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三 回 小俠露鋒芒 白霜一劍震群山

關燈
告訴我就行了。

    ” 李福長長歎口氣,道:“隻怪小人本領不濟,給公子現眼丢醜,不知那匹馬兒是否還在,如果神駒再被偷走,那小的真是罪該萬死了。

    ” 雁秋搖頭道:“你快不要這樣說,來人本領我已略知,絕非你所能敵,馬确已被人盜走,不過那匹烏雲蓋雪雖非凡物,但它本來就不是我們所有,既被偷走,也就算了,你定定神,先把你知道的事情告訴我。

    ” 李福一聽寶駒被盜,幾乎要流下淚來,滿面愧色道:“公子走後,小的坐卧不安,又擔心青雲觀來人尋仇,又怕神駒被竊,不時四出查看,直到四更左右,見無事故發生,始略覺安心,身體亦覺困倦,倒床便睡,恍忽中似聽到一聲輕響,小的立即翻坐起身,正想摸刀,乍覺眼前一點銀光一閃,就昏了過去,以後的事小的也不知道了。

    ” 羅雁秋聽後,心中更覺驚奇,四更左右,分明來人已跟了自己大半夜,枉自一身本領,竟無所覺,我羅雁秋初入江湖,就連遇這等怪傑異人,足證四海之大無奇不有,以後真應該收斂鋒芒,不可自負了,想到此處,氣也平了不少,便對李福笑道:“你一夜勞累,又受人制了穴道,這件事你也不必太焦急,以後慢慢再說,我們對面住的兩個人都是武當派的好手,如見了他們不要提及失馬的事,好了,你先休息一下吧!” 李福原想必要受一頓責罵,怎麼也不會想到雁秋會這樣和顔悅色,反而安慰自己,心中又感激、又慚愧,聽羅雁秋這樣一說,确感困乏不支,便徑自回到床上睡去。

     醒來時,隻見屋裡多了兩個英俊少年,正和雁秋對飲長談,李福忙整衣冠,羅雁秋笑指李福道:“這位就是剛才和二位談起的李氏兄弟之一的李福。

    ” 兩人不約而同向李福招手,羅雁秋也忙對李福說了倆人的姓名來曆。

     李福緊走幾步,欲行大禮,卻被二人強力阻止,羅雁秋叫李福坐在下首陪飲,李福借機打量這兩位武當派中弟子,隻見歐陽鶴年約二十四五歲,虎目重眉,方面大耳,身體魁偉,一臉正氣;梁文龍二十三四,劍眉朗目,猿臂蜂腰,一派清秀英俊模樣,不由暗贊,果然正派人物個個一團豪俠之氣,深慶自己總算跳出火坑改邪歸正了。

     梁文龍道:“羅兄少年英俊,身懷絕技,定能為武林放一異彩,今後尚望借助大力,共除江湖群鬼,免使武林蒙羞。

    ” 雁秋忙道:“梁兄過獎,小弟愧不敢當,我輩中人自負俠義,仗劍江湖,亦無非想替民間解除一點疾苦,斬兇除暴,不負所學,雪山小鬼竟借武林作惡人間,實負武林先聖之願,小弟自當盡一己之力鏟除邪惡,無奈我身負血海深仇,毀家滅門之恨,此後茫茫天涯,志在尋姊、複仇……” 說至此處,不由劍眉倒堅,俊目放光,把自己經曆遭遇全盤說出……。

     歐陽鶴聽後不覺亦生一種凄然之感,慨然說道:“餘曾聽家師談及羅老前輩一生俠迹,不想竟是羅兄令尊,可惜一代英傑竟遭鼠輩暗算,我兄弟自不量力,今後當盡一己之能,助羅兄一臂之力,如有用我兄弟之處,赴湯蹈火,萬死不辭。

    ” 羅雁秋見歐陽鶴等如此慷慨,心中不由感激異常,幾個少年英雄愈談愈覺投機,頗有相見恨晚之感,歐陽鶴和梁文龍決定回湖北武當山後,禀明師尊此行經過,決心協助羅雁秋仗劍天涯,尋訪姊姊及探詢仇人下落。

     第二天,羅雁秋又叫李福另買了一匹健馬和兩個武當小俠結伴同行,店主因在店内失去客人坐馬,願按價賠償,但雁秋知道這種事無法怪店家,且神駒無價,故推辭不受,店主見雁秋如此豪放,反覺過意不去,隻有千恩萬謝送出店外。

     四匹健馬出了成都,直奔川東大道。

    四人都是年輕的小俠,縱馬搖鞭,一路上說說笑笑,歐陽鶴又把自己在江湖上所見奇聞異事娓娓說出,更增加不少旅途興緻。

     忽聽李福“咦”的一聲驚叫,忙回頭一看,隻見一匹黑色快馬,疾如離弦之箭,馬上端坐一青衣少年,黑紗遮面,身體看去窈窕嬌小,從四人左側一閃而過。

    羅雁秋一見那匹神駿的健馬,正是自己失去的烏雲蓋雪寶駒,想不到在這荒郊曠野之中,竟遇盜馬之人,正好附近除了五人五騎之外,又無其他行人,立即一聲怒叱,道:“盜馬賊,留下馬來。

