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
關燈
小
中
大
nBay)和加勒比海(theCaribianSea),西、南臨太平洋(thePacificOcean)。
面積197萬多平方公裡,是北美的第三大國,人口近1億。
墨西哥城是墨西哥的首都,位于墨西哥中南部高原的山谷中,海拔2240米,号稱世界最大的城市,面積可達1500平方公裡,人口多達1800多萬。
它集中了全國約1/2的工業、商業、服務業和銀行金融機構,是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
墨西哥城的古老可以追溯到印第安人時期,它的前身是1325年建立的特諾奇提特蘭城(Tenochtitlan),在它的創建者阿茲特克人(Aztec)的語言中,“墨西哥”是由“墨西特裡”演變而來,意為“太陽和月亮之子”,阿茲特克人在這裡創造了輝煌的文明。
[2]達拉斯(Dallas),達拉斯縣首府,是得克薩斯州第三大城市。
[3]休斯敦(Houston),美國得克薩斯州最大的城市,全美國第四大城市,墨西哥灣沿岸最大的經濟中心。
面積達1440平方公裡,市名是以當年得克薩斯共和國總統山姆·休斯敦(SamHouston)命名的。
休斯敦創建于1836年,合并于1837年,是美國成長最迅速的大城市之一,也是最大的一個沒有規劃法的城市。
休斯敦以其能源(特别是石油)和航天工業和運河聞名世界。
休斯敦港是世界第六大港口,是美國最繁忙的港口,外輪噸位第一,不分國籍則居第二位。
财富500強總部僅次于紐約市。
休斯敦的官方綽号為太空城(SpaceCity),因為它是約翰遜航天中心的所在地,任務監控中心也設在這裡,因此,“休斯敦”是在月球上說的第一個詞。
[4]蒙特雷(Monterrey),墨西哥東南部城市,新萊昂州(NuevoLeón)首府。
位于肥沃的聖卡塔琳娜谷地(SantaCatarinaRiver),海拔538米,氣候幹燥,冬涼夏熱。
原為印第安人的重要居民點,1579年建城。
1882年通向美國拉雷多(Laredo)的鐵路建成後,逐漸形成以大型冶金業為主的工業中心。
生産全國半數以上的鋼鐵、極大部分的鉛以及銅、銀、铋、銻等金屬,并有玻璃、水泥、化學、紡織、煙草、食品等工業。
附近開采鉛、金、銀等礦。
北郊和東郊是灌溉農業區,盛産棉花和柑橘。
北部地區是陸空交通中心。
郊區有溫泉和岩洞,為旅遊勝地。
[5]柏布拉(Puebla),墨西哥中東部的州,面積3.39萬平方公裡,首府柏布拉(也譯作普埃布拉)。
西北為東馬德雷山(SierraMadreOrientalmountainrange),中部為火山帶,海拔1500—2400米,隻有南部巴爾薩斯谷地和東北部比較平坦。
山脈東坡和巴爾薩斯谷地氣候濕熱,内地氣候幹燥溫涼。
農業盛産甘蔗、咖啡、玉米、苜蓿等。
工業以紡織、汽車制造、制糖、水泥等為主,并有金、鉛、鋅、銀等礦産。
鐵路和公路交通發達。
[6]庫利亞坎(Culiacán),墨西哥西北部錫那羅亞州(Sinaloa)的州府,是該州重要的經濟、文化、商業和旅遊中心,墨西哥最重要、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
庫市地形複雜,氣候多樣,夏季潮濕多雨,高山、海岸、河谷提供了豐富多樣的自然資源。
庫利亞坎河流經市内,兩岸的建築與自然風景渾然一體,十分美麗。
庫利亞坎市的工業在錫那羅亞州占有重要地位,四大工業園區面積達百餘公頃。
在庫利亞坎落戶的工廠占全州的32%,有紡織、塑料、木材、五金等行業。
由于庫利亞坎自然資源豐富,食品加工和飲料業尤為發達。
[7]得克薩斯(Texas),簡稱得州,是美國南方最大的州,也是全美第二大州,僅次于阿拉斯加州。
州名來自于印第安Hasinai族中的喀多語(Caddoan)中的“tejas”,意味着“朋友”或是“盟友”。
西班牙的探險家在命名得州時将這個應為人稱的詞誤以為地名,便由此沿用下來。
得克薩斯州東南臨墨西哥灣,南鄰墨西哥。
面積69.1萬平方公裡,次于阿拉斯加,為美國第二大州。
首府奧斯汀(Austin)。
最大城市休斯敦。
原屬墨西哥,1836年脫離墨西哥獨立,建立得克薩斯共和國。
1845年并入美國,成為美國的一州。
經濟長期以農牧業為主。
