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所有認知過程都是憂郁的(M Proust,1871—1922)
關燈
小
中
大
白晝漸漸從晨霭中醒來,船向前航行,在波光的河面劃出如鱗如羽的細紋。
懷甯靠着船邊站穩了腳,瓷罐傾斜在一個合适的角度,雙手緊握着瓷罐,保持了這樣的姿勢,讓灰從罐裡均勻而持續地傾出。
襯托在曦光中灰透亮了,金粉一樣灑落和灑落,随着緩慢前進的船速,灑落在粼粼閃爍的江面,直到全部都盡了,完成了對父親的承諾。
河景逐漸開闊,水天一色,在旭光中從田野、公路、電杆、樓宇、房舍,回到顔色、嗅覺、味覺、觸覺,和光影的世界,與叙述裡的城市重新疊合,再進入故事。
果然将軍如約前來,卻是少年的容貌,一身戎裝飒爽,肩帶斜過前胸挺拔地系在腰際,雪白色手套,及膝的長馬靴,正是照片裡的英姿。
總算是看見了? 看見了。
相信了? 相信了。
那麼,将軍笑着說,可以告訴你故事的其餘了。
1.百重崗之戰 一九四八年十一月,戰争來到最後的總決戰,勝負懸于惘川流域,是的,就像你在地圖上見到的,這一線水域東薄江湖,南入海洋,西出峻嶺,北上岩漠,绾握各方要道,守得住,壓制對手在北岸,能保住半壁江山,也能讓轉移島嶼的行動獲得充分的時間;守不住,對手渡江躍進南方,直逼中央,山河便将變色。
百重崗群山懷抱,溝壑縱橫,崮崮相連,盤踞在坡原之上,密林河川護衛屏障,形成自然的防禦重點,易守難攻,這是古來的兵家必争之地,此時的聯絡線上的樞紐,總戰部下令馬至堯将軍率第八兵團向百重崗轉進,守備山嶺,一方面因為将軍剿匪以來屢建殊勳,一方面因為将軍熟知當地地形人情,這裡是他的家鄉。
将軍推算對方兵力龐大,民工素質雖然參差不齊,但是動辄以萬計,且有強有力的後勤保障,不可忽視。
他的部隊是重械隊,平地上千軍萬馬都能應付,進入山區作戰不能施展是個考慮。
然而将軍身為捍衛國家效忠領袖的忠貞軍人,中樞要他去哪裡他就去哪裡,何況這一戰的成敗将嚴重影響其他戰局,是将軍過人的沉穩作風受到了重視才被點名受任的,這般得到領袖的嘉賞,将軍除感激外自不作二想。
南方大勢緊急,臨危受任,将軍心中其實頗感到驕傲,是的,芸芸諸将之間,除了他,誰能、誰敢承擔這一任務的呢?想到自己擁有訓練有素打過硬仗的勁旅、機械化現代裝備,戰勢上具有居高臨下的優勢,何況各脈友軍隔山相望,都在幾個小時的救援裡程内,将軍對勝利充滿了堅強的鬥志和必勝的信念。
善用奇兵的将軍這次使用的策略是,據守山崗以自己為吊餌,吸引對手野戰部隊集合兵力來環打,這時由鄰近第七軍團東下從對手背後進行阻擊,第九軍團從西南跟上應合,前後火線夾擊,中央爆出火花,就能殲滅對手一支最主要的兵力。
這招險計隻有将軍敢想,也隻有将軍敢做,但是成功系于一個條件,是的,他必須能做持久戰,而友軍必須能如時或及時趕到,否則就會成為甕中之鼈,後果不堪設想。
将軍擺出這棋子,隐隐也感到險,暗自留下一個退路,如果情況不利,撤至十裡外的臨莊,在多條水渠通向南方的臨莊,他可以有一條生路。
将軍已先令親信侍衛隊長率子弟兵騎兵隊千名駐守臨莊,随時應變迎接。
從山崗背掖小徑撤退和騎兵隊會合,沿水道南馳,對手不明水路必不敢貿然尾追,就可以重歸大軍轉危為安。
