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三 回 小俠露鋒芒 白霜一劍震群山

關燈
說完話轉身揮了揮手道:“我們走吧!” 群賊恨不得立刻就退,但又礙于體面,現一找到下台的梯子,大家一窩蜂似的返回青雲觀而去。

    羅雁秋見群賊去遠,回頭一望那兩個少年尚站着未動,便拱手一笑道:“羅某尚有赴觀之約,我們後會有期。

    ” 說完話,也不待對方答話,施展陸地飛行功夫,直奔青雲觀而去。

     那兩個少年,都是武當門下傑出的弟子,施判官筆者名叫歐陽鶴,是掌門人松溪真人張慧龍的二弟子;施銀光刀者叫梁文龍,是追風俠秃頭勝衛的大弟子,兩個均已藝滿出師,行俠江湖有年。

    雪山、崆峒兩派在大巴山建立根基之後,勢力漸入秦、鄂,張慧龍特派倆人入川探聽賊勢,倆人入川後在大巴山勘查了半月,但大巴州連綿千裡,山勢雄奇,重峰深澗,愁雲崖又在萬峰之中,倆人初入蜀東不知底細,哪能找到,遂由川東西進沿途查訪,總算被他們找到一點蛛絲馬迹,追到成都,正趕上到處發生竊取嬰兒殺死孕婦的慘案,倆人俠肝義膽,聽到之後十分惱怒,立即日夜出動明查暗訪,又被他們尋到青雲觀來,并偵知這件事全由雪山派人所為,倆人雖知川中在雪山派勢力之内,但已激動發忿,顧不了許多,以梁文龍的意思,就要明目張膽硬幹,歐陽鶴卻力持慎重,主張暗中下手除惡。

     他們日間化裝出訪,發現了包魁、魏和留在人家門口的标記,兩個人記清楚地方後才返回迎賓樓,又遇到梁文龍的師父追風俠勝衛,倆人一見老俠膽子也大多了,初更過後立時動身預伏是處,果然二更左右,包魁、魏和二賊來做手腳,歐陽鶴和梁文龍這才現身逐賊。

     歐陽鶴見羅雁秋去遠,不由歎口氣說道:“餘自離山踏入江湖,數年來雖見不少異人奇事,但像這樣年輕俊秀而懷此絕技者,确是絕無僅有,可見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大師兄素受師父寵愛,認為異質天生,年少技深,但如和此人一比,真不啻天壤之别了。

    ” 梁文龍亦默默無言,面含愧色,實則其内心對羅雁秋之武技亦佩服得五體投地了。

     倆人呆呆立了一陣,梁文龍說:“師兄,人家既然救了我們,又隻身一劍赴約青雲觀,我們在江湖道義上說,總不能坐視不管吧,我看此人英秀豪爽一派純真,又是雪山派對頭,可謂志同道合,不可失之交臂,小弟愚見何不同赴青雲觀一行,雖不能幫他大忙,總不無小助,師兄心意如何?” 歐陽鶴原有同感,經此一說,立即應好,兩人不回城内反撲青雲觀而去。

     再說雁秋仗藝高膽大,隻身一劍奔赴青雲觀,六七裡路程不過片刻工夫便已到達。

    雁秋一看觀外不見有人攔擊,正想騰身飛躍入觀,猛聞身後兩株高大白楊樹上枯枝沙沙一陣輕響,接着四點寒星挾着破空之聲分兩面襲來。

     好小俠,眼觀四面,耳聞八方,身形一長用個“潛龍升天”式拔起兩丈多高,恍如飛鳥般斜撲過去,哪知就在羅雁秋身形拔起之時,青雲觀大門屋脊後面突然響起一聲呼喝,跟着兩支飛叉,一排亂箭夾雜着鐵镖之類的暗器,數十點銀星,似密雨般打來。

    羅雁秋左手一伸一長,氣納丹田,一個“嫦娥奔月”,身若巧燕又升起兩丈多高,右手白霜劍迎面一招“蕉扇逐火”,舞起一片寒光,那近身的幾支冷箭鐵镖吃白光一擋墜落。

    羅雁秋連受二次暗襲,心中怒極,借身子下落之勢又展絕技“龍入蒼穹”,長劍護面,身似遊龍,向青雲觀大門搶去,腳尖一點,幾個起落,已搶入青雲觀大門内院。

     羅雁秋腳落實地,青雲觀二進屋頂上,忽然掠下三條人影,第一個手上握着一支蛇頭鐵杖,正是青雲觀二堂主毒手天王丁子堂,一見雁秋冷笑一聲,道:“膽大鼠輩,真來送死了。

    ” 蛇頭鐵杖一吐一送,“長蛇出洞”直刺羅雁秋前心,羅雁秋身子略閃,劍鋒一偏,以攻還攻,丁子堂右腕疾沉,鐵杖橫掃直取羅雁秋雙腿,羅雁秋身形微拔,讓過鐵杖,白霜劍一推一送,“吞雲吐月” “斜柳穿魚”接連施出,劍光立刻将丁子堂罩住。

    丁子堂被羅雁秋絕招所制,隻得向後退出丈餘,但劍鋒已掠前胸而過,隻覺一種逼人寒氣直透頂門,幾傷劍下。

     丁子堂自出世以來,哪吃過這種苦頭,狂怒已極,展開三十年苦學,鐵杖恍如怪蟒翻身,猛攻疾打,羅雁秋見對方兵刃沉重,不敢用劍去削,展開師門太乙五行劍法,白霜劍上下飛舞,翻翻滾滾,宛如皎月清光,丈餘内冷風透入肌膚。

