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了
關燈
小
中
大
此?日尕肯定是這樣表達的:“我餓啦,走不動啦,但我還得帶着主人走下去,請給點吃的吧。
”牛們肯定說:“請原諒,大冬天我們吃進去的也不多,隻能每個吐一點點給你。
”就是不知道它們用的是什麼語言——肢體的、神情的還是聲音的?日尕的肚子圓溜溜的,一百多頭牦牛一頭吐一點,那也是不老少的一堆食物。
這一天,父親和日尕又訪問了五戶牧家,結果都一樣:拒絕買賣,拒絕他的說服糾纏,而且都不那麼客氣:“‘沁多貿易’是什麼?沒聽說過呗。
你不會是騙子吧?都說做買賣的人是騙子。
”“你說什麼,把我們的牛羊給你,你拿去賣錢?憑什麼呢?别說你不是公家人,就是公家人說了也不頂用,承包啦,牛羊和草場都歸自己啦。
你賣了錢,再把錢給我們,為什麼要這樣?你圖個什麼?再說你要是躲起來不見面,我們去哪裡找你?”“你說也可以先給錢,再把牛羊拿走?那也不行,我們要錢幹什麼?能剪下羊毛來還是能擠出牛奶來?”等他告訴對方自己也是一個牧人後,人家又有了别的想法:“你是不是看着我們羊多牛多心裡不好受?你怎麼不賣掉你自己的?什麼?已經全部賣掉啦?胡說八道,我不信。
别向雪山大地發誓啦,全部賣掉的話你就是個不安分的牧人,就是盜馬賊一樣的壞蛋,草原上容不下你這種人,走吧,我們忙得很,沒時間坐下來跟你流水一樣長長地說話。
”态度好一點的會招待他一碗酥油茶,但糌粑和肉食就别想啦,似乎牛羊越多牧人越小氣,似乎他真的是一個可憐的騙子,在被牧人一眼識破的尴尬中,啰裡啰嗦狡辯着。
天黑後父親和日尕來到了第六頂帳房前,父親滑頭起來,先不說來意,讨要了些酥油糌粑,墊了墊日尕的肚子,鑽進帳房,吃了喝了,在人家的氈鋪上睡到第二天早晨,又舔了一碗者麻,才說起自己是來收購牛羊的。
主人瞪起眼睛看着他,似乎意識到竟然讓一個盜馬賊一樣的人留宿了一夜,招呼兒子過來,放倒父親,擡起來,又一次扔出了帳房。
父親蹊跷得挑眉毛瞪眼睛:牧人守舊,不知道錢的意義,把牲畜當作唯一的财富,不肯出售牛羊,這也在意料之中,沒什麼大驚小怪的。
但怎麼會變得如此野蠻,不僅不招待吃喝,還會動不動把他扔出帳房呢?太過分了吧?他爬起來,沖着帳房門口的主人喊道:“我是香薩主任的朋友,你這樣對待我,就不害怕我去阿尼瓊貢告你的狀嗎?”主人蹲下身子,抱着自家的藏獒不讓它撲向父親,哼了一聲說:“我們見了香薩主任磕響頭,咚咚咚地響九下,見了堅贊曼巴也磕響頭,咚咚咚地響九下。
都是平起平坐的高人,你要是告我,我也會告你,堅贊曼巴的法力你又不是不知道。
”父親愣了:他聽說過堅贊曼巴,是個不屬于任何地方的遊方藏醫,哪裡有不好就會出現在哪裡。
一定是他給牧人說了什麼。
父親說:“堅贊曼巴我不認識呗,要是你讓我相信他的法力比香薩主任高明,我就不再到你家來啦。
”主人驚慌地說:“你還想來啊?我告訴你吧,曼巴說啦,錢是世界上最大的魔鬼,會奪走牧人的靈魂,現在魔鬼已經放出來啦,已經開始往草原上到處亂跑啦,最大的災難就要降臨草原,你們要小心一點,誰給你們提到錢,你們就把誰擡起來扔到帳房外面去。
”原來如此,之所以不請他出去而是扔他出去,是把他看成了一個帶來災難的魔鬼,扔掉他就等于懲罰了魔鬼也遠離了災難。
父親說:“請告訴我堅贊曼巴在哪裡,我去向他請教的要哩。
”主人說:“雖說曼巴的家鄉是我們白唇鹿草原,但誰也不知道他在哪裡,有時候正在放羊,一擡頭就見他從雲端裡下來啦。
”父親又是一愣:“你說什麼?我來到了白唇鹿鄉?”怪不得沒有人認識他,雪太大,迷路啦,一口氣走到了白唇鹿鄉,而他還以為自己在沁多鄉轉悠呢。
心說那就不找堅贊曼巴啦,還是回沁多草原繼續他的說服和收購吧。
