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暗示
關燈
小
中
大
,直到鈴聲自行中斷。
不到一分鐘手機又響,還是貝貞的,他猶豫着仍然沒接。
他不想見貝貞是怕冉咚咚知道後矛盾升級,想見貝貞是因為除了她,他沒人可以說真心話。
他希望貝貞再撥一次,或者來個短信,可是他等了十分鐘、二十分鐘手機也沒有動靜。
他突然有點傷感,覺得自己被朋友抛棄了,仿佛抛棄他的不僅是貝貞而是所有的朋友,甚至整個世界。
手機擱在茶幾上,他伸手欲拿卻沒有拿,右手懸空了十秒、二十秒、三十秒……直到他意識到自己在發呆才把手機拿起來回撥。
電話剛一接通,就聽見貝貞說慕教授我生病了,你能不能來看看我?他忽然擔心起來,說在什麼地方,生什麼病,我去哪裡看你?她說我在我住的地方。
他說如果你能行動,那就在水長廊餐廳見,我請。
貝貞說了一聲OK,就把電話挂了,生怕挂慢了他會反悔。
他先到學校去接喚雨。
喚雨看見他遠遠地跑過來,撲進他的懷裡,對着他的臉用力一吸,說爸爸你生病了。
他說你怎麼知道?她說我是貓,一聞就知道,要不然你的電話不會打不通。
他說爸爸沒病,你想吃什麼?她搖搖頭,說我找不到你很着急,今後你能不關機嗎?他說能,然後把她背到背上,朝停車場走去。
同學們圍上來嘲笑她。
她說爸爸爸爸快把我放下,我不想不勞而獲。
他說不是你想不勞而獲,而是爸爸想将功補過。
她的雙腳在空中踢着,小手不停地拍着他的肩膀。
但是他沒有松手,一直背着她走到轎車邊。
坐進車裡,她嘟着小嘴不說話,覺得這麼大還要爸爸背在同學們面前丢臉了。
他說能不能給爸爸講個故事?她沒搭理,扭頭看着車外,側臉像極了冉咚咚,就連脾氣都像。
他啟動車子,車子行駛了兩公裡她也沒把臉扭過來。
他說寶貝生氣啦? 她說從前,有一隻小山羊非要爬一座又高又陡的山,小牛說太危險了,你還是跟我到山下去吃草吧。
可小山羊不聽小牛的勸告,說山頂上的草比山下的草更好吃。
它爬呀爬呀,爬得蹄子都破了,累得都走不動了,但它想到山上的草就不停地給自己打氣。
小牛怎麼也勸不住它,走了。
它氣喘籲籲地爬上了山頂,頂上一棵草都沒有。
看着陡峭的山壁,它四腳發抖再也沒有力氣爬下來,結果餓死在山頂上了。
爸爸,剛才你那麼固執,是不是像那隻小山羊?他說喚雨講得好,爸爸就是那隻小山羊,咩……這時她才把臉扭過來,仿佛原諒了他。
他沒想到一個童話竟然隐喻了婚姻,小山羊吃膩了山下的草,以為山上的草更好吃,好不容易爬上去,結果山上什麼也沒有,還回不來了。
暗示無處不在,就像小草,隻要有一道縫它就能鑽出來。
50 貝貞先到,水長廊餐廳已經沒有包間,她在大廳選了一個靠窗的位置,隔着落地玻可以看見河兩岸的景色。
她看了一會兒河流花草,慕達夫還沒到,便開始點菜,正點着就看見慕達夫戴着帽子、墨鏡、口罩走進來。
她招招手,他看見了卻沒回應,而是像個地下工作者警惕地掃視一遍大廳,沒有發現可疑人物才走到她的對面坐下。
她說你怎麼把自己裝在套子裡了?他取下口罩、墨鏡,說好像有人跟蹤我。
她問誰?他說不知道,也許是我甩不掉的影子。
她下意識地回頭,仿佛身後也有人跟蹤她似的,但馬上她就為自己的這個動作感到可笑。
她說你又沒做虧心事,怕什麼?這麼熱,把帽子摘了吧。
他伸手拿起帽子,還沒拿開又扣到頭上,說還是戴着安全,你生什麼病了?她說不講生病你會出來見我嗎?他說抱歉,最近有點煩。
