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尼克的父親為何變成胡人
關燈
小
中
大
關于圖尼克父親第二次被遺棄(真正的遺棄、一輩子的遺棄)的事件始末,有兩個版本。
一個是他從小到大極有限且破碎從他父親口中聽到的典型異鄉人故事——比異鄉人還要異鄉人,因為那是被一群流浪者甩離出他們已少得可憐的那個隊伍,你隻剩一個人,像火箭發射向太空過程沿途拋棄的那些廢鐵零件肢解後一小片孤零零在無重力黑暗中漂浮的故事——他的父親、圖尼克的祖父隻給他一張單程船票,一點點錢(怕他受不了孤獨之苦自己買回程票再跑回來),就押他上船讓他獨自一人前往當時國共第二階段鬥争——争取海外華僑回各自表述的祖國:其實密探四伏已被叛将和匪諜弄得杯弓蛇影的“自由中國”與“要原子不要褲子”獨生子将在韓戰美軍炮火下陣亡的毛的紅色中國——冷戰初期氛圍下的台灣,台北。
這是他父親從小對他拳打腳踢,擔心他成為耽于逸樂的懦弱劣種的背景故事,像那些搖頭店裡軀體搖晃解離背後必須配上的低音喇叭重擊鼓聲。
咚、咚、咚、咚。
因為我們無比孤獨,我的父親遺棄我,我又分裂出你,也許那孤獨雪豹逆着暴風雪攀上雪峰之巅隻為受找到可以讓自己孤獨死去的本能驅使這個故事就是我們的故事,有一天也許我也會将你遺棄(或者是你把我遺棄),所以你必須像我一樣成為不死者、賴活者,最孤獨之境也能忍受活下去的強者。
他印象中(以及他母親回憶更早遠的時光中)他父親一生沒有朋友,把他們家的大門鎖上像為了抵抗外面那個陽光燦爛世界的誘惑,什麼誘惑?人的誘惑,孤獨的我想加入人群裡的誘惑,想去蹭各式各樣人們身體混合成一團複雜迷離的氣味讓自己的氣味消失其中的誘惑。
他父親在台北讀完師範大學,拿到中學教師資格,完全逆反于當時這城裡“外省人”群聚窩擠這浮土之城隐隐盼着有一天在這臨時“首都”第一時間搭機乘船回去他們故鄉的慣性,獨自申請台東附近一個叫“成功”的偏遠漁村任教。
像固執孤獨的受創少年,即使在這被棄之島,仍要挑一處距離那遺棄他的父親所在方位最遠的角落,背對着蜷縮着自己後半輩子的姿勢。
但三十年後他祖父告訴他的是另外一個版本。
那時圖尼克的祖父(沒錯,就是那個鐵道老人,那個和第二個妻子另外真正在印度建立一個家庭,他那些胚胎沒捏壞歪斜的第二代第三代開枝散葉如今遍布加拿大、英國和澳洲的遺棄大神)已被檢驗出癌症末期,隻剩半年壽命,在臨終前巡遊世界一圈看過他那些已和洋鬼子配種的後代後,最後一站來到這個他遺忘了一輩子(不,他沒說,但他始終沒忘)的大兒子落腳的島嶼。
他祖父說,那時逃亡到中印邊界的這一批國民黨西北官員、家屬、公職人員,和陸續和他們一樣千裡跋涉穿過青康藏高原一批一批越境的難民,群聚在孟買的一處城區。
在那個潮濕燠熱,空氣中滿是塵土和胡椒暴烈氣味、白日臉龐漆黑人夜卻如金箔發亮,貧窮、枯痩、大眼睛馴良哀傷,任牛群滿街漫走的印象居民眼中,這一群輪廓扁平,頭發、眉毛稀疏、眼睛小而無玻璃折光,喜食牛肉的“不信神者”,是一群比他們還内向且憂郁的侵入者。
他們的語言天分不高,不知如何和英國人打交道,無趣不懂娛樂卻自認比當地人活在一個更現代化的時空意識裡。
且似乎他們多禮拘謹的外表下隐藏着外族無法理解的暴力:無論那是對别人施加在他們身上暴力的記憶,或是他們與生俱來的暴力天性。
不到十萬人的中國流亡者聚集區,每天都傳出仇殺、滅門血案、綁架、在仇家開的餐廳下毒讓無辜食客集體暴斃種種駭人聽聞的血腥事件,再加上國共各自在此工作的特工和當地原來的華人黑幫,暗殺、秘密失蹤,毒品和軍火走私,賄賂地方官員……使得某些老輩印度教徒回憶起十幾世紀前像從濕婆神噩夢破洞中暴風烈焰般席卷整個次大陸最後又在自己吞噬自己的噩夢中幻術般消失的蒙古人。
他們被認定為阿修羅的後代,習慣自己屠殺自己。
于是,圖尼克的祖父在這築于别人神廟腳下的幻影之城裡,開了自己的洗染廠。
透過從前鐵路局的老關系進口機器、染劑、打通關節、雇用十幾個流亡華人和十幾個印度工人,甚至在當地僑社混到了個有影響力的位置,和其他僑領籌辦華人小學和中學,并在内容枯燥貧乏的當地華報上寫一些關于中國鐵道建設藍圖的文章。
