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病室
關燈
小
中
大
常戴一頂鴨舌制帽,腳穿高統靴子,冬天穿着短皮襖。
他跟醫士謝爾蓋·謝爾蓋伊奇和會計交上了朋友,可是不知為什麼把其餘的官員叫做貴族,老躲着他們。
他的住所裡隻有一本書:《一八八一年維也納醫院最新處方》。
他到醫院來時總是随身帶着這本書。
每天晚上他在俱樂部玩台球,他不喜歡打牌。
在談話中他極愛使用這類言辭:“拖拖沓沓”,“廢話連篇”,“你别把水攪混”等等。
他每周來醫院兩次,查病房,看門診。
醫院裡沒有抗菌劑,沿用拔血罐放血,這些都使他憤怒,但他也不采用新辦法,唯恐這樣一來冒犯了安德烈·葉菲梅奇。
他把自己的同事安德烈·葉菲梅奇看做老滑頭,懷疑他很有錢财,内心裡嫉妒他。
要能占據他的職位他才高興呢。
九 三月末,一個春天的傍晚,那時地上已經沒有積雪,醫院的花園裡椋鳥開始歌唱,安德烈·葉菲梅奇把他的朋友郵政局長送到大門口。
正在這個時候,猶太人莫謝伊卡帶着他的戰利品回來,剛走進院子。
他沒戴帽子,光腳穿一雙淺幫套鞋,手裡拿着一小包讨來的東西。
“給個小錢吧!”他凍得渾身哆嗦,笑着對醫生說。
向來不拒絕人的安德烈·葉菲梅奇給了他一個十戈比硬币。
“這多麼不好,”他瞧着莫謝伊卡的光腳和又瘦又紅的踝骨想道,“全濕透了。
” 他的内心激起一種既像同情又像厭惡的感情,便跟在猶太人身後朝偏屋走去,時而看看他的秃頂,時而看看他的踝骨。
醫生剛走進屋子,尼基塔立即從一堆破爛上跳起來,站得筆直。
“你好,尼基塔,”安德烈·葉菲梅奇溫和地說,“最好能發給這個猶太人一雙靴子,要不然他會感冒的。
” “是,老爺。
我一定報告總務長。
” “勞駕了。
你可以用我的名義請求他,就說是我要你這麼幹的。
” 從外屋通向第六病室的門正開着。
伊凡·德米特裡躺在床上,撐着胳膊肘擡起身子,惶恐不安地聽着陌生人的聲音,突然認出了醫生。
他氣得渾身打顫,跳下床,漲紅了臉,圓瞪着眼,一臉兇相跑到病室中央。
“醫生來了!”他大聲叫道,哈哈大笑起來,“總算來了!先生們,我向你們道喜,醫生大駕光臨來探望我們啦!該死的渾蛋!”他突然尖叫一聲,發狂似的跺一下腳,那副模樣是病室裡的人從來沒有見過的,“打死這個渾蛋!不,打死還不解氣!該把他扔進糞坑裡淹死!” 安德烈·葉菲梅奇聽到這話,便從外屋朝病室裡張望,溫和地問: “這是為什麼?” “為什麼?”伊凡·德米特裡叫道,一臉威吓的神色向他逼近,一面戰戰兢兢地裹緊身上的病人服,“為什麼?你是賊!”他憎惡地說,還鼓起嘴巴,似乎想啐他一口,“騙子!劊子手!” “請安靜,”安德烈·葉菲梅奇抱歉地微笑着說,“我向您保證,我從來沒有偷過任何東西,至于其餘的,您恐怕過甚其詞了。
我看得出來,您生我的氣。
請安靜,我請您,如果可以的話,冷靜地告訴我:您為什麼生氣?” “您為什麼把我關在這裡?” “因為您有病。
” “是的,我有病。
可是要知道,成百上千的瘋子行動自由,因為你這蠢才分不清誰是瘋子,誰是健康人。
為什麼該我和這幾個不幸的人,像替罪羊似的代人受過,被關在這裡?您,醫士,總務長,以及你們醫院裡所有的壞蛋,在道德方面,比我們這裡的任何人都要卑鄙得多,為什麼我們被關起來,而不是你們呢?什麼邏輯?” “這跟道德和邏輯全不相幹。
一切取決于偶然。
誰被關起來,他就得待在這裡;誰沒有被關起來,他就可以自由行動。
就這麼回事。
至于我是醫生,您是精神病患者,這其中既與道德無關,也無邏輯可言,這純粹是一種毫無道理的偶然性。
” “這種胡扯我不懂……”伊凡·德米特裡悶聲說着,坐到自己床上。
莫謝伊卡因為尼基塔當着醫生的面不好意思搜查他,便把不少面包、紙币和果核攤在床上。
他還是凍得發抖,用悅耳的聲音很快地說着猶太話。
大概他以為他又在開鋪子了。
“放我出去,”伊凡·德米特裡說,他的聲音發顫。
“我不能。
” “為什麼不能?為什麼?” “因為這不取決于我。
您想一想,即使我放了您,您會有什麼好處?您出去吧。
可是城裡人或者警察還會捉住您,再送回來的。
” “對,對,這倒是真的……”伊凡·德米特裡說着,擦一下額頭,“這真可怕!那麼我該怎麼辦?怎麼辦?” 伊凡·德米特裡的聲音,他那張年輕聰明的臉和愁苦的面容,都讓安德烈·葉菲梅奇喜歡。
他想對這個年輕人親熱些,安慰他一下。
他挨着他坐到床上,想了想說: “您剛才問怎麼辦。
像您的這種處境,最好是從這裡逃出去。
可是,很遺憾,這徒勞無益。
您會叫人抓住的。
