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二 回 太湖訪漁隐 二女操舟擒雙雄
關燈
小
中
大
襲來,不由自主退後五尺,一交跌倒。
道人并不管秦敬死不死,右手一伸,疾逾閃電般向寒瑛“風府穴”點去,羅寒瑛驚叫一聲便失去知覺。
道人右臂一圈,把寒瑛抱在肋下,左手大袖一劃,身急逾風,一躍之間四丈開外,那邊羅雁秋正和謝安苦戰,猛聞羅寒瑛驚叫,倆人同時住手一看,秦敬被人打倒在地上,羅寒瑛被一道人抱走。
羅雁秋見姊姊被擒,急得大喊着姊姊拼命向道人追去。
那道人聽羅雁秋一路狂叫,便腳步放慢,在一個峰頂停了下來,揭下了面紗。
羅雁秋跑了一陣才追上峰頂,一看道人高有八尺,碧眼長須,一身黑袍,目光威嚴地站在一塊巨石之上。
赤子之心哪知厲害,伸左手遙指那道人道:“你這雜毛老道,要把我姊姊帶到哪裡去,快點放下來。
” 道人目光似電般直視着羅雁秋,默默無語。
羅雁秋見道人不理會自己又說:“你要不把我姊姊放下,就是我現在打不過你,等我長大了一定去找你替我姊姊報仇,把你住的廟也給燒了。
” 此語一出,忽見道人寒鐵似的臉上現出幾絲冷笑。
羅雁秋說了兩次,那道人還不答話,便把右手的銅環軟鞭一抖道:“老雜毛,再不把我姊姊放下,我要動手了。
” 道人仍是不語。
羅雁秋心中一急,右手軟鞭一個“秋風掃葉” 掄起便打,那道人此時突然目射兇光,一聲斷喝:“事已至此,蘭妹! 恕我心狠手辣了。
” 左手袍袖一拂,羅雁秋隻覺身子被一陣狂風卷起,向峰下千丈懸崖中栽去。
道人近前向下一看,見崖下深不見底,想着必定粉身碎骨矣!立即仰天長嘯一聲道:“蘭妹!二十年來我尋師天涯,苦研絕技,隻望尋着你,遁入深山,了卻相思,誰知你竟以身殉夫,留給我滿身情債,稚子無辜葬身懸崖,非我無情,實此子出言可畏耳。
愚兄當盡所能,撫養你幼女成人,聊慰一片癡情,你陰靈有知,請受愚兄一拜吧!” 說畢放下羅寒瑛,向西北一拜起身,然後又把羅寒瑛提起,一聲長笑,大袍一抖,如淩空巨鶴般向正北而去。
且說那羅雁秋如斷線風筝向崖下落去,隻聞兩耳呼呼生風,不知置身何處,但人總有一種垂死的掙紮,羅雁秋被那碧眼道人,用氣功打下懸崖,幸無震及内腑,這時候一種生命的潛力迸發,所以他向下跌落的時候,本能地把鋼環軟鞭給丢了,然後一雙小手不住地四面亂抓,恰巧在懸崖半腰有一株突出的古松,枝茂葉密,宛如撐傘,羅雁秋右手抓到一個松枝,立即把身子一縮,射落在樹上,向上一看,但見藍天繁星高不可測,下面水聲滔滔若萬馬奔騰,自己停留在懸崖中一巨松之上,兩邊怪石林立。
一個不巧要是碰在石上,恐怕早已腦花四濺葬身懸崖了。
羅雁秋置身此處,不由想到父母姊姊,和帶自己逃走的師兄,不禁悲從中來放聲大哭。