3 雪還在下,白花花的牛奶還在下,下到地上就不是液體的牛奶了,是凝凍的酸奶,是提煉出的酥油,是結塊的奶酪,是粘連在一起的洞隙密布的奶皮,是溶解後的曲拉。
雪還在下,白花花的牛奶帶着天上的芳香,不盡不絕地覆蓋着草原,沒有不白的地方,氣度恢弘的冬天總是在告别的時段以最強勁的力量提醒人們牢牢記住它。
父親說:“記住啦,趕緊去吧,已經變成災難啦。
”這香噴噴的災難,伴随着父親的走家串戶,很快變成了對生命的詛咒——漫長的冬天裡體質已經很弱的牛羊開始死去。
父親心痛地看着那些凍硬的牲畜說:“隻要不是病死的,我都收。
”但牧人是不要錢的,并不僅僅是因為沁多草原的許多牧人都認識父親,更是出于習慣:牲畜的凍死意味着牧人的虧欠和悲痛,憐惜來自他們對生活的謹小慎微,來自對牛羊的尊重和依靠,怎麼還能賣出去呢?牛羊跟人是一個樣子的,一生都在施舍,施舍奶水,施舍皮毛,施舍血肉,原本是施舍給人的,如今因為牧人的照顧不周而凍死餓死啦,再去吃掉的話就連良心也沒有啦。
保持良心的辦法就是把它們的屍體變成另一種施舍,施舍給狼和秃鹫,施舍給雪豹、猞猁、雪貂、狐狸等食肉動物,而食肉動物吃了這些施舍的牛羊,就不會再去吃别的小動物了。
牧人們不知道父親收去後是要運到城裡賣錢的,還以為他行善行到了家,要把牛羊的屍體運送到動物密集的大山裡。
父親明白牧人的心思,再也不說給錢了,也不說買賣了,好像他要背着牧人偷偷地賣掉。
雲散了,雪霁了,風清日朗,沒見過如此亮麗的天空,天上是照耀,地上也是照耀,金光和白光交融起來,組合成一種淺藍色的堅硬的光芒彌漫而去。
唯一需要的就是把辮起的頭發散開,把盤起的頭發放下來,耷拉在眼前,遮住強烈的日光和雪光。
牧人們行動起來,按照父親的吩咐,把凍死的牛羊用牦牛運到了可以通車的地方,然後便去放牧了。
父親騎着日尕回到縣上,等了兩天,便等來了去班瑪縣馬可河鄉出差的晉美和果果。
如同父親說的,班瑪縣的牧人知道錢的好處,養牛養羊就是為了出售。
他們不虛此行,收了一車凍肉,就是路不好走,還費油,途中又沒有加油站,要不是攔住過路的車,高價買一點,就回不來啦。
父親問:“成本算了沒有?”晉美說:“算啦,班瑪縣的一車肉運到沁多縣,能賺一千多,運到西甯的話,差不多能賺三千。
”父親說:“不少啦。
”晉美說:“人家一聽是沁多縣的,就說你們沁多縣的草場比我們大,牛羊比我們多,肉是最肥最香的,怎麼還跑到我們班瑪縣來買肉?”父親說:“你說實話啦?”晉美說:“果果差點說實話,我擋住啦。
”父親說:“那就對啦,說了實話,人家會瞧不起沁多縣的。
牧人甯肯草原超載,也不願意賣牛賣羊,這樣的事,估計班瑪縣的人想不到。
”晉美說:“對着呢,人家的銷售渠道多,還都是直接和内地人打交道。
”父親說:“以後我們恐怕少不了往那裡跑。
”看着雪消了許多,父親便要果果再辛苦一趟,立馬跟他走。
果果說:“我瞌睡死啦。
”父親說:“你慢點開,可以邊開邊睡,反正草原平坦得很,不怕撞上,不怕翻掉,隻要方向不偏就可以。
”果果拍着肚子說:“那得先加油,還得吃肚子,聽見了沒有,打雷的聲音。
”父親說:“你快去加油,完了去拉面館,我和晉美等你。
” 父親丢下日尕,坐着這輛破破爛爛的救護車走向了雪原。
一上路果果就開始打盹,果然是邊開邊睡,父親不斷糾正着方向,一直走到天黑。
車停了下來,他們在車上睡了一覺,第二天中午才到達堆積着牛羊肉的地方。
果果跳下車,驚喜地叫了一聲:“這麼多?”兩個人裝了滿滿一車,還剩下一半。
父親說:“再來一趟吧。
”汽車啟動之後,父親指着遠處的山脈說:“往那裡開。
”“幹什麼?”“你不是藏族人嗎?”果果詫異地瞪了父親一眼。
父親說:“牧人不吃凍死餓死的牛羊,連藏獒都不吃。
”“我們可以運到西甯,吃肉的都是城裡人。
”“原本我也這麼想,現在又改變主意啦,城裡人當然可以吃,但我們不能賣,我們是買賣人,一分本錢不花就去賺大錢的事不能做,要是我們一開始就投機取巧,以後肯定會有大麻煩。