一旦社會對罪犯、精神病人和一般的不合時宜的人嚴加防範,把他們隔離起來,這個社會是不可戰勝的。
您隻有一種辦法:安下心來,并且認定您待在這裡是必要的。
” “這對誰都沒有必要。
” “既然存在監獄和瘋人院,那就總得有人住進去。
不是您就是我,不是我就是别的什麼人。
您等着吧,在遙遠的未來,監獄和瘋人院不再存在,到那時也就不會再有這些鐵窗和瘋人衣。
毫無疑問,這樣的時代遲早要來到的。
” 伊凡·德米特裡冷冷一笑。
“您開玩笑,”他眯起眼睛說,“像您和您的助手尼基塔這樣的老爺們跟未來沒有任何關系,但是您可以相信,體諒下情的先生,美好的時代一定會到來的!縱使我說得平淡無奇,您取笑吧,但是,新生活的曙光将普照大地,真理必勝,而且在我們的大街上将舉行盛大的慶典!我等不到那一天,早死了,然而我們的後代會等到的。
我衷心地祝賀他們,我高興,為他們高興!前進!願上帝保佑你們,朋友們!” 伊凡·德米特裡眼睛發亮,站了起來,朝窗子方向伸出雙手,用激動的聲音繼續道: “為了這些鐵窗我祝福你們!真理萬歲!我高興!” “我不認為有特别的理由值得高興,”安德烈·葉菲梅奇說,他覺得伊凡·德米特裡的動作像在演戲,這同樣讓他喜歡,“監獄和瘋人院即使沒有了,真理如您剛才講的勝利了,然而事情的本質不會改變,自然規律依然如故。
人們還會生病,衰老,死亡,跟現在一樣。
不管将來有多麼燦爛的曙光照耀你們的生活,到頭來人還得被釘進棺材,扔進墓穴。
” “那麼永生呢?” “哎,哪兒的話!” “您不相信,嘿,可是我相信。
不知是陀思妥耶夫斯基還是伏爾泰的書裡說的,如果沒有上帝,那麼人們也會把他造出來的。
我深信,如果沒有永生,那麼偉大的人類智慧遲早也會把它造出來的。
” “說得好,”安德烈·葉菲梅奇愉快地微笑着說,“您有信念,這很好。
有信念的人哪怕被砌在牆裡面也會生活得快樂的。
請問您在什麼地方受過教育?” “是的,我上過大學,不過沒有讀完。
” “您是個有思想、愛思考的人。
在任何環境中您都能找到内心的平靜。
旨在探明生活意義的那種自由而深刻的思考,對塵世浮華的全然蔑視——這是人類迄今為止最高的兩種幸福。
哪怕您生活在三道鐵欄裡面,您也能擁有這種幸福。
第歐根尼住在木桶裡,然而他比人間所有的帝王更幸福。
” “您的第歐根尼是呆子,”伊凡·德米特裡陰沉地說,“您為什麼要對我談起第歐根尼,談起什麼探明生活的意義?”他突然大為生氣,跳了起來,“我愛生活,我熱愛生活!我得了被害妄想症,經常恐懼萬分,然而有的時候我心裡充滿了對生活的渴望,這時我就害怕發瘋。
我渴望生活,渴望生活!” 他激動地在病室裡走來走去,壓低聲音又說: “當我幻想的時候,我便生出種種幻覺。
有人向我走來,我聽到說話聲和音樂,我似乎覺得,我是在樹林裡散步,在海邊徘徊,我是多麼渴望奔忙、操勞的生活……請告訴我外面有什麼新聞?”伊凡·德米特裡問,“外面怎麼樣了?” “您是想知道城裡的新聞呢,還是一般的新聞?” “那就先跟我講講城裡的新聞,再講講一般的新聞。
” “好吧。
城裡沉悶得令人厭倦……沒有人可以交談,聽不到一句有意思的話。
沒有新來的人。
不過,前不久倒是來了一個年輕的醫生霍博托夫。
” “他總算在我活着的時候來了。
怎麼樣,是個卑鄙小人吧?” “是的,一個沒有教養的人。
您知道嗎,這很奇怪……從各方面看,我們的許多省城挺活躍,思想并不停滞——這就是說,省城應當有真正的人。
可是不知什麼緣故,每一次那邊給我們派來的人都叫人看不上眼。
真是個不幸的城市!” “是的,真是個不幸的城市!”伊凡·德米特裡歎了一口氣,又笑起來,“那麼一般的新聞呢?報紙和雜志上有什麼文章?” 病室裡已經很暗。
醫生站起來,開始講起國内外的一些重要文章,講起當前出現的思想潮流。
伊凡·德米特裡仔細聽着,不時提個問題,可是突然間,他似乎想起了什麼可怕的事情,趕緊抱住頭,在床上躺下,背對着醫生。
“您怎麼啦?”安德烈·葉菲梅奇問道。
“您别想聽見我再說一句話,”伊凡·德米特裡粗魯地說,“别管我!” “那是為什麼?” “我對您說:别管我!真見鬼了!” 安德烈·葉菲梅奇聳了聳肩膀,歎口氣,走了出去。
經過外屋時他說:“這裡最好收拾一下,尼基塔……氣味真難聞!” “是,老爺。
” “多麼可愛的年輕人!”安德烈·葉菲梅奇走回寓所時想道,“我在此地住了那麼久,他恐怕是頭一個可以交談的人。
他善于思考,關心着應該關心的事。
” 他又坐下看書,後來上床睡覺,一直想着伊凡·德米特裡。