哭了一陣,強止悲聲,此時天已五更過後,冷風四來,羅雁秋頗覺寒意,騎在一根松枝上,瞪着一雙星目呆呆出神,不知過了多少時候,忽然頭上枝葉一響,雁秋急忙望去,見一條松樹軟枝上,坐着一個道長,也是雁秋福至心靈,喊聲:“仙師救我!”道人微微一笑隻把兩手向雁秋一伸,雁秋停身的地方離道人還有七八尺遠近,下面深澗怒濤,兩邊是磷峋怪石,不知雁秋哪來的一股勇氣,竟奮身向道人撲去,那道人哈哈一笑說聲:“孺子可教。
” 一把将羅雁秋接在懷内,兩腳一沉,在那軟枝上一落一起,左手袍袖展處呼的一聲,竟施展出武林絕學“淩空虛渡”,一躍十餘丈高,雙足隻向突出山石上一點,又騰身而起,四五個飛躍,便飛上百丈峰頂,輕輕地把雁秋放在一塊山石上。
羅雁秋剔透玲珑,急忙跪到地上,說道:“仙師!弟子羅雁秋給你叩頭了,你收我做你的徒弟吧!” 說畢恭恭敬敬地叩了三個頭,道人等羅雁秋叩完頭微微一笑道:“你在此地等我,不要亂動,我去去就來。
” 道人說完,兩隻袍袖一拂,乍覺微風一動,道人便已蹤迹不見,直等到天色微明,始見道人轉來。
羅雁秋此時才想起父母姊姊來,對道人道:“師父!你快去救救我爹娘師兄吧!” 道人一聽面上微現一點愧疚之色道:“小小年紀不要多問,随我上峨眉山去學成武藝,然後再去找你的師兄和姊姊便了。
” 羅雁秋聽道人一說,也不敢再講,便和道人一齊起身,直奔四川峨眉山摩雲峰而去。
摩雲峰為峨眉山萬峰林立中的一個高峰,峰腰冰雪封凍,峰頂高入雲霄,上面有數畝大小,卻是綠草如茵,野花處處,一年四季溫和如春,亘古以來人迹罕至。
那道人法号悟玄子,他曾在此地坐關十年,故在峰頂結有草舍一所,便和羅雁秋在此住下,每日悉心指點他武功。
羅雁秋天生奇質,聰明異常,兒時又已紮下根基,再肯用心苦學,故而進境神速,一日千裡。
在此期間悟玄子雖仍出外雲遊,但因懸念愛徒,至多一二月即返,故每年就有八九個月在峰頂指點他苦學武功。
是年三月,悟玄子高山雲遊,曆久未歸,羅雁秋思師心切,故除練武之外,每日均站峰前觀望,直等到七月十五日,悟玄子始返峰頂,攜美酒一壇,佳肴一簍,笑對雁秋說道: “秋兒,今夜你師伯師叔,均來此歡聚,你自入師門尚未晉見,且你下山在即,此機會可謂難得,你速把酒肴整好,今夜初鼓時分,把酒肴擺在峰後大青石上。
” 羅雁秋遵照師囑,忙把酒肴整好。
玄悟子對羅雁秋道:“秋兒! 你大師伯道行深遠,心最慈善,自其愛徒不守清規,叛師逃走之後,我們三人,均不再作收徒之想,平日猶如閑雲野鶴遨遊四海之中,五年前重九之夜無意中救你性命,憐爾身世破格收錄,不想竟使我數十年的明澄之心,隐起波動,可見世上情愛二字最難看破,無怪多少武林豪客均陷溺其中,不克自拔,直到血染黃沙尚難醒悟。
” 說到這裡微微一歎氣又道:“論爾資質,倒是得天獨厚,可謂上上之材,隻是殺孽透于眉間,一生難免兇險叢生,今晚務必小心,如能得你師伯垂青,造化不小。
” 悟玄子言畢,雙目一閉,盤坐靜息。
好不容易待師父醒來,已是紅日西沉,玉兔東升時分。
待羅雁秋把酒肴擺好,天已初更,此時萬裡無雲,碧空如洗,一輪明月冉冉上升,銀光滿山,霜華匝地,悟玄子盤膝靜坐青石之上,雁秋垂手侍立身後。