再說啦,要是賣掉的話,草原上狼豹的食物就少啦,活着的牛羊就要遭殃啦。
”果果說:“你一會兒是買賣人,一會兒又不是,什麼時候‘沁多貿易’變成動物保護組織啦?”他們把車開上了一道平緩的山梁,朝兩邊的溝裡扔了一些牛羊,又開上另一道山梁,又扔了一些。
回來再拉剩下的,又向别的更遠的山梁開去。
狼跟着他們,秃鹫和黑鷹跟着他們,烏鴉跟着他們,後來又看到雪豹和猞猁跟着他們,再後來又看到漂亮的火狐狸和更加漂亮的雪狐狸跟着他們,連百靈鳥也跟着他們。
春天了,積雪的消融變得迅速起來,潮濕的土地散發着被蒸曬的氣息,一層厚薄不勻的岚光飄逸在草原之上。
太陽的腳步虛虛實實地踩踏着岚光的小路,留下了一串串蜂窩狀的坑窩,延伸到遠方,那是各個方向的遠方,就像一張無規則的網。
鮮潔的草色閃動着嫩黃的光澤,在風的摩擦中咝啦啦歌唱。
盡管一無所獲,父親在沁多草原的說服卻一點也沒有放松,還是在走家串戶。
他已經學乖了,一進門先不介紹“沁多貿易”,也不說買賣牛羊的事,而是扯東扯西地拉家常:“你這件皮袍穿了多少年?二十多年?已經不暖了吧?硬邦邦的面子上全是油,裡面的毛也掉得差不多啦,還鑽滿了虱子。
你養了這麼多羊,就不會換一件新的?當然啦,光有皮子還不行,還得買面子、裡子、扣子、鑲邊的綢子,得買縫皮袍的黑線、白線、紅線、綠線,還得有水獺皮的領子和袖子,花一些錢的要哩,别光心疼牛羊啦,也要心疼心疼自己啦。
你說什麼,沒有錢?賣掉幾隻羊不就有啦?你看,你的皮袍要換,妻子的皮袍要換,兒子兒媳的皮袍也要換,還有孫子的皮袍,三年前做的,已經小啦,睡覺時蓋不住腳啦,蜷縮得就像一團硬糌粑,多難受。
過去的草原,隻有流浪漢、窮光蛋才會一輩子隻穿一件皮袍,如今你有這麼多牛羊,既不是流浪漢,也不是窮光蛋,來錢容易得很嘛,為什麼還要過這種苦巴巴的日子?你說你們老兩口苦慣啦,但兒子兒媳也苦慣了嗎?一生下來就把阿媽的奶咂得肚皮脹的孫子孫女也苦慣了嗎?還有靴子,都露出腳指頭了你還穿,花錢做一雙嘛,隻要賣掉三四隻羊,全家人就能一人做一雙。
換了靴子再換帽子,自己做也行,買現成的也行,縣城商店裡有的是狐皮帽、羔皮帽、氈帽、禮帽、金花帽,還有漢族人的單帽和棉帽,都可以戴,唯獨現在你頭上的這頂帽子,都能擰出腦油來,不能再戴啦。
” 到了另一家他又說吃的:“怎麼還是老三樣,糌粑、風幹肉、酥油茶,就不能換個花樣?比如大米、白面、豆子、黃米、黑米、花生、蔬菜、水果、點心,世上能吃的東西多啦,幾百種幾千種,隻要有錢就能買得到,你們不打算嘗嘗?什麼,沒聽說過,不願意嘗?也行,但總得吃點糖吧?你活了五十多歲,好好的糖都沒吃過一口,那不是白活啦。
告訴你,天天吃一勺糖,念出來的祈福真言都是甘甜的,雪山大地聽了也喜歡;你光吃老三樣,祈福真言的味道早就不新鮮啦,雪山大地已經聽煩啦,再也不想聽啦。
本來雪山大地是要保佑你們的,可老三樣把你們吃得營養嚴重缺乏,不是這個病就是那個病,壽命不長,保佑不了啦。
不信我的話是不是?我是知道牛羊和牧草的,一頭壯牛每年吃進去的牧草不下一百種,有的草吃葉,有的草吃稈,有的草吃花,有的草吃籽,有的草吃根,除了草,牛還會吃很多地裡的鹽堿、花裡的粉末、裹在草裡的昆蟲和昆蟲的排洩物,這個樣子它才能長出力氣,長出壽命來,羊也一樣。
可人怎麼能一年四季就吃這老三樣呢?你們也知道,沁多草原上很多人活不過馬,四五十歲的馬不老少,可是人呢?平均年齡隻有三十五歲。
除了高寒缺氧,更主要的就是缺乏營養。
要是你們這個吃一點那個吃一點,樣數一多,營養就全啦,身體裡不光是蛋白和脂肪,還有各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病就少啦,壽命自然就長啦,雪山大地的保佑也就跟着來啦。
