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 再幻想 ——《金絲猿的故事》經典版小注
關燈
小
中
大
《金絲猿的故事》二〇〇〇年由“聯合文學”第一次出版,成書後自己再讀,深覺第四章經營得不妥當,多年來一直想修改它,現逢“聯合文學”出“經典版”,正好動筆。
這一章,《每種認知過程都是憂郁的——日志》,原來寫的是人物馬懷甯的入山旅程,以日志方式進行叙述,文中收錄了不少有關華夏西南曆史地理風物傳說等資料,和一個一廂情願的尋猿而見猿的結局。
現在保留原章正題,副題“日志”及内容全删,新寫三場戰役取代,改副題為:百重崗之戰、雪花,和林淖。原本中有關金絲猿的生态描述,用得上的都轉去第一章,由筵席賓客們在酒酣耳熱中引介,用不上的索性都舍了。這麼改動,一是盼能消除資料彙輯的斧锉之痕,一是想脫離在當代文學中已為人知的生态環保議題。從“聯合文學”總編輯王聰威先生通知将再版小說的去年春天開始,一改再改十數遍而不止,卻是努力在剔除字裡行間的不必要的熱情和其他各種nonsense。
大局變動,細節自然也得随之變動,與其說是修訂,不如稱之為再幻想,而在重新編造故事的過程中,對寫者的我來說,越發領悟了一件事——文學無它,就是文字。
這一章,《每種認知過程都是憂郁的——日志》,原來寫的是人物馬懷甯的入山旅程,以日志方式進行叙述,文中收錄了不少有關華夏西南曆史地理風物傳說等資料,和一個一廂情願的尋猿而見猿的結局。
現在保留原章正題,副題“日志”及内容全删,新寫三場戰役取代,改副題為:百重崗之戰、雪花,和林淖。原本中有關金絲猿的生态描述,用得上的都轉去第一章,由筵席賓客們在酒酣耳熱中引介,用不上的索性都舍了。這麼改動,一是盼能消除資料彙輯的斧锉之痕,一是想脫離在當代文學中已為人知的生态環保議題。從“聯合文學”總編輯王聰威先生通知将再版小說的去年春天開始,一改再改十數遍而不止,卻是努力在剔除字裡行間的不必要的熱情和其他各種nonsense。
大局變動,細節自然也得随之變動,與其說是修訂,不如稱之為再幻想,而在重新編造故事的過程中,對寫者的我來說,越發領悟了一件事——文學無它,就是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