    ” 兩腳一點馬镫,身子恍如飛鳥般直掠過去,那馬上青衣少年,似故意要和羅雁秋開玩笑,馬兒忽慢下來,羅雁秋施展“蒼鷹搜燕” 身法搶近寶駒,立伸右手,五指若鈎,向那青衣少年左肩抓去,眼看隻差寸餘就要抓住,但那青衣少年好像背後長了眼睛一樣,猛的向前一縮,羅雁秋手指擦着少年的衣服而過,忽見那少年回頭過來,清叱一聲:“你敢!” 嬌叱聲中,右手已疾向羅雁秋胸前點來,那勢子簡直比電還快。

    羅雁秋空負一身絕技,未及閃避,隻覺胸前被人輕輕一推,當場落在地上,就在這一怔神間,歐陽鶴等亦離馬撲來,那少年左手倏的向後一圈一吐,歐陽鶴等三人立覺一種強勁的阻力,但卻軟綿綿地撞在身上,三人登時就像洩了氣似的,全都在離那少年一丈遠近跌落下來,最妙的是不前不後一排并立,但卻是毫無損傷。

     那少年舉手投足間把四個一身武功的人制住,立即一轉身兩腿一緊,那匹黑馬一聲怒嘯,長尾一豎,縱蹄如飛,晃眼不見。

    這隻不過是一瞬間的工夫,羅雁秋慌忙回身一看,見歐陽鶴等三人均無損傷,始略放心,但仍忍不住發出一聲長歎。

     梁文龍忽然驚叫道:“秋弟你胸前是什麼東西?” 羅雁秋經此一喝,忙低頭一看,不知什麼時候胸前第一個紐扣所在竟斜插一個白色紙團,上寫:“沿途小心,防人偷襲。

    ”八個半草半楷的字,筆迹娟秀,和迎賓樓留柬分明是一人手筆。

     羅雁秋看罷,沉吟一陣,道:“這人真怪……” 歐陽鶴問起經過,羅雁秋此時不便隐瞞,隻得把迎賓樓失馬的事據實說了一遍,然後又道:“這人如果是敵人,就憑他剛才那一刹工夫就能制住我們四人,恐怕我們早沒有了性命,如果說是友人,就不該偷了我的馬又吊起我的人,今天又留柬示警,愈發使人敵友難辨了。

    ” 歐陽鶴一看羅雁秋那份劍眉星目、猿臂蜂腰的英姿,真如臨風玉樹,瑤池金童,秀俊已極,再回想那馬上的蒙面青衣少年雖着男裝,但卻無法掩飾那嬌小窈窕的身形,又聽那一聲清叱,宛似莺唱燕鳴,已明白一部分,随即笑道:“江湖之大原本無奇不有,有很多異人天生怪癖,總是愛暗中捉弄别人,不願一現廬山真面,使你分不清是敵是友,可是你一旦遇到危難,他又挺身而出,天大事情獨包獨攬,不惜樹敵結仇,隻為其所願為,行其所願行,不過大凡這種異人均是身懷絕技,出神入化,智謀、才情又處處高人一等。

    如今事情已過,秋弟也不必再去理他,何況這種人做事一向是神龍見首不見尾,他要你知道時自然會告訴你,否則你也無從查起,他既留柬示警,定有所見,我們沿途小心便了。

    ” 羅雁秋無奈地點點頭,四人各上坐馬,并肩前馳,梁文龍猛然憶起剛才吃那種無形綿軟之力,落在地上為何一點無傷呢?立即說道:“師哥,我們剛才被那人擊落地上,那種掌風類似我們武當派綿掌之類的功夫,不過綿掌傷人要擊中人體,至多掌風行至三尺,不似内功罡氣打出之劈空掌力,功力如到火候可傷人于百步之内,我現在想來頗覺不解,那人究竟用的什麼功夫把我們迎空擊落卻無一受傷,而且不先不後一排并立落在一丈開外,師兄比我見多識廣,可言告訴我們聽聽。

    ” 梁文龍這一問,歐陽鶴如夢初醒,亦覺驚奇,但卻不知如何回答,再看羅雁秋臉色漸變,神情驚慌,沉吟一陣,始對三人道:“聽梁兄所說,好似來人是一種佛門神技‘太乙氣功’,這種功夫我曾聽恩師說過,隻有我大師伯慧覺長老一人精通此道,别看那種綿柔之力,能力伏龍虎,不論你有多好軟硬功夫,如果一經沾身,功力越深他的彈力亦愈強,負傷也愈重,不過這種氣功傷人與否,全憑發力之人的心念,否則恐三位早已内腑枯裂,縱有靈丹妙藥也難望回生了。

    ” 羅雁秋這一席話,把歐陽鶴、梁文龍和李福三人聽得目瞪口呆,不過歐陽鶴閱曆多且别有所思,心中暗想,如此說來那馬上之人恐怕是個四十以外的半老徐娘了,不然絕難有這等功力。

    梁文龍也在想“太乙氣功”未必有羅雁秋說的那樣厲害,否則自己竟為何毫無反應,待晉谒師伯松溪真人時一問便知。

    羅雁秋已看出梁文龍似有不信的神氣,也不再說,四人立時加快腳程,健馬如飛向前疾走。

     時雖入春,但一路仍是寒風飄霜,行人無多,羅雁秋一行四人曉行夜宿,過了綿陽、梓陽,這日已近巴中,沿途上并無事故發生,四人對留柬示警一事也逐漸忘懷,戒備也松馳下來。

    是夜投宿巴中城内,次晨上路,梁文龍笑道:“我們走了這麼遠路途,亦未見有人偷襲,留柬示警一事可能是那人故弄玄虛。

    ” 歐陽鶴聽畢搖了搖頭說:“過了通江即入大巴山區,正是賊人出沒的地方,理應更加小心才是,秋弟武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