第二天早晨醒來,他記起昨天結識了一個聰明有趣的人,決定有空時再去看他一次。
十 伊凡·德米特裡還像昨天那樣抱着頭、縮着腿躺在床上。
“您好,我的朋友,”安德烈·葉菲梅奇說,“您沒有睡着吧?” “首先,我不是您的朋友,”伊凡·德米特裡對着枕頭說,“其次,您這是白費心思:您休想從我嘴裡掏出一句話來。
” “奇怪……”安德烈·葉菲梅奇發窘地嘟哝說,“昨天我們本來談得很融洽,可是不知為什麼您突然生氣了,立即住口不談了……恐怕我說得不太恰當,或者是有的想法不符合您的信念……” “哼,要我這麼相信您的話!”伊凡·德米特裡擡起身子,嘲諷地又恐懼地望着醫生說,他的眼睛是紅的。
“您可以到别的地方去刺探和拷問,在這裡您辦不到。
我還在昨天就明白您來幹什麼了。
” “奇怪的幻想!”醫生淡淡一笑,“這麼說,您把我當成密探了?” “是的,是這樣……我認為,密探也罷,醫生也罷,都是一回事,反正是派來試探我的。
” “唉,您這個人,請原諒我直說……真是個怪人!” 醫生坐到床前的凳子上,責備地搖着頭。
“不過就算您是對的,”他說,“就算我背信棄義想抓住您的錯話告到警察局去。
您被捕了,後來受審了。
可是難道您在法庭上在監獄裡就一定比在這裡更糟?如果判您終生流放甚至服苦刑,難道就一定比關在這間病室裡更糟?我以為不會更糟……那又有什麼可怕的?” 顯然這番話對伊凡·德米特裡起了作用。
他安心地坐下了。
那是下午四點多鐘。
平常這個時候,安德烈·葉菲梅奇總在寓所的各個房間裡走來走去,達留什卡便問他是不是該喝啤酒了。
這一天外面無風,天氣晴和。
“我飯後出來散步,您瞧,順路就上這兒來了,”醫生說,“完全是春天了。
” “現在是幾月?三月嗎?”伊凡·德米特裡問道。
“是的,三月底。
” “外面到處是爛泥吧?” “不,不完全是這樣。
花園裡已經有路可走了。
” “現在若能坐上四輪馬車去郊遊就好了,”伊凡·德米特裡像剛醒來似的一邊擦着紅眼睛一邊說,“然後回到家裡溫暖舒适的書房……再找個像樣的大夫治治頭疼……這種非人的生活我已經過了很久了。
這裡真糟糕!糟糕得叫人受不了!” 經曆了昨天的激奮之後,此刻他神情疲倦,無精打采,懶得說話。
他的手指不住地顫抖,看他的臉色可知他頭疼得厲害。
“在溫暖舒适的書房和這個病室之間沒有任何差異,”安德烈·葉菲梅奇說,“人的安甯和滿足不在他身外,而在他内心。
” “這話什麼意思?” “普通人以身外之物,如馬車和書房,來衡量命運的好壞,而有思想的人以自身來衡量。
” “您到希臘去宣傳這套哲學吧,那裡氣候溫暖,橙子芳香,可是您那套哲學跟這裡的氣候不相适應。
我跟誰談起過第歐根尼來了?跟您是嗎?” “是的,昨天您跟我談起過他。
” “第歐根尼不需要書房和溫暖的住所,那邊天氣炎熱,不需要這些東西。
他住他的木桶,吃橙子和橄榄就夠了。
如果他生活在俄羅斯,那麼别說十二月,在五月份他就會要求搬進房間裡住,恐怕他早冷得縮成一團了。
” “不,對寒冷,以及一般說來對所有的痛苦,人可以做到沒有感覺。
馬可·奧勒留說過:‘痛苦是人對病痛的一種生動觀念,如果你運用意志的力量改變這種觀念,抛開它,不再訴苦,痛苦就會消失。
’這是對的。
智者或者一般的有思想、愛思考的人,之所以與衆不同,就在于他蔑視痛苦,他總感到滿足,對什麼都不表驚奇。
” “這麼說來我是白癡,因為我痛苦,不滿,對人的卑鄙感到吃驚。
” “您用不着這樣。
如果您能經常地深入思考一番,您就會明白,那些使我們激動不安的身外之物是多麼微不足道。
竭力去探明生活的意義——這才是真正的幸福。
” “探明生活的意義……”伊凡·德米特裡皺起眉頭說,“什麼身外之物,内心世界……對不起,這些我不懂。
我隻知道,”他站起來,生氣地看着醫生說,“我隻知道上帝創造了我這個有血有肉有神經的人,是這樣,先生!人的機體組織既然富于生命力,那麼它對外界的一切刺激就應當有所反應。
我就有這種反應。
我疼痛,我就喊叫,流淚;看到卑鄙行為,我就憤怒;看到醜陋龌龊,我就厭惡。
在我看來,這本身就叫生活。
機體越是低下,它的敏感性就越差,它對外界刺激的反應能力就越弱;機體越高級,它就越敏感,對現實的反應就越強烈。
怎麼連這個也不懂呢?身為醫生,居然不知道這麼簡單的道理!為了能蔑視痛苦、任何時候都心滿意足、對什麼都不表驚奇,瞧,就得修煉到這般地步,”伊凡·德米特裡指着一身肥肉的胖農民說,“或者讓痛苦把你磨練得麻木不仁,對痛苦喪失了任何感覺,換句話說,也就是變成了活死人。
對不起,我不是智者,也不是哲學家,”伊凡·德米特裡氣憤地繼續道,“您的話我一點也不懂。
