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袍與糌粑

關燈
緊拿出羊皮和氆氇來縫吧。

    ”父親摸着我的頭說:“看來穿不慣皮袍的話不能說啦,你成了角巴家的孩子,就跟才讓一樣,不分藏族人和漢族人啦。

    ” 我的皮袍是紫紅氆氇的,裡面是厚厚的綿羊皮,袍襟、袖口和下擺鑲着半尺寬的水獺皮。

    父親說:“這樣的皮袍是很昂貴的,她們把家裡最好的材料都拿了出來。

    ”索南說:“還有一頂羔皮的帽子,卓瑪阿媽正在做,做好了我就送來。

    ”說着摸了摸我的藍色棉帽,“這樣的帽子,頭會凍成冰疙瘩,怎麼念書識字嘛?”我把棉帽脫下來又戴上。

    父親說:“等學校放了假,你就可以去角巴爺爺家找索南哥哥玩。

    ”我乖巧地說:“索南哥哥啦,我想騎馬。

    ”索南便把我扶上馬背,拉着馬走了幾圈。

    這時梅朵喊着“哥哥”跑了過來。

    索南說:“我忙家裡的活去啦,本該由我識的字都留給了你,你要多多地識字,别人識一百,你要識兩百。

    ”梅朵說:“噢呀。

    我把‘牛馬狗’寫兩遍,就是替你寫啦。

    你要多多地念祈福真言,就算是為了我和洋洋。

    ”索南說:“噢呀。

    學校有馬,你教洋洋騎馬的要哩。

    ”梅朵朝遠處望了望說:“放牧的人騎走啦。

    ”索南說:“輪到你放牧時,你叫上洋洋一起去。

    ”梅朵說:“噢呀。

    ”索南又說:“不知道洋洋是梅朵的哥哥,還是梅朵是洋洋的姐姐?”父親說:“我問過你們的阿爸,梅朵比洋洋小半年。

    ”我突然問:“比才讓呢?”父親說:“桑傑忘了才讓出生的日子,隻記得比梅朵大一歲,也就是說你比梅朵大半年,才讓比你大半年。

    ”我高興地說:“我早就知道才讓是我哥哥。

    ”說着,從脫下的棉衣口袋裡摸出了才讓送我的小藏刀。

    索南接過去看了看,解開刀柄上編成辮子的牛皮繩,拴在了我的腰帶上。

    我低頭看着自己,心裡美滋滋的就像在做夢,夢裡得到了一個日思夜盼的獎賞、一件賞心悅目的禮物。

    索南看牲畜已經走遠,在堆起袍腰的地方打了我一拳:“紮西德勒。

    ”我愣怔着。

    父親說:“洋洋也要說紮西德勒,既是祝福也是再見,還要說謝謝索南哥哥送來了皮袍,卓瑪阿媽和旺姆舅母辛苦啦。

    ”我還沒說,索南就說:“客氣什麼嘛,自己家的人。

    ” 事實上就算為我縫制了皮袍的卓瑪和旺姆,也未必知道一件皮袍對我意味着什麼。

    自從我也可以裹着皮袍睡覺,也可以把随便什麼東西裝在腰帶紮起的胸兜裡,也可以露着穿襯衣的右臂吊着袖子進進出出,也可以面迎寒風用寬大的多出手面四五寸的袖筒捂熱冰涼的鼻子,也可以在水獺皮上塗一點酥油讓它更加柔軟發亮,也讓整個皮袍散發出迷人的奶香味,我夥在學生堆裡别人就再也分不出我是個外來的漢族人啦。

    我自己也沒有了一絲半點的拘謹,感覺我就是這個藏族人群體的一員,沒有任何的不一樣。

    頂頂重要的當然還有學說藏話,我發現一穿上藏袍膽子就大啦,星期六的晚上也敢裹在同學們中間唱歌跳舞啦,盡管因為唱得不準跳得不好依然是羞怯的;課内課外不光會學着說,還會搶着說,而且一定要把句尾的那個“了”說成“啦”,即便說得不對,也好像是可以不對的,沒有一絲絲的别扭,就像魚到了水裡遊得不好也是遊,人到了水裡遊得不好就不是遊。