大型牧場和牧童是該州代表性特征之一。
牛(多為肉牛)約1,700萬頭,居全國第一位,沃思堡和阿馬利略是著名的家畜市場。
羊、火雞、雞等飼養極盛。
耕作主要靠灌溉,主産棉花,次為稻米、花生、水果、蔬菜等。
1901年在東南部博蒙特附近發現石油以後,成為全美第一位的石油産地,從沿岸到墨西哥灣海面油井林立,發展了以煉油和石油化工為中心的各種工業。
近年開發了旅遊點,并發展了尖端産業,休斯敦以航空宇宙局進行的宇宙開發事業聞名。
[8]加爾維斯敦(Galveston),美國得克薩斯州東南部的一座港口城市,位于休斯敦東南偏南,在加爾維斯敦島上的加爾維斯敦灣的入口處。
加爾維斯敦島為一大型沙洲,内側潟湖成為天然良港,是棉花、小麥、石油、硫黃、大米等的輸出港。
休斯敦航道開成後,港口作用已大為降低。
有造船、石油加工、鐵釘、面粉等工業。
亞熱帶氣候宜人,海濱寬廣,是著名的旅遊地。
[9]費城(Philadelphia),直譯費拉德爾菲亞,也常被簡稱為“菲利”(Philly),有時也有人稱“友愛之市”(CityofBrotherlyLove),為美國第五大城,并且是賓夕法尼亞州人口最多,面積最大的城市。
從1854年起,費城市和費城郡(PhiladelphiaCounty)為兩個并行的地方政府,而從1952年起,市與郡共有一個政府組織,但費城郡仍屬賓州州政府下的一個獨立的郡。
費城城中心的居住人口數在全美國排名第三,僅次于紐約(NewYork)與芝加哥(Chicago)。
費城是德拉瓦山谷(DelawareValley)都會區的中心城市。
費城是美國最老、最具曆史意義的城市,它在美國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18世紀時,費城是美國第二大城與人口最多的城市,在當時,它的政治與社會重要性超過紐約與波士頓,本傑明·富蘭克林(BenjaminFranklin)對費城的興起貢獻良多。
[10]安克雷奇(Anchorage),美國阿拉斯加州最大港市,美國空運中心。
位于州境中南部庫克灣頂端。
大市區面積4486平方公裡。
1914年作為鋪設阿拉斯加鐵路的鋪設總部所在地始建。
1920年設市。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為重要航空港和防空基地,戰後為歐美至遠東航空線中途站。
20世紀50年代庫克灣油田的發現和開發推動了城市的迅速發展。
1964年遭強烈地震,後重建。
這裡也是北極圈航空線路中心,連接北美、北歐至日本的許多航空線經此。
經濟以國防工程和石油等自然資源開采為主,建築業較發達。
阿拉斯加油田地帶供給和外運職能突出。
有木材和水産加工工業。
是州漁業中心。
1961年開始辟為港口,港口終年不凍,以轉運庫克灣地區所産石油為主。
旅遊業發達,為滑雪等冬季運動勝地。
市内有著名的藝術博物館,附近有丘加奇國家森林、冰河和胡德湖等風景區。
面積197萬多平方公裡,是北美的第三大國,人口近1億。
墨西哥城是墨西哥的首都,位于墨西哥中南部高原的山谷中,海拔2240米,号稱世界最大的城市,面積可達1500平方公裡,人口多達1800多萬。
它集中了全國約1/2的工業、商業、服務業和銀行金融機構,是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
墨西哥城的古老可以追溯到印第安人時期,它的前身是1325年建立的特諾奇提特蘭城(Tenochtitlan),在它的創建者阿茲特克人(Aztec)的語言中,“墨西哥”是由“墨西特裡”演變而來,意為“太陽和月亮之子”,阿茲特克人在這裡創造了輝煌的文明。
面積達1440平方公裡,市名是以當年得克薩斯共和國總統山姆·休斯敦(SamHouston)命名的。
休斯敦創建于1836年,合并于1837年,是美國成長最迅速的大城市之一,也是最大的一個沒有規劃法的城市。
休斯敦以其能源(特别是石油)和航天工業和運河聞名世界。
休斯敦港是世界第六大港口,是美國最繁忙的港口,外輪噸位第一,不分國籍則居第二位。
财富500強總部僅次于紐約市。
休斯敦的官方綽号為太空城(SpaceCity),因為它是約翰遜航天中心的所在地,任務監控中心也設在這裡,因此,“休斯敦”是在月球上說的第一個詞。
位于肥沃的聖卡塔琳娜谷地(SantaCatarinaRiver),海拔538米,氣候幹燥,冬涼夏熱。
