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加啰
關燈
小
中
大
,像央金姑姑和梅朵姐姐那樣。
”父親說:“要去西甯就得好好學習。
”“噢呀。
”說着,他們走進了帳房。
正在爐竈前忙活的卓瑪回過身來,朝角巴和父親彎了彎腰:“紮西德勒。
”父親問:“尼瑪和旺姆呢?”卓瑪說:“放牧去啦。
”父親說:“這樣的天氣還能出去?”普赤說:“阿爸說不去的話消息聽不上。
”“什麼消息?”角巴說:“這個傳那個傳,說是要把牲畜和草原分給牧人。
我說索南是公社主任,連主任都不知道的事,你們急什麼?”父親說:“學校有電話,索南可以直接打電話問問縣裡的旦增書記,還可以問問西甯的人,看報紙上有沒有這樣的消息,沒有的話可不敢亂說。
”父親和角巴在桑傑這裡坐了一會兒,喝了些酥油茶,就出發朝生别離山走去。
父親騎着日尕,角巴騎上了家裡的大黑馬。
母親病倒了。
一進入生别離山,她就感覺到了身體的不适,兩腿困疼,渾身疲軟,頭暈腦漲。
作為醫生她知道這是為什麼,疲憊加上緊張,免疫力嚴重下降,汗一出,風一吹,生病是必然的。
她牽着原本屬于角巴的棗紅馬,走進醫療所的鐵栅欄門,馬都沒來得及拴,就撲向治療部有床的地方。
她吃了藥,躺下就睡,以為過兩天就會好,結果越來越嚴重,開始發高燒,一會兒冷得發抖,一會兒熱得發燙,擺子打得就像忽上忽下的秋千,還拉肚子,吃藥不管用,很快脫水了。
她知道拉肚子是因為她一直在喝生水,醫療所還沒有開張,既沒有火也沒有鍋,去哪裡燒開水?忍着,隻能忍着,加大藥量對付發燒和瀉肚。
漸漸地,瀉肚似乎止住了,她昏然睡去,一睡就是一個星期。
醒來的原因是饑餓,她渾身無力地爬下床,在帆布口袋裡找食物,什麼也沒找到,才想起還沒進入生别離山,東西就已經吃完了。
她扶着牆壁,顫顫巍巍往外走,一打開門,就被一根柔軟的棍棒打翻在地,是陽光,陽光似乎瞬間驅散了她身上的寒氣,也驅散了她僅存的力氣。
她癱坐在門口的陽光裡,很久才擡起頭,看到棗紅馬正在院子裡吃草,一堵半人高的牛糞牆照壁似的擋在院子中間,牆前有泥砌的火爐,爐口坐着一口陶鍋,木頭鍋蓋的縫隙裡冒着熱氣。
爐台上放着一隻有豁牙的瓷碗和一把木勺。
她起身,跌跌撞撞過去,掀開鍋蓋,一股肉湯的香味撲鼻而來。
她吃起來喝起來,不顧冷燙地吃了一碗,才覺得有些蹊跷:誰在這裡盤鍋壘竈?猛地擡起頭,看到栅欄牆的外面,陽光的斜射中,黑壓壓立着一些人。
她明白了,是他們在獻吃獻喝,是麻風病人在歡迎一個一直關注着他們并企圖治療麻風病的醫生,盡管他們并不相信自己的病可以治好,是紮西頭人的新營地在揣摩這個外來的人跟他們的距離到底有多遠。
母親走了過去,麻風病人紛紛朝後退去。
母親說:“别走啊,我們是見過面的,紮西頭人請過來說話。
”紮西頭人和所有麻風病人都沒有過來。
母親想追上去,但身體虛弱,隻能扶着鐵栅欄門,歪起身子矚望。
那些人很快消失了,消失在平闊如毯的窪地深處流淌着藍色陽光的地方。
麻風病人總是偷偷地來,在夜深人靜時把牛奶和肉食放在爐台上。
母親想客氣一下都沒有可能,因為他們不讓母親看到自己。
她的身體漸漸恢複着,感覺有點力氣了,可以随便行動了,便帶了些食物,騎馬走向了生别離山口。
原路返回的路上她走得很慢,有時甚至會在牧人的帳房裡住上兩天,尤其是靠近縣城時,她拉着棗紅馬遲疑了許久才走過去。
她直接去了郵電局,從那裡撥通了索愛的電話。
索愛驚訝地說:“你怎麼出來啦?趕緊回去,他們還在找你。
”又說了“強巴案”的詳細情況,所有涉案人的判刑以及強巴的八年,“抓住你的話至少也得判六年”。
凄厲的風吹過眼前的世界,冬天的寒冷夏天就來了,所有的都在發抖。