我不善于争議。
” “剛好相反,您的争議很出色。
” “您剛才講到的斯多葛派哲學家,是一些出色的人,但他們的學說早在兩千年前就停滞不前了,當時沒有絲毫進展,後來也不會發展,因為它不切實際,脫離生活。
它隻是在少數終生都在研究、玩味各種學說的人中間獲得成功,而大多數的人并不理解它。
那種宣揚漠視财富,漠視生活的舒适,蔑視痛苦和死亡的學說,對絕大多數人來說,是根本無法理解的,因為大多數人生來就不知道什麼是财富,什麼是生活的舒适;而蔑視痛苦對他來說也就是蔑視生活本身,因為人的全部實質就是由寒冷、饑餓、屈辱、損失以及對死亡的哈姆萊特式的恐懼等等感覺構成的。
全部生活就在于這些感覺中。
人可以因生活而苦惱,憎恨它,但不能蔑視它。
是這樣。
我再說一遍,斯多葛派的學說不可能有前途,從世紀初直到今天,您也知道,不斷進展的是鬥争,對痛苦的敏感,對刺激的反應能力……” 伊凡·德米特裡的思路突然中斷,他停下來,苦惱地擦着額頭。
“我有一句重要的話要說,可是我的思路亂了,”他說,“我剛才說什麼啦?哦,對了!我想說的是,有個斯多葛派的人為了替親人贖身,自己賣身為奴。
您瞧,可見連斯多葛派的人對刺激也是有反應的,因為要做出舍己為人這種壯舉,需要有一顆義憤填膺、悲天憫人的心靈。
在這個牢房裡,我把學過的東西都忘光了,否則我還會記起什麼的。
拿基督來說,怎麼樣?基督對現實的回答是哭泣、微笑、憂愁、憤怒,甚至苦惱。
他不是面帶微笑去迎接痛苦,也沒有蔑視死亡,而是在客西馬尼花園裡禱告,求天父叫這苦難離開他。
” 伊凡·德米特裡笑起來,坐下了。
“不妨假定人的安甯和滿足不在他身外,而在他的内心,”他又說,“不妨假定人應當蔑視痛苦,對什麼都不表示驚奇。
可是您根據什麼理由宣揚這種觀點呢?您是智者?哲學家?” “不,我不是哲學家,可是每個人都應當宣揚它,因為這是合乎情理的。
” “不,我想知道的是,為什麼您認為自己有資格來宣揚探明生活意義、蔑視痛苦等等這類觀點?難道您以前受過苦?您知道什麼叫痛苦?請問:您小時候挨過打嗎?” “不,我的父母痛恨體罰。
” “可是我經常挨父親的毒打。
我的父親是個性情暴躁、害痔瘡的文官,鼻子很大,脖頸灰黃。
不過還是談談您吧。
您這一輩子,誰也沒有用指頭碰過您一下,誰也沒有吓唬過您,折磨過您,您健壯得像頭牛。
您在父親的庇護下長大,他供您上學讀書,後來又找了一個高薪而清閑的肥缺。
二十多年來您住着不花錢的公房,供暖、照明、仆役,一應俱全,而且有權愛怎麼工作就怎麼工作,愛幹幾小時就幹幾小時,哪怕什麼事不做也行。
您生來就是個懶散、疲沓的人,所以您竭力把生活安排得不讓任何事情來打擾您,免得您動一動位子。
您把工作交給醫士和其他混蛋去做,自己坐在溫暖安靜的書房裡,積攢錢财,讀書看報。
您自得其樂,思考着各種各樣高尚的胡言亂語,而且還,”伊凡·德米特裡看一眼醫生的紅鼻子,“愛喝酒。
總而言之,您沒有見過生活,根本不了解生活,您隻是在理論上認識現實。
至于您蔑視痛苦、對什麼都不表示驚奇,其原因很簡單:人世的空虛,身外之物和内心世界,蔑視生活、痛苦、死亡,探明生活的意義,真正的幸福——凡此種種是最适合俄國懶漢的哲學。
比如說,您看見一個農民在打他的妻子。
何必抱不平呢?由他打去吧,反正兩人遲早都要死的,再說他打人侮辱的不是被打的人,而是他自己。
酗酒是愚蠢的,不成體統的,可是喝酒的要死,不喝酒的也要死。
有個村婦來找您,她牙疼……嘿,那算什麼?疼痛是人對病痛的一種觀念,再說這世界上沒有不生病的人,大家都要死的,所以你這婆娘,去你的吧,别妨礙我思考和喝酒。
年輕人來讨教怎樣生活,該做什麼。
換了别人回答前一定會認真考慮,可是您的答案是現成的:努力去探明生活的意義,或者努力去尋找真正的幸福。
可是這種神話中的‘真正的幸福’究竟是什麼呢?當然,答案是沒有的。
我們這些人被關在鐵牢裡,渾身膿瘡,受盡煎熬,可是這很好,合情合理,因為在這個病室和溫暖舒适的書房之間其實毫無差異。
好方便的哲學:無所事事,良心清白,自以為是個智者……不,先生,這不是哲學,不是思考,不是眼界開闊,而是懶惰,是巫師顯靈,是癡人說夢……是的!”伊凡·德米特裡又勃然大怒,“您蔑視痛苦,可是,如果您的手指叫房門夾一下,恐怕您就要扯開嗓門大喊大叫了!” “也許我不大喊大叫呢。
”安德烈·葉菲梅奇溫和地微笑着說。
“是嗎!哪能呢!假定說,您突然中風,咚的一聲栽倒了,或者有個混蛋和無恥小人,利用他的地位和官勢當衆侮辱您,您明知他這樣做可以不受懲罰——嘿,到那時您就會明白叫别人