    過去了很久我才意識到,我是一個多麼渴望合群共生、平起平坐的人,被疏離,被不同,被另類,被重視以及被特殊化,都不是我希望的。

    父親說:“不錯啊洋洋,你的藏語居然學得比漢語好。

    ”後來又說,“你的藏文字也比漢字寫得好,不愧是我的兒子。

    ”我能感覺到父親發自内心的喜悅,他是個老草原,藏話好藏文也好,如今又發現他的兒子居然也遺傳了他的這些優點。

    遺傳讓我慶幸,也讓我一來草原就發現自己對父親除了血緣上的依賴,更多的是崇拜,是一種天然相像的精神氣質在雪山草原背景上的對接。

    我感謝父親讓我跟一個馬背上的民族有了水乳交融的關系,讓我來到彌漫着酥油味的曠天大野裡,混同在紅臉蛋的藏族小孩裡再也不分彼此。

    所以很快我就明白,我對父親的感覺跟所有的藏族人同學幾乎是一樣的,而父親似乎也在盡量淡化我跟他的那種父與子的親情關系,盡量讓我明白他隻是一個不可或缺的老師,我跟所有孩子一樣都必須努力争取做一個優秀的學生。

    是的,我來到了父親身邊,卻又發現我跟他漸漸遠了。

    對我來說更多的關心和溫暖來自同學,來自跟我關系最好的洛洛和俄霞以及梅朵。

     洛洛是個不關心别人就會死的人,每天晚上都會把他的半拉皮袍扯過來蓋在我的皮袍上,生怕凍着了我,吃飯時總要把他碗裡的肥肉挑出來給我:“瘦羊難過冬,過了也長不大。

    你這個江洋,多吃些肉的要哩。

    ”他總是叫我“江洋”。

    以後我會知道,在這樣的稱呼裡,暗含了對父親的敬重。

    “江洋”就“江洋”吧,藏族人喜歡的自然我也喜歡。

    從此在我的課本和作業本的封皮上,“洋洋”便被塗改成了“江洋”。

    父親不僅沒有制止,還跟着别人“江洋江洋”地叫起來。

    叫得最多的是俄霞,他經常學着洛洛的樣子對我說話:“江洋啦,骨頭是帶着筋的,你把刀子拿出來。

    ”我說:“噢呀,我才讓哥哥說啦,藏刀是吃肉的筷子。

    ”說着便拔出刀子,刮起骨頭上沒有啃幹淨的肉。

    俄霞說:“江洋啦,刀刃是朝裡的,不是朝外的。

    ”我又趕緊把刀子轉過來。

    他又說:“江洋啦,胖子要先喝湯後吃肉,瘦子要先吃肉後喝湯。

    ”我問:“為什麼?”他回答不上來。

    我便在他胳肢窩裡搗一下,就這一下,他就會笑得彎腰弓背。

    其實我跟俄霞好,主要是因為他是唯一一個可以被我關心的人。

    我說你的帽子戴歪啦,他便正一正。

    我說你的腰帶松脫啦,他便緊一緊。

    他不高興時,我一胳肢他就高興啦。

    他早晨醒不來時,我一唱歌他就醒啦。

    我唱的是《黃兒馬》: 黃兒馬跑過了一座山, 山連着錦緞鋪成的路, 拐來拐去上了天, 天上有什麼? 沒有雲彩花,沒有星星花, 隻有一片清澈的水, 水上漂着一百朵金蓮花。

     歌是梅朵教我的。

    說實話,不管洛洛還是俄霞,都比不上梅朵跟我好。

    梅朵似乎并不想關照我,隻想教會我。

    早晨她會從女生宿舍跑到男生宿舍,教我用幹牛糞吹旺爐竈上的火,晚上又會跑來教我用灰土埋住火。

    洛洛說:“你操心什麼?這裡有我,用不着江洋吹火埋火。

    ”梅朵小大人似的說:“我家的江洋,我不操心誰操心?”輪到她做飯時,她會把我叫到女生宿舍,教我順着骨頭解肉,水燒滾了再下肉,快熟的時候放鹽巴,等等;還教我站在牦母牛的肚子下面擠牛奶——“江洋啦,大拇指頭使勁,要握住胖的地方朝下擠,别忘了對準桶沿,對啦,就這樣擠,一捋一捋地擠。