将軍令辎重營留守,不帶重械,帶迫擊炮、輕重機槍等,騾馬等,率隊向百重崗進發,人馬種種都拉拔到山嶺後,迅速排兵列陣,展開防守工事。
不出所料,對手果然彙集東南地區各路兵力前來,發動主力縱隊,目标是要用最快的時間杜絕将軍的外圍援進,把他孤立起來,徹底消滅他。
第一輪攻勢開始,對方放出民工和士兵的混合打陣,瞬間一批批穿百姓衣服的和穿軍服的蜂擁上來,快速迂回穿插,一心要岔切将軍與外的連接。
将軍這邊随即應戰,先用密集炮火炸轟對方沖鋒陣線,再用榴彈、重機槍等掃射其餘。
蓋地鋪天前仆後繼隻見人衆奔跑翻騰攀爬在原野山坡,密密麻麻,不見天空地面不斷湧上來湧上來,放眼望去遍地皆是人,視線所及滿山滿坡滿谷皆是人,無止無休無盡,人類為蟲仔為草芥再沒有這樣慘烈的規模了。
對方沖鋒兵不斷密集上前,專為消耗這邊的彈藥,繼之開動主力部隊才是正式開打。
将軍集中精良武器和藥彈,驟雷急雨般轟出去,山面彈孔密布,岩石爆裂成碎片,一塊都不能幸免,炮聲槍聲呐喊聲,漫天的煙硝,鋪地的火光,一波接一波像暴風雨中的波濤和草浪,覆倒又翻起,翻起又覆倒,傷者亡者很快積累,好像地面一下子湧起了新丘陵,這裡那裡都冒出了新土垛。
對方不惜犧牲劇烈,壓縮速度和決戰勇氣都令人吃驚,将軍一面應戰,一面急催第七軍照計劃馳進,向第九軍發電要求立刻啟動後備增援,急電剿總部請火速促令各軍開拔圍進敵後。
戰事變化倏忽,将軍不知道,還沒來得及知道,不過兩天第八軍在對手迂回襲擊下已經自顧不暇,僅能保有原來陣地,無力出擊救援了。
而第七軍這邊,對方内線埋伏早已掌控情報,善于偷襲的對方得知兵力秘密轉移,乘隙突擊總部,開拔路上的第七軍受令回調保衛,頗有損傷,團總急于自保而徑自放棄合剿方案,也不能過來照顧了。
身曆
懷甯靠着船邊站穩了腳,瓷罐傾斜在一個合适的角度,雙手緊握着瓷罐,保持了這樣的姿勢,讓灰從罐裡均勻而持續地傾出。
襯托在曦光中灰透亮了,金粉一樣灑落和灑落,随着緩慢前進的船速,灑落在粼粼閃爍的江面,直到全部都盡了,完成了對父親的承諾。
河景逐漸開闊,水天一色,在旭光中從田野、公路、電杆、樓宇、房舍,回到顔色、嗅覺、味覺、觸覺,和光影的世界,與叙述裡的城市重新疊合,再進入故事。
果然将軍如約前來,卻是少年的容貌,一身戎裝飒爽,肩帶斜過前胸挺拔地系在腰際,雪白色手套,及膝的長馬靴,正是照片裡的英姿。
總算是看見了? 看見了。
相信了? 相信了。
那麼,将軍笑着說,可以告訴你故事的其餘了。
1.百重崗之戰 一九四八年十一月,戰争來到最後的總決戰,勝負懸于惘川流域,是的,就像你在地圖上見到的,這一線水域東薄江湖,南入海洋,西出峻嶺,北上岩漠,绾握各方要道,守得住,壓制對手在北岸,能保住半壁江山,也能讓轉移島嶼的行動獲得充分的時間;守不住,對手渡江躍進南方,直逼中央,山河便将變色。
百重崗群山懷抱,溝壑縱橫,崮崮相連,盤踞在坡原之上,密林河川護衛屏障,形成自然的防禦重點,易守難攻,這是古來的兵家必争之地,此時的聯絡線上的樞紐,總戰部下令馬至堯将軍率第八兵團向百重崗轉進,守備山嶺,一方面因為将軍剿匪以來屢建殊勳,一方面因為将軍熟知當地地形人情,這裡是他的家鄉。
将軍推算對方兵力龐大,民工素質雖然參差不齊,但是動辄以萬計,且有強有力的後勤保障,不可忽視。