她心說怪不得她忘了把兩個藥箱帶回來,忘了把帆布口袋和裡面的衣服帶回來,不不,不是忘了,是預感左右了她的思路,她早就知道自己已經回不來了。
母親扭身就走,騎着馬飛快地離開了縣城,悲傷地尋思:我在生别離山至少要待到強巴出來,我待在裡面幹什麼?萬一我也成了一個麻風病人怎麼辦?強巴這時候在哪裡?遠在西甯的家裡人會怎麼想?一個大活人,就這樣生死不明了。
淚是止不住的,幾天後回到生别離山醫療所,又開始接受麻風病人不顯蹤影的關照時,母親的哭泣成了她唯一可以信賴的伴侶。
哭聲裡她想到了死,也許是天意吧,讓她必須死在雪山的照耀裡,死在茫茫大草原一個令人心生恐懼的地方、一個鮮為人知的醫療所。
既然如此,那就不應該再有一星半點的猶豫了,向死而生的人還有什麼可怕的?是的,她不再猶豫了,當她擦掉眼淚決然走向麻風病人的時候,她是那樣地義無反顧。
她先來到窪地裡帳房聚集的地方,用漢話喊着:“我來啦,我來啦,有吃的嗎?”最先從帳房鑽出來的是紮西頭人,他很奇怪:送去了足夠的食物,她怎麼還要吃的?母親問:“你們這裡誰會漢話?”紮西說:“我會一點點。
”母親就跟他說吃的,才發現豈止一點點,她希望他說的他差不多都能說。
“我知道你們好長時間吃不到糌粑啦,那麼還有别的嗎?除了肉和奶。
”紮西說:“沒有啦,再沒有别的啦。
”母親說:“這個樣子是不行的,盡管能吃飽,但仍然是營養極度缺乏。
”又拿出一沓處方紙和一支筆來,從紮西開始詢問:姓名、年齡、性别、發現病狀的日子、疾病延續的曆史、目前的狀态以及婚姻、家庭、親友、生活能力、生育能力等等。
她想給所有的病人建立檔案。
問完了紮西又問别人,紮西自然成了翻譯。
就這樣開始了,生别離山醫療所的工作在一個沒有太陽的日子裡邁出了第一步:我要知道你們一個個都是什麼樣的麻風病人。
新營地七十二個人,建立七十二份檔案,母親花了半個月。
然後便央求紮西帶着她,走向了窪地那邊孤起的雪山,扇形的山麓下是被麻風病糾纏已久的老營地。
母親吃驚地發現,年齡最大的麻風病人倉木決已經六十八歲了,他二十歲得病,三十歲時掉了鼻子,三十五歲時掉了一隻手,然後就開始幹枯結疤,其他地方再也沒有潰爛過。
紮西說“倉木決”是終止的意思,叫着叫着病就終止啦。
一個可以終止病情的人自然是吉祥的,所以倉木決就成了老營地的頭人。
倉木決說起老營地的曆史,舉起那隻完好無損的手,伸出五個指頭翻轉了好幾下。
紮西說:“他說老營地的存在已經一千多年啦。
”母親問:“他怎麼知道?”紮西問了以後指着不遠處一個隆起的巨大草丘說:“當年第三十代吐蕃藏王仲念德日得了麻風病,讓人在雅砻河谷的營地瓊吉祥達修建起墓地,他在墓穴中度過了餘生。
多少年後又有一個藏王的兒子得了麻風病,就送到了這裡,過一種與世隔絕的生活,王子墓可以證明。
後來便成了習慣,隻要發現麻風病人就都往這裡送。
”母親問:“那是不是說,營地這個名字,借用了藏王度過餘生的地方?”紮西一連說了好幾個“噢呀”。
母親走向牧草茂盛的王子墓,内心的蒼茫幾乎要淹沒山原的蒼茫,蒼茫的曆史,蒼茫的麻風病,有多少代多少人被這種怪異的病折磨而死,或者生不如死。
再看看倉木決身後那些形态各異的人,心說一千多年裡難道就沒有人想過應該治好這種病嗎?她來到那些人跟前,借着紮西的翻譯,粗略地問了問,一種說不出的感覺讓她沉默良久:所有的時間裡,生别離山裡的病人都是自生自滅,有得了病不久就死去的,有像倉木決一樣帶病活了很久的,也有從小生活在老營地卻沒有得病的。
母親意識到有許多問題她必須搞清楚:為什麼倉木決在得病之後,又活了四十八年,并且還将不落人後地繼續活下去?紮西說:“雪山大地保佑。
”倉木決說:“念誦祈福真言不斷,保佑就會不斷。