你再看人家城裡人,為什麼身體好壽命長?不就是因為吃的樣數多嗎?過去牛羊是生産隊的,再過去牛羊是頭人的,現在這麼多牛羊是自己的,為什麼不能把它們變成錢呢?不要說你們過上了幾輩子都沒過過的好日子,好什麼?這幾年牧人的生活也就是吃得飽而已,離吃得好差遠啦,你們連牛羊馬匹知道的事都不知道,守着财富吃不好,望着就要繁殖出災難的牛羊窮高興,我看着都急死啦。
學學城裡人吧,這麼多牛羊,一出手就是錢,再到縣城的商店裡買回大米、白面、水果、蔬菜,多好的事啊。
” 再換一家,他又說用的:“你家的氈倒是新的,還鋪了兩層,剪下的羊毛用不完是吧?都擀成氈啦。
為什麼不換成錢呢?縣城裡的頓珠商店和晉美商店就可以收購羊毛。
你問我換成錢幹什麼?看看你家的家什就知道,酥油桶舊得都快要散架啦,一看濕漉漉的就知道在滲水;水桶死沉死沉的,背着空桶就很累,還要裝滿水,讓家裡的女人背來背去,就不怕把腰壓斷?再說木桶不好清洗,也不衛生,怎麼就不能換一換呢?商店裡有更輕便的鐵桶和塑料桶,很便宜的。
還有這鍋、這壺,都變形啦,黑得擦不出亮光啦,木碗也糟得有缺口啦,為什麼不去商店裡看看,換口鍋,換把壺,換幾個漂亮的瓷碗或陶瓷碗呢?用不了幾個錢的,不就是賣掉幾隻羊一兩頭牛嘛。
我知道你們從來沒有過這麼多的牲畜,珍惜得很,吃都不敢多吃,但牧人養牛養羊,不就是為了過好日子嗎?不能财富是現在的,日子還是幾百年以前的。
再說啦,有多大草場養多少牛羊,你家的草場,我看過啦,牧草又低又稀,已經衰退啦,最多能再吃兩年,兩年中你家的牛羊至少還會增加三分之一,肯定吃不飽,吃不飽就沒膘,沒膘就無法過冬,一場大雪下來,會死得幹幹淨淨,到時候你就哭吧,雪山大地會告訴你,這是對你的懲罰。
”可是雪山大地怎麼會懲罰好人呢?牧人生氣了,差一點又把父親扔出帳房。
有時候父親會發現自己來到了學生的家裡,便故意擺出老師的架勢,希望人家能聽他的勸。
牧人對孩子的老師很給面子,除了殷勤地招待吃喝,還會贈送一兩隻羊。
至于老師一再強調的出售嘛,人家連頭都不會點一下。
父親說:“我不是來乞讨的,我是來挽救草原的,也是來讓你們過好日子的,送的羊嘛我就不要啦。
”盡管拒絕是不禮貌的,甚至都有可能得罪人家,但父親必須這樣,他不能讓任何人認為他是一個貪财的人,否則下次就别想再來啦。
父親苦口婆心的勸說顯然失敗了,半個月以後,他從草原回到縣上時,沒有一戶牧人願意出售一隻羊一頭牛給他。
父親迷茫了兩天,趴到桌子上寫了一封寄給所有學生的信,希望他們能勸說自己的家長,出售現有的牛羊,減少草場的載畜量。
他騎着日尕,來到沁多學校,讓副校長藏紅花幫他打印了一下,又讓她盡可能地提供了在他當校長期間畢業學生的聯系方式。
他回到縣上後,去郵局買了幾百個信封和足夠的郵票,把所有的信發了出去。
頓珠和晉美都說他是在浪費錢财,還不如多跑幾趟班瑪縣的馬可河鄉。
父親搖搖頭,耐心等待着,等來的卻是一個讓他匪夷所思的結果:沁多縣在縣城前的姜瓦草原上召開牧業大會,表彰由各村選出的二十個牲畜最多的尖子戶,旦增書記親自向他們頒發了錦旗和獎品——一對牡丹花卉的鐵皮熱水瓶。
他說從目前彙總的數字看,沁多草原去年的冬羔和今年的春羔相加,增長率創下了曆史最高水平,全縣的牲畜存欄率也創下了曆史最高水平。
大會之後兩個警察突然來到“晉美商店”,把父親帶進了派出所。
他們詢問發信的事,詢問他在草原上走家串戶煽動牧人買賣牛羊的過程。
原來有人告發了他,說他幹擾牧人的正常生産,破壞蒸蒸日上的草原經濟。
好在父親是不怕的:“别給我上綱上線,現在不是從前,開放啦,我是有執照的生意人,不談生意談什麼?”他擺出一副豁出去的架勢據理力争,警察自然說不過他,警告他不要多管閑事,牧人賣不賣牛羊跟他沒有任何關系。
他說:“我天生就是個多管閑事的人,哪一條法律規定多管閑事是違法的?拿來給我看。
