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關燈
我在外面混了十六年,最近才回到在這抗戰期間變成了“大後方”的家鄉來。

    雖說這是我生長的地方,可是這裡的一切都帶着不歡迎我的樣子。

    在街上我看不見一張熟面孔。

    其實連那些窄小光滑的石闆道也沒有了,代替它們的全是些塵土飛揚的寬馬路。

    從前僻靜的街巷現在也顯得很熱鬧。

    公館門口包着鐵皮的黑漆門檻全給鋸光了,讓嶄新的私家包車傲慢地從那裡進出。

    商店的豪華門面幾乎叫我睜不開眼睛,有一次我大膽地跨進一家高門面的百貨公司,剛剛指着一件睡在玻璃櫥窗裡的東西問了價,就給店員猛喝似的回答吓退了。

     我好像一個異鄉人,住在一家小旅館裡,付了不算低的房金,卻住着一間開了窗便聞到煤臭、關了窗又見不到陽光的小屋子。

    除了睡覺的時刻,我差不多整夭都不在這個房間裡。

    我喜歡逛街,一個人默默地在街上散步,熱鬧和冷靜對我并沒有差别。

    我有時埋着頭隻顧想自己的事,有時我也會在街頭站一個鐘點聽一個瞎子唱書,或者找一個看相的談天。

     有一天就在我埋頭逛街的時候,我的左膀忽然讓人捉住了,我吃驚地擡起頭來,我還以為自己不當心踩了别人的腳。

     “怎麼,你在這兒?你住在哪兒?你回來了也不來看我!該挨罵!” 站在我面前的是我的小學同學、中學同學、大學同學姚國棟,雖說是三級同學,可是他在大學讀畢業又留過洋,我卻隻在大學念過半年書,就因為那位幫助我求學的伯父死去的緣故停學了。

    我後來做了一個寫過六本書卻沒有得到多少人注意的作家。

    他做過三年教授和兩年官,以後便回到家裡靠他父親遺下的七八百畝田過安閑日子,五年前又從本城一個中落的舊家楊姓那裡買了一所大公館,這些事我完全知道。

    他結了婚,生了孩子,死了太太,又接了太太,這些事我也全知道。

    他從來不給我寫信,我也不會去打聽他的地址。

    他辭了官路過上海的時候,找到我的住處,拉我出去在本地館子裡吃過一頓飯。

    他喝了酒滔滔不絕地對我講他的抱負、他的得意和他的不得意。

    我很少插嘴。

    隻有在他問到我的寫作生活、書的銷路和稿費的多寡時才回答幾句。

    那個時候我隻出版過兩本小說集,間或在雜志上發表一兩篇短文,不知道怎樣他都讀過了,而且讀得仔細。

    “寫得不錯!你很能寫!就是氣魄太小!”他紅着臉,點着頭,對我說。

    我答不出話來,臉也紅了。

    “你為什麼盡寫些小人小事呢?我也要寫小說,我卻要寫些驚天動地的壯劇,英雄烈士的偉績!”他睜大眼睛,氣概不凡地把頭往後一揚,兩眼光閃閃地望着我。

    “好,好,”我含糊地應着,在他面前我顯得很寒伧了。

    他靜了片刻,忽然哈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