”母親眼睛一晃便忽略了他們的回答,又問:除了肉和奶,你們還吃什麼?除了河裡的水你們還喝什麼?除了放牧牛羊你們還做什麼?除了麻風病你們還得過什麼病?除了我這個醫生你們還見過哪個醫生?除了單身病患還有沒有家庭病患?除了兩世同堂還有沒有三世四世同堂?很快就問累了,母親默然離開,第二天又來了。
這樣來來去去重複了許多次之後,她問了所有想問的問題,得到了所有滿意或不滿意的回答,同時給老營地的一百八十三個人包括十二個健康人建立了檔案。
最大的收獲是,她的藏語水平突飛猛進。
一開始接觸病人她就意識到,不能時時刻刻拉着紮西做翻譯,她必須學會藏語,否則很難一直走下去。
她把跟病人的談話當成了學習語言的機會,不斷地重複詢問,漸漸地,她學會了,不需要紮西就可以想說什麼說什麼了。
草籽豐盈、微黃蓋地的秋末時節,母親把新老營地的病人分成了兩部分,一部分是健康的和基本健康的,包括有病但創面已經幹枯和結疤的,一部分是病狀持續和病情正在惡化的。
她說服了紮西和倉木決兩個頭人,兩個頭人又說服了營地的人,冬天來臨時,所有病狀持續和病情惡化的人都不再勞作,住進了醫療所的住院部。
這裡至少是溫暖的,吃進去的食物可以轉化成熱量再轉化成抵抗力,而不至于被寒風冷雪全部消耗掉。
母親認為對環境的抵抗力也應該是對麻風病菌的免疫力。
她拿出藥箱裡的抗菌素,開始試着注射,又拿出維C、維B分給病人吃,天天期待着好轉,觀察膿爛和潰瘍,居然有了驚喜,半個月當中所有病人的病情都出現收斂,尤其是斑疹和腫塊,已經有了減少和縮小的迹象。
但很快,驚喜消散了,大部分病人的潰瘍又出現潰堤似的浸潤。
母親沒有停藥,直到把兩個藥箱的藥全部用完,得出的結論是:對百分之八十的患者現有的抗菌素都沒有效果,隻有少數病患會有斂水幹結的反應。
她安慰自己:這也是不錯的,能治一個算一個。
更大的沮喪應該是,醫療所已經不可能再有醫療,連治感冒的退燒片也一粒不剩了。
母親每天望着那些亟待醫治的病人而無能為力,可又不能把自己的無力和無奈傳染給别人,進進出出還得微笑,還得說些輕松愉快的話,什麼都沒幹,卻顯得疲憊不堪,好像她才是真正的病人。
終于有一天她不再假裝了,用一整天的獨處和靜坐宣告了她的失敗。
她懷疑自己的存在并毫不隐晦地告訴他們:藥已經用完,我沒有任何辦法,你們愛去哪裡去哪裡。
然而住院部的病人哪裡都不想去,就想繼續待着,畢竟冬天了,大雪紛飛,比起四面透風的帳房,牛糞火烘烤的房子溫暖如春。
接着就是藏曆新年,住院部的病人,聯合新老營地的所有人,來到醫療所的院子裡,舉辦了篝火晚會。
牛糞火燃燒起來,人們的情緒燃燒起來,燒沒了過往的悲傷、恐懼、痛苦、死滅的感覺,燒沒了對未來的擔憂、對人生的詛咒,隻有對新年的祝福與當下的快樂,隻有歌唱、跳舞、互相的問候以及面向天空的呼喊:“紮西德勒,紮西德勒。
”“卡卓洛淘,卡卓洛淘。
”“拉加啰,拉加啰。
”母親受到隆重的邀請,他們給她戴上潔白的哈達,圍繞着她,把最潇灑的舞蹈和最美的歌聲獻給了她。
母親潸然淚下:原來他們并沒有放棄生活,并沒有被苦難打倒,并不是從此就消失了快樂與期待——至少他們還會盼望下一個新年的到來,然後縱情歌唱和瘋狂跳舞。
數百年甚至上千年這裡的麻風病人似乎都這樣。
而她,一個醫生、一個健康人,竟不如這些疾病纏身的人更加樂觀。
母親擦着眼淚唱起來跳起來。
她把自己的歌聲混同在大合唱裡,把身影消失在集體舞中,轟轟轟的跺腳聲、嘩嘩嘩的擺動聲、響徹雲霄的男人和女人的合唱聲: 我是阿尼瑪卿雪山的尖頂, 太陽給我戴上閃耀的金冠; 我是滿天星星最亮的一顆, 黑夜給我穿上寶石的衣裳; 我是草原母親健壯的孩子, 糌粑在眼前聳起一座座山; 我是雪水河灘的一泓溫泉, 洗走了所有的所有的憂傷。