” 父親被毫無理由地拘留了兩天後放了出來。
他不服氣,闖進縣委,來到旦增
”牛們肯定說:“請原諒,大冬天我們吃進去的也不多,隻能每個吐一點點給你。
”就是不知道它們用的是什麼語言——肢體的、神情的還是聲音的?日尕的肚子圓溜溜的,一百多頭牦牛一頭吐一點,那也是不老少的一堆食物。
這一天,父親和日尕又訪問了五戶牧家,結果都一樣:拒絕買賣,拒絕他的說服糾纏,而且都不那麼客氣:“‘沁多貿易’是什麼?沒聽說過呗。
你不會是騙子吧?都說做買賣的人是騙子。
”“你說什麼,把我們的牛羊給你,你拿去賣錢?憑什麼呢?别說你不是公家人,就是公家人說了也不頂用,承包啦,牛羊和草場都歸自己啦。
你賣了錢,再把錢給我們,為什麼要這樣?你圖個什麼?再說你要是躲起來不見面,我們去哪裡找你?”“你說也可以先給錢,再把牛羊拿走?那也不行,我們要錢幹什麼?能剪下羊毛來還是能擠出牛奶來?”等他告訴對方自己也是一個牧人後,人家又有了别的想法:“你是不是看着我們羊多牛多心裡不好受?你怎麼不賣掉你自己的?什麼?已經全部賣掉啦?胡說八道,我不信。
别向雪山大地發誓啦,全部賣掉的話你就是個不安分的牧人,就是盜馬賊一樣的壞蛋,草原上容不下你這種人,走吧,我們忙得很,沒時間坐下來跟你流水一樣長長地說話。
”态度好一點的會招待他一碗酥油茶,但糌粑和肉食就别想啦,似乎牛羊越多牧人越小氣,似乎他真的是一個可憐的騙子,在被牧人一眼識破的尴尬中,啰裡啰嗦狡辯着。
天黑後父親和日尕來到了第六頂帳房前,父親滑頭起來,先不說來意,讨要了些酥油糌粑,墊了墊日尕的肚子,鑽進帳房,吃了喝了,在人家的氈鋪上睡到第二天早晨,又舔了一碗者麻,才說起自己是來收購牛羊的。
主人瞪起眼睛看着他,似乎意識到竟然讓一個盜馬賊一樣的人留宿了一夜,招呼兒子過來,放倒父親,擡起來,又一次扔出了帳房。
父親蹊跷得挑眉毛瞪眼睛:牧人守舊,不知道錢的意義,把牲畜當作唯一的财富,不肯出售牛羊,這也在意料之中,沒什麼大驚小怪的。
但怎麼會變得如此野蠻,不僅不招待吃喝,還會動不動把他扔出帳房呢?太過分了吧?他爬起來,沖着帳房門口的主人喊道:“我是香薩主任的朋友,你這樣對待我,就不害怕我去阿尼瓊貢告你的狀嗎?”主人蹲下身子,抱着自家的藏獒不讓它撲向父親,哼了一聲說:“我們見了香薩主任磕響頭,咚咚咚地響九下,見了堅贊曼巴也磕響頭,咚咚咚地響九下。
都是平起平坐的高人,你要是告我,我也會告你,堅贊曼巴的法力你又不是不知道。
”父親愣了:他聽說過堅贊曼巴,是個不屬于任何地方的遊方藏醫,哪裡有不好就會出現在哪裡。
一定是他給牧人說了什麼。
父親說:“堅贊曼巴我不認識呗,要是你讓我相信他的法力比香薩主任高明,我就不再到你家來啦。
”主人驚慌地說:“你還想來啊?我告訴你吧,曼巴說啦,錢是世界上最大的魔鬼,會奪走牧人的靈魂,現在魔鬼已經放出來啦,已經開始往草原上到處亂跑啦,最大的災難就要降臨草原,你們要小心一點,誰給你們提到錢,你們就把誰擡起來扔到帳房外面去。
”原來如此,之所以不請他出去而是扔他出去,是把他看成了一個帶來災難的魔鬼,扔掉他就等于懲罰了魔鬼也遠離了災難。
父親說:“請告訴我堅贊曼巴在哪裡,我去向他請教的要哩。
”主人說:“雖說曼巴的家鄉是我們白唇鹿草原,但誰也不知道他在哪裡,有時候正在放羊,一擡頭就見他從雲端裡下來啦。
”父親又是一愣:“你說什麼?我來到了白唇鹿鄉?”怪不得沒有人認識他,雪太大,迷路啦,一口氣走到了白唇鹿鄉,而他還以為自己在沁多鄉轉悠呢。
心說那就不找堅贊曼巴啦,還是回沁多草原繼續他的說服和收購吧。
3 雪還在下,白花花的牛奶還在下,下到地上就不是液體的牛奶了,是凝凍的酸奶,是提煉出的酥油,是結塊的奶酪,是粘連在一起的洞隙密布的奶皮,是溶解後的曲拉。
雪還在下,白花花的牛奶帶着天上的芳香,不盡不絕地覆蓋着草原,沒有不白的地方,氣度恢弘的冬天總是在告别的時段以最強勁的力量提醒人們牢牢記住它。