過了不久,猛聞一聲清嘯起自峰外,接着月光下一團黑影,若隕星飛瀉,其疾無比,直向青石邊射來。
羅雁秋正想喝問,乍覺嗖嗖風響,青石邊已多了一個朱服儒巾的中年漢子,劍目朗眉,玉面朱唇,一派書生氣概,身形一現立即合掌當胸道:“小弟給二師兄見禮了。
” 悟玄子雙手一合笑道:“二弟請坐,不須多禮,雁秋快去見過師叔。
” 羅雁秋知道是三師叔一萍生駕到,急忙搶前一步雙膝一跪道:“弟子羅雁秋叩見師叔。
” 一萍生笑道:“免去俗禮,起來吧!二師兄收此佳徒,衣缽有人矣。
” 悟玄子哈哈一笑道:“隻是此子殺孽過重,少不得要勞三弟照顧了。
” 一萍生就坐青石,朗目如電般把羅雁秋仔細打量了一番:“我們師兄弟三人自大師兄愛徒叛離之後,均未再收弟子,餘觀此子,氣宇軒昂,氣質不凡,且骨奇神清,隽秀若仙,日後必有大成,小弟當盡綿力,助他一臂便了。
” 倆人談談笑笑初更已過,一萍生問道:“初更已過,大師兄怎不見來?” 悟玄子答道:“想必有要事未了。
” 語尚未住,一聲大笑似來自高空,笑聲頓處,破空落下一個灰袍秃頂、慈眉善目的大和尚來,悟玄子、一萍生,雙雙站起向僧人行禮。
大和尚将兩隻寬大僧袖一擺道:“罷了罷了,大家坐吧!遲到一步,有勞二位賢弟久候了。
” 悟玄子回頭對羅雁秋道:“你大師伯佛駕已到,還不快快參見!” 羅雁秋被師父一說,撲的一聲跪在地上,一連叩了三個頭道:“弟子羅雁秋叩候師伯金安。
” 大和尚一把将羅雁秋拉起來,高興地說:“二師弟果然好眼光,收此一個資質優異的好弟子。
” 悟玄子道:“隻是雙目透着殺孽,尚望大師兄照顧一二。
” 大和尚搖頭道:“不妨,此子殺孽雖重,但華蓋透紅光,危難之時自有人助他,且其純誠形外,才華尤高,非愚兄昔年所收諸葛膽可與比拟。
” 話道此處,又歎口氣道:“愚兄昔年收他之初,亦覺其野性難馴,有叛師之危,但愛其質美才高,聰穎過人,随想人定勝天,慢慢化去他的野性,十年考查,見他虛心自勵,野性漸失,才把一身武學傾囊相授,想把他造成一朵武林奇葩,哪知他得我所學十之七八以後,竟又叛師逃走,可見天性使然,非人力可勝,每憶及此不無惋惜之感,此實為愚兄一生憾事,今見秋兒,感慨尤多,同為美質,竟有天壤之别。
” 大和尚言畢,笑容頓失,拿起青石酒杯一飲而盡,悟玄子知大師兄見到羅雁秋,觸動他傷心往事,趕忙笑着道:“大師兄亦不必過份自責,我想他要不是受雪山派玄衣仙子杜月娟勾引,也不至于叛師逃走了。
” 大和尚搖頭說道:“凡事均在自己修為,何必怪人?” 一萍生忽然插口道:“前年九華山之會,大師兄曾說,江湖隐伏殺劫,十年之内必發生門戶之争,少不得要把我們卷入漩渦。
目前雪山、崆峒兩派,為求光大門戶,攜手合作,大肆收羅弟子,不分良莠,凡稍具資質男女均收羅門下,勢及中原,大有和武當派一争長短之勢,小弟月前在陝西終南山采藥,遇到武當派掌門松溪真人張慧龍,托請轉告師兄,屆時請助一臂之力,師兄心意如何?” 大和尚眉頭一豎說道:“張慧龍接掌武當以來,即主與各派和平相處,避免門戶之争,奈前因已種,回天乏術,勢成水火,一觸即發。