2 新年還沒有結束,母親就騎着棗紅馬,再一次走向老營地,重新訪問十二個健康人,想破解那個一直萦繞在心的謎:他們多數是有家庭的,跟麻風病人吃住在一起,麻風病菌怎麼就繞開了他們?冬天,有雪,他們不出牧,就待在自家的帳房裡,烤火,喝茶,抽煙。
十二個健康人隻要不睡覺,就都在喝茶和抽煙。
母親每見一個,就都要瞧瞧他們的茶碗,家裡都很窮,連牛奶都喝不起啦,滿碗都是黑汪汪的茶。
在一個高個子中年人面前,母親忍不住問:“沒有酥油茶你受得了嗎?”“受不了也得受啦,酥油茶的味道已經忘記啦。
”“可是哪來的茶葉呢?你們根本就沒有機會出去。
”“生别離山裡有王子茶。
”“不會吧,這麼高寒的地方怎麼會長茶?”高個子從一個羊皮口袋裡抓出一把曬幹的茶給她看,像茶又不似茶。
她拿了一點聞聞,又嘗嘗,苦得舌頭都麻木了,呸呸地吐了出來。
以後的幾天,母親又走訪了包括紮西頭人和倉木決頭人在内的所有疑似痊愈者,發現他們隻要坐在火爐旁,也都在喝茶和抽煙。
她問:“你抽的煙是哪來的?”倉木決解開一個羊皮口袋給她看:“生别離山裡有煙葉。
”她抓出來一點看看:“這不就是你們喝的茶葉嗎?”嘗了嘗,又一次苦麻了她的舌頭,卻沒有吐出來,而是一直嚼着。
再看對方的茶碗,也是半碗黑汪汪的苦茶:“你是頭人,怎麼連你都喝不上酥油茶?”倉木決說:“我已經習慣喝這種茶啦。
”母親說:“沒有酥油,也可以放點奶子嘛。
”“放了奶子味道反而不好。
”“就是說你不是沒有奶子,而是不願意放奶子?”“噢呀。
”他打開木桶上的皮蓋子讓她看,裡面是白花花的半桶牛奶。
母親的調查轉向了喝茶和抽煙,發現新營地和老營地的人都在喝這種自制的茶,也都會把茶葉當煙抽,不同的是,有人天天頓頓喝,基本不喝酥油茶或者奶茶;有人岔開了喝,解渴時喝苦茶,吃飯時喝酥油茶;有人冬天牦母牛枯奶時節喝苦茶,夏天旺奶時節喝酥油茶;有人則以酥油茶為主,苦茶隻是星星點點地喝。
令人振奮的調查結果出來了:十二個健康人和所有創面幹枯和結疤的疑似痊愈者,都是長年累月喝苦茶,喝了至少二十年的人。
“王子茶長在什麼地方,能帶我去看看嗎?” 倉木決先帶她來到王子墓那個巨大的草丘上,扒開積雪說:“看啊這就是。
”草莖半拃,葉子細長,一株多莖,一莖多葉,雖然色澤枯黃,葉片卻是完整的。
母親采挖了好幾株,放進了衣袋。
又問:“哪裡還有?”倉木決帶她往前走。
孤起的雪山腳下,一道葫蘆形的平谷赫然在目,葫蘆裡布滿了覆雪的高丘,積雪下面,牛毛草的包圍中,到處都是王子茶。
倉木決說:“這種草太苦,牲畜是不吃的。
”“枯黃的草也能喝嗎?”“噢呀,苦味道還是有的。
”母親決定,從現在開始,鼓勵所有的人包括健康的人多喝王子茶。
而她就要離去了,當然是暫時的,她告訴病人們,她一定會回來。
她騎着棗紅馬走出了生别離山口,想去縣上時又拐道去了州上:與其冒着被認出的風險去縣郵電局給索愛院長打電話,不如直接去找他。
她雖然去過州上,但見過的人畢竟少而又少。
她向牧人打聽從這裡去州上的路,然後快馬加鞭,在遇到的帳房裡借宿了三個夜晚後走進了州府的街道。
母親奔向了州郵電局,對着電話說:“我來了,我必須見到你。
”索愛院長緊張地說:“千萬别來醫院,我去找你。
”見面的地點在州府街頭的草原上,太陽就在頭頂,低俯的雲翳朝山那邊滾去,積雪的反光帶着風的節奏嘩嘩地閃動,刺得她眼睛又酸又痛。
她不停地用手絹擦着眼淚,從衣袋裡拿出王子茶說:“你是藏醫,看看這是什麼草,治什麼病?”索愛接過去看了看,搖搖頭:“沒見過。
”又嘗了嘗說,“這麼苦?還有點辣,一定是帶毒的。
”她說起自己的想法,這種生長在生别離山裡的植物很可能對麻風病菌有抑制作用,就是不知道藥名、藥性和毒副作用。
索愛說:“我找人問問,阿尼瑪卿草原的藏醫數阿尼瓊貢的最厲害。
”母親說:“要快,越快越好。