父親說:“記住啦,趕緊去吧,已經變成災難啦。
”這香噴噴的災難,伴随着父親的走家串戶,很快變成了對生命的詛咒——漫長的冬天裡體質已經很弱的牛羊開始死去。
父親心痛地看着那些凍硬的牲畜說:“隻要不是病死的,我都收。
”但牧人是不要錢的,并不僅僅是因為沁多草原的許多牧人都認識父親,更是出于習慣:牲畜的凍死意味着牧人的虧欠和悲痛,憐惜來自他們對生活的謹小慎微,來自對牛羊的尊重和依靠,怎麼還能賣出去呢?牛羊跟人是一個樣子的,一生都在施舍,施舍奶水,施舍皮毛,施舍血肉,原本是施舍給人的,如今因為牧人的照顧不周而凍死餓死啦,再去吃掉的話就連良心也沒有啦。
保持良心的辦法就是把它們的屍體變成另一種施舍,施舍給狼和秃鹫,施舍給雪豹、猞猁、雪貂、狐狸等食肉動物,而食肉動物吃了這些施舍的牛羊,就不會再去吃别的小動物了。
牧人們不知道父親收去後是要運到城裡賣錢的,還以為他行善行到了家,要把牛羊的屍體運送到動物密集的大山裡。
父親明白牧人的心思,再也不說給錢了,也不說買賣了,好像他要背着牧人偷偷地賣掉。
雲散了,雪霁了,風清日朗,沒見過如此亮麗的天空,天上是照耀,地上也是照耀,金光和白光交融起來,組合成一種淺藍色的堅硬的光芒彌漫而去。
唯一需要的就是把辮起的頭發散開,把盤起的頭發放下來,耷拉在眼前,遮住強烈的日光和雪光。
牧人們行動起來,按照父親的吩咐,把凍死的牛羊用牦牛運到了可以通車的地方,然後便去放牧了。
父親騎着日尕回到縣上,等了兩天,便等來了去班瑪縣馬可河鄉出差的晉美和果果。
如同父親說的,班瑪縣的牧人知道錢的好處,養牛養羊就是為了出售。
他們不虛此行,收了一車凍肉,就是路不好走,還費油,途中又沒有加油站,要不是攔住過路的車,高價買一點,就回不來啦。
父親問:“成本算了沒有?”晉美說:“算啦,班瑪縣的一車肉運到沁多縣,能賺一千多,運到西甯的話,差不多能賺三千。
”父親說:“不少啦。
”晉美說:“人家一聽是沁多縣的,就說你們沁多縣的草場比我們大,牛羊比我們多,肉是最肥最香的,怎麼還跑到我們班瑪縣來買肉?”父親說:“你說實話啦?”晉美說:“果果差點說實話,我擋住啦。
”父親說:“那就對啦,說了實話,人家會瞧不起沁多縣的。
牧人甯肯草原超載,也不願意賣牛賣羊,這樣的事,估計班瑪縣的人想不到。
”晉美說:“對着呢,人家的銷售渠道多,還都是直接和内地人打交道。
”父親說:“以後我們恐怕少不了往那裡跑。
”看着雪消了許多,父親便要果果再辛苦一趟,立馬跟他走。
果果說:“我瞌睡死啦。
”父親說:“你慢點開,可以邊開邊睡,反正草原平坦得很,不怕撞上,不怕翻掉,隻要方向不偏就可以。
”果果拍着肚子說:“那得先加油,還得吃肚子,聽見了沒有,打雷的聲音。
”父親說:“你快去加油,完了去拉面館,我和晉美等你。
” 父親丢下日尕,坐着這輛破破爛爛的救護車走向了雪原。
一上路果果就開始打盹,果然是邊開邊睡,父親不斷糾正着方向,一直走到天黑。
車停了下來,他們在車上睡了一覺,第二天中午才到達堆積着牛羊肉的地方。
果果跳下車,驚喜地叫了一聲:“這麼多?”兩個人裝了滿滿一車,還剩下一半。
父親說:“再來一趟吧。
”汽車啟動之後,父親指着遠處的山脈說:“往那裡開。
”“幹什麼?”“你不是藏族人嗎?”果果詫異地瞪了父親一眼。
父親說:“牧人不吃凍死餓死的牛羊,連藏獒都不吃。
”“我們可以運到西甯,吃肉的都是城裡人。
”“原本我也這麼想,現在又改變主意啦,城裡人當然可以吃,但我們不能賣,我們是買賣人,一分本錢不花就去賺大錢的事不能做,要是我們一開始就投機取巧,以後肯定會有大麻煩。
再說啦,要是賣掉的話,草原上狼豹的食物就少啦,活着的牛羊就要遭殃啦。