    ”每次擠完奶,她都會說:“咂一口,咂一口。

    ”然後示範着讓我跪在地上,張嘴噙住牛的奶頭。

    “咂到了沒?”“沒有。

    ”“你沒咂過阿媽的奶嗎?使勁往裡咂。

    ”我咂到了,溫熱的馨香的甜絲絲的味道會讓我咂了一口還想咂一口。

    她說:“不能咂兩口,會把奶咂幹的,咂幹了奶,就不會再生奶啦。

    ”我隻好忍着,盡量做到不咂第二口。

    以後想起來,我會明白這是為什麼:學校的牦母牛沒有牛犢子,每次擠奶差不多會擠完,咂一口絕不是為了解饞,而是舍不得浪費掉殘留在奶頭裡的那一點奶,但千萬不能咂多,免得奶頭枯癟,枯癟的奶頭怎麼還能飽滿地裝奶呢?更多的時候,梅朵會帶着我去拾牛糞,掃羊糞,或者去河邊打水——有時候用臉盆端,有時候用水桶擡。

    冬天的沁多河被冰雪蓋得嚴嚴實實,她會搬起一塊石頭,在近岸處一口氣砸幾十下,直到砸出一個冰窟窿。

    我不行,我砸幾下就累了。

    我說:“才讓力氣大,你的力氣也大,我的力氣怎麼這麼小?”梅朵說:“角巴爺爺說砸的時候念祈福真言,力氣就大啦。

    ”我就邊念唵嘛呢叭咪吽邊砸,力氣果然大啦,一個冰窟窿終于被我砸出來啦。

     最開心的還是梅朵帶着我騎馬去放牧。

    有時是同騎一匹馬,兩個人都坐在鞍子裡,我在前面,她在後面,我靠着她,她抱着我。

    有時是我騎着她牽着,牽着牽着她就會悄悄把缰繩丢開,讓麥秀——我們的馬任意遊蕩。

    漸漸地,我熟悉了馬的步伐和颠簸的規律,身子不再僵硬地對抗,而是随順着它起伏搖晃;也學會了如何發布命令:甩缰繩,拽嚼子,踢肚子,使鞭子,等等。

    有一次她把我扶上馬背,說:“現在該你一個人騎啦,我不管你啦。

    ”我說:“噢呀。

    ”我騎了一會兒又聽她說:“角巴爺爺說羊不肥不算财,馬不跑不算騎,男人都是要參加賽馬會的。

    ”于是我打馬跑起來,越跑越快,越快越穩,感覺麥秀對待我跟對待梅朵是一樣的,溫順而聽話。

    但我沒想到這是一種算計,算計也是馬的特點:永遠期待着馴服,卻永遠不打算主動馴服。

    麥秀跑着跑着突然停下了,屁股猛地一擡,似乎随便一個動作就把我掀了下來。

    梅朵咯咯咯地笑。

    我從雪地上爬起來,揉着胳膊和屁股說:“你笑什麼?”“角巴爺爺說男人不摔三次是學不會騎馬的,這才是第一次。

    ”她再次扶我上馬,撺掇我驅馬跑起來,結果是一樣的,我又被摔了下來。

    我發現麥秀允許我騎它,卻不允許我騎着它奔跑,這是什麼意思?我被摔了七八次,依然沒有真正學會駕馭馬,每次都是麥秀故意使壞——揚起前蹄或尥起蹶子或奔跑中突然刹住。

    隻要摔下來梅朵就會咯咯咯地笑:“再騎,再騎,角巴爺爺說啦,馬欺負膽小的,瞧不起摔下來就不再騎的。

    ”可是我已經腰疼腿疼啦,不想再受傷啦。

    梅朵說:“沒有不受傷的男人,沒有不會騎馬的藏族人。

    ”她說這種話時總像個小大人,滿眼都是期待和督促,由不得我不聽。

    如果真的不受傷就不是男人,那也沒什麼,不是就不是,父親和母親都是親,男人和女人都是人。

    但如果不會騎馬就不是藏族人,那我是不幹的,藏族人和不是藏族人的區别太大啦。

    我說:“騎就騎,有什麼了不起。

    ”似乎隻要我在别人眼裡是個藏族人,什麼樣的苦我都能吃。

     有一天牧歸,洛洛看我鼻青臉腫的,便把梅朵和央金叫到跟前說:“梅朵你怎麼不拉着麥秀?江洋摔成了這個樣子,怎麼給強巴老師交代?央金你得管管你侄女啦。

    ”央金說:“你是班長,你直接給梅朵說。

    ”洛洛說:“梅朵聽我的,不要再讓江洋騎馬啦。

    ”梅朵說:“噢呀,江洋你以後不要再騎馬啦。

    ”我喊起來:“不行,我是藏族人。

    ”梅朵說:“對着哩。

    ”又面朝洛洛和央金問道,“你們見過不會騎馬的阿爸嗎?”洛洛和央金都說沒有。

    梅朵說:“江洋長大要做阿爸,男人都要做阿爸。

    ”洛洛說:“人家将來要回去,要做城裡的阿爸。

    ”我又喊起來:“我不回去,我不做城裡的阿爸。

    ”父親走過來,吃驚地望着我:“打架啦?”洛洛趕緊說:“哪個敢打江洋。

    ”我幾乎要哭了:“我要學騎馬。

    ”父親憐惜地摸摸我的臉,口氣平淡地說:“你不是一直在騎嗎?還沒學會?馬已經認識你啦,你可不能半途而廢,它不讓騎你就不騎,那就一輩子别想騎,所有的馬都不會讓你騎,馬是會傳話的。