她說我隻想找你說說話,也想跟你讨論一下我的長篇小說,前半部分我構思得很順利,因為有生活可以模仿,但後半部分,尤其是結尾部分很糾結,到底是讓女主重新找到真愛呢還是讓她找不到? “她肯定找不到。
” “為什麼?” “哪一部世界名著裡的女主角找到過真愛?真愛指純粹的真誠的情感,它絕不建立在欺騙和幻想之上,可幻想和欺騙恰恰又是制造真愛的必要手段,就像攝像機之于電影。
所以,真愛是個僞命題,或者說是兩個被包裝的字眼,它被提出來僅僅是想讓人類為之奮鬥,卻不能保證可以兌現。
”說到一半時他的眼睛開始發亮,就像十五瓦的燈泡換成了五十瓦的。
這通話是沒打過草稿的,如果不說,他還不知道自己有這些想法,說了才明白自己原來是這麼想的,仿佛自己給自己上了一課,也仿佛自己在說服自己。
“為什麼文學大師們都喜歡折磨女主人公?”貝貞問。
“因為他們都沒找到過真愛,于是把自己的情緒投射到小說裡。
二十世紀懷疑論和虛無主義的重要思想家埃米爾·米歇爾·齊奧朗曾說過,作家是一個精神失常的生物,通過言語治療自己。
” “太偏激了,以前你不是這樣的,你曾在文章裡贊美過愛情。
” “請原諒我曾經幼稚,當我把文學作品中的愛情認真地研究之後,才發現真愛是個天大的謊言,即便有那也受時間控制,時間一久背叛的背叛,欺騙的欺騙,應付的應付,不信,你舉一部真愛的作品來說服我。
” “電影《泰坦尼克号》算不算?” “男主死得太快了,他們的愛情沒有經過時間檢驗,能不能舉一部結了婚還愛得死去活來的?” “……暫時想不起來。
”她繼續想着。
“根本就沒有。
” “難道你想讓我的女主角也像名著的女主那樣卧軌,吃砒霜,傷心過度而亡嗎?”她有些着急。
“讓她破鏡重圓,回到她前夫的身邊。
”他用拜托的眼神看着她。
“太假了,而且她的前夫已經跟情人結婚。
慕教授,你不是即将離婚了嗎?難道你不希望我的女主愛上一個教授?”輪到她用拜托的眼神看着他。
“不希望,因為慕教授不再相信愛情。
”他看着天花闆,像看着答案。
“撒謊,”她掏出一封信擺在他面前,“你真不長記性。
” 沒錯,信是十年前他寫給她的。
當時他們還不認識,他在雜志上看到了她的小說、照片和簡曆,一激動便寫了這封信,寄到她所供職的藝術創作中心,說自己如何如何喜歡她的小說,尤其喜歡帶自傳色彩的那篇《巧遇》,恨不得自己就是作品中的男主人公,并決定從此把她的小說納入自己的研究範圍。
但現在他拿起信來一看,頓時驚着了,信箋上被她用紅筆畫過的句子竟被他忘得一幹二淨,一條條紅線好像在提醒他為什麼偏偏忘了重點。
例如:“你的文筆真美,美得像你紅撲撲的臉蛋,想不到你的才華竟與相貌成正比。
”“我渴望研究你,當然我指的是研究你的小說。
”“你讓一次巧遇毀滅一樁婚姻,且毀滅得如此動人,真叫人心馳神往。
”仿佛回看自己的處女作那樣不忍卒讀,他忽然感到臉熱,就像在課堂上偷看黃色小說被老師當場抓獲那樣,有一種深深的羞恥感。
為了擺脫這種恥感,他說這麼拙劣的信還是撕了吧?她把信奪過來,說你不知道這封信對我有多重要,每當有人惡評我的作品時我就把它拿出來看看,鼓勵鼓勵自己,每當我的情感遇到挫折時,我也會拿出來讀讀,以證明自己優秀。
如果當時你沒結婚,也許我十年前就投奔你了。
“僅憑幾句不痛不癢的話,你就敢投奔别人?”他故作輕松,感覺一股無形的壓力撲面而來。