”果果說:“你一會兒是買賣人,一會兒又不是,什麼時候‘沁多貿易’變成動物保護組織啦?”他們把車開上了一道平緩的山梁,朝兩邊的溝裡扔了一些牛羊,又開上另一道山梁,又扔了一些。
回來再拉剩下的,又向别的更遠的山梁開去。
狼跟着他們,秃鹫和黑鷹跟着他們,烏鴉跟着他們,後來又看到雪豹和猞猁跟着他們,再後來又看到漂亮的火狐狸和更加漂亮的雪狐狸跟着他們,連百靈鳥也跟着他們。
春天了,積雪的消融變得迅速起來,潮濕的土地散發着被蒸曬的氣息,一層厚薄不勻的岚光飄逸在草原之上。
太陽的腳步虛虛實實地踩踏着岚光的小路,留下了一串串蜂窩狀的坑窩,延伸到遠方,那是各個方向的遠方,就像一張無規則的網。
鮮潔的草色閃動着嫩黃的光澤,在風的摩擦中咝啦啦歌唱。
盡管一無所獲,父親在沁多草原的說服卻一點也沒有放松,還是在走家串戶。
他已經學乖了,一進門先不介紹“沁多貿易”,也不說買賣牛羊的事,而是扯東扯西地拉家常:“你這件皮袍穿了多少年?二十多年?已經不暖了吧?硬邦邦的面子上全是油,裡面的毛也掉得差不多啦,還鑽滿了虱子。
你養了這麼多羊,就不會換一件新的?當然啦,光有皮子還不行,還得買面子、裡子、扣子、鑲邊的綢子,得買縫皮袍的黑線、白線、紅線、綠線,還得有水獺皮的領子和袖子,花一些錢的要哩,别光心疼牛羊啦,也要心疼心疼自己啦。
你說什麼,沒有錢?賣掉幾隻羊不就有啦?你看,你的皮袍要換,妻子的皮袍要換,兒子兒媳的皮袍也要換,還有孫子的皮袍,三年前做的,已經小啦,睡覺時蓋不住腳啦,蜷縮得就像一團硬糌粑,多難受。
過去的草原,隻有流浪漢、窮光蛋才會一輩子隻穿一件皮袍,如今你有這麼多牛羊,既不是流浪漢,也不是窮光蛋,來錢容易得很嘛,為什麼還要過這種苦巴巴的日子?你說你們老兩口苦慣啦,但兒子兒媳也苦慣了嗎?一生下來就把阿媽的奶咂得肚皮脹的孫子孫女也苦慣了嗎?還有靴子,都露出腳指頭了你還穿,花錢做一雙嘛,隻要賣掉三四隻羊,全家人就能一人做一雙。
換了靴子再換帽子,自己做也行,買現成的也行,縣城商店裡有的是狐皮帽、羔皮帽、氈帽、禮帽、金花帽,還有漢族人的單帽和棉帽,都可以戴,唯獨現在你頭上的這頂帽子,都能擰出腦油來,不能再戴啦。
” 到了另一家他又說吃的:“怎麼還是老三樣,糌粑、風幹肉、酥油茶,就不能換個花樣?比如大米、白面、豆子、黃米、黑米、花生、蔬菜、水果、點心,世上能吃的東西多啦,幾百種幾千種,隻要有錢就能買得到,你們不打算嘗嘗?什麼,沒聽說過,不願意嘗?也行,但總得吃點糖吧?你活了五十多歲,好好的糖都沒吃過一口,那不是白活啦。
告訴你,天天吃一勺糖,念出來的祈福真言都是甘甜的,雪山大地聽了也喜歡;你光吃老三樣,祈福真言的味道早就不新鮮啦,雪山大地已經聽煩啦,再也不想聽啦。
本來雪山大地是要保佑你們的,可老三樣把你們吃得營養嚴重缺乏,不是這個病就是那個病,壽命不長,保佑不了啦。
不信我的話是不是?我是知道牛羊和牧草的,一頭壯牛每年吃進去的牧草不下一百種,有的草吃葉,有的草吃稈,有的草吃花,有的草吃籽,有的草吃根,除了草,牛還會吃很多地裡的鹽堿、花裡的粉末、裹在草裡的昆蟲和昆蟲的排洩物,這個樣子它才能長出力氣,長出壽命來,羊也一樣。
可人怎麼能一年四季就吃這老三樣呢?你們也知道,沁多草原上很多人活不過馬,四五十歲的馬不老少,可是人呢?平均年齡隻有三十五歲。
除了高寒缺氧,更主要的就是缺乏營養。
要是你們這個吃一點那個吃一點,樣數一多,營養就全啦,身體裡不光是蛋白和脂肪,還有各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病就少啦,壽命自然就長啦,雪山大地的保佑也就跟着來啦。
你再看人家城裡人,為什麼身體好壽命長?不就是因為吃的樣數多嗎?過去牛羊是生産隊的,再過去牛羊是頭人的,現在這麼多牛羊是自己的,為什麼不能把它們變成錢呢?不要說你們過上了幾輩子都沒過過的好日子,好什麼?這幾年牧人的生活也就是吃得飽而已,離吃得好差遠啦,你們連牛羊馬匹知道的事都不知道,守着财富吃不好,望着就要繁殖出災難的牛羊窮高興,我看着都急死啦。
