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間出現的我
關燈
小
中
大
小時候我家在城裡開着一個小商店,生意不是很好。
那時這個小城人口不多,街道安安靜靜空空蕩蕩。
我家所在的整條街上除了我家商店、林蔭道、圍牆及兩三個工廠大門之外,再空無一物。
我家商店像是一百年也不會有人光顧,但推開寂靜的門邁進去,總是會發現店裡滿滿當當一屋子人,全是來喝酒的。
我家店有着高高的櫃台,鋪着厚厚的木闆。
喝酒的人一個挨一個靠在上面高談闊論,一人持一隻杯子或拎一瓶酒。
房間正中有一張方桌,圍着四條長凳,也坐滿了人,桌上一堆空酒瓶和花生殼。
那是我最早接觸的哈薩克人。
小時候的我非常好奇,不能理解到底是什麼話題能夠從早談到晚,從今天談到明天,從這個月談到下個月……一直談過整個冬天,而冬天長達半年。
這麼偏遠的小城,這麼單調安靜的生活。
他們談話時,語調平靜,聲音低沉,輕輕地說啊說啊,偶有争論,卻少有激動。
在更遙久的年代裡,大地更為漫遠,人煙更為微薄。
大約還是這樣的交談,還是這樣的耐心,堅韌地遞送信息,綿延着生息與文明。
小時候的我一點兒也不懂哈語,雖說每日相處,仍相距萬裡,像面臨踞天險為關的城池。
可如今我會講一些哈語了,起碼能維持最基本的交流,卻仍面臨着那個城池,難以再進一步。
卡西有自己的朋友,斯馬胡力有自己的朋友,紮克拜媽媽當然也有自己的朋友,那就是莎裡帕罕媽媽。
兩個媽媽為表達友誼,還會互贈照片什麼的。
每次我要給大家照相的時候,她倆就趕緊站到一起。
兩人一有空就湊在一起紡線、搓繩子、熬肥皂、縫縫補補。
手裡的活計不停,嘴也不停。
說啊說啊,直到活兒幹完了,才告辭分手。
但回家轉一圈,又沒别的事情可做,便持着新的活計轉回去,繼續坐一起聊。
不知道都聊了些什麼,那麼入迷!紡錘滴溜溜地飛轉,語調不起波瀾。
隻有提到蘇乎拉時,她們才停下手裡的活兒,驚異地議論一陣,又扭頭對我說:“李娟!蘇乎拉昨天又哭了!今天就騎馬去縣城了!” 我問:“哭什麼?” “上一次有人把電話打到阿依努兒家找她,她也哭了,然後也去了縣城。
” “那這一次為什麼?” 莎裡帕罕媽媽強調:“上一次是在拖依上哭的!還喝了酒!” 我覺得沒頭沒腦,又不是特别好奇,便不吭聲了。
但兩人一起轉向我,努力地對我無窮無盡地表達。
其中的曲折與細節,在陌生的語句中向我黑暗地封閉着。
蘇乎拉是孤單的,她身懷強大的欲求,還有傳說中的巨款。
紮克拜媽媽和莎裡帕罕媽媽也是孤單的,隻能做遙遠的猜測與評說。
最孤單的卻是我,我什麼也不能明白。
又記得剛剛進入紮克拜媽媽家的生活時,在春牧場吉爾阿特,一天傍晚媽媽讓我去看看駱駝在不在南面大山那邊。
我跑到山上巡視一番,跑回家氣喘籲籲地報告:“駱駝沒有!隻有山羊!” 但當時我還不會“山羊”的哈語,那個詞是用漢語說的,媽媽聽不懂。
我便絞盡腦汁地解釋道:“就是……白白的那個!和綿羊一樣的那個,頭上尖尖的、長長的那個……” 媽媽聽得更糊塗了。
我一着急,就用手摸了一把下巴,做出捋胡子的樣子:“這個嘛,有的!這個樣子的嘛,多多地有!” 媽媽恍然大悟,大笑而去。
當天晚飯時,大家聚在一起時,她把這件事起碼講了五遍。
從此,每當派我去趕山羊的時候,大家就會沖我捋胡子: “李娟,快去!白白的,頭上長長的!” 當然這隻是一個笑話。
但時間久了,這樣的笑話一多,就不對頭了。
