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關燈
小
中
大
回答道,“不論謙遜也好,無辜也好,都不能排除請求者的苦惱。
所謂‘我沒有什麼需要原諒的’,意味着您是依舊不原諒我,看來我的命運已經始終把我卷進無辜的罪過中了。
凡是渴求原諒的地方,就須謙遜。
這就是說,當一個人面對着一個合理的譴責時,他處在自信自尊的黑暗之中,一種秘密的熾熱的痛苦折磨着他的靈魂,他會渾身突然燃燒起來,好似一堆堆到處堆放着代替石灰供建築之用的燒紅了的貝殼。
” “我的朋友,”她說,“要是我的想法損害了你充滿信心的自尊心,哪怕隻有一刹那,也使我震驚,這樣的自尊心是舉世都珍惜的。
不過,我也想到,這種突然燃燒的烈焰首先跟你放棄的第一個目标[8]有關,因此開始塑造那個模型:那位平民的女兒,你騎在馬上俯下身子向她告别;當我知道,你和我分别時比起和她分别時懷有較少的罪過的感覺,這多少使我感到寬慰些。
那個躺在巴登丘嶺下的可憐的姑娘!坦白地說,我對她并不懷抱太多的同情,因為她的舉動顯得不是非常出色,她使自己憔悴衰弱,我們應該有一個堅強的決心,追求自己選定的目标,哪怕我們不過是一個工具罷了。
現在她躺在巴登的墳地裡,而另外一位卻過着豐饒飽滿的生活,享受着值得尊敬的寡婦的身份,盡管有着一個小小的弱點,頭顱不能自禁地有點兒顫動,但這根本算不了什麼。
還有,我是勝利者——作為你那本不朽的小書中明白無誤的女主人公,連最微小的細節也是絲毫不差,無可辯駁,雖然關于一雙烏黑的眼睛有點小小的混淆[9]。
即使是中國人,不管他們的信念是多麼陌生,也用顫巍巍的手在玻璃器上繪上我的形象,站在維特的身旁——畫了我,沒有畫别人[10]。
對此我可以誇耀,再說,要是躺在丘嶺下的那位也是在場的話,也許是她首先使你為維特的愛情敞開了心胸,這一點誰也不知道,而在人們的眼裡看到的隻是我的容貌,我的情況。
唯一使我發愁的是,或許有一天真相大白,人們發現她才是那真正的原型,在那西方極樂世界裡,她是屬于你的,正像勞拉屬于彼特拉克[11]一樣。
這樣就會把我推倒,抛棄,把我的形象從人類聖殿的壁龛中搬走。
這個想法使我心神不甯,有時甚至使我禁不住流下淚來。
” “妒忌嗎?”他問,微微笑了。
“難道勞拉是所有深情的嘴唇歌頌的唯一的名字?妒忌誰呢?妒忌你的姐妹?不,妒忌你自己鏡中的映像和另一個你嗎?雲層不斷變換形狀,但它還不是同一個雲層?神的名字有成百個,它們還不是都出自唯一的真神?還有你,那些可愛的孩子呢?生命僅僅是形式的變化,衆多之中的一個,變動之中的不變。
你和她,你們在我的愛情中——也在我的罪過中全都僅僅是一個。
你是為了這件事才長途跋涉以求得到安慰嗎?” “不,歌德,”她說,“我是來看看這種可能性的,與實際的情況來對比,它的缺陷是顯而易見的,然而當我們談到‘如果’或‘要是像早先那樣’這類的說話時,那麼,在這個世界上,除了實際發生的情況以外,還存在着發生其他情況的可能性,我們這樣提問是有意義的。
我的老朋友,當你實際處在光輝的地位上時,你有沒有發現有這種情況?你是不是有時候也對這種可能性提出疑問?我很明白,你的光輝的現實是放棄了某些東西後得來的,同時也喪失了某些東西,因為‘放棄’和‘喪失’是緊緊靠在一起的,一切現實和成就都有遭到喪失的可能。
讓我告訴你,關于喪失,自有叫人害怕的地方,我們小人物必須避開它,我們必須用盡全部力量抗抵它,哪怕由于努力患上了頭顱顫動的疾病,否則的話,我們很快就什麼也不剩,可以說,隻剩下巴登的一個墳堆罷了。
至于你,那就不一樣了,你是有恃無恐。