“這麼明顯的暗示,連小學生也看得出來吧,别以為隻有你聰明。
”她把信折好,放進信封,像裝銀行卡那樣裝進手提包。
“那時我太不成熟……” “什麼叫成熟?寫信時你三十四歲,已身為人父,就算你一時沖動,但五年後你該成熟了吧?你記不記得五年後在桂林筆會上跟我說過的話?” 他搖搖頭,努力回憶,卻怎麼也回憶不起當時說過什麼。
她微微一笑,認為他在裝,便提醒他你跟我說隻要我離婚你就離婚。
他急得差點跳腳,說開什麼玩笑?我怎麼會說出這種大白話?毫無技術含量。
她說你忘了,就像你忘記這封信裡的那些句子,我都懷疑你有暫時性或選擇性記憶障礙。
時間是下午四時,地點芭蕉溪,陽光透過芭蕉林落在溪水上,水面閃爍着星星點點的光斑,兩隻蝴蝶在岸邊嬉戲,林子裡鳥鳴蟲唱。
大家坐在溪邊喝茶聊天,你和我坐在一塊石頭上,說了許多悄悄話,但悄悄話裡最重要的就是那句我離婚你就離婚。
說着,她從手機裡翻出那張他們坐在石頭上的照片遞給他看。
他立刻想起那個遙遠的下午,但他的腦海裡卻沒有蝴蝶翻飛、鳥鳴蟲唱。
“照片又沒聲音,怎麼證明我說過那句話?而且當時我家庭和睦,夫妻感情尚好。
”他說。
“你對我的所有表現都在證明你不在乎夫妻感情,否則你不會給我寫那樣的信,說那樣的話,做那樣的事。
”她目光迷離,仿佛陷入更深的回憶。
“我做了什麼事?”他有些緊張,開始對自己的記憶産生懷疑。
“一年前,贊朵筆會,半夜推開門進入我房間的難道不是你嗎?雖然當時沒開燈沒說話,但聽喘息聲像你,聞氣味也像你,論智慧和膽量非你莫屬。
你跟我纏綿了一個多小時,每個動作我都記得,難道你不記得了嗎?”她像看着嫌疑人那樣看着他。
“這是你小說《一夜》裡的情節,你是不是把虛構與現實弄混了?我記得你小說的背景是在海邊,而不是贊朵。
” 她哼地冷笑,笑得他身上起了一層雞皮疙瘩。
她警覺地看了看四周,發現沒人偷聽才說,如果不把小說背景放在海邊,那别人就會懷疑這個故事是真的,海邊那次筆會洪安格去了,有他在就能證明小說是虛構,但是不是虛構你最清楚。
“我不清楚。
”他差點喊了出來,但外表卻像個厚厚的鐵罐紋絲不動。
他告誡自己别失态,别像個煤氣罐似的爆炸,盡管自己有多麼想爆炸。
然而她不鎮靜了,她的眼裡噙滿淚水,仿佛受了天大的委屈,說你的信在暗示我,你的行為在引導我,正是因為你,我才有了跟洪安格離婚的勇氣。
我不熟悉這座城市,在這裡沒有朋友和親人,之所以來全是因為你。
我以為你會用一個緊緊的擁抱迎接我,卻不想你迎接我的是阿爾茨海默病,竟然什麼都不記得了。
沒想到你如此不負責任,讓我進退兩難……她說着說着就把自己說成了世界上最可憐的人,并伏在桌上嗚嗚地哭泣。
餐廳的人都扭頭看着,目光像探照燈照着他倆,仿佛照着兩隻用于實驗的瑟瑟發抖的小白鼠。
他一陣恐慌,趕緊戴上墨鏡、口罩,扶着她離開。
坐到車裡,她的哭聲小了一些。
他想她的離婚後遺症終于爆發了。
這個世界就是這樣,你不爆發她就爆發,反正總會有人爆發,但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他竟然要為她的虛構買單。
她仿佛看透了他的心思,說不要懷疑我的記憶,我的記憶就像母親那樣可靠。
他無語,都不知道該把車開往何方。
他停住車,打開空調等待她情緒好轉。
等待中,他想她剛到的時候曾跟我比對過記憶,我們都确定沒有綠過他們,可僅僅半個月她便改口了,原來記憶是為需要服務的,就像曆史任人打扮。
