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離開冬庫爾
關燈
小
中
大
剛好錯過。
真可惜啊。
聽說我們要去的下一個牧場地勢極高,不會生長這些灌木和野果子,也不會再有白桦林和楊樹林了… … 亨巴特家托牧的新羊還沒熟悉新集體,搞不清狀況,顯得茫然又驚慌。
磨合了兩天,總算融入了我家羊群,但這種“融入”極為生硬。
當羊群挾着這幾十隻紅臉羊移動時,它們始終緊緊走作一團,決不離開熟悉的夥伴。
傍晚歸圈時,光對付它們就得折騰很長時間。
斯馬胡力氣壞了,在羊群裡上蹿下跳,簡直想把它們就地正法。
羊圈那邊正亂得一團糟的時候,白天那個騎青灰馬的人又來了,駕馬徑直進入了紛亂的羊群之中。
才開始我以為他在幫忙趕羊,但他趕得好笨,老是把羊群打散。
後來才知他企圖将混進我家羊群的自家羊趕出來。
這麼看來,他非但不笨,還很厲害呢,能從一大群羊(在我看來都長得一模一樣)裡飛快地找到自家羊,并單獨剔出來。
結束後,他趕着那隻羊孤獨地進入森林中的小道。
這時,又有一群羊緩緩漫過森林南面的山岡,滿山遍野大喊:“不!不!!”(羊的“咩咩”聲,聽起來正是哈語“不”的意思。
) 是該離開了。
駐紮在冬庫爾的人家越來越多,到處都是羊群,老是“撞車”。
駐紮在冬庫爾一帶的人家裡有一部分是額河沿岸村莊的哈薩克農民,家裡養有牛。
夏天,男人留在家裡種地,婦女、老人和放暑假的小孩進山消夏,同時放牛蓄膘,生産奶制品。
雖然他們作為農民已經定居多年,但傳統生活一時半會兒難以割裂。
我想這不隻是感情上的依賴,更是生活習慣和生産方式的要求。
等完全結束小羊入欄的工作,綁好羊圈的木門後,天色已經黑透。
我連忙招呼斯馬胡力回家吃飯。
之前,我們三人已先吃過了。
但斯馬胡力卻說還要去強蓬家領羊,重新套上馬消失在夜色裡。
早在羊群回來之前,我就把斯馬胡力的那份拉面放到爐子上熱着,原以為他會先吃了再出去幹活兒,沒想到這一熱就熱了兩個多小時,面條全糊了。
等大家都鑽進被窩時他才回來,端起面大口大口地吃,并大聲埋怨難吃,一直埋怨到吃得幹幹淨淨為止。
我說:“咦?還不是吃完了!”他委屈地說:“沒辦法嘛。
”又用漢語說:“肚子餓嘛。
”吃完後匆匆洗了洗臉和腳,倒頭就睡。
搬家的日子一天天臨近,但具體是哪一天,卻沒人說得清。
我整天緊張兮兮的,很快卻發現就我一個人在緊張。
大家雖然忙碌了許多,但日常生活還是有條不紊。
紮克拜媽媽照樣每天去莎裡帕罕媽媽家喝茶,女孩子們照樣每天過來串門,耐心地寒暄閑話。
這天蘇乎拉來時,忍不住問她到底什麼時候搬。
可她卻說不知道,得看天氣情況。
我大吃一驚!還一直以為時間是固定死的,一到時間就非搬不可呢!既然如此,當初離開吉爾阿特時,我們為什麼不緩上兩天,非要頂着寒流搬家?在塔門爾圖,為什麼又非得冒着大雨搬?那時候為什麼不考慮天氣? 出發的日子終于确定下來了。
頭兩天,紮克拜媽媽開始準備我們遷徙途中的食物。
她炸了一大堆包爾沙克,烤了七八隻新馕。
天陰沉沉的,下着雨。
她冒雨趴在半坡上的馕坑前,吹了很久才引燃松木。
等候馕出爐的時間裡,她又把餐桌拎到山下溪水邊大洗一通,用小刀仔細刮去了桌面上的一層油垢。
離開之前還有最重要的一項工作就是清理駐地附近的垃圾。
雖說遊牧生活中少有多餘的物事,但還是會産生一些生活廢棄物,如卡西的破鞋子,一些塑料袋和碎布條,破碗……能燒掉的聚攏了燒掉,不能燒的就挖坑埋了。
然而正是這兩天,氣溫突然再一次沉重地下降,整天刮着又猛又冷的風。
真倒黴,果然每次都這樣…… 這兩天我堅持不睡午覺。
這麼冷的天裡睡覺,無論身上穿得再厚(白天睡覺又不能拉開被子踏踏實實地睡)都會越睡越冷,越睡越難受,睡得渾身酸疼、僵硬,一直睡到鼻塞為止。
馬上要搬家了,可千萬不能睡感冒了。
出發前頭一天正午,家裡來了許多客人。
媽媽伺候茶水,我收拾完房間就出去了,做在此地的最後一次散步。
這次同樣走了很遠很遠。
如今已經非常熟悉冬庫爾這一帶的地形情況及氈房分布了,說不出的留戀。
這時,遠遠地,從北面過來了一個趕着一小支羊群的騎馬人。
我在坡頂上站住,一直等到他走到近前。
打過招呼後,一時無言。
我忍不住向他感慨:“冬庫爾真漂亮!” 他微笑着用漢語說:“明天,羊的路還要漂亮的。
”當他說這話時,語氣裡簡直都有“深情”的意味了。
我聽了卻非常沮喪。
此行我還是跟着駝隊走,真想和年輕人一起走羊道啊…… 這時,他突然往東北方向一指,說:“二隊的。
”然後手臂擡高了二十公分,指着同一方向又說:“一隊的。