”“為什麼?”“想想病人的痛苦
”父親說:“要去西甯就得好好學習。
”“噢呀。
”說着,他們走進了帳房。
正在爐竈前忙活的卓瑪回過身來,朝角巴和父親彎了彎腰:“紮西德勒。
”父親問:“尼瑪和旺姆呢?”卓瑪說:“放牧去啦。
”父親說:“這樣的天氣還能出去?”普赤說:“阿爸說不去的話消息聽不上。
”“什麼消息?”角巴說:“這個傳那個傳,說是要把牲畜和草原分給牧人。
我說索南是公社主任,連主任都不知道的事,你們急什麼?”父親說:“學校有電話,索南可以直接打電話問問縣裡的旦增書記,還可以問問西甯的人,看報紙上有沒有這樣的消息,沒有的話可不敢亂說。
”父親和角巴在桑傑這裡坐了一會兒,喝了些酥油茶,就出發朝生别離山走去。
父親騎着日尕,角巴騎上了家裡的大黑馬。
母親病倒了。
一進入生别離山,她就感覺到了身體的不适,兩腿困疼,渾身疲軟,頭暈腦漲。
作為醫生她知道這是為什麼,疲憊加上緊張,免疫力嚴重下降,汗一出,風一吹,生病是必然的。
她牽着原本屬于角巴的棗紅馬,走進醫療所的鐵栅欄門,馬都沒來得及拴,就撲向治療部有床的地方。
她吃了藥,躺下就睡,以為過兩天就會好,結果越來越嚴重,開始發高燒,一會兒冷得發抖,一會兒熱得發燙,擺子打得就像忽上忽下的秋千,還拉肚子,吃藥不管用,很快脫水了。
她知道拉肚子是因為她一直在喝生水,醫療所還沒有開張,既沒有火也沒有鍋,去哪裡燒開水?忍着,隻能忍着,加大藥量對付發燒和瀉肚。
漸漸地,瀉肚似乎止住了,她昏然睡去,一睡就是一個星期。
醒來的原因是饑餓,她渾身無力地爬下床,在帆布口袋裡找食物,什麼也沒找到,才想起還沒進入生别離山,東西就已經吃完了。
她扶着牆壁,顫顫巍巍往外走,一打開門,就被一根柔軟的棍棒打翻在地,是陽光,陽光似乎瞬間驅散了她身上的寒氣,也驅散了她僅存的力氣。
她癱坐在門口的陽光裡,很久才擡起頭,看到棗紅馬正在院子裡吃草,一堵半人高的牛糞牆照壁似的擋在院子中間,牆前有泥砌的火爐,爐口坐着一口陶鍋,木頭鍋蓋的縫隙裡冒着熱氣。
爐台上放着一隻有豁牙的瓷碗和一把木勺。
她起身,跌跌撞撞過去,掀開鍋蓋,一股肉湯的香味撲鼻而來。
她吃起來喝起來,不顧冷燙地吃了一碗,才覺得有些蹊跷:誰在這裡盤鍋壘竈?猛地擡起頭,看到栅欄牆的外面,陽光的斜射中,黑壓壓立着一些人。
她明白了,是他們在獻吃獻喝,是麻風病人在歡迎一個一直關注着他們并企圖治療麻風病的醫生,盡管他們并不相信自己的病可以治好,是紮西頭人的新營地在揣摩這個外來的人跟他們的距離到底有多遠。
母親走了過去,麻風病人紛紛朝後退去。
母親說:“别走啊,我們是見過面的,紮西頭人請過來說話。
”紮西頭人和所有麻風病人都沒有過來。
母親想追上去,但身體虛弱,隻能扶着鐵栅欄門,歪起身子矚望。
那些人很快消失了,消失在平闊如毯的窪地深處流淌着藍色陽光的地方。
麻風病人總是偷偷地來,在夜深人靜時把牛奶和肉食放在爐台上。
母親想客氣一下都沒有可能,因為他們不讓母親看到自己。
她的身體漸漸恢複着,感覺有點力氣了,可以随便行動了,便帶了些食物,騎馬走向了生别離山口。
原路返回的路上她走得很慢,有時甚至會在牧人的帳房裡住上兩天,尤其是靠近縣城時,她拉着棗紅馬遲疑了許久才走過去。
她直接去了郵電局,從那裡撥通了索愛的電話。
索愛驚訝地說:“你怎麼出來啦?趕緊回去,他們還在找你。
”又說了“強巴案”的詳細情況,所有涉案人的判刑以及強巴的八年,“抓住你的話至少也得判六年”。
凄厲的風吹過眼前的世界,冬天的寒冷夏天就來了,所有的都在發抖。
她心說怪不得她忘了把兩個藥箱帶回來,忘了把帆布口袋和裡面的衣服帶回來,不不,不是忘了,是預感左右了她的思路,她早就知道自己已經回不來了。