不到一分鐘手機又響,還是貝貞的,他猶豫着仍然沒接。
他不想見貝貞是怕冉咚咚知道後矛盾升級,想見貝貞是因為除了她,他沒人可以說真心話。
他希望貝貞再撥一次,或者來個短信,可是他等了十分鐘、二十分鐘手機也沒有動靜。
他突然有點傷感,覺得自己被朋友抛棄了,仿佛抛棄他的不僅是貝貞而是所有的朋友,甚至整個世界。
手機擱在茶幾上,他伸手欲拿卻沒有拿,右手懸空了十秒、二十秒、三十秒……直到他意識到自己在發呆才把手機拿起來回撥。
電話剛一接通,就聽見貝貞說慕教授我生病了,你能不能來看看我?他忽然擔心起來,說在什麼地方,生什麼病,我去哪裡看你?她說我在我住的地方。
他說如果你能行動,那就在水長廊餐廳見,我請。
貝貞說了一聲OK,就把電話挂了,生怕挂慢了他會反悔。
他先到學校去接喚雨。
喚雨看見他遠遠地跑過來,撲進他的懷裡,對着他的臉用力一吸,說爸爸你生病了。
他說你怎麼知道?她說我是貓,一聞就知道,要不然你的電話不會打不通。
他說爸爸沒病,你想吃什麼?她搖搖頭,說我找不到你很着急,今後你能不關機嗎?他說能,然後把她背到背上,朝停車場走去。
同學們圍上來嘲笑她。
她說爸爸爸爸快把我放下,我不想不勞而獲。
他說不是你想不勞而獲,而是爸爸想将功補過。
她的雙腳在空中踢着,小手不停地拍着他的肩膀。
但是他沒有松手,一直背着她走到轎車邊。
坐進車裡,她嘟着小嘴不說話,覺得這麼大還要爸爸背在同學們面前丢臉了。
他說能不能給爸爸講個故事?她沒搭理,扭頭看着車外,側臉像極了冉咚咚,就連脾氣都像。
他啟動車子,車子行駛了兩公裡她也沒把臉扭過來。
他說寶貝生氣啦? 她說從前,有一隻小山羊非要爬一座又高又陡的山,小牛說太危險了,你還是跟我到山下去吃草吧。
可小山羊不聽小牛的勸告,說山頂上的草比山下的草更好吃。
它爬呀爬呀,爬得蹄子都破了,累得都走不動了,但它想到山上的草就不停地給自己打氣。
小牛怎麼也勸不住它,走了。
它氣喘籲籲地爬上了山頂,頂上一棵草都沒有。
看着陡峭的山壁,它四腳發抖再也沒有力氣爬下來,結果餓死在山頂上了。
爸爸,剛才你那麼固執,是不是像那隻小山羊?他說喚雨講得好,爸爸就是那隻小山羊,咩……這時她才把臉扭過來,仿佛原諒了他。
他沒想到一個童話竟然隐喻了婚姻,小山羊吃膩了山下的草,以為山上的草更好吃,好不容易爬上去,結果山上什麼也沒有,還回不來了。
暗示無處不在,就像小草,隻要有一道縫它就能鑽出來。
50 貝貞先到,水長廊餐廳已經沒有包間,她在大廳選了一個靠窗的位置,隔着落地玻可以看見河兩岸的景色。
她看了一會兒河流花草,慕達夫還沒到,便開始點菜,正點着就看見慕達夫戴着帽子、墨鏡、口罩走進來。
她招招手,他看見了卻沒回應,而是像個地下工作者警惕地掃視一遍大廳,沒有發現可疑人物才走到她的對面坐下。
她說你怎麼把自己裝在套子裡了?他取下口罩、墨鏡,說好像有人跟蹤我。
她問誰?他說不知道,也許是我甩不掉的影子。
她下意識地回頭,仿佛身後也有人跟蹤她似的,但馬上她就為自己的這個動作感到可笑。
她說你又沒做虧心事,怕什麼?這麼熱,把帽子摘了吧。
他伸手拿起帽子,還沒拿開又扣到頭上,說還是戴着安全,你生什麼病了?她說不講生病你會出來見我嗎?他說抱歉,最近有點煩。
她說我隻想找你說說話,也想跟你讨論一下我的長篇小說,前半部分我構思得很順利,因為有生活可以模仿,但後半部分,尤其是結尾部分很糾結,到底是讓女主重新找到真愛呢還是讓她找不到? “她肯定找不到。