你的現實的外表是不同的,它看起來不像是放棄,也不像不忠實,倒像是更純粹的豐滿,更高的忠實,它是如此莊嚴,沒有人敢對它的可能性提出疑問。
我向你緻敬!” “親愛的孩子,你我關系如此糾結在一起,使你鼓起勇氣,說出這樣滑稽可笑的話來。
” “至少我要這樣堅持:我有話要說,我要用不同的調子歌唱我的贊美詞,和所有那一群與我素不往來的人不一樣!歌德,我必須告訴你,在你的那個現實世界裡,在你那個美術館和生活圈子裡,我感到非常不自在,坦白地說,我感到壓抑,感到害怕,因為在你的近旁,我嗅到太多犧牲品的氣味。
我并不是指我所喜歡的那種香氣,哪怕伊菲格尼也是同意在斯凱特人的狄安娜[12]女神前焚香的;可是,用人類作犧牲,她是受不了的,她試圖緩和這種殘酷的規定。
遺憾的是,在你的圈子裡看來是多麼相似,它差不多像一個戰場,像一個壞皇帝的帝國。
那些裡默爾們,他們老是咕咕哝哝,抱怨訴苦,他們的男子漢的榮譽像飛蟲似的被粘住在甜滋滋的膠水上了,還有你那可憐的兒子和他的十七杯香槟酒[13],還有将在新年裡嫁給他的那個小人兒,她将要像飛蛾撲進燈火裡一樣飛進你樓上的房間裡,我還沒有說到那位瑪麗·博馬舍[14]呢,她不像我那樣,懂得怎樣站起來,而是衰弱下去,埋葬在墳堆下——所有這些人,他們不是别的,全都是造成你偉大地位的犧牲品。
啊,制造一個犧牲品是件驚奇的事,然而做一個犧牲品卻是辛酸的命運!” 不安甯的燭光閃爍着,在她身旁對着那個穿鬥篷的身影搖曳。
他說: “親愛的人兒,讓我從心底裡回答你,作為告别,也作為贖罪。
你談到犧牲,但它是神秘的,它是一個巨大的統一體,好像包容着世界上的一切,包括生命、人格和工作,一切都是變動的。
人們作為犧牲品向上帝供奉,但到最後,上帝才是犧牲品。
你使用了一個比喻,對我來說,是一個十分親切、十分熟悉的比喻,它長久以來一直占據我的靈魂:我是指那個關于飛蛾和那有誘惑力的緻命燈火的比喻。
如果你願意接受的話,那我要說,我就是燈火,飛蛾自己渴望地撲進火裡;然而在事物的變動中和互換中,我也是那點燃着的蠟燭,犧牲自己的身體,讓它燃燒,發出光來;我又是那喝醉了酒似的蝴蝶,掉進火裡——一切犧牲的征象,身體轉變成靈魂,生命
所謂‘我沒有什麼需要原諒的’,意味着您是依舊不原諒我,看來我的命運已經始終把我卷進無辜的罪過中了。
凡是渴求原諒的地方,就須謙遜。
這就是說,當一個人面對着一個合理的譴責時,他處在自信自尊的黑暗之中,一種秘密的熾熱的痛苦折磨着他的靈魂,他會渾身突然燃燒起來,好似一堆堆到處堆放着代替石灰供建築之用的燒紅了的貝殼。
” “我的朋友,”她說,“要是我的想法損害了你充滿信心的自尊心,哪怕隻有一刹那,也使我震驚,這樣的自尊心是舉世都珍惜的。
不過,我也想到,這種突然燃燒的烈焰首先跟你放棄的第一個目标
那個躺在巴登丘嶺下的可憐的姑娘!坦白地說,我對她并不懷抱太多的同情,因為她的舉動顯得不是非常出色,她使自己憔悴衰弱,我們應該有一個堅強的決心,追求自己選定的目标,哪怕我們不過是一個工具罷了。
現在她躺在巴登的墳地裡,而另外一位卻過着豐饒飽滿的生活,享受着值得尊敬的寡婦的身份,盡管有着一個小小的弱點,頭顱不能自禁地有點兒顫動,但這根本算不了什麼。
還有,我是勝利者——作為你那本不朽的小書中明白無誤的女主人公,連最微小的細節也是絲毫不差,無可辯駁,雖然關于一雙烏黑的眼睛有點小小的混淆
即使是中國人,不管他們的信念是多麼陌生,也用顫巍巍的手在玻璃器上繪上我的形象,站在維特的身旁——畫了我,沒有畫别人
對此我可以誇耀,再說,要是躺在丘嶺下的那位也是在場的話,也許是她首先使你為維特的愛情敞開了心胸,這一點誰也不知道,而在人們的眼裡看到的隻是我的容貌,我的情況。