原為印第安人的重要居民點,1579年建城。
1882年通向美國拉雷多(Laredo)的鐵路建成後,逐漸形成以大型冶金業為主的工業中心。
生産全國半數以上的鋼鐵、極大部分的鉛以及銅、銀、铋、銻等金屬,并有玻璃、水泥、化學、紡織、煙草、食品等工業。
附近開采鉛、金、銀等礦。
北郊和東郊是灌溉農業區,盛産棉花和柑橘。
北部地區是陸空交通中心。
郊區有溫泉和岩洞,為旅遊勝地。
西北為東馬德雷山(SierraMadreOrientalmountainrange),中部為火山帶,海拔1500—2400米,隻有南部巴爾薩斯谷地和東北部比較平坦。
山脈東坡和巴爾薩斯谷地氣候濕熱,内地氣候幹燥溫涼。
農業盛産甘蔗、咖啡、玉米、苜蓿等。
工業以紡織、汽車制造、制糖、水泥等為主,并有金、鉛、鋅、銀等礦産。
鐵路和公路交通發達。
庫市地形複雜,氣候多樣,夏季潮濕多雨,高山、海岸、河谷提供了豐富多樣的自然資源。
庫利亞坎河流經市内,兩岸的建築與自然風景渾然一體,十分美麗。
庫利亞坎市的工業在錫那羅亞州占有重要地位,四大工業園區面積達百餘公頃。
在庫利亞坎落戶的工廠占全州的32%,有紡織、塑料、木材、五金等行業。
由于庫利亞坎自然資源豐富,食品加工和飲料業尤為發達。
州名來自于印第安Hasinai族中的喀多語(Caddoan)中的“tejas”,意味着“朋友”或是“盟友”。
西班牙的探險家在命名得州時将這個應為人稱的詞誤以為地名,便由此沿用下來。
得克薩斯州東南臨墨西哥灣,南鄰墨西哥。
面積69.1萬平方公裡,次于阿拉斯加,為美國第二大州。
首府奧斯汀(Austin)。
最大城市休斯敦。
原屬墨西哥,1836年脫離墨西哥獨立,建立得克薩斯共和國。
1845年并入美國,成為美國的一州。
經濟長期以農牧業為主。
大型牧場和牧童是該州代表性特征之一。
牛(多為肉牛)約1,700萬頭,居全國第一位,沃思堡和阿馬利略是著名的家畜市場。
羊、火雞、雞等飼養極盛。
耕作主要靠灌溉,主産棉花,次為稻米、花生、水果、蔬菜等。
1901年在東南部博蒙特附近發現石油以後,成為全美第一位的石油産地,從沿岸到墨西哥灣海面油井林立,發展了以煉油和石油化工為中心的各種工業。
近年開發了旅遊點,并發展了尖端産業,休斯敦以航空宇宙局進行的宇宙開發事業聞名。
加爾維斯敦島為一大型沙洲,内側潟湖成為天然良港,是棉花、小麥、石油、硫黃、大米等的輸出港。
休斯敦航道開成後,港口作用已大為降低。
有造船、石油加工、鐵釘、面粉等工業。
亞熱帶氣候宜人,海濱寬廣,是著名的旅遊地。
從1854年起,費城市和費城郡(PhiladelphiaCounty)為兩個并行的地方政府,而從1952年起,市與郡共有一個政府組織,但費城郡仍屬賓州州政府下的一個獨立的郡。
費城城中心的居住人口數在全美國排名第三,僅次于紐約(NewYork)與芝加哥(Chicago)。
費城是德拉瓦山谷(DelawareValley)都會區的中心城市。
費城是美國最老、最具曆史意義的城市,它在美國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18世紀時,費城是美國第二大城與人口最多的城市,在當時,它的政治與社會重要性超過紐約與波士頓,本傑明·富蘭克林(BenjaminFranklin)對費城的興起貢獻良多。
位于州境中南部庫克灣頂端。
大市區面積4486平方公裡。
1914年作為鋪設阿拉斯加鐵路的鋪設總部所在地始建。
1920年設市。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為重要航空港和防空基地,戰後為歐美至遠東航空線中途站。
20世紀50年代庫克灣油田的發現和開發推動了城市的迅速發展。
1964年遭強烈地震,後重建。
這裡也是北極圈航空線路中心,連接北美、北歐至日本的許多航空線經此。
經濟以國防工程和石油等自然資源開采為主,建築業較發達。
阿拉斯加油田地帶供給和外運職能突出。
有木材和水産加工工業。
是州漁業中心。
1961年開始辟為港口,港口終年不凍,以轉運庫克灣地區所産石油為主。
旅遊業發達,為滑雪等冬季運動勝地。
市内有著名的藝術博物館,附近有丘加奇國家森林、冰河和胡德湖等風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