他跟醫士謝爾蓋·謝爾蓋伊奇和會計交上了朋友,可是不知為什麼把其餘的官員叫做貴族,老躲着他們。
他的住所裡隻有一本書:《一八八一年維也納醫院最新處方》。
他到醫院來時總是随身帶着這本書。
每天晚上他在俱樂部玩台球,他不喜歡打牌。
在談話中他極愛使用這類言辭:“拖拖沓沓”,“廢話連篇”,“你别把水攪混”等等。
他每周來醫院兩次,查病房,看門診。
醫院裡沒有抗菌劑,沿用拔血罐放血,這些都使他憤怒,但他也不采用新辦法,唯恐這樣一來冒犯了安德烈·葉菲梅奇。
他把自己的同事安德烈·葉菲梅奇看做老滑頭,懷疑他很有錢财,内心裡嫉妒他。
要能占據他的職位他才高興呢。
九 三月末,一個春天的傍晚,那時地上已經沒有積雪,醫院的花園裡椋鳥開始歌唱,安德烈·葉菲梅奇把他的朋友郵政局長送到大門口。
正在這個時候,猶太人莫謝伊卡帶着他的戰利品回來,剛走進院子。
他沒戴帽子,光腳穿一雙淺幫套鞋,手裡拿着一小包讨來的東西。
“給個小錢吧!”他凍得渾身哆嗦,笑着對醫生說。
向來不拒絕人的安德烈·葉菲梅奇給了他一個十戈比硬币。
“這多麼不好,”他瞧着莫謝伊卡的光腳和又瘦又紅的踝骨想道,“全濕透了。
” 他的内心激起一種既像同情又像厭惡的感情,便跟在猶太人身後朝偏屋走去,時而看看他的秃頂,時而看看他的踝骨。
醫生剛走進屋子,尼基塔立即從一堆破爛上跳起來,站得筆直。
“你好,尼基塔,”安德烈·葉菲梅奇溫和地說,“最好能發給這個猶太人一雙靴子,要不然他會感冒的。
” “是,老爺。
我一定報告總務長。
” “勞駕了。
你可以用我的名義請求他,就說是我要你這麼幹的。
” 從外屋通向第六病室的門正開着。
伊凡·德米特裡躺在床上,撐着胳膊肘擡起身子,惶恐不安地聽着陌生人的聲音,突然認出了醫生。
他氣得渾身打顫,跳下床,漲紅了臉,圓瞪着眼,一臉兇相跑到病室中央。
“醫生來了!”他大聲叫道,哈哈大笑起來,“總算來了!先生們,我向你們道喜,醫生大駕光臨來探望我們啦!該死的渾蛋!”他突然尖叫一聲,發狂似的跺一下腳,那副模樣是病室裡的人從來沒有見過的,“打死這個渾蛋!不,打死還不解氣!該把他扔進糞坑裡淹死!” 安德烈·葉菲梅奇聽到這話,便從外屋朝病室裡張望,溫和地問: “這是為什麼?” “為什麼?”伊凡·德米特裡叫道,一臉威吓的神色向他逼近,一面戰戰兢兢地裹緊身上的病人服,“為什麼?你是賊!”他憎惡地說,還鼓起嘴巴,似乎想啐他一口,“騙子!劊子手!” “請安靜,”安德烈·葉菲梅奇抱歉地微笑着說,“我向您保證,我從來沒有偷過任何東西,至于其餘的,您恐怕過甚其詞了。
我看得出來,您生我的氣。
請安靜,我請您,如果可以的話,冷靜地告訴我:您為什麼生氣?” “您為什麼把我關在這裡?” “因為您有病。
” “是的,我有病。
可是要知道,成百上千的瘋子行動自由,因為你這蠢才分不清誰是瘋子,誰是健康人。
為什麼該我和這幾個不幸的人,像替罪羊似的代人受過,被關在這裡?您,醫士,總務長,以及你們醫院裡所有的壞蛋,在道德方面,比我們這裡的任何人都要卑鄙得多,為什麼我們被關起來,而不是你們呢?什麼邏輯?” “這跟道德和邏輯全不相幹。
一切取決于偶然。
誰被關起來,他就得待在這裡;誰沒有被關起來,他就可以自由行動。
就這麼回事。
至于我是醫生,您是精神病患者,這其中既與道德無關,也無邏輯可言,這純粹是一種毫無道理的偶然性。
” “這種胡扯我不懂……”伊凡·德米特裡悶聲說着,坐到自己床上。
莫謝伊卡因為尼基塔當着醫生的面不好意思搜查他,便把不少面包、紙币和果核攤在床上。
他還是凍得發抖,用悅耳的聲音很快地說着猶太話。
大概他以為他又在開鋪子了。
“放我出去,”伊凡·德米特裡說,他的聲音發顫。
“我不能。
” “為什麼不能?為什麼?” “因為這不取決于我。
您想一想,即使我放了您,您會有什麼好處?您出去吧。
可是城裡人或者警察還會捉住您,再送回來的。
” “對,對,這倒是真的……”伊凡·德米特裡說着,擦一下額頭,“這真可怕!那麼我該怎麼辦?怎麼辦?” 伊凡·德米特裡的聲音,他那張年輕聰明的臉和愁苦的面容,都讓安德烈·葉菲梅奇喜歡。
他想對這個年輕人親熱些,安慰他一下。
他挨着他坐到床上,想了想說: “您剛才問怎麼辦。
像您的這種處境,最好是從這裡逃出去。
可是,很遺憾,這徒勞無益。
您會叫人抓住的。
一旦社會對罪犯、精神病人和一般的不合時宜的人嚴加防範,把他們隔離起來,這個社會是不可戰勝的。
您隻有一種辦法:安下心來,并且認定您待在這裡是必要的。