這時候,圖尼克的父親,那個終其一生将自己包裹在被遺棄的迷霧裡的少年——像史努比漫畫中那個整天抱着一條
一個是他從小到大極有限且破碎從他父親口中聽到的典型異鄉人故事——比異鄉人還要異鄉人,因為那是被一群流浪者甩離出他們已少得可憐的那個隊伍,你隻剩一個人,像火箭發射向太空過程沿途拋棄的那些廢鐵零件肢解後一小片孤零零在無重力黑暗中漂浮的故事——他的父親、圖尼克的祖父隻給他一張單程船票,一點點錢(怕他受不了孤獨之苦自己買回程票再跑回來),就押他上船讓他獨自一人前往當時國共第二階段鬥争——争取海外華僑回各自表述的祖國:其實密探四伏已被叛将和匪諜弄得杯弓蛇影的“自由中國”與“要原子不要褲子”獨生子将在韓戰美軍炮火下陣亡的毛的紅色中國——冷戰初期氛圍下的台灣,台北。
這是他父親從小對他拳打腳踢,擔心他成為耽于逸樂的懦弱劣種的背景故事,像那些搖頭店裡軀體搖晃解離背後必須配上的低音喇叭重擊鼓聲。
咚、咚、咚、咚。
因為我們無比孤獨,我的父親遺棄我,我又分裂出你,也許那孤獨雪豹逆着暴風雪攀上雪峰之巅隻為受找到可以讓自己孤獨死去的本能驅使這個故事就是我們的故事,有一天也許我也會将你遺棄(或者是你把我遺棄),所以你必須像我一樣成為不死者、賴活者,最孤獨之境也能忍受活下去的強者。
他印象中(以及他母親回憶更早遠的時光中)他父親一生沒有朋友,把他們家的大門鎖上像為了抵抗外面那個陽光燦爛世界的誘惑,什麼誘惑?人的誘惑,孤獨的我想加入人群裡的誘惑,想去蹭各式各樣人們身體混合成一團複雜迷離的氣味讓自己的氣味消失其中的誘惑。
他父親在台北讀完師範大學,拿到中學教師資格,完全逆反于當時這城裡“外省人”群聚窩擠這浮土之城隐隐盼着有一天在這臨時“首都”第一時間搭機乘船回去他們故鄉的慣性,獨自申請台東附近一個叫“成功”的偏遠漁村任教。
像固執孤獨的受創少年,即使在這被棄之島,仍要挑一處距離那遺棄他的父親所在方位最遠的角落,背對着蜷縮着自己後半輩子的姿勢。
但三十年後他祖父告訴他的是另外一個版本。
那時圖尼克的祖父(沒錯,就是那個鐵道老人,那個和第二個妻子另外真正在印度建立一個家庭,他那些胚胎沒捏壞歪斜的第二代第三代開枝散葉如今遍布加拿大、英國和澳洲的遺棄大神)已被檢驗出癌症末期,隻剩半年壽命,在臨終前巡遊世界一圈看過他那些已和洋鬼子配種的後代後,最後一站來到這個他遺忘了一輩子(不,他沒說,但他始終沒忘)的大兒子落腳的島嶼。
他祖父說,那時逃亡到中印邊界的這一批國民黨西北官員、家屬、公職人員,和陸續和他們一樣千裡跋涉穿過青康藏高原一批一批越境的難民,群聚在孟買的一處城區。
在那個潮濕燠熱,空氣中滿是塵土和胡椒暴烈氣味、白日臉龐漆黑人夜卻如金箔發亮,貧窮、枯痩、大眼睛馴良哀傷,任牛群滿街漫走的印象居民眼中,這一群輪廓扁平,頭發、眉毛稀疏、眼睛小而無玻璃折光,喜食牛肉的“不信神者”,是一群比他們還内向且憂郁的侵入者。
他們的語言天分不高,不知如何和英國人打交道,無趣不懂娛樂卻自認比當地人活在一個更現代化的時空意識裡。
且似乎他們多禮拘謹的外表下隐藏着外族無法理解的暴力:無論那是對别人施加在他們身上暴力的記憶,或是他們與生俱來的暴力天性。
不到十萬人的中國流亡者聚集區,每天都傳出仇殺、滅門血案、綁架、在仇家開的餐廳下毒讓無辜食客集體暴斃種種駭人聽聞的血腥事件,再加上國共各自在此工作的特工和當地原來的華人黑幫,暗殺、秘密失蹤,毒品和軍火走私,賄賂地方官員……使得某些老輩印度教徒回憶起十幾世紀前像從濕婆神噩夢破洞中暴風烈焰般席卷整個次大陸最後又在自己吞噬自己的噩夢中幻術般消失的蒙古人。
他們被認定為阿修羅的後代,習慣自己屠殺自己。
于是,圖尼克的祖父在這築于别人神廟腳下的幻影之城裡,開了自己的洗染廠。
透過從前鐵路局的老關系進口機器、染劑、打通關節、雇用十幾個流亡華人和十幾個印度工人,甚至在當地僑社混到了個有影響力的位置,和其他僑領籌辦華人小學和中學,并在内容枯燥貧乏的當地華報上寫一些關于中國鐵道建設藍圖的文章。
這時候,圖尼克的父親,那個終其一生将自己包裹在被遺棄的迷霧裡的少年——像史努比漫畫中那個整天抱着一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