我輩雖無派别,但亦應維持武林正義,如力所能及,自當助他一臂一力。
” 一萍生道:“雪山、崆峒兩派,不自量力,妄想獨霸武林,門下弟子又是無惡不作。
年前小弟路經渭南,遇到雪山派弟子,竟有采花傷命之事,說起來可恨已極,且又有玄衣仙子杜月娟勾引大師兄弟子舊恨,以小弟愚見,不如合武林同門之力,一鼓而下,把兩派首腦消滅,以清江湖。
” 悟玄子沉吟着道:“論雪山、崆峒兩派近年所為,确令人發指,不過據聞,兩派首腦已集數十年之力,羅緻人才,頗多能手,否則張慧龍以武當之力,也不會請人助拳了。
” 大和尚點點頭道:“現在雪山、崆峒兩派,确有不少奇才異人,但其任性妄為,必自取滅亡,目前其勢正盛,絕難抑制,數十年來,餘盡量避免卷入漩渦,但現在殺機已伏,武林同道,恐無人能躲過,三弟何必心性過急,難道你還怕沒有機會嗎?” 東海三俠慧覺長老、悟玄子、一萍生等三人,聚會峨眉山摩雲峰上,對月飲酒,縱論江湖,把個羅雁秋聽得心動神往,俊目圓睜。
三人娓娓談到二更以後,猛見大和尚蓦地站起,向後一指,道:“寶光已起!快走。
” 說完,兩隻大僧袖一抖,宛如一道飛煙向峰後飛去。
悟玄子、一萍生站起身形,仿佛兩隻巨鶴般直追下去,雁秋為好奇心所驅使,亦展飛行之術跟蹤而下。
一刻工夫已達一片碧波之邊,見師伯等三人伫立湖邊,目光注視湖心,羅雁秋合神攏目注視,見湖中沖起一縷青光上達霄漢,忽隐忽現捉摸不定,心中暗想:這大概就
道人并不管秦敬死不死,右手一伸,疾逾閃電般向寒瑛“風府穴”點去,羅寒瑛驚叫一聲便失去知覺。
道人右臂一圈,把寒瑛抱在肋下,左手大袖一劃,身急逾風,一躍之間四丈開外,那邊羅雁秋正和謝安苦戰,猛聞羅寒瑛驚叫,倆人同時住手一看,秦敬被人打倒在地上,羅寒瑛被一道人抱走。
羅雁秋見姊姊被擒,急得大喊着姊姊拼命向道人追去。
那道人聽羅雁秋一路狂叫,便腳步放慢,在一個峰頂停了下來,揭下了面紗。
羅雁秋跑了一陣才追上峰頂,一看道人高有八尺,碧眼長須,一身黑袍,目光威嚴地站在一塊巨石之上。
赤子之心哪知厲害,伸左手遙指那道人道:“你這雜毛老道,要把我姊姊帶到哪裡去,快點放下來。
” 道人目光似電般直視着羅雁秋,默默無語。
羅雁秋見道人不理會自己又說:“你要不把我姊姊放下,就是我現在打不過你,等我長大了一定去找你替我姊姊報仇,把你住的廟也給燒了。
” 此語一出,忽見道人寒鐵似的臉上現出幾絲冷笑。
羅雁秋說了兩次,那道人還不答話,便把右手的銅環軟鞭一抖道:“老雜毛,再不把我姊姊放下,我要動手了。
” 道人仍是不語。
羅雁秋心中一急,右手軟鞭一個“秋風掃葉” 掄起便打,那道人此時突然目射兇光,一聲斷喝:“事已至此,蘭妹! 恕我心狠手辣了。
” 左手袍袖一拂,羅雁秋隻覺身子被一陣狂風卷起,向峰下千丈懸崖中栽去。
