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母親
關燈
小
中
大
午覺睡醒,看到卡西把所有被子全抱下來堆到花氈上,正在下面的一隻木箱裡翻找着什麼。
最後她翻出一塊淺色方格布和一塊咖啡色的化纖布,在身上輪番比畫,并問我哪一塊做褲子好。
我和媽媽都說咖啡色的那塊好,她聽了立刻堅定地選擇了方格的那塊……方格褲子隻有小孩兒才穿嘛。
突然我想起來一件事,問道:“要做褲子嗎?有裁縫嗎?” 卡西得意地說:“媽媽就是裁縫。
” 而對于地地道道的老裁縫李娟,提都沒提一下,有些傷心。
中午時分,紮克拜媽媽帶着那塊方格布和幾把糖果出門了。
下午回來時,卡西就穿上了新褲子。
别說,還蠻合适的,腰上縫着松緊帶,兩個褲腳邊各縫了一塊三角布頭做裝飾。
媽媽從舊衣服上拆下來兩枚漂亮的紅紐扣綴在布頭上,立刻像童裝一樣可愛。
哎,也不怕走山路給路邊的刺叢絆着! 但是哪來的縫紉機呢?一問之下,原來是莎裡帕罕媽媽家的!我很驚奇。
于是下一次媽媽去她家串門時,我趕緊跟着跑去看縫紉機。
縫紉機是手搖式的,隻有機頭沒有機架,裝在一個看起來非常漂亮貴重的匣子裡,使用時就支在門房前草地上。
那裡鋪了一大面美麗的花氈,莎裡帕罕媽媽坐在上面悠閑地紡線。
這一回媽媽帶來了斯馬胡力的一件舊牛仔衣和一條破褲子。
她仔細地拆開它們,打算拼出一個結實的大口袋。
兩人一面利索地幹着手裡的活兒,一面快樂地聊天。
我雖然是來湊熱鬧的,也不想手裡閑着,特意帶來了卡西的新褲子,将它的毛邊用橫針腳統統鎖上邊,以防止滑線。
我常常怨念家裡的針太粗了,太難用了。
但到了莎裡帕罕媽媽家一看,她的針更粗!若“海底撈針”撈的是這樣的針,怎麼着也能找得到。
我猜,在動蕩的遊牧生活中使用這樣的針估計也是為了防止丢失。
這時下起了雨,我們趕緊兜起花氈,把所有東西挪進屋裡。
保拉提媳婦縮在氈房角落裡披着一件大衣睡覺,見我們進來,沒有起身,也沒有打招呼,隻是翻了個身,面朝裡繼續靜靜卧着,病蔫蔫的樣子。
她身邊的搖籃蓋着重重毛毯,捂得緊緊的。
我很想看一看蜜糖般的小寶貝阿依若蘭,但不好開口。
過了沒一會兒,雨又停了,我們再把東西全挪到外面。
無論我們進進出出地怎麼折騰,保拉提媳婦都始終沒有動彈一下。
莎裡帕罕媽媽對這個兒媳婦似乎有些意見,和媽媽在外面悄悄議論了一會兒。
後來紮克拜媽媽吩咐我為大家準備茶水。
我進門一看,爐子是熄的,水桶是空的,便拎起桶下山提水,提回水後又抱了一些柴火進氈房。
等我折好碎柴鋪在爐底,四處找火柴生火的時候,那個小母親才從角落裡起來了。
大約看我一個外人忙裡忙外的,有些不好意思了吧?她一邊系頭巾一邊為我取火柴,并向我解釋她這幾天一直牙疼,實在不想動。
說的居然是漢語,還說得很像樣兒呢。
我一看,她氣色的确很差,眼睛紅紅的,便問她是不是在發燒。
她摸摸自己的額頭,歎息着坐了下來。
這是我第一次看到保拉提媳婦站起來的模樣(之前無論什麼時候見到她,總躺在角落裡一動不動,似乎一直病着,從沒好過)。
