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和一架鋼琴,然後是兩人的牽手

關燈
空無一物。

     他又把床單放了下來。

     之後的兩年時光一點點流逝,他漸漸被這座城市吞沒。

     他工作。

    他開車。

     他修剪草坪。

    一個善良的男孩,不錯的租戶。

     他怎麼可能預料到後來發生的這一切呢? 他怎麼能預料到兩年之後,一個移民女孩的父親會在東歐某個公園的長椅上過世?他怎麼能預料到那個女孩帶着愛的回憶和絕望的情緒,買了一架鋼琴,卻被送錯了地址,結果不是送到自己家,而是送到了他家門口——然後她就站在胡椒街的中央,身邊跟着三個無用的鋼琴搬運工? 從某種意義上來看,他其實從未離開過那個車庫的地闆。

    我無數次不由自主地想象過這樣的畫面: 他蹲在地闆上,然後慢慢站起身。

     遠處傳來車來車往的聲音——就好像海浪一般——他身後是漫長的五年時光。

    我一遍又一遍地在腦海中大喊: 快去行動,現在就去。

     去找那個女人和那架鋼琴。

     如果你現在不去,我們就不會存在了——沒有我們五兄弟,沒有珀涅羅珀,沒有什麼父與子——一切需要被創造出來,然後才能擁有,并竭盡全力向前推動。

     [1]邁克爾的昵稱。

     [2]艾米爾·紮托貝克(1922-2000),捷克運動員,迄今唯一一個在一屆奧運會上獲得5000米、10000米和馬拉松三枚金牌的運動員。

     [3]伊麗莎白·蒙哥馬利(1933-1995),美國女演員。

     [4]艾拉·費茲傑拉(1917-1996),美國歌手、演員。

     [5]《奴隸》為系列作品,是米開朗基羅為教皇尤利烏斯二世的陵墓所作。

    ——編注 [6]英文原文中,“廢物”(prick)和“磚頭”(brick)位于句末,押尾韻。

     [7]原文中,“發洩”一詞也有“松開缰繩”之意。

     [8]位于法國嘉德省,是世界上現存最高的高架引水橋。

    ——編注 [9]位于德國巴伐利亞州雷根斯堡。

     [10]即賈馬拉特橋,位于沙特阿拉伯的米納。

    ——編注 [11]即悉尼大橋,毗鄰悉尼歌劇院,是世界上最高的鋼架拱橋。

     [12]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兩國的公衆假日,是為了紀念1915年4月25日在加裡波利之戰中對抗土耳其軍隊的澳新軍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