學學城裡人吧,這麼多牛羊,一出手就是錢,再到縣城的商店裡買回大米、白面、水果、蔬菜,多好的事啊。
” 再換一家,他又說用的:“你家的氈倒是新的,還鋪了兩層,剪下的羊毛用不完是吧?都擀成氈啦。
為什麼不換成錢呢?縣城裡的頓珠商店和晉美商店就可以收購羊毛。
你問我換成錢幹什麼?看看你家的家什就知道,酥油桶舊得都快要散架啦,一看濕漉漉的就知道在滲水;水桶死沉死沉的,背着空桶就很累,還要裝滿水,讓家裡的女人背來背去,就不怕把腰壓斷?再說木桶不好清洗,也不衛生,怎麼就不能換一換呢?商店裡有更輕便的鐵桶和塑料桶,很便宜的。
還有這鍋、這壺,都變形啦,黑得擦不出亮光啦,木碗也糟得有缺口啦,為什麼不去商店裡看看,換口鍋,換把壺,換幾個漂亮的瓷碗或陶瓷碗呢?用不了幾個錢的,不就是賣掉幾隻羊一兩頭牛嘛。
我知道你們從來沒有過這麼多的牲畜,珍惜得很,吃都不敢多吃,但牧人養牛養羊,不就是為了過好日子嗎?不能财富是現在的,日子還是幾百年以前的。
再說啦,有多大草場養多少牛羊,你家的草場,我看過啦,牧草又低又稀,已經衰退啦,最多能再吃兩年,兩年中你家的牛羊至少還會增加三分之一,肯定吃不飽,吃不飽就沒膘,沒膘就無法過冬,一場大雪下來,會死得幹幹淨淨,到時候你就哭吧,雪山大地會告訴你,這是對你的懲罰。
”可是雪山大地怎麼會懲罰好人呢?牧人生氣了,差一點又把父親扔出帳房。
有時候父親會發現自己來到了學生的家裡,便故意擺出老師的架勢,希望人家能聽他的勸。
牧人對孩子的老師很給面子,除了殷勤地招待吃喝,還會贈送一兩隻羊。
至于老師一再強調的出售嘛,人家連頭都不會點一下。
父親說:“我不是來乞讨的,我是來挽救草原的,也是來讓你們過好日子的,送的羊嘛我就不要啦。
”盡管拒絕是不禮貌的,甚至都有可能得罪人家,但父親必須這樣,他不能讓任何人認為他是一個貪财的人,否則下次就别想再來啦。
父親苦口婆心的勸說顯然失敗了,半個月以後,他從草原回到縣上時,沒有一戶牧人願意出售一隻羊一頭牛給他。
父親迷茫了兩天,趴到桌子上寫了一封寄給所有學生的信,希望他們能勸說自己的家長,出售現有的牛羊,減少草場的載畜量。
他騎着日尕,來到沁多學校,讓副校長藏紅花幫他打印了一下,又讓她盡可能地提供了在他當校長期間畢業學生的聯系方式。
他回到縣上後,去郵局買了幾百個信封和足夠的郵票,把所有的信發了出去。
頓珠和晉美都說他是在浪費錢财,還不如多跑幾趟班瑪縣的馬可河鄉。
父親搖搖頭,耐心等待着,等來的卻是一個讓他匪夷所思的結果:沁多縣在縣城前的姜瓦草原上召開牧業大會,表彰由各村選出的二十個牲畜最多的尖子戶,旦增書記親自向他們頒發了錦旗和獎品——一對牡丹花卉的鐵皮熱水瓶。
他說從目前彙總的數字看,沁多草原去年的冬羔和今年的春羔相加,增長率創下了曆史最高水平,全縣的牲畜存欄率也創下了曆史最高水平。
大會之後兩個警察突然來到“晉美商店”,把父親帶進了派出所。
他們詢問發信的事,詢問他在草原上走家串戶煽動牧人買賣牛羊的過程。
原來有人告發了他,說他幹擾牧人的正常生産,破壞蒸蒸日上的草原經濟。
好在父親是不怕的:“别給我上綱上線,現在不是從前,開放啦,我是有執照的生意人,不談生意談什麼?”他擺出一副豁出去的架勢據理力争,警察自然說不過他,警告他不要多管閑事,牧人賣不賣牛羊跟他沒有任何關系。
他說:“我天生就是個多管閑事的人,哪一條法律規定多管閑事是違法的?拿來給我看。
” 父親被毫無理由地拘留了兩天後放了出來。
他不服氣,闖進縣委,來到旦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