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關燈
小
中
大
女主角的嘴裡唱出了《女仆作夫人》的詠歎調。
一位姑娘向一個男人行屈膝禮,他鞠躬還禮,然後兩人一起跳了一曲呆闆古怪的米奴哀小步舞。
但是最重要的藏品要數機械情婦米拉貝利。
一個裸體女人,塗脂抹粉,皮膚細膩。
開動之後,她就躺在褪了色的四柱床上,屈膝,兩膝兩臂一起張開。
當她的主人趴到她身上,她的兩臂就合攏來抱住他。
德康特别珍愛她,因為她有一個裝置,可以确保永遠不給自己的主人戴綠帽子。
除非你用一定的壓力推動她腦袋後面的一根小操縱杆,否則她的雙臂如同老虎鉗般緊緊相扣。
如果有人試圖與她通奸,連接在強彈簧上的一把匕首會向上彈出,刺穿他的腹股溝。
這一可憎的玩意兒是十九世紀初意大利制造的,為土耳其的蘇丹制造的。
德康演示她的‘忠貞’時,轉過身來對我說:‘這是她最逼真的部分。
’” 我偷眼看了一下莉莉。
她正低着頭看自己的雙手。
“他把米拉貝利太太鎖在房間裡。
但是在他的私人小教堂裡,他收藏一件更加——在我看來——淫穢的東西,裝在中世紀早期莊嚴的聖盒裡,看上去像萎縮的海參。
德康稱之為‘神聖的一員’,絕無幽默之意。
他當然知道,純粹軟骨的東西不可能保存那麼長時間。
在歐洲至少還有十六個‘神聖一員’,多數來自木乃伊,全都被證實是假的。
但是對德康來說,它隻是一件收藏品,而它對宗教或者對人的亵渎,他完全不予理會。
一切收藏都是如此。
它不允許道德本能的存在。
最終是藏品占有了收藏者。
“我們從不讨論宗教或政治。
他參加彌撒,但是我認為,這僅僅是因為參加宗教儀式是培育美感的一種形式。
從某些方面看,他是一個極其單純的人,這也許是因為他時刻被巨大的财富所包圍的緣故。
自我否定對他來說是不可理解的,除非它是審美強化訓練的一個組成部分。
有一次我和他站在一起,看一列農民在蕪菁菜地裡勞動,那情景簡直就是一幅栩栩如生的米勒作品。
他隻說了一句話:‘他們是他們,我們是我們,這就是美。
’最嚴重的社會對峙和貧富懸殊,可能刺痛最庸俗的暴發戶的良心,但對他卻不構成任何刺激。
生活兩極分化的生動事例,除了當作談資取樂之外,對他毫無意義。
“利他行為——他稱之為清教徒中的魔鬼——令他深感困惑。
例如,從十八歲起,我就不吃野鳥,無論烹制成何種形式。
如果我吃圃鹀或者野鴨,很快也就會吃起人肉來。
這對德康來說簡直不可思議,就像樂譜上出現了一個錯誤的音符。
他不相信會有這等事,但是我明白無誤地拒絕了他的雲雀肉焰餅和塊菌炒丘鹬。
“但是他的一生并不是都在和死的東西打交道。
他在城堡頂上設了一個觀象台和一個設備精良的生物實驗室。
他每次到公園裡去,都不會忘記帶上一小套試管,用來抓蜘蛛。
我認識他一年多之後,才發現他還有這樣一個怪癖。
實際上,他是當時最有學問的業餘蛛形綱動物學家之一。
甚至有一個種的蛛形綱動物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知道我對鳥類學也有所了解,他很高興。
他鼓勵我專攻鳥類聲音語義學。
“他是我遇到過的最不尋常的人,同時也是最有禮貌、最冷淡、最沒有社會責任感的人。
我當時二十五歲,和你現在的年紀一樣,尼古拉斯,也許這很能說明問題,比我講多少為什麼沒有能力去評判他的話都強。
我認為,那是個最令人尴尬最令人惱火的年齡。
既要生存又要觀察。
你有智慧,别人都把你當成人看待。
但是有些人又把你貶低為少年,因為隻有具備了一定的閱曆才能理解他們,消化他們。
實際上,德康僅憑他的存在,肯定不是通過争辯,就對我的哲學提出了深刻的疑問。