他的部隊是重械隊,平地上千軍萬馬都能應付,進入山區作戰不能施展是個考慮。
然而将軍身為捍衛國家效忠領袖的忠貞軍人,中樞要他去哪裡他就去哪裡,何況這一戰的成敗将嚴重影響其他戰局,是将軍過人的沉穩作風受到了重視才被點名受任的,這般得到領袖的嘉賞,将軍除感激外自不作二想。
南方大勢緊急,臨危受任,将軍心中其實頗感到驕傲,是的,芸芸諸将之間,除了他,誰能、誰敢承擔這一任務的呢?想到自己擁有訓練有素打過硬仗的勁旅、機械化現代裝備,戰勢上具有居高臨下的優勢,何況各脈友軍隔山相望,都在幾個小時的救援裡程内,将軍對勝利充滿了堅強的鬥志和必勝的信念。
善用奇兵的将軍這次使用的策略是,據守山崗以自己為吊餌,吸引對手野戰部隊集合兵力來環打,這時由鄰近第七軍團東下從對手背後進行阻擊,第九軍團從西南跟上應合,前後火線夾擊,中央爆出火花,就能殲滅對手一支最主要的兵力。
這招險計隻有将軍敢想,也隻有将軍敢做,但是成功系于一個條件,是的,他必須能做持久戰,而友軍必須能如時或及時趕到,否則就會成為甕中之鼈,後果不堪設想。
将軍擺出這棋子,隐隐也感到險,暗自留下一個退路,如果情況不利,撤至十裡外的臨莊,在多條水渠通向南方的臨莊,他可以有一條生路。
将軍已先令親信侍衛隊長率子弟兵騎兵隊千名駐守臨莊,随時應變迎接。
從山崗背掖小徑撤退和騎兵隊會合,沿水道南馳,對手不明水路必不敢貿然尾追,就可以重歸大軍轉危為安。
将軍令辎重營留守,不帶重械,帶迫擊炮、輕重機槍等,騾馬等,率隊向百重崗進發,人馬種種都拉拔到山嶺後,迅速排兵列陣,展開防守工事。
不出所料,對手果然彙集東南地區各路兵力前來,發動主力縱隊,目标是要用最快的時間杜絕将軍的外圍援進,把他孤立起來,徹底消滅他。
第一輪攻勢開始,對方放出民工和士兵的混合打陣,瞬間一批批穿百姓衣服的和穿軍服的蜂擁上來,快速迂回穿插,一心要岔切将軍與外的連接。
将軍這邊随即應戰,先用密集炮火炸轟對方沖鋒陣線,再用榴彈、重機槍等掃射其餘。
蓋地鋪天前仆後繼隻見人衆奔跑翻騰攀爬在原野山坡,密密麻麻,不見天空地面不斷湧上來湧上來,放眼望去遍地皆是人,視線所及滿山滿坡滿谷皆是人,無止無休無盡,人類為蟲仔為草芥再沒有這樣慘烈的規模了。
對方沖鋒兵不斷密集上前,專為消耗這邊的彈藥,繼之開動主力部隊才是正式開打。
将軍集中精良武器和藥彈,驟雷急雨般轟出去,山面彈孔密布,岩石爆裂成碎片,一塊都不能幸免,炮聲槍聲呐喊聲,漫天的煙硝,鋪地的火光,一波接一波像暴風雨中的波濤和草浪,覆倒又翻起,翻起又覆倒,傷者亡者很快積累,好像地面一下子湧起了新丘陵,這裡那裡都冒出了新土垛。
對方不惜犧牲劇烈,壓縮速度和決戰勇氣都令人吃驚,将軍一面應戰,一面急催第七軍照計劃馳進,向第九軍發電要求立刻啟動後備增援,急電剿總部請火速促令各軍開拔圍進敵後。
戰事變化倏忽,将軍不知道,還沒來得及知道,不過兩天第八軍在對手迂回襲擊下已經自顧不暇,僅能保有原來陣地,無力出擊救援了。
而第七軍這邊,對方内線埋伏早已掌控情報,善于偷襲的對方得知兵力秘密轉移,乘隙突擊總部,開拔路上的第七軍受令回調保衛,頗有損傷,團總急于自保而徑自放棄合剿方案,也不能過來照顧了。
身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