道人近前向下一看,見崖下深不見底,想着必定粉身碎骨矣!立即仰天長嘯一聲道:“蘭妹!二十年來我尋師天涯,苦研絕技,隻望尋着你,遁入深山,了卻相思,誰知你竟以身殉夫,留給我滿身情債,稚子無辜葬身懸崖,非我無情,實此子出言可畏耳。
愚兄當盡所能,撫養你幼女成人,聊慰一片癡情,你陰靈有知,請受愚兄一拜吧!” 說畢放下羅寒瑛,向西北一拜起身,然後又把羅寒瑛提起,一聲長笑,大袍一抖,如淩空巨鶴般向正北而去。
且說那羅雁秋如斷線風筝向崖下落去,隻聞兩耳呼呼生風,不知置身何處,但人總有一種垂死的掙紮,羅雁秋被那碧眼道人,用氣功打下懸崖,幸無震及内腑,這時候一種生命的潛力迸發,所以他向下跌落的時候,本能地把鋼環軟鞭給丢了,然後一雙小手不住地四面亂抓,恰巧在懸崖半腰有一株突出的古松,枝茂葉密,宛如撐傘,羅雁秋右手抓到一個松枝,立即把身子一縮,射落在樹上,向上一看,但見藍天繁星高不可測,下面水聲滔滔若萬馬奔騰,自己停留在懸崖中一巨松之上,兩邊怪石林立。
一個不巧要是碰在石上,恐怕早已腦花四濺葬身懸崖了。
羅雁秋置身此處,不由想到父母姊姊,和帶自己逃走的師兄,不禁悲從中來放聲大哭。
哭了一陣,強止悲聲,此時天已五更過後,冷風四來,羅雁秋頗覺寒意,騎在一根松枝上,瞪着一雙星目呆呆出神,不知過了多少時候,忽然頭上枝葉一響,雁秋急忙望去,見一條松樹軟枝上,坐着一個道長,也是雁秋福至心靈,喊聲:“仙師救我!”道人微微一笑隻把兩手向雁秋一伸,雁秋停身的地方離道人還有七八尺遠近,下面深澗怒濤,兩邊是磷峋怪石,不知雁秋哪來的一股勇氣,竟奮身向道人撲去,那道人哈哈一笑說聲:“孺子可教。
” 一把将羅雁秋接在懷内,兩腳一沉,在那軟枝上一落一起,左手袍袖展處呼的一聲,竟施展出武林絕學“淩空虛渡”,一躍十餘丈高,雙足隻向突出山石上一點,又騰身而起,四五個飛躍,便飛上百丈峰頂,輕輕地把雁秋放在一塊山石上。
羅雁秋剔透玲珑,急忙跪到地上,說道:“仙師!弟子羅雁秋給你叩頭了,你收我做你的徒弟吧!” 說畢恭恭敬敬地叩了三個頭,道人等羅雁秋叩完頭微微一笑道:“你在此地等我,不要亂動,我去去就來。
” 道人說完,兩隻袍袖一拂,乍覺微風一動,道人便已蹤迹不見,直等到天色微明,始見道人轉來。
羅雁秋此時才想起父母姊姊來,對道人道:“師父!你快去救救我爹娘師兄吧!” 道人一聽面上微現一點愧疚之色道:“小小年紀不要多問,随我上峨眉山去學成武藝,然後再去找你的師兄和姊姊便了。
” 羅雁秋聽道人一說,也不敢再講,便和道人一齊起身,直奔四川峨眉山摩雲峰而去。
摩雲峰為峨眉山萬峰林立中的一個高峰,峰腰冰雪封凍,峰頂高入雲霄,上面有數畝大小,卻是綠草如茵,野花處處,一年四季溫和如春,亘古以來人迹罕至。
那道人法号悟玄子,他曾在此地坐關十年,故在峰頂結有草舍一所,便和羅雁秋在此住下,每日悉心指點他武功。
羅雁秋天生奇質,聰明異常,兒時又已紮下根基,再肯用心苦學,故而進境神速,一日千裡。
在此期間悟玄子雖仍出外雲遊,但因懸念愛徒,至多一二月即返,故每年就有八九個月在峰頂指點他苦學武功。