    ”梅朵說:“我聽馬給馬說啦,那個叫江洋的,害怕啦。

    ”“我沒有害怕。

    ”我喊着跑過去,把還沒來得及卸下鞍鞯的麥秀拉到牛糞牆前,爬上牛糞牆騎了上去。

    我皺着眉頭,一臉憤怒:看,我害怕了嗎?我甩着缰繩讓麥秀走,快快地走,又讓它跑,讓它掉頭,讓它停下,再走,再跑。

    我準備好了十次二十次地被它摔下來,但是沒有。

    麥秀好像突然老實啦,再也不跟我作對啦。

    我的馬術老師梅朵喊道:“嚼子拉得不要太緊啦,麥秀已經服氣啦,你就是它的毛,再也甩不掉啦。

    ”的确如此,轉眼之間,我成了麥秀的一部分,它歪我不直,它直我不歪,或者我歪它不直,我直它不歪。

    我聽它的,它也聽我的,但更多的時候是一種默契,我剛要命令它往東,它就已經做到啦;我正要讓它掉頭,它的脖子已經彎過來啦。

    “跑起來吧。

    ”我說。

    麥秀立刻跑起來,好像說話跟缰繩的指揮和手腳的踢打是一樣的。

    在那麼多同學面前,我驕傲地策馬奔馳,一會兒遠了,一會兒近了。

    沒有人驚訝,更沒有人鼓掌,會騎馬是太正常的一件事,既然你是藏族人,馬就是你的腿。

    梅朵喊道:“江洋吃飯啦。

    ”我勒馬停下,得意地望了望洛洛和央金還有父親。

    父親說:“你不是已經會騎了嗎?以後會越騎越熟練。

    ”說罷轉身走了。

    我翻身下馬,不是被人扶下來的,而是踩着馬镫跳下來的,第一次我不用梅朵關照,穩穩地站到了地上。

    梅朵說:“這才像個哥哥的樣子。

    ”我摘下藍色棉帽扔到地上,暢快地讓頭冒着熱氣。

    梅朵望着藍色棉帽愣了片刻,突然說:“索南哥哥快來了吧?”我說:“他來我就騎他的馬。

    ” 我會騎馬啦,對我來說,這跟穿上皮袍一樣,是人生的一個裡程碑,說明我不僅是一個藏族人,還是一個被草原賜予了自由的藏族人。

    等下次輪到我跟梅朵放牧時,我們拉上了學校的兩匹馬,她騎一匹,我騎一匹,我先騎常騎的熟馬麥秀,後騎從未騎過的生馬斯雄。

    盡管斯雄性子更烈,卻一點也沒有為難我,甚至比麥秀更聽話。

    我問梅朵這是為什麼,梅朵認真地說:“我聽馬給馬說啦,江洋是個男人,梅朵姑娘的哥哥。

    ”我問:“馬給馬傳話時說藏話還是漢話?”梅朵說:“就像強巴阿爸,這一堂課藏話,下一堂課漢話。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她管父親叫阿爸啦。

     還有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每個星期六的歌舞晚會,我已經不怯場啦。

    梅朵教我的山歌、酒歌、勞動歌我基本都會啦,鍋莊、伊舞、熱巴舞也能跟上大家的節奏啦。