母親扭身就走,騎着馬飛快地離開了縣城,悲傷地尋思:我在生别離山至少要待到強巴出來,我待在裡面幹什麼?萬一我也成了一個麻風病人怎麼辦?強巴這時候在哪裡?遠在西甯的家裡人會怎麼想?一個大活人,就這樣生死不明了。
淚是止不住的,幾天後回到生别離山醫療所,又開始接受麻風病人不顯蹤影的關照時,母親的哭泣成了她唯一可以信賴的伴侶。
哭聲裡她想到了死,也許是天意吧,讓她必須死在雪山的照耀裡,死在茫茫大草原一個令人心生恐懼的地方、一個鮮為人知的醫療所。
既然如此,那就不應該再有一星半點的猶豫了,向死而生的人還有什麼可怕的?是的,她不再猶豫了,當她擦掉眼淚決然走向麻風病人的時候,她是那樣地義無反顧。
她先來到窪地裡帳房聚集的地方,用漢話喊着:“我來啦,我來啦,有吃的嗎?”最先從帳房鑽出來的是紮西頭人,他很奇怪:送去了足夠的食物,她怎麼還要吃的?母親問:“你們這裡誰會漢話?”紮西說:“我會一點點。
”母親就跟他說吃的,才發現豈止一點點,她希望他說的他差不多都能說。
“我知道你們好長時間吃不到糌粑啦,那麼還有别的嗎?除了肉和奶。
”紮西說:“沒有啦,再沒有别的啦。
”母親說:“這個樣子是不行的,盡管能吃飽,但仍然是營養極度缺乏。
”又拿出一沓處方紙和一支筆來,從紮西開始詢問:姓名、年齡、性别、發現病狀的日子、疾病延續的曆史、目前的狀态以及婚姻、家庭、親友、生活能力、生育能力等等。
她想給所有的病人建立檔案。
問完了紮西又問别人,紮西自然成了翻譯。
就這樣開始了,生别離山醫療所的工作在一個沒有太陽的日子裡邁出了第一步:我要知道你們一個個都是什麼樣的麻風病人。
新營地七十二個人,建立七十二份檔案,母親花了半個月。
然後便央求紮西帶着她,走向了窪地那邊孤起的雪山,扇形的山麓下是被麻風病糾纏已久的老營地。
母親吃驚地發現,年齡最大的麻風病人倉木決已經六十八歲了,他二十歲得病,三十歲時掉了鼻子,三十五歲時掉了一隻手,然後就開始幹枯結疤,其他地方再也沒有潰爛過。
紮西說“倉木決”是終止的意思,叫着叫着病就終止啦。
一個可以終止病情的人自然是吉祥的,所以倉木決就成了老營地的頭人。
倉木決說起老營地的曆史,舉起那隻完好無損的手,伸出五個指頭翻轉了好幾下。
紮西說:“他說老營地的存在已經一千多年啦。
”母親問:“他怎麼知道?”紮西問了以後指着不遠處一個隆起的巨大草丘說:“當年第三十代吐蕃藏王仲念德日得了麻風病,讓人在雅砻河谷的營地瓊吉祥達修建起墓地,他在墓穴中度過了餘生。
多少年後又有一個藏王的兒子得了麻風病,就送到了這裡,過一種與世隔絕的生活,王子墓可以證明。
後來便成了習慣,隻要發現麻風病人就都往這裡送。
”母親問:“那是不是說,營地這個名字,借用了藏王度過餘生的地方?”紮西一連說了好幾個“噢呀”。
母親走向牧草茂盛的王子墓,内心的蒼茫幾乎要淹沒山原的蒼茫,蒼茫的曆史,蒼茫的麻風病,有多少代多少人被這種怪異的病折磨而死,或者生不如死。
再看看倉木決身後那些形态各異的人,心說一千多年裡難道就沒有人想過應該治好這種病嗎?她來到那些人跟前,借着紮西的翻譯,粗略地問了問,一種說不出的感覺讓她沉默良久:所有的時間裡,生别離山裡的病人都是自生自滅,有得了病不久就死去的,有像倉木決一樣帶病活了很久的,也有從小生活在老營地卻沒有得病的。
母親意識到有許多問題她必須搞清楚:為什麼倉木決在得病之後,又活了四十八年,并且還将不落人後地繼續活下去?紮西說:“雪山大地保佑。
”倉木決說:“念誦祈福真言不斷,保佑就會不斷。
”母親眼睛一晃便忽略了他們的回答,又問:除了肉和奶,你們還吃什麼?除了河裡的水你們還喝什麼?除了放牧牛羊你們還做什麼?除了麻風病你們還得過什麼病?除了我這個醫生你們還見過哪個醫生?除了單身病患還有沒有家庭病患?除了兩世同堂還有沒有三世四世同堂?很快就問累了,母親默然離開,第二天又來了。