她和她的小姑子加孜玉曼一樣纖瘦,但體質弱了許多,眉目暗淡,影子一樣虛弱。
再想一想,阿依若蘭還沒滿月呢,也就是說,這個小母親還沒出月子。
加上十多天前的那次大轉場(那時她剛生産完沒幾天),天氣惡劣,怕是淋了一路的雨,肯定對身體影響很大。
等待茶水燒開的時間裡我們坐着聊了一會兒,才得知她娘家是良種隊的,她從小在那裡上學長大,怪不得漢話說得那麼好。
良種隊是一個漢族村,緊挨着我們阿克哈拉村,就在烏倫古河上遊幾公裡處。
以前我常常和家人推着木推車步行去那裡買碎麥子和葵花籽油的油渣。
良種隊裡也住着一些哈薩克族,不過全是農民。
這個小姑娘從農村嫁到牧場上,從定居走向遊牧,生活方式轉變巨大,剛開始肯定極不适應。
再說,她還那麼年輕。
茶水燒好後,我正準備招呼大家進來,她卻關上了門,說:“我們先喝,外面的人還要忙一會兒。
”我雖然不解其意,還是幫着鋪開餐巾,隻布了兩碗茶。
門一關上,世界倏然割斷,氈房中這方封閉而陰暗的空間令兩人親近了許多。
我們坐在床邊面對面喝茶,東扯西聊。
談不上多愉快,但非常安心。
我邊喝邊欣賞牆上挂着的一幀很大的結婚照,照片上的她穿着亮晶晶的婚紗,化了濃妝,健康又美麗,便真心贊美了幾句。
她卻淡淡地說那時還比較胖,所以漂亮,現在瘦得不得了了。
談到加孜玉曼時,她羨慕地說:“還是上學最好,當學生最好了……” 雖然已經是母親了,但畢竟還不到二十歲啊。
這樣的話不由讓人心疼。
這時,一直靜悄悄的寶寶突然大哭起來。
這個母親從容地起身,揭開毛毯,裡三層外三層細細解開孩子身上的束縛(綁得真結實!當
最後她翻出一塊淺色方格布和一塊咖啡色的化纖布,在身上輪番比畫,并問我哪一塊做褲子好。
我和媽媽都說咖啡色的那塊好,她聽了立刻堅定地選擇了方格的那塊……方格褲子隻有小孩兒才穿嘛。
突然我想起來一件事,問道:“要做褲子嗎?有裁縫嗎?” 卡西得意地說:“媽媽就是裁縫。
” 而對于地地道道的老裁縫李娟,提都沒提一下,有些傷心。
中午時分,紮克拜媽媽帶着那塊方格布和幾把糖果出門了。
下午回來時,卡西就穿上了新褲子。
别說,還蠻合适的,腰上縫着松緊帶,兩個褲腳邊各縫了一塊三角布頭做裝飾。
媽媽從舊衣服上拆下來兩枚漂亮的紅紐扣綴在布頭上,立刻像童裝一樣可愛。
哎,也不怕走山路給路邊的刺叢絆着! 但是哪來的縫紉機呢?一問之下,原來是莎裡帕罕媽媽家的!我很驚奇。
于是下一次媽媽去她家串門時,我趕緊跟着跑去看縫紉機。
縫紉機是手搖式的,隻有機頭沒有機架,裝在一個看起來非常漂亮貴重的匣子裡,使用時就支在門房前草地上。
那裡鋪了一大面美麗的花氈,莎裡帕罕媽媽坐在上面悠閑地紡線。
這一回媽媽帶來了斯馬胡力的一件舊牛仔衣和一條破褲子。
她仔細地拆開它們,打算拼出一個結實的大口袋。
兩人一面利索地幹着手裡的活兒,一面快樂地聊天。
我雖然是來湊熱鬧的,也不想手裡閑着,特意帶來了卡西的新褲子,将它的毛邊用橫針腳統統鎖上邊,以防止滑線。
我常常怨念家裡的針太粗了,太難用了。
但到了莎裡帕罕媽媽家一看,她的針更粗!若“海底撈針”撈的是這樣的針,怎麼着也能找得到。