我這算什麼呢? 每平方公裡不到一個人,這不是孤獨的原因。
相反,人
那時這個小城人口不多,街道安安靜靜空空蕩蕩。
我家所在的整條街上除了我家商店、林蔭道、圍牆及兩三個工廠大門之外,再空無一物。
我家商店像是一百年也不會有人光顧,但推開寂靜的門邁進去,總是會發現店裡滿滿當當一屋子人,全是來喝酒的。
我家店有着高高的櫃台,鋪着厚厚的木闆。
喝酒的人一個挨一個靠在上面高談闊論,一人持一隻杯子或拎一瓶酒。
房間正中有一張方桌,圍着四條長凳,也坐滿了人,桌上一堆空酒瓶和花生殼。
那是我最早接觸的哈薩克人。
小時候的我非常好奇,不能理解到底是什麼話題能夠從早談到晚,從今天談到明天,從這個月談到下個月……一直談過整個冬天,而冬天長達半年。
這麼偏遠的小城,這麼單調安靜的生活。
他們談話時,語調平靜,聲音低沉,輕輕地說啊說啊,偶有争論,卻少有激動。
在更遙久的年代裡,大地更為漫遠,人煙更為微薄。
大約還是這樣的交談,還是這樣的耐心,堅韌地遞送信息,綿延着生息與文明。
小時候的我一點兒也不懂哈語,雖說每日相處,仍相距萬裡,像面臨踞天險為關的城池。
可如今我會講一些哈語了,起碼能維持最基本的交流,卻仍面臨着那個城池,難以再進一步。
卡西有自己的朋友,斯馬胡力有自己的朋友,紮克拜媽媽當然也有自己的朋友,那就是莎裡帕罕媽媽。
兩個媽媽為表達友誼,還會互贈照片什麼的。
每次我要給大家照相的時候,她倆就趕緊站到一起。
兩人一有空就湊在一起紡線、搓繩子、熬肥皂、縫縫補補。
手裡的活計不停,嘴也不停。
說啊說啊,直到活兒幹完了,才告辭分手。
但回家轉一圈,又沒别的事情可做,便持着新的活計轉回去,繼續坐一起聊。
不知道都聊了些什麼,那麼入迷!紡錘滴溜溜地飛轉,語調不起波瀾。
隻有提到蘇乎拉時,她們才停下手裡的活兒,驚異地議論一陣,又扭頭對我說:“李娟!蘇乎拉昨天又哭了!今天就騎馬去縣城了!” 我問:“哭什麼?” “上一次有人把電話打到阿依努兒家找她,她也哭了,然後也去了縣城。
” “那這一次為什麼?” 莎裡帕罕媽媽強調:“上一次是在拖依上哭的!還喝了酒!” 我覺得沒頭沒腦,又不是特别好奇,便不吭聲了。
但兩人一起轉向我,努力地對我無窮無盡地表達。
其中的曲折與細節,在陌生的語句中向我黑暗地封閉着。
蘇乎拉是孤單的,她身懷強大的欲求,還有傳說中的巨款。
紮克拜媽媽和莎裡帕罕媽媽也是孤單的,隻能做遙遠的猜測與評說。
最孤單的卻是我,我什麼也不能明白。
又記得剛剛進入紮克拜媽媽家的生活時,在春牧場吉爾阿特,一天傍晚媽媽讓我去看看駱駝在不在南面大山那邊。
我跑到山上巡視一番,跑回家氣喘籲籲地報告:“駱駝沒有!隻有山羊!” 但當時我還不會“山羊”的哈語,那個詞是用漢語說的,媽媽聽不懂。
我便絞盡腦汁地解釋道:“就是……白白的那個!和綿羊一樣的那個,頭上尖尖的、長長的那個……” 媽媽聽得更糊塗了。
我一着急,就用手摸了一把下巴,做出捋胡子的樣子:“這個嘛,有的!這個樣子的嘛,多多地有!” 媽媽恍然大悟,大笑而去。
當天晚飯時,大家聚在一起時,她把這件事起碼講了五遍。
從此,每當派我去趕山羊的時候,大家就會沖我捋胡子: “李娟,快去!白白的,頭上長長的!” 當然這隻是一個笑話。
但時間久了,這樣的笑話一多,就不對頭了。
我這算什麼呢? 每平方公裡不到一個人,這不是孤獨的原因。
相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