是年三月,悟玄子高山雲遊,曆久未歸,羅雁秋思師心切,故除練武之外,每日均站峰前觀望,直等到七月十五日,悟玄子始返峰頂,攜美酒一壇,佳肴一簍,笑對雁秋說道: “秋兒,今夜你師伯師叔,均來此歡聚,你自入師門尚未晉見,且你下山在即,此機會可謂難得,你速把酒肴整好,今夜初鼓時分,把酒肴擺在峰後大青石上。
” 羅雁秋遵照師囑,忙把酒肴整好。
玄悟子對羅雁秋道:“秋兒! 你大師伯道行深遠,心最慈善,自其愛徒不守清規,叛師逃走之後,我們三人,均不再作收徒之想,平日猶如閑雲野鶴遨遊四海之中,五年前重九之夜無意中救你性命,憐爾身世破格收錄,不想竟使我數十年的明澄之心,隐起波動,可見世上情愛二字最難看破,無怪多少武林豪客均陷溺其中,不克自拔,直到血染黃沙尚難醒悟。
” 說到這裡微微一歎氣又道:“論爾資質,倒是得天獨厚,可謂上上之材,隻是殺孽透于眉間,一生難免兇險叢生,今晚務必小心,如能得你師伯垂青,造化不小。
” 悟玄子言畢,雙目一閉,盤坐靜息。
好不容易待師父醒來,已是紅日西沉,玉兔東升時分。
待羅雁秋把酒肴擺好,天已初更,此時萬裡無雲,碧空如洗,一輪明月冉冉上升,銀光滿山,霜華匝地,悟玄子盤膝靜坐青石之上,雁秋垂手侍立身後。
過了不久,猛聞一聲清嘯起自峰外,接着月光下一團黑影,若隕星飛瀉,其疾無比,直向青石邊射來。
羅雁秋正想喝問,乍覺嗖嗖風響,青石邊已多了一個朱服儒巾的中年漢子,劍目朗眉,玉面朱唇,一派書生氣概,身形一現立即合掌當胸道:“小弟給二師兄見禮了。
” 悟玄子雙手一合笑道:“二弟請坐,不須多禮,雁秋快去見過師叔。
” 羅雁秋知道是三師叔一萍生駕到,急忙搶前一步雙膝一跪道:“弟子羅雁秋叩見師叔。
” 一萍生笑道:“免去俗禮,起來吧!二師兄收此佳徒,衣缽有人矣。
” 悟玄子哈哈一笑道:“隻是此子殺孽過重,少不得要勞三弟照顧了。
” 一萍生就坐青石,朗目如電般把羅雁秋仔細打量了一番:“我們師兄弟三人自大師兄愛徒叛離之後,均未再收弟子,餘觀此子,氣宇軒昂,氣質不凡,且骨奇神清,隽秀若仙,日後必有大成,小弟當盡綿力,助他一臂便了。
” 倆人談談笑笑初更已過,一萍生問道:“初更已過,大師兄怎不見來?” 悟玄子答道:“想必有要事未了。
” 語尚未住,一聲大笑似來自高空,笑聲頓處,破空落下一個灰袍秃頂、慈眉善目的大和尚來,悟玄子、一萍生,雙雙站起向僧人行禮。
大和尚将兩隻寬大僧袖一擺道:“罷了罷了,大家坐吧!遲到一步,有勞二位賢弟久候了。
” 悟玄子回頭對羅雁秋道:“你大師伯佛駕已到,還不快快參見!” 羅雁秋被師父一說,撲的一聲跪在地上,一連叩了三個頭道:“弟子羅雁秋叩候師伯金安。
” 大和尚一把将羅雁秋拉起來,高興地說:“二師弟果然好眼光,收此一個資質優異的好弟子。
” 悟玄子道:“隻是雙目透着殺孽,尚望大師兄照顧一二。