     這倆人一動手全是辣手頻施,驚心動魄,十餘回合後丁子堂用盡精奇招術均為羅雁秋從容化解,不但找不出空隙,自己反而幾次險被劍光所傷,這才知道,别看對方隻是個俊美少年,武功竟是卓絕無比。

    又勉強苦撐了幾個回合,雁秋似已不耐,手中劍招一變,易守為攻,着着逼進,劍光吞吐帶着一片寒光銳風,直逼得丁子堂手忙腳亂,漸漸已感到無從招架。

     眼看這個威震川中的二堂主就要喪命劍下,此時觀陣群賊也顧不得二堂主的面子,一聲呐喊,蜂擁而上,數十條兵器人影把羅雁秋團團圍住,來個群打群攻。

     恰巧這時,歐陽鶴和梁文龍趕到,一看羅雁秋置身重圍,倆人齊聲一吼,雙筆單刀立刻殺入賊群。

    羅雁秋一見剛才自己解救的兩個少年現在來助自己,精神大振,清叱一聲,劍法突變,白霜劍宛似銀河星輝、矯天長虹。

    寒光過處一片兵器折斷之聲,銀芒起落連聲慘呼悲号,不到十個照面,傷在白霜劍下已有七人之多,這一來群賊紛紛後退,丁子堂知道自己方面人手雖多,但今天遇到這位小煞星,絕對讨不到好處,即便自己再苦戰下去,亦必傷其劍下,這才一晃蛇頭鐵杖,跳出圈子,一聲不響地将兩袖一揚,連珠毒弩一發六支齊向雁秋打去。

     雁秋見丁子堂跳出圈子,也不願再下手傷人,一怔神間六點寒星已然打到,忙閃身一躲,一支竟然擦耳掠過,這一下又勾動小俠真火,怒叱一聲:“鼠輩敢施暗算!” 于是身随劍進,起落之間已近丁子堂身邊,白霜劍“天女揮戈” 一劍劈去,丁子堂蓦然一驚,想不到羅雁秋身法快得出奇,慌忙向旁一讓,隻覺左頰一涼,一隻血淋淋的左耳竟被削落。

    總算羅雁秋手下留情,未傷他性命,這一下青雲觀群賊個個心驚魂飛,紛紛後撤,羅雁秋也收劍朗聲道:“我羅某和你們青雲觀無冤無仇,隻為你們做的盡是傷天害理之事,蒙羞武林,今夜不過是略施小懲,如再怙惡不俊,定當斬草除根。

    ” 說畢,回頭對歐陽鶴和梁文龍一拱手道:“我們走吧!” 青雲觀數十個賊黨眼看三個人穿出觀外飛馳而去,無一人敢跟蹤追趕。

    丁子堂亡魂歸體,強忍痛苦,查點死傷,并派兩個精明幹練賊黨趕赴成都暗中監視羅雁秋等行蹤,一面派人飛馬急報大巴山上,速派能人下山來捉拿羅雁秋。

     羅雁秋夜入青雲觀,劍傷賊寇,會同歐陽鶴和梁文龍,急急趕回成都迎賓樓,已五更時分,幸得寒夜無月,三個都有着極好的武功,匆匆各歸宿所。

    原來歐陽鶴和梁文龍就住在羅雁秋對面房内,正是讓給羅雁秋和李福房間的兩個少年。

     三個相互一禮分進房間,羅雁秋經一夜苦戰,亦略感困乏,解下白霜劍挂好,向外間一望,隻見李福床位空蕩蕩竟無一人,這一驚非同小可,燃起殘燭,走近李福床邊查看,隻見被帳零亂,似是倉忙起身,未及整理即匆匆離去,再尋李福兵刃,那口單刀又是連鞘挂在壁上原處未動,房内既無異兆,亦無打鬥痕迹,所有包袱行囊又均未動,又把房内詳細勘查了一陣,仍無半點怪異之處。

     羅雁秋經此一變,睡意全消,索性閉目靜坐,調氣養神。

    約有一個時辰,疲勞立消,天色也大亮了,此時曙光透窗,室内景物清晰可見,擡頭一看,猛然發現一張白色短柬,被一根子午透骨釘釘在窗上,羅雁秋不由暗道一聲“慚愧”,忙一長身形,取下短柬,借窗邊晨光一看,上面寫着似詩非詩的二十八個字: “苦度年華十九秋,豈讓須眉盡出頭。

    千裡良駒伴一劍,傲視江湖四海遊。

    ” 隻見字迹娟秀,筆功飛舞,下款雖未署名,但已隐約透出非男子手筆了。

    羅雁秋看罷沉吟一陣,心中怦然一動,立把短柬藏入袋内,急向馬廄奔去,及到馬廄一看,不由使羅雁秋又驚又氣,前日得來那匹烏雲蓋雪神駒已然不知去向,小白猿李福被人高高吊在馬棚上暗處。

     羅雁秋驚怒交加,立即一個騰身,飛上馬棚,左手抓着李福身子,右手使勁用掌一切,斷去繩索,把小白猿李福挾在助下,急返卧室。

    但李福卻昏昏似睡,細看之下見李福“風府穴”上有一顆比黃豆稍大一點瑩晶奪目的菩提子,來人竟能施展豆粒打穴的武林中罕見的絕技,而且手法不輕不重,想不到自已初離師門,竟逢此異人,心中如何不感到震驚呢?羅雁秋呆想了一陣,這才想到救人要緊,忙用右手食中兩指在李福“風府穴”上一按,菩提子立即起出,又用推宮過穴的手法,推活了李福的穴道,良久小白猿李福始悠悠醒來,一見雁秋立在身邊就要掙紮行禮,羅雁秋忙把李福一按,道:“你穴道初解,不要亂動,隻要把事情經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