我猜,在動蕩的遊牧生活中使用這樣的針估計也是為了防止丢失。
這時下起了雨,我們趕緊兜起花氈,把所有東西挪進屋裡。
保拉提媳婦縮在氈房角落裡披着一件大衣睡覺,見我們進來,沒有起身,也沒有打招呼,隻是翻了個身,面朝裡繼續靜靜卧着,病蔫蔫的樣子。
她身邊的搖籃蓋着重重毛毯,捂得緊緊的。
我很想看一看蜜糖般的小寶貝阿依若蘭,但不好開口。
過了沒一會兒,雨又停了,我們再把東西全挪到外面。
無論我們進進出出地怎麼折騰,保拉提媳婦都始終沒有動彈一下。
莎裡帕罕媽媽對這個兒媳婦似乎有些意見,和媽媽在外面悄悄議論了一會兒。
後來紮克拜媽媽吩咐我為大家準備茶水。
我進門一看,爐子是熄的,水桶是空的,便拎起桶下山提水,提回水後又抱了一些柴火進氈房。
等我折好碎柴鋪在爐底,四處找火柴生火的時候,那個小母親才從角落裡起來了。
大約看我一個外人忙裡忙外的,有些不好意思了吧?她一邊系頭巾一邊為我取火柴,并向我解釋她這幾天一直牙疼,實在不想動。
說的居然是漢語,還說得很像樣兒呢。
我一看,她氣色的确很差,眼睛紅紅的,便問她是不是在發燒。
她摸摸自己的額頭,歎息着坐了下來。
這是我第一次看到保拉提媳婦站起來的模樣(之前無論什麼時候見到她,總躺在角落裡一動不動,似乎一直病着,從沒好過)。
她和她的小姑子加孜玉曼一樣纖瘦,但體質弱了許多,眉目暗淡,影子一樣虛弱。
再想一想,阿依若蘭還沒滿月呢,也就是說,這個小母親還沒出月子。
加上十多天前的那次大轉場(那時她剛生産完沒幾天),天氣惡劣,怕是淋了一路的雨,肯定對身體影響很大。
等待茶水燒開的時間裡我們坐着聊了一會兒,才得知她娘家是良種隊的,她從小在那裡上學長大,怪不得漢話說得那麼好。
良種隊是一個漢族村,緊挨着我們阿克哈拉村,就在烏倫古河上遊幾公裡處。
以前我常常和家人推着木推車步行去那裡買碎麥子和葵花籽油的油渣。
良種隊裡也住着一些哈薩克族,不過全是農民。
這個小姑娘從農村嫁到牧場上,從定居走向遊牧,生活方式轉變巨大,剛開始肯定極不适應。
再說,她還那麼年輕。
茶水燒好後,我正準備招呼大家進來,她卻關上了門,說:“我們先喝,外面的人還要忙一會兒。
”我雖然不解其意,還是幫着鋪開餐巾,隻布了兩碗茶。
門一關上,世界倏然割斷,氈房中這方封閉而陰暗的空間令兩人親近了許多。
我們坐在床邊面對面喝茶,東扯西聊。
談不上多愉快,但非常安心。
我邊喝邊欣賞牆上挂着的一幀很大的結婚照,照片上的她穿着亮晶晶的婚紗,化了濃妝,健康又美麗,便真心贊美了幾句。
她卻淡淡地說那時還比較胖,所以漂亮,現在瘦得不得了了。
談到加孜玉曼時,她羨慕地說:“還是上學最好,當學生最好了……” 雖然已經是母親了,但畢竟還不到二十歲啊。
這樣的話不由讓人心疼。
這時,一直靜悄悄的寶寶突然大哭起來。
這個母親從容地起身,揭開毛毯,裡三層外三層細細解開孩子身上的束縛(綁得真結實!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