵局裡總是吵吵嚷嚷。
我坐在長椅上等着叫号。
“這位先生,可以幫我填寫點東西嗎?” 說話的是個老頭,小頭小臉小身子,他不安的臉上露出些許狡猾。
肯定是個酒鬼,我用同類的敏感,一眼斷定。
青紫、頹廢的臉襯托着一個泛紅的鼻子。
我默默地點了點頭,站起身來,往郵局設置的硯台盒方向走去。
老頭把存折、付還存款專用紙以及印章遞給我,對我說:“幫我填寫下吧。
”不用多問,我也知道他讓我幹嗎。
“多少錢?” “四十日元。
” 我在付還存款專用紙上依次填上“四十日元”、存折賬号、住址及姓名。
存折上錄入的舊地址“青森十×町×号”已經用橫線畫掉,旁邊寫着新的地址“北津輕郡金木町××”。
可能是青森市的家遭遇了火災,所以才搬到這兒來的。
我胡亂猜測着,沒想到竟然猜中了。
姓名:竹内鹳。
可能是他老婆的存折吧。
不過猜錯了。
他把專用紙遞進窗口,然後和我并排坐在長椅上。
過了一會兒,隻聽負責支付現金的專管員在另外一個窗口叫道:“竹内鹳先生。
” “到。
”老頭平靜地應道,然後朝窗口走去。
“竹内鹳先生。
四十日元。
您是本人嗎?”專管員詢問道。
“不是。
是我女兒,我的小女兒。
” “以後盡量讓她本人過來。
”專管員說罷,把錢遞給老頭。
他接過錢,聳聳兩肩頭,“哎、哎”地應答了兩下,然後狡猾地笑着朝我走來。
“她本人已經去另外一個世界了。
” 後來,我經常在郵局碰見這個老頭。
他每次一見到我,就詭異地笑笑,并招呼我過去給他填寫東西。
“多少錢?” “四十日元。
” 每次都是如此。
從此之後,我向他打聽了不少事情。
不出意料,他确實嗜酒如命。
每次取出的四十日元都用來買酒了。
原來,這附近還有很多倒賣黑酒的呢。
他唯一的兒子奔赴前線至今杳無音信。
大女兒嫁到北津輕鎮上一個賣桶的人家。
在老家房子被燒之前,他和小女兒兩人相依為命。
但是
”這是一支悲哀的川柳。
“不管你走到哪兒,無論你從事什麼工作,都不要忘記‘父親’這兩個字。
” “騙人,‘親’是一個字啊。
”
我并不是在嘗試解說柳樽。
由于前段時間偶然遇到一對文盲父親,才突然想起這段川柳。
遭受過災害的人應該知道,有很多人一遇到災難,就往郵局跑。
我曾經兩次遇難,并最終逃離到遠在津輕的兄長家,過起了寄人籬下的日子。
但我也時常奔走于郵局,辦簡易保險啦,變賣債券啦,等等。
後來,我開始在仙台的報紙上連載題為《潘多拉的盒子》的失戀小說,寄送原稿、回電報等諸多雜事迫使我更加頻繁地來往于郵局。
在郵局的長椅上,我結識了剛剛提到的那位文盲父親。
郵局裡總是吵吵嚷嚷。
我坐在長椅上等着叫号。
“這位先生,可以幫我填寫點東西嗎?” 說話的是個老頭,小頭小臉小身子,他不安的臉上露出些許狡猾。
肯定是個酒鬼,我用同類的敏感,一眼斷定。
青紫、頹廢的臉襯托着一個泛紅的鼻子。
我默默地點了點頭,站起身來,往郵局設置的硯台盒方向走去。
老頭把存折、付還存款專用紙以及印章遞給我,對我說:“幫我填寫下吧。
”不用多問,我也知道他讓我幹嗎。
“多少錢?” “四十日元。
” 我在付還存款專用紙上依次填上“四十日元”、存折賬号、住址及姓名。
存折上錄入的舊地址“青森十×町×号”已經用橫線畫掉,旁邊寫着新的地址“北津輕郡金木町××”。
可能是青森市的家遭遇了火災,所以才搬到這兒來的。
我胡亂猜測着,沒想到竟然猜中了。
姓名:竹内鹳。
可能是他老婆的存折吧。
不過猜錯了。
他把專用紙遞進窗口,然後和我并排坐在長椅上。
過了一會兒,隻聽負責支付現金的專管員在另外一個窗口叫道:“竹内鹳先生。
” “到。
”老頭平靜地應道,然後朝窗口走去。
“竹内鹳先生。
四十日元。
您是本人嗎?”專管員詢問道。
“不是。
是我女兒,我的小女兒。
” “以後盡量讓她本人過來。
”專管員說罷,把錢遞給老頭。
他接過錢,聳聳兩肩頭,“哎、哎”地應答了兩下,然後狡猾地笑着朝我走來。
“她本人已經去另外一個世界了。
” 後來,我經常在郵局碰見這個老頭。
他每次一見到我,就詭異地笑笑,并招呼我過去給他填寫東西。
“多少錢?” “四十日元。
” 每次都是如此。
從此之後,我向他打聽了不少事情。
不出意料,他确實嗜酒如命。
每次取出的四十日元都用來買酒了。
原來,這附近還有很多倒賣黑酒的呢。
他唯一的兒子奔赴前線至今杳無音信。
大女兒嫁到北津輕鎮上一個賣桶的人家。
在老家房子被燒之前,他和小女兒兩人相依為命。
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