” “為什麼?” “哪一部世界名著裡的女主角找到過真愛?真愛指純粹的真誠的情感,它絕不建立在欺騙和幻想之上,可幻想和欺騙恰恰又是制造真愛的必要手段,就像攝像機之于電影。
所以,真愛是個僞命題,或者說是兩個被包裝的字眼,它被提出來僅僅是想讓人類為之奮鬥,卻不能保證可以兌現。
”說到一半時他的眼睛開始發亮,就像十五瓦的燈泡換成了五十瓦的。
這通話是沒打過草稿的,如果不說,他還不知道自己有這些想法,說了才明白自己原來是這麼想的,仿佛自己給自己上了一課,也仿佛自己在說服自己。
“為什麼文學大師們都喜歡折磨女主人公?”貝貞問。
“因為他們都沒找到過真愛,于是把自己的情緒投射到小說裡。
二十世紀懷疑論和虛無主義的重要思想家埃米爾·米歇爾·齊奧朗曾說過,作家是一個精神失常的生物,通過言語治療自己。
” “太偏激了,以前你不是這樣的,你曾在文章裡贊美過愛情。
” “請原諒我曾經幼稚,當我把文學作品中的愛情認真地研究之後,才發現真愛是個天大的謊言,即便有那也受時間控制,時間一久背叛的背叛,欺騙的欺騙,應付的應付,不信,你舉一部真愛的作品來說服我。
” “電影《泰坦尼克号》算不算?” “男主死得太快了,他們的愛情沒有經過時間檢驗,能不能舉一部結了婚還愛得死去活來的?” “……暫時想不起來。
”她繼續想着。
“根本就沒有。
” “難道你想讓我的女主角也像名著的女主那樣卧軌,吃砒霜,傷心過度而亡嗎?”她有些着急。
“讓她破鏡重圓,回到她前夫的身邊。
”他用拜托的眼神看着她。
“太假了,而且她的前夫已經跟情人結婚。
慕教授,你不是即将離婚了嗎?難道你不希望我的女主愛上一個教授?”輪到她用拜托的眼神看着他。
“不希望,因為慕教授不再相信愛情。
”他看着天花闆,像看着答案。
“撒謊,”她掏出一封信擺在他面前,“你真不長記性。
” 沒錯,信是十年前他寫給她的。
當時他們還不認識,他在雜志上看到了她的小說、照片和簡曆,一激動便寫了這封信,寄到她所供職的藝術創作中心,說自己如何如何喜歡她的小說,尤其喜歡帶自傳色彩的那篇《巧遇》,恨不得自己就是作品中的男主人公,并決定從此把她的小說納入自己的研究範圍。
但現在他拿起信來一看,頓時驚着了,信箋上被她用紅筆畫過的句子竟被他忘得一幹二淨,一條條紅線好像在提醒他為什麼偏偏忘了重點。
例如:“你的文筆真美,美得像你紅撲撲的臉蛋,想不到你的才華竟與相貌成正比。
”“我渴望研究你,當然我指的是研究你的小說。
”“你讓一次巧遇毀滅一樁婚姻,且毀滅得如此動人,真叫人心馳神往。
”仿佛回看自己的處女作那樣不忍卒讀,他忽然感到臉熱,就像在課堂上偷看黃色小說被老師當場抓獲那樣,有一種深深的羞恥感。
為了擺脫這種恥感,他說這麼拙劣的信還是撕了吧?她把信奪過來,說你不知道這封信對我有多重要,每當有人惡評我的作品時我就把它拿出來看看,鼓勵鼓勵自己,每當我的情感遇到挫折時,我也會拿出來讀讀,以證明自己優秀。
如果當時你沒結婚,也許我十年前就投奔你了。
“僅憑幾句不痛不癢的話,你就敢投奔别人?”他故作輕松,感覺一股無形的壓力撲面而來。
“這麼明顯的暗示,連小學生也看得出來吧,别以為隻有你聰明。
”她把信折好,放進信封,像裝銀行卡那樣裝進手提包。