” 大和尚搖頭道:“不妨,此子殺孽雖重,但華蓋透紅光,危難之時自有人助他,且其純誠形外,才華尤高,非愚兄昔年所收諸葛膽可與比拟。
” 話道此處,又歎口氣道:“愚兄昔年收他之初,亦覺其野性難馴,有叛師之危,但愛其質美才高,聰穎過人,随想人定勝天,慢慢化去他的野性,十年考查,見他虛心自勵,野性漸失,才把一身武學傾囊相授,想把他造成一朵武林奇葩,哪知他得我所學十之七八以後,竟又叛師逃走,可見天性使然,非人力可勝,每憶及此不無惋惜之感,此實為愚兄一生憾事,今見秋兒,感慨尤多,同為美質,竟有天壤之别。
” 大和尚言畢,笑容頓失,拿起青石酒杯一飲而盡,悟玄子知大師兄見到羅雁秋,觸動他傷心往事,趕忙笑着道:“大師兄亦不必過份自責,我想他要不是受雪山派玄衣仙子杜月娟勾引,也不至于叛師逃走了。
” 大和尚搖頭說道:“凡事均在自己修為,何必怪人?” 一萍生忽然插口道:“前年九華山之會,大師兄曾說,江湖隐伏殺劫,十年之内必發生門戶之争,少不得要把我們卷入漩渦。
目前雪山、崆峒兩派,為求光大門戶,攜手合作,大肆收羅弟子,不分良莠,凡稍具資質男女均收羅門下,勢及中原,大有和武當派一争長短之勢,小弟月前在陝西終南山采藥,遇到武當派掌門松溪真人張慧龍,托請轉告師兄,屆時請助一臂之力,師兄心意如何?” 大和尚眉頭一豎說道:“張慧龍接掌武當以來,即主與各派和平相處,避免門戶之争,奈前因已種,回天乏術,勢成水火,一觸即發。
我輩雖無派别,但亦應維持武林正義,如力所能及,自當助他一臂一力。
” 一萍生道:“雪山、崆峒兩派,不自量力,妄想獨霸武林,門下弟子又是無惡不作。
年前小弟路經渭南,遇到雪山派弟子,竟有采花傷命之事,說起來可恨已極,且又有玄衣仙子杜月娟勾引大師兄弟子舊恨,以小弟愚見,不如合武林同門之力,一鼓而下,把兩派首腦消滅,以清江湖。
” 悟玄子沉吟着道:“論雪山、崆峒兩派近年所為,确令人發指,不過據聞,兩派首腦已集數十年之力,羅緻人才,頗多能手,否則張慧龍以武當之力,也不會請人助拳了。
” 大和尚點點頭道:“現在雪山、崆峒兩派,确有不少奇才異人,但其任性妄為,必自取滅亡,目前其勢正盛,絕難抑制,數十年來,餘盡量避免卷入漩渦,但現在殺機已伏,武林同道,恐無人能躲過,三弟何必心性過急,難道你還怕沒有機會嗎?” 東海三俠慧覺長老、悟玄子、一萍生等三人,聚會峨眉山摩雲峰上,對月飲酒,縱論江湖,把個羅雁秋聽得心動神往,俊目圓睜。
三人娓娓談到二更以後,猛見大和尚蓦地站起,向後一指,道:“寶光已起!快走。
” 說完,兩隻大僧袖一抖,宛如一道飛煙向峰後飛去。
悟玄子、一萍生站起身形,仿佛兩隻巨鶴般直追下去,雁秋為好奇心所驅使,亦展飛行之術跟蹤而下。
一刻工夫已達一片碧波之邊,見師伯等三人伫立湖邊,目光注視湖心,羅雁秋合神攏目注視,見湖中沖起一縷青光上達霄漢,忽隐忽現捉摸不定,心中暗想:這大概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