” “這對誰都沒有必要。
” “既然存在監獄和瘋人院,那就總得有人住進去。
不是您就是我,不是我就是别的什麼人。
您等着吧,在遙遠的未來,監獄和瘋人院不再存在,到那時也就不會再有這些鐵窗和瘋人衣。
毫無疑問,這樣的時代遲早要來到的。
” 伊凡·德米特裡冷冷一笑。
“您開玩笑,”他眯起眼睛說,“像您和您的助手尼基塔這樣的老爺們跟未來沒有任何關系,但是您可以相信,體諒下情的先生,美好的時代一定會到來的!縱使我說得平淡無奇,您取笑吧,但是,新生活的曙光将普照大地,真理必勝,而且在我們的大街上将舉行盛大的慶典!我等不到那一天,早死了,然而我們的後代會等到的。
我衷心地祝賀他們,我高興,為他們高興!前進!願上帝保佑你們,朋友們!” 伊凡·德米特裡眼睛發亮,站了起來,朝窗子方向伸出雙手,用激動的聲音繼續道: “為了這些鐵窗我祝福你們!真理萬歲!我高興!” “我不認為有特别的理由值得高興,”安德烈·葉菲梅奇說,他覺得伊凡·德米特裡的動作像在演戲,這同樣讓他喜歡,“監獄和瘋人院即使沒有了,真理如您剛才講的勝利了,然而事情的本質不會改變,自然規律依然如故。
人們還會生病,衰老,死亡,跟現在一樣。
不管将來有多麼燦爛的曙光照耀你們的生活,到頭來人還得被釘進棺材,扔進墓穴。
” “那麼永生呢?” “哎,哪兒的話!” “您不相信,嘿,可是我相信。
不知是陀思妥耶夫斯基還是伏爾泰的書裡說的,如果沒有上帝,那麼人們也會把他造出來的。
我深信,如果沒有永生,那麼偉大的人類智慧遲早也會把它造出來的。
” “說得好,”安德烈·葉菲梅奇愉快地微笑着說,“您有信念,這很好。
有信念的人哪怕被砌在牆裡面也會生活得快樂的。
請問您在什麼地方受過教育?” “是的,我上過大學,不過沒有讀完。
” “您是個有思想、愛思考的人。
在任何環境中您都能找到内心的平靜。
旨在探明生活意義的那種自由而深刻的思考,對塵世浮華的全然蔑視——這是人類迄今為止最高的兩種幸福。
哪怕您生活在三道鐵欄裡面,您也能擁有這種幸福。
第歐根尼住在木桶裡,然而他比人間所有的帝王更幸福。
” “您的第歐根尼是呆子,”伊凡·德米特裡陰沉地說,“您為什麼要對我談起第歐根尼,談起什麼探明生活的意義?”他突然大為生氣,跳了起來,“我愛生活,我熱愛生活!我得了被害妄想症,經常恐懼萬分,然而有的時候我心裡充滿了對生活的渴望,這時我就害怕發瘋。
我渴望生活,渴望生活!” 他激動地在病室裡走來走去,壓低聲音又說: “當我幻想的時候,我便生出種種幻覺。
有人向我走來,我聽到說話聲和音樂,我似乎覺得,我是在樹林裡散步,在海邊徘徊,我是多麼渴望奔忙、操勞的生活……請告訴我外面有什麼新聞?”伊凡·德米特裡問,“外面怎麼樣了?” “您是想知道城裡的新聞呢,還是一般的新聞?” “那就先跟我講講城裡的新聞,再講講一般的新聞。
” “好吧。
城裡沉悶得令人厭倦……沒有人可以交談,聽不到一句有意思的話。
沒有新來的人。
不過,前不久倒是來了一個年輕的醫生霍博托夫。
” “他總算在我活着的時候來了。
怎麼樣,是個卑鄙小人吧?” “是的,一個沒有教養的人。
您知道嗎,這很奇怪……從各方面看,我們的許多省城挺活躍,思想并不停滞——這就是說,省城應當有真正的人。
可是不知什麼緣故,每一次那邊給我們派來的人都叫人看不上眼。
真是個不幸的城市!” “是的,真是個不幸的城市!”伊凡·德米特裡歎了一口氣,又笑起來,“那麼一般的新聞呢?報紙和雜志上有什麼文章?” 病室裡已經很暗。
醫生站起來,開始講起國内外的一些重要文章,講起當前出現的思想潮流。
伊凡·德米特裡仔細聽着,不時提個問題,可是突然間,他似乎想起了什麼可怕的事情,趕緊抱住頭,在床上躺下,背對着醫生。
“您怎麼啦?”安德烈·葉菲梅奇問道。
“您别想聽見我再說一句話,”伊凡·德米特裡粗魯地說,“别管我!” “那是為什麼?” “我對您說:别管我!真見鬼了!” 安德烈·葉菲梅奇聳了聳肩膀,歎口氣,走了出去。
經過外屋時他說:“這裡最好收拾一下,尼基塔……氣味真難聞!” “是,老爺。
” “多麼可愛的年輕人!”安德烈·葉菲梅奇走回寓所時想道,“我在此地住了那麼久,他恐怕是頭一個可以交談的人。
他善于思考,關心着應該關心的事。
” 他又坐下看書,後來上床睡覺,一直想着伊凡·德米特裡。
第二天早晨醒來,他記起昨天結識了一個聰明有趣的人,決定有空時再去看他一次。
十 伊凡·德米特裡還像昨天那樣抱着頭、縮着腿躺在床上。