    我問梅朵:“藏族人就是我這個樣子的吧?”她不回答,卻跑向了父親:“強巴阿爸啦,我要回一趟家啦。

    ”父親問:“去幹什麼?”“去拿江洋的羔皮帽子,索南哥哥說話不算數,還不送來。

    ”“羊産冬羔的時候到啦,他哪有時間來學校。

    ”“可是江洋的耳朵凍壞啦,你沒見已經流膿了嗎?”父親說:“路那麼遠,你一個女孩不能去,要去我去。

    ”可是父親,你怎麼光說不做?怎麼就抽不出時間去一趟角巴爺爺家?你總是在為别人忙啊忙,早把我的羔皮帽子忘到九霄雲外啦。

    我天天站在學校前的雪地上望着索南曾經走來的方向,天天都會揉着望麻的眼睛失望而歸。

    我對梅朵說:“要是能把我的藍色棉帽換成藏族人的羔皮帽,我就徹徹底底是一個藏族人啦。

    ”梅朵說:“你還沒有牛皮靴子。

    ”我這才意識到我腳上是一雙漢族人的條絨面雞窩:“那怎麼辦?”梅朵沒有吭聲。

    晚上,睡夢裡,我看到一雙小靴子朝我走來。

     父親要出遠門了,去瑪沁岡日牧馬場完成角巴沒有完成的事:為保育院乞求一些糌粑。

    保育院的孩子都是漢族,頓頓牛羊肉,一個個都上火啦,拉的屎都變成羊糞蛋啦。

    阿尼瓊貢的眼鏡曼巴去了保育院,熬了草藥讓大家喝,又回去給王石說:“藥湯通便是可以的,但不能天天喝,喝多了别的麻煩就出來啦。

    糌粑,糌粑,一天一頓粗糌粑的要哩。

    ”王石向香薩主任求救。

    主任說:“難辦啦,幾十個人的口糧不是一布袋兩布袋的事,就算我親自去化緣也拿不來。

    ”王石知道阿尼瓊貢的糌粑來自黃河川道古老的香薩屬地,那裡有望不到邊的青稞谿卡(莊園),如今谿卡早就公社化,獻給阿尼瓊貢的糌粑少而又少。

    他無功而返,派了通信員果果向父親告急。

    父親說:“他是要我去一趟牧馬場嗎?是以沁多縣的名義呢,還是以角巴德吉的名義?”果果說:“王書記說啦,你随便,你是校長,聽說牧馬場的孩子也想來沁多小學上學。

    ”這麼着,父親和日尕就走了,走時給洛洛和央金千叮咛萬囑咐:“把所有學過的東西複習一遍,每天上午複習藏文藏話,下午複習漢文漢話,我回來就要考試。

    放牧多派一個人,晚出早歸,不要走得太遠,學校的母羊雖然都懷的是春羔,個别母羊提前生産也是有可能的,每天夜裡至少要查看兩次。

    梅朵紅太辛苦,白天晚上就指望它保護人畜是不行的,你們也要警醒些,一聽到狗叫就出來看看,昨天夜裡我聽到狼嗥聲啦。

    再就是晚上點名,央金點女生,洛洛點男生,點了名就睡,早點睡,不要一說話就說到半夜,第二天起不來,複習功課時又打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