房子多得很!” 我不知
真可惜啊。
聽說我們要去的下一個牧場地勢極高,不會生長這些灌木和野果子,也不會再有白桦林和楊樹林了… … 亨巴特家托牧的新羊還沒熟悉新集體,搞不清狀況,顯得茫然又驚慌。
磨合了兩天,總算融入了我家羊群,但這種“融入”極為生硬。
當羊群挾着這幾十隻紅臉羊移動時,它們始終緊緊走作一團,決不離開熟悉的夥伴。
傍晚歸圈時,光對付它們就得折騰很長時間。
斯馬胡力氣壞了,在羊群裡上蹿下跳,簡直想把它們就地正法。
羊圈那邊正亂得一團糟的時候,白天那個騎青灰馬的人又來了,駕馬徑直進入了紛亂的羊群之中。
才開始我以為他在幫忙趕羊,但他趕得好笨,老是把羊群打散。
後來才知他企圖将混進我家羊群的自家羊趕出來。
這麼看來,他非但不笨,還很厲害呢,能從一大群羊(在我看來都長得一模一樣)裡飛快地找到自家羊,并單獨剔出來。
結束後,他趕着那隻羊孤獨地進入森林中的小道。
這時,又有一群羊緩緩漫過森林南面的山岡,滿山遍野大喊:“不!不!!”(羊的“咩咩”聲,聽起來正是哈語“不”的意思。
) 是該離開了。
駐紮在冬庫爾的人家越來越多,到處都是羊群,老是“撞車”。
駐紮在冬庫爾一帶的人家裡有一部分是額河沿岸村莊的哈薩克農民,家裡養有牛。
夏天,男人留在家裡種地,婦女、老人和放暑假的小孩進山消夏,同時放牛蓄膘,生産奶制品。
雖然他們作為農民已經定居多年,但傳統生活一時半會兒難以割裂。
我想這不隻是感情上的依賴,更是生活習慣和生産方式的要求。
等完全結束小羊入欄的工作,綁好羊圈的木門後,天色已經黑透。
我連忙招呼斯馬胡力回家吃飯。
之前,我們三人已先吃過了。
但斯馬胡力卻說還要去強蓬家領羊,重新套上馬消失在夜色裡。
早在羊群回來之前,我就把斯馬胡力的那份拉面放到爐子上熱着,原以為他會先吃了再出去幹活兒,沒想到這一熱就熱了兩個多小時,面條全糊了。
等大家都鑽進被窩時他才回來,端起面大口大口地吃,并大聲埋怨難吃,一直埋怨到吃得幹幹淨淨為止。
我說:“咦?還不是吃完了!”他委屈地說:“沒辦法嘛。
”又用漢語說:“肚子餓嘛。
”吃完後匆匆洗了洗臉和腳,倒頭就睡。
搬家的日子一天天臨近,但具體是哪一天,卻沒人說得清。
我整天緊張兮兮的,很快卻發現就我一個人在緊張。
大家雖然忙碌了許多,但日常生活還是有條不紊。
紮克拜媽媽照樣每天去莎裡帕罕媽媽家喝茶,女孩子們照樣每天過來串門,耐心地寒暄閑話。
這天蘇乎拉來時,忍不住問她到底什麼時候搬。
可她卻說不知道,得看天氣情況。
我大吃一驚!還一直以為時間是固定死的,一到時間就非搬不可呢!既然如此,當初離開吉爾阿特時,我們為什麼不緩上兩天,非要頂着寒流搬家?在塔門爾圖,為什麼又非得冒着大雨搬?那時候為什麼不考慮天氣? 出發的日子終于确定下來了。
頭兩天,紮克拜媽媽開始準備我們遷徙途中的食物。
她炸了一大堆包爾沙克,烤了七八隻新馕。
天陰沉沉的,下着雨。
她冒雨趴在半坡上的馕坑前,吹了很久才引燃松木。
等候馕出爐的時間裡,她又把餐桌拎到山下溪水邊大洗一通,用小刀仔細刮去了桌面上的一層油垢。
離開之前還有最重要的一項工作就是清理駐地附近的垃圾。
雖說遊牧生活中少有多餘的物事,但還是會産生一些生活廢棄物,如卡西的破鞋子,一些塑料袋和碎布條,破碗……能燒掉的聚攏了燒掉,不能燒的就挖坑埋了。
然而正是這兩天,氣溫突然再一次沉重地下降,整天刮着又猛又冷的風。
真倒黴,果然每次都這樣…… 這兩天我堅持不睡午覺。
這麼冷的天裡睡覺,無論身上穿得再厚(白天睡覺又不能拉開被子踏踏實實地睡)都會越睡越冷,越睡越難受,睡得渾身酸疼、僵硬,一直睡到鼻塞為止。
馬上要搬家了,可千萬不能睡感冒了。
出發前頭一天正午,家裡來了許多客人。
媽媽伺候茶水,我收拾完房間就出去了,做在此地的最後一次散步。
這次同樣走了很遠很遠。
如今已經非常熟悉冬庫爾這一帶的地形情況及氈房分布了,說不出的留戀。
這時,遠遠地,從北面過來了一個趕着一小支羊群的騎馬人。
我在坡頂上站住,一直等到他走到近前。
打過招呼後,一時無言。
我忍不住向他感慨:“冬庫爾真漂亮!” 他微笑着用漢語說:“明天,羊的路還要漂亮的。
”當他說這話時,語氣裡簡直都有“深情”的意味了。
我聽了卻非常沮喪。
此行我還是跟着駝隊走,真想和年輕人一起走羊道啊…… 這時,他突然往東北方向一指,說:“二隊的。
”然後手臂擡高了二十公分,指着同一方向又說:“一隊的。
房子多得很!” 我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