“您好,我的朋友,”安德烈·葉菲梅奇說,“您沒有睡着吧?” “首先,我不是您的朋友,”伊凡·德米特裡對着枕頭說,“其次,您這是白費心思:您休想從我嘴裡掏出一句話來。
” “奇怪……”安德烈·葉菲梅奇發窘地嘟哝說,“昨天我們本來談得很融洽,可是不知為什麼您突然生氣了,立即住口不談了……恐怕我說得不太恰當,或者是有的想法不符合您的信念……” “哼,要我這麼相信您的話!”伊凡·德米特裡擡起身子,嘲諷地又恐懼地望着醫生說,他的眼睛是紅的。
“您可以到别的地方去刺探和拷問,在這裡您辦不到。
我還在昨天就明白您來幹什麼了。
” “奇怪的幻想!”醫生淡淡一笑,“這麼說,您把我當成密探了?” “是的,是這樣……我認為,密探也罷,醫生也罷,都是一回事,反正是派來試探我的。
” “唉,您這個人,請原諒我直說……真是個怪人!” 醫生坐到床前的凳子上,責備地搖着頭。
“不過就算您是對的,”他說,“就算我背信棄義想抓住您的錯話告到警察局去。
您被捕了,後來受審了。
可是難道您在法庭上在監獄裡就一定比在這裡更糟?如果判您終生流放甚至服苦刑,難道就一定比關在這間病室裡更糟?我以為不會更糟……那又有什麼可怕的?” 顯然這番話對伊凡·德米特裡起了作用。
他安心地坐下了。
那是下午四點多鐘。
平常這個時候,安德烈·葉菲梅奇總在寓所的各個房間裡走來走去,達留什卡便問他是不是該喝啤酒了。
這一天外面無風,天氣晴和。
“我飯後出來散步,您瞧,順路就上這兒來了,”醫生說,“完全是春天了。
” “現在是幾月?三月嗎?”伊凡·德米特裡問道。
“是的,三月底。
” “外面到處是爛泥吧?” “不,不完全是這樣。
花園裡已經有路可走了。
” “現在若能坐上四輪馬車去郊遊就好了,”伊凡·德米特裡像剛醒來似的一邊擦着紅眼睛一邊說,“然後回到家裡溫暖舒适的書房……再找個像樣的大夫治治頭疼……這種非人的生活我已經過了很久了。
這裡真糟糕!糟糕得叫人受不了!” 經曆了昨天的激奮之後,此刻他神情疲倦,無精打采,懶得說話。
他的手指不住地顫抖,看他的臉色可知他頭疼得厲害。
“在溫暖舒适的書房和這個病室之間沒有任何差異,”安德烈·葉菲梅奇說,“人的安甯和滿足不在他身外,而在他内心。
” “這話什麼意思?” “普通人以身外之物,如馬車和書房,來衡量命運的好壞,而有思想的人以自身來衡量。
” “您到希臘去宣傳這套哲學吧,那裡氣候溫暖,橙子芳香,可是您那套哲學跟這裡的氣候不相适應。
我跟誰談起過第歐根尼來了?跟您是嗎?” “是的,昨天您跟我談起過他。
” “第歐根尼不需要書房和溫暖的住所,那邊天氣炎熱,不需要這些東西。
他住他的木桶,吃橙子和橄榄就夠了。
如果他生活在俄羅斯,那麼别說十二月,在五月份他就會要求搬進房間裡住,恐怕他早冷得縮成一團了。
” “不,對寒冷,以及一般說來對所有的痛苦,人可以做到沒有感覺。
馬可·奧勒留說過:‘痛苦是人對病痛的一種生動觀念,如果你運用意志的力量改變這種觀念,抛開它,不再訴苦,痛苦就會消失。
’這是對的。
智者或者一般的有思想、愛思考的人,之所以與衆不同,就在于他蔑視痛苦,他總感到滿足,對什麼都不表驚奇。
” “這麼說來我是白癡,因為我痛苦,不滿,對人的卑鄙感到吃驚。
” “您用不着這樣。
如果您能經常地深入思考一番,您就會明白,那些使我們激動不安的身外之物是多麼微不足道。
竭力去探明生活的意義——這才是真正的幸福。
” “探明生活的意義……”伊凡·德米特裡皺起眉頭說,“什麼身外之物,内心世界……對不起,這些我不懂。
我隻知道,”他站起來,生氣地看着醫生說,“我隻知道上帝創造了我這個有血有肉有神經的人,是這樣,先生!人的機體組織既然富于生命力,那麼它對外界的一切刺激就應當有所反應。
我就有這種反應。
我疼痛,我就喊叫,流淚;看到卑鄙行為,我就憤怒;看到醜陋龌龊,我就厭惡。
在我看來,這本身就叫生活。
機體越是低下,它的敏感性就越差,它對外界刺激的反應能力就越弱;機體越高級,它就越敏感,對現實的反應就越強烈。
怎麼連這個也不懂呢?身為醫生,居然不知道這麼簡單的道理!為了能蔑視痛苦、任何時候都心滿意足、對什麼都不表驚奇,瞧,就得修煉到這般地步,”伊凡·德米特裡指着一身肥肉的胖農民說,“或者讓痛苦把你磨練得麻木不仁,對痛苦喪失了任何感覺,換句話說,也就是變成了活死人。
對不起,我不是智者,也不是哲學家,”伊凡·德米特裡氣憤地繼續道,“您的話我一點也不懂。
我不善于争議。
” “剛好相反,您的争議很出色。