“那時我太不成熟……” “什麼叫成熟?寫信時你三十四歲,已身為人父,就算你一時沖動,但五年後你該成熟了吧?你記不記得五年後在桂林筆會上跟我說過的話?” 他搖搖頭,努力回憶,卻怎麼也回憶不起當時說過什麼。
她微微一笑,認為他在裝,便提醒他你跟我說隻要我離婚你就離婚。
他急得差點跳腳,說開什麼玩笑?我怎麼會說出這種大白話?毫無技術含量。
她說你忘了,就像你忘記這封信裡的那些句子,我都懷疑你有暫時性或選擇性記憶障礙。
時間是下午四時,地點芭蕉溪,陽光透過芭蕉林落在溪水上,水面閃爍着星星點點的光斑,兩隻蝴蝶在岸邊嬉戲,林子裡鳥鳴蟲唱。
大家坐在溪邊喝茶聊天,你和我坐在一塊石頭上,說了許多悄悄話,但悄悄話裡最重要的就是那句我離婚你就離婚。
說着,她從手機裡翻出那張他們坐在石頭上的照片遞給他看。
他立刻想起那個遙遠的下午,但他的腦海裡卻沒有蝴蝶翻飛、鳥鳴蟲唱。
“照片又沒聲音,怎麼證明我說過那句話?而且當時我家庭和睦,夫妻感情尚好。
”他說。
“你對我的所有表現都在證明你不在乎夫妻感情,否則你不會給我寫那樣的信,說那樣的話,做那樣的事。
”她目光迷離,仿佛陷入更深的回憶。
“我做了什麼事?”他有些緊張,開始對自己的記憶産生懷疑。
“一年前,贊朵筆會,半夜推開門進入我房間的難道不是你嗎?雖然當時沒開燈沒說話,但聽喘息聲像你,聞氣味也像你,論智慧和膽量非你莫屬。
你跟我纏綿了一個多小時,每個動作我都記得,難道你不記得了嗎?”她像看着嫌疑人那樣看着他。
“這是你小說《一夜》裡的情節,你是不是把虛構與現實弄混了?我記得你小說的背景是在海邊,而不是贊朵。
” 她哼地冷笑,笑得他身上起了一層雞皮疙瘩。
她警覺地看了看四周,發現沒人偷聽才說,如果不把小說背景放在海邊,那别人就會懷疑這個故事是真的,海邊那次筆會洪安格去了,有他在就能證明小說是虛構,但是不是虛構你最清楚。
“我不清楚。
”他差點喊了出來,但外表卻像個厚厚的鐵罐紋絲不動。
他告誡自己别失态,别像個煤氣罐似的爆炸,盡管自己有多麼想爆炸。
然而她不鎮靜了,她的眼裡噙滿淚水,仿佛受了天大的委屈,說你的信在暗示我,你的行為在引導我,正是因為你,我才有了跟洪安格離婚的勇氣。
我不熟悉這座城市,在這裡沒有朋友和親人,之所以來全是因為你。
我以為你會用一個緊緊的擁抱迎接我,卻不想你迎接我的是阿爾茨海默病,竟然什麼都不記得了。
沒想到你如此不負責任,讓我進退兩難……她說着說着就把自己說成了世界上最可憐的人,并伏在桌上嗚嗚地哭泣。
餐廳的人都扭頭看着,目光像探照燈照着他倆,仿佛照着兩隻用于實驗的瑟瑟發抖的小白鼠。
他一陣恐慌,趕緊戴上墨鏡、口罩,扶着她離開。
坐到車裡,她的哭聲小了一些。
他想她的離婚後遺症終于爆發了。
這個世界就是這樣,你不爆發她就爆發,反正總會有人爆發,但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他竟然要為她的虛構買單。
她仿佛看透了他的心思,說不要懷疑我的記憶,我的記憶就像母親那樣可靠。
他無語,都不知道該把車開往何方。
他停住車,打開空調等待她情緒好轉。
等待中,他想她剛到的時候曾跟我比對過記憶,我們都确定沒有綠過他們,可僅僅半個月她便改口了,原來記憶是為需要服務的,就像曆史任人打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