唯一使我發愁的是,或許有一天真相大白,人們發現她才是那真正的原型,在那西方極樂世界裡,她是屬于你的,正像勞拉屬于彼特拉克
這樣就會把我推倒,抛棄,把我的形象從人類聖殿的壁龛中搬走。
這個想法使我心神不甯,有時甚至使我禁不住流下淚來。
” “妒忌嗎?”他問,微微笑了。
“難道勞拉是所有深情的嘴唇歌頌的唯一的名字?妒忌誰呢?妒忌你的姐妹?不,妒忌你自己鏡中的映像和另一個你嗎?雲層不斷變換形狀,但它還不是同一個雲層?神的名字有成百個,它們還不是都出自唯一的真神?還有你,那些可愛的孩子呢?生命僅僅是形式的變化,衆多之中的一個,變動之中的不變。
你和她,你們在我的愛情中——也在我的罪過中全都僅僅是一個。
你是為了這件事才長途跋涉以求得到安慰嗎?” “不,歌德,”她說,“我是來看看這種可能性的,與實際的情況來對比,它的缺陷是顯而易見的,然而當我們談到‘如果’或‘要是像早先那樣’這類的說話時,那麼,在這個世界上,除了實際發生的情況以外,還存在着發生其他情況的可能性,我們這樣提問是有意義的。
我的老朋友,當你實際處在光輝的地位上時,你有沒有發現有這種情況?你是不是有時候也對這種可能性提出疑問?我很明白,你的光輝的現實是放棄了某些東西後得來的,同時也喪失了某些東西,因為‘放棄’和‘喪失’是緊緊靠在一起的,一切現實和成就都有遭到喪失的可能。
讓我告訴你,關于喪失,自有叫人害怕的地方,我們小人物必須避開它,我們必須用盡全部力量抗抵它,哪怕由于努力患上了頭顱顫動的疾病,否則的話,我們很快就什麼也不剩,可以說,隻剩下巴登的一個墳堆罷了。
至于你,那就不一樣了,你是有恃無恐。
你的現實的外表是不同的,它看起來不像是放棄,也不像不忠實,倒像是更純粹的豐滿,更高的忠實,它是如此莊嚴,沒有人敢對它的可能性提出疑問。
我向你緻敬!” “親愛的孩子,你我關系如此糾結在一起,使你鼓起勇氣,說出這樣滑稽可笑的話來。
” “至少我要這樣堅持:我有話要說,我要用不同的調子歌唱我的贊美詞,和所有那一群與我素不往來的人不一樣!歌德,我必須告訴你,在你的那個現實世界裡,在你那個美術館和生活圈子裡,我感到非常不自在,坦白地說,我感到壓抑,感到害怕,因為在你的近旁,我嗅到太多犧牲品的氣味。
我并不是指我所喜歡的那種香氣,哪怕伊菲格尼也是同意在斯凱特人的狄安娜
遺憾的是,在你的圈子裡看來是多麼相似,它差不多像一個戰場,像一個壞皇帝的帝國。
那些裡默爾們,他們老是咕咕哝哝,抱怨訴苦,他們的男子漢的榮譽像飛蟲似的被粘住在甜滋滋的膠水上了,還有你那可憐的兒子和他的十七杯香槟酒
啊,制造一個犧牲品是件驚奇的事,然而做一個犧牲品卻是辛酸的命運!” 不安甯的燭光閃爍着,在她身旁對着那個穿鬥篷的身影搖曳。
他說: “親愛的人兒,讓我從心底裡回答你,作為告别,也作為贖罪。
你談到犧牲,但它是神秘的,它是一個巨大的統一體,好像包容着世界上的一切,包括生命、人格和工作,一切都是變動的。
人們作為犧牲品向上帝供奉,但到最後,上帝才是犧牲品。
你使用了一個比喻,對我來說,是一個十分親切、十分熟悉的比喻,它長久以來一直占據我的靈魂:我是指那個關于飛蛾和那有誘惑力的緻命燈火的比喻。
如果你願意接受的話,那我要說,我就是燈火,飛蛾自己渴望地撲進火裡;然而在事物的變動中和互換中,我也是那點燃着的蠟燭,犧牲自己的身體,讓它燃燒,發出光來;我又是那喝醉了酒似的蝴蝶,掉進火裡——一切犧牲的征象,身體轉變成靈魂,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