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節

關燈
來,轉向并指着戈登。

     這時,彼得·希梅爾也慢慢地走了過來,神情嚴肅,一副要發表演說的架勢。

     “喂……”他開口了,好像是被請來處理孩子們之間小小争執似的,“出什麼事了?” “你把你朋友帶走,”珠兒尖酸刻薄地說,“他打擾我們了。

    ” “你說什麼?” “你聽到我的話了!”她尖叫着說,“把你醉鬼朋友帶走。

    ” 她高起八度的音量蓋過了餐館裡的談笑聲,一個侍者急忙趕過來。

     “你得小聲點!” “這家夥喝醉了,”她叫喊道,“他侮辱我們。

    ” “啊哈,戈迪……”那個被指責的人仍不放棄,“我怎麼跟你說的來着。

    ”他轉頭對侍者說:“戈迪和我是朋友。

    我還努力幫過他,是不是,戈迪?” 戈登擡頭看。

     “幫過我?見鬼,沒有!” 珠兒突然起身抓住戈登的胳膊,幫他站起身來。

     “來吧,戈迪!”她俯身向前,半耳語地說,“我們離開這兒。

    這家夥醉得已經沒樣了。

    ” 戈登讓她把自己拽起來,開始往門口走去。

    珠兒回頭,對挑事的人恨恨地說:“我知道你!好朋友,我得說,你可真是個好朋友,他把你做的事全告訴我了。

    ” 然後,她抓起戈登的胳膊,一起穿過好奇的人群,結賬走人。

     “你得坐下。

    ”他們走了以後,侍者對彼得說。

     “什麼?坐下?” “對……要不就出去。

    ” 彼得轉向迪恩。

     “來,”他煽動地說,“把端盤子的家夥給揍趴下吧。

    ” “好。

    ” 他們向他走過去,臉垮耷着,侍者向後退。

     彼得突然伸出手去,從他身旁桌子上一個盆子裡抓起一把肉丁土豆泥,向空中一揚。

    肉丁像軟軟的雪片一樣,劃着沒精打采的抛物線,落到鄰座人的頭上。

     “嘿!小心點兒!” “把他趕出去!” “坐下吧,彼得!” “少他媽廢話!” 彼得哈哈大笑,沖大家鞠了一個躬。

     “謝謝你們的喝彩,女士們,先生們。

    要是有人肯借給我一點兒肉丁土豆和一頂高筒禮帽,我們會繼續表演的。

    ” 餐廳保安急急忙忙跑過來。

     “你必須出去!”他對彼得說。

     “見鬼,不!” “他是我朋友!”迪恩怒氣沖沖。

     一群侍者聚集起來。

     “把他扔出去!” “還是走吧,彼得。

    ” 短暫掙紮了一會兒,二人被推搡着轟到門邊。

     “我的帽子和大衣!”彼得大喊。

     “好,去拿吧,利索點兒。

    ” 保安松開了彼得,後者極其詭詐地飛速繞到另外一張桌子旁,大拇指頂着鼻尖,對那幫惱火的侍者迸出一陣嘲弄的大笑。

     “我想還是多待一會兒吧……”他說。

     追逐開始了。

    四個侍者被派去堵這邊,另外四個堵另一邊。

    迪恩抓住兩個侍者的上衣,經過另一輪的撕扯,侍者又開始去追彼得。

    最後,在打翻了一個糖罐子和幾杯咖啡之後,彼得終于被鉗住了雙臂。

    然而在收銀台旁又發生了一場新的争吵,那是因為彼得打算外帶另外一盆肉丁土豆,想用它扔警察去。

     當然這場因趕他出門而引起的騷動,在另外一個新情況面前就相形見绌了——餐館裡的人都被那景象所吸引,贊賞地觀望着,并且自顧發出拖長聲調的“哦……哦……哦”。

     餐館正面的大平闆玻璃已經變成深藍色,就像馬克斯菲爾德·帕裡什[3]畫筆下的月光——那藍色看上去好像緊貼在窗格上,就要擠進餐館裡來似的。

    曙光已經降臨哥倫布環形廣場,那魔性、歎為觀止的曙光,映出了不朽的克裡斯托弗巨大雕像的輪廓,且奇妙、詭異地與餐館裡越來越暗的黃色電燈光糅合在一起。

     [1]恰爾茲(Childs),20世紀20年代至30年代風靡美國的連鎖餐館,于60年代後期停業。

     [2]哥倫布環形廣場(ColumbusCircle)以發現美洲大陸的哥倫布命名,是紐約市曼哈頓地區著名的中心地标。

    于1905年首度建成,修複重建在2005年完工。

    廣場地處曼哈頓地區的中心,中央公園西南角,是百老彙大街、中央公園西路、中央公園南路(即第59街)和第八大道的交彙處,中心是哥倫布的雕塑,四周則是綠地、噴泉和供遊客休憩的長椅,是美國最為著名的首個道路交通圓形廣場。

    直至今日,它仍舊如同建成時一樣,行使着它主要交通樞紐的職責。

     [3]馬克斯菲爾德·帕裡什(MaxfieldParrish,1870—1966)是活躍在20世紀上半葉的美國畫家,插圖畫家。

    他的作品因鮮明飽和的色彩和理想化的新古典意象而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