” “您剛才講到的斯多葛派哲學家,是一些出色的人,但他們的學說早在兩千年前就停滞不前了,當時沒有絲毫進展,後來也不會發展,因為它不切實際,脫離生活。
它隻是在少數終生都在研究、玩味各種學說的人中間獲得成功,而大多數的人并不理解它。
那種宣揚漠視财富,漠視生活的舒适,蔑視痛苦和死亡的學說,對絕大多數人來說,是根本無法理解的,因為大多數人生來就不知道什麼是财富,什麼是生活的舒适;而蔑視痛苦對他來說也就是蔑視生活本身,因為人的全部實質就是由寒冷、饑餓、屈辱、損失以及對死亡的哈姆萊特式的恐懼等等感覺構成的。
全部生活就在于這些感覺中。
人可以因生活而苦惱,憎恨它,但不能蔑視它。
是這樣。
我再說一遍,斯多葛派的學說不可能有前途,從世紀初直到今天,您也知道,不斷進展的是鬥争,對痛苦的敏感,對刺激的反應能力……” 伊凡·德米特裡的思路突然中斷,他停下來,苦惱地擦着額頭。
“我有一句重要的話要說,可是我的思路亂了,”他說,“我剛才說什麼啦?哦,對了!我想說的是,有個斯多葛派的人為了替親人贖身,自己賣身為奴。
您瞧,可見連斯多葛派的人對刺激也是有反應的,因為要做出舍己為人這種壯舉,需要有一顆義憤填膺、悲天憫人的心靈。
在這個牢房裡,我把學過的東西都忘光了,否則我還會記起什麼的。
拿基督來說,怎麼樣?基督對現實的回答是哭泣、微笑、憂愁、憤怒,甚至苦惱。
他不是面帶微笑去迎接痛苦,也沒有蔑視死亡,而是在客西馬尼花園裡禱告,求天父叫這苦難離開他。
” 伊凡·德米特裡笑起來,坐下了。
“不妨假定人的安甯和滿足不在他身外,而在他的内心,”他又說,“不妨假定人應當蔑視痛苦,對什麼都不表示驚奇。
可是您根據什麼理由宣揚這種觀點呢?您是智者?哲學家?” “不,我不是哲學家,可是每個人都應當宣揚它,因為這是合乎情理的。
” “不,我想知道的是,為什麼您認為自己有資格來宣揚探明生活意義、蔑視痛苦等等這類觀點?難道您以前受過苦?您知道什麼叫痛苦?請問:您小時候挨過打嗎?” “不,我的父母痛恨體罰。
” “可是我經常挨父親的毒打。
我的父親是個性情暴躁、害痔瘡的文官,鼻子很大,脖頸灰黃。
不過還是談談您吧。
您這一輩子,誰也沒有用指頭碰過您一下,誰也沒有吓唬過您,折磨過您,您健壯得像頭牛。
您在父親的庇護下長大,他供您上學讀書,後來又找了一個高薪而清閑的肥缺。
二十多年來您住着不花錢的公房,供暖、照明、仆役,一應俱全,而且有權愛怎麼工作就怎麼工作,愛幹幾小時就幹幾小時,哪怕什麼事不做也行。
您生來就是個懶散、疲沓的人,所以您竭力把生活安排得不讓任何事情來打擾您,免得您動一動位子。
您把工作交給醫士和其他混蛋去做,自己坐在溫暖安靜的書房裡,積攢錢财,讀書看報。
您自得其樂,思考着各種各樣高尚的胡言亂語,而且還,”伊凡·德米特裡看一眼醫生的紅鼻子,“愛喝酒。
總而言之,您沒有見過生活,根本不了解生活,您隻是在理論上認識現實。
至于您蔑視痛苦、對什麼都不表示驚奇,其原因很簡單:人世的空虛,身外之物和内心世界,蔑視生活、痛苦、死亡,探明生活的意義,真正的幸福——凡此種種是最适合俄國懶漢的哲學。
比如說,您看見一個農民在打他的妻子。
何必抱不平呢?由他打去吧,反正兩人遲早都要死的,再說他打人侮辱的不是被打的人,而是他自己。
酗酒是愚蠢的,不成體統的,可是喝酒的要死,不喝酒的也要死。
有個村婦來找您,她牙疼……嘿,那算什麼?疼痛是人對病痛的一種觀念,再說這世界上沒有不生病的人,大家都要死的,所以你這婆娘,去你的吧,别妨礙我思考和喝酒。
年輕人來讨教怎樣生活,該做什麼。
換了别人回答前一定會認真考慮,可是您的答案是現成的:努力去探明生活的意義,或者努力去尋找真正的幸福。
可是這種神話中的‘真正的幸福’究竟是什麼呢?當然,答案是沒有的。
我們這些人被關在鐵牢裡,渾身膿瘡,受盡煎熬,可是這很好,合情合理,因為在這個病室和溫暖舒适的書房之間其實毫無差異。
好方便的哲學:無所事事,良心清白,自以為是個智者……不,先生,這不是哲學,不是思考,不是眼界開闊,而是懶惰,是巫師顯靈,是癡人說夢……是的!”伊凡·德米特裡又勃然大怒,“您蔑視痛苦,可是,如果您的手指叫房門夾一下,恐怕您就要扯開嗓門大喊大叫了!” “也許我不大喊大叫呢。
”安德烈·葉菲梅奇溫和地微笑着說。
“是嗎!哪能呢!假定說,您突然中風,咚的一聲栽倒了,或者有個混蛋和無恥小人,利用他的地位和官勢當衆侮辱您,您明知他這樣做可以不受懲罰——嘿,到那時您就會明白叫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