這樣來來去去重複了許多次之後,她問了所有想問的問題,得到了所有滿意或不滿意的回答,同時給老營地的一百八十三個人包括十二個健康人建立了檔案。
最大的收獲是,她的藏語水平突飛猛進。
一開始接觸病人她就意識到,不能時時刻刻拉着紮西做翻譯,她必須學會藏語,否則很難一直走下去。
她把跟病人的談話當成了學習語言的機會,不斷地重複詢問,漸漸地,她學會了,不需要紮西就可以想說什麼說什麼了。
草籽豐盈、微黃蓋地的秋末時節,母親把新老營地的病人分成了兩部分,一部分是健康的和基本健康的,包括有病但創面已經幹枯和結疤的,一部分是病狀持續和病情正在惡化的。
她說服了紮西和倉木決兩個頭人,兩個頭人又說服了營地的人,冬天來臨時,所有病狀持續和病情惡化的人都不再勞作,住進了醫療所的住院部。
這裡至少是溫暖的,吃進去的食物可以轉化成熱量再轉化成抵抗力,而不至于被寒風冷雪全部消耗掉。
母親認為對環境的抵抗力也應該是對麻風病菌的免疫力。
她拿出藥箱裡的抗菌素,開始試着注射,又拿出維C、維B分給病人吃,天天期待着好轉,觀察膿爛和潰瘍,居然有了驚喜,半個月當中所有病人的病情都出現收斂,尤其是斑疹和腫塊,已經有了減少和縮小的迹象。
但很快,驚喜消散了,大部分病人的潰瘍又出現潰堤似的浸潤。
母親沒有停藥,直到把兩個藥箱的藥全部用完,得出的結論是:對百分之八十的患者現有的抗菌素都沒有效果,隻有少數病患會有斂水幹結的反應。
她安慰自己:這也是不錯的,能治一個算一個。
更大的沮喪應該是,醫療所已經不可能再有醫療,連治感冒的退燒片也一粒不剩了。
母親每天望着那些亟待醫治的病人而無能為力,可又不能把自己的無力和無奈傳染給别人,進進出出還得微笑,還得說些輕松愉快的話,什麼都沒幹,卻顯得疲憊不堪,好像她才是真正的病人。
終于有一天她不再假裝了,用一整天的獨處和靜坐宣告了她的失敗。
她懷疑自己的存在并毫不隐晦地告訴他們:藥已經用完,我沒有任何辦法,你們愛去哪裡去哪裡。
然而住院部的病人哪裡都不想去,就想繼續待着,畢竟冬天了,大雪紛飛,比起四面透風的帳房,牛糞火烘烤的房子溫暖如春。
接着就是藏曆新年,住院部的病人,聯合新老營地的所有人,來到醫療所的院子裡,舉辦了篝火晚會。
牛糞火燃燒起來,人們的情緒燃燒起來,燒沒了過往的悲傷、恐懼、痛苦、死滅的感覺,燒沒了對未來的擔憂、對人生的詛咒,隻有對新年的祝福與當下的快樂,隻有歌唱、跳舞、互相的問候以及面向天空的呼喊:“紮西德勒,紮西德勒。
”“卡卓洛淘,卡卓洛淘。
”“拉加啰,拉加啰。
”母親受到隆重的邀請,他們給她戴上潔白的哈達,圍繞着她,把最潇灑的舞蹈和最美的歌聲獻給了她。
母親潸然淚下:原來他們并沒有放棄生活,并沒有被苦難打倒,并不是從此就消失了快樂與期待——至少他們還會盼望下一個新年的到來,然後縱情歌唱和瘋狂跳舞。
數百年甚至上千年這裡的麻風病人似乎都這樣。
而她,一個醫生、一個健康人,竟不如這些疾病纏身的人更加樂觀。
母親擦着眼淚唱起來跳起來。
她把自己的歌聲混同在大合唱裡,把身影消失在集體舞中,轟轟轟的跺腳聲、嘩嘩嘩的擺動聲、響徹雲霄的男人和女人的合唱聲: 我是阿尼瑪卿雪山的尖頂, 太陽給我戴上閃耀的金冠; 我是滿天星星最亮的一顆, 黑夜給我穿上寶石的衣裳; 我是草原母親健壯的孩子, 糌粑在眼前聳起一座座山; 我是雪水河灘的一泓溫泉, 洗走了所有的所有的憂傷。
2 新年還沒有結束,母親就騎着棗紅馬,再一次走向老營地,重新訪問十二個健康人,想破解那個一直萦繞在心的謎:他們多數是有家庭的,跟麻風病人吃住在一起,麻風病菌怎麼就繞開了他們?冬天,有雪,他們不出牧,就待在自家的帳房裡,烤火,喝茶,抽煙。
十二個健康人隻要不睡覺,就都在喝茶和抽煙。
母親每見一個,就都要瞧瞧他們的茶碗,家裡都很窮,連牛奶都喝不起啦,滿碗都是黑汪汪的茶。
在一個高個子中年人面前,母親忍不住問:“沒有酥油茶你受得了嗎?”“受不了也得受啦,酥油茶的味道已經忘記啦。
”“可是哪來的茶葉呢?你們根本就沒有機會出去。
”“生别離山裡有王子茶。
”“不會吧,這麼高寒的地方怎麼會長茶?”高個子從一個羊皮口袋裡抓出一把曬幹的茶給她看,像茶又不似茶。
她拿了一點聞聞,又嘗嘗,苦得舌頭都麻木了,呸呸地吐了出來。
以後的幾天,母親又走訪了包括紮西頭人和倉木決頭人在内的所有疑似痊愈者,發現他們隻要坐在火爐旁,也都在喝茶和抽煙。
她問:“你抽的煙是哪來的?”倉木決解開一個羊皮口袋給她看:“生别離山裡有煙葉。
”她抓出來一點看看:“這不就是你們喝的茶葉嗎?”嘗了嘗,又一次苦麻了她的舌頭,卻沒有吐出來,而是一直嚼着。
再看對方的茶碗,也是半碗黑汪汪的苦茶:“你是頭人,怎麼連你都喝不上酥油茶?”倉木決說:“我已經習慣喝這種茶啦。
”母親說:“沒有酥油,也可以放點奶子嘛。
”“放了奶子味道反而不好。
”“就是說你不是沒有奶子,而是不願意放奶子?”“噢呀。
”他打開木桶上的皮蓋子讓她看,裡面是白花花的半桶牛奶。
母親的調查轉向了喝茶和抽煙,發現新營地和老營地的人都在喝這種自制的茶,也都會把茶葉當煙抽,不同的是,有人天天頓頓喝,基本不喝酥油茶或者奶茶;有人岔開了喝,解渴時喝苦茶,吃飯時喝酥油茶;有人冬天牦母牛枯奶時節喝苦茶,夏天旺奶時節喝酥油茶;有人則以酥油茶為主,苦茶隻是星星點點地喝。
令人振奮的調查結果出來了:十二個健康人和所有創面幹枯和結疤的疑似痊愈者,都是長年累月喝苦茶,喝了至少二十年的人。
“王子茶長在什麼地方,能帶我去看看嗎?” 倉木決先帶她來到王子墓那個巨大的草丘上,扒開積雪說:“看啊這就是。
”草莖半拃,葉子細長,一株多莖,一莖多葉,雖然色澤枯黃,葉片卻是完整的。
母親采挖了好幾株,放進了衣袋。
又問:“哪裡還有?”倉木決帶她往前走。
孤起的雪山腳下,一道葫蘆形的平谷赫然在目,葫蘆裡布滿了覆雪的高丘,積雪下面,牛毛草的包圍中,到處都是王子茶。
倉木決說:“這種草太苦,牲畜是不吃的。
”“枯黃的草也能喝嗎?”“噢呀,苦味道還是有的。
”母親決定,從現在開始,鼓勵所有的人包括健康的人多喝王子茶。
而她就要離去了,當然是暫時的,她告訴病人們,她一定會回來。
她騎着棗紅馬走出了生别離山口,想去縣上時又拐道去了州上:與其冒着被認出的風險去縣郵電局給索愛院長打電話,不如直接去找他。
她雖然去過州上,但見過的人畢竟少而又少。
她向牧人打聽從這裡去州上的路,然後快馬加鞭,在遇到的帳房裡借宿了三個夜晚後走進了州府的街道。
母親奔向了州郵電局,對着電話說:“我來了,我必須見到你。
”索愛院長緊張地說:“千萬别來醫院,我去找你。
”見面的地點在州府街頭的草原上,太陽就在頭頂,低俯的雲翳朝山那邊滾去,積雪的反光帶着風的節奏嘩嘩地閃動,刺得她眼睛又酸又痛。
她不停地用手絹擦着眼淚,從衣袋裡拿出王子茶說:“你是藏醫,看看這是什麼草,治什麼病?”索愛接過去看了看,搖搖頭:“沒見過。
”又嘗了嘗說,“這麼苦?還有點辣,一定是帶毒的。
”她說起自己的想法,這種生長在生别離山裡的植物很可能對麻風病菌有抑制作用,就是不知道藥名、藥性和毒副作用。
索愛說:“我找人問問,阿尼瑪卿草原的藏醫數阿尼瓊貢的最厲害。
”母親說:“要快,越快越好。
”“為什麼?”“想想病人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