後來他用五個詞給我澄清了這些疑問,我會告訴你的。
“我看出了他生活方式中的毛病,同時也發現自己很迷戀他那種生活方式,也就是無法用理智來支配自己的行動。
我忘了告訴你,他有許多尚未發表的十七、十八世紀音樂手稿。
他的音樂殿堂是一個洛可可式長廊,褪淡了的金色和波蒙那綠色,總是沐浴在陽光裡,像果園一樣幽靜。
在這樣的殿堂裡,坐在一台豪華的老式古鋼琴前彈琴,盡享其樂,總會産生同樣一個問題:罪中樂。
為什麼如此完全的快樂會是一種罪惡?為什麼我相信德康就是罪惡?你會說:‘因為孩子們都快餓死了,而你卻在陽光下彈琴。
’但是,難道我們就永遠不應該有豪華住宅,不應該有高雅的情趣和各種享受,永遠不應該讓我們的想象自由馳騁嗎?即使是一個馬克思主義的國度也應該有自己的目标,必須向更高的境界發展,這種境界隻能是讓生活于其中的人享受更高的快樂和更富足的幸福。
“于是我開始理解這位孤寂的人的自私。
我越來越看出,他對周圍的一切視而不見是一種姿态,而這種姿态其實是一種純真。
他來自一個完美的世界,卻迷失在一個很不完美的世界之中。
他以一種偏狂的方式,決心保持自身的完美,這種偏狂和堂吉诃德一樣帶有悲劇色彩,但不像他那樣荒唐可笑。
但是後來有一天——” 康奇斯再也沒有說完這一句話。
突然間,東方的黑暗中響起了令人興奮的号角聲。
我立即想起英國獵人用的号角,但它的聲音更刺耳,也更有古老的韻味。
莉莉原先輕輕搖動的扇子停住了,她的雙眼盯着康奇斯。
他凝視着大海,似乎号角聲已經把他變成了石頭。
我注視他的時候,他雙目緊閉,幾乎像是在默禱。
可是禱告原是與他風馬牛不相及的事。
号角聲又一次打破了夜晚的緊張氣氛。
三聲,中間一聲最高。
從内陸陡峭的山坡上傳來了隐約的回聲,原始的音質似乎喚醒了大地和夜晚,使它們從逐漸深沉的睡眠中蘇醒過來。
一位姑娘向一個男人行屈膝禮,他鞠躬還禮,然後兩人一起跳了一曲呆闆古怪的米奴哀小步舞。
但是最重要的藏品要數機械情婦米拉貝利。
一個裸體女人,塗脂抹粉,皮膚細膩。
開動之後,她就躺在褪了色的四柱床上,屈膝,兩膝兩臂一起張開。
當她的主人趴到她身上,她的兩臂就合攏來抱住他。
德康特别珍愛她,因為她有一個裝置,可以确保永遠不給自己的主人戴綠帽子。
除非你用一定的壓力推動她腦袋後面的一根小操縱杆,否則她的雙臂如同老虎鉗般緊緊相扣。
如果有人試圖與她通奸,連接在強彈簧上的一把匕首會向上彈出,刺穿他的腹股溝。
這一可憎的玩意兒是十九世紀初意大利制造的,為土耳其的蘇丹制造的。
德康演示她的‘忠貞’時,轉過身來對我說:‘這是她最逼真的部分。
’” 我偷眼看了一下莉莉。
她正低着頭看自己的雙手。
“他把米拉貝利太太鎖在房間裡。
但是在他的私人小教堂裡,他收藏一件更加——在我看來——淫穢的東西,裝在中世紀早期莊嚴的聖盒裡,看上去像萎縮的海參。
德康稱之為‘神聖的一員’,絕無幽默之意。
他當然知道,純粹軟骨的東西不可能保存那麼長時間。
在歐洲至少還有十六個‘神聖一員’,多數來自木乃伊,全都被證實是假的。
但是對德康來說,它隻是一件收藏品,而它對宗教或者對人的亵渎,他完全不予理會。
一切收藏都是如此。
它不允許道德本能的存在。
最終是藏品占有了收藏者。
“我們從不讨論宗教或政治。
他參加彌撒,但是我認為,這僅僅是因為參加宗教儀式是培育美感的一種形式。
從某些方面看,他是一個極其單純的人,這也許是因為他時刻被巨大的财富所包圍的緣故。
自我否定對他來說是不可理解的,除非它是審美強化訓練的一個組成部分。
有一次我和他站在一起,看一列農民在蕪菁菜地裡勞動,那情景簡直就是一幅栩栩如生的米勒作品。
他隻說了一句話:‘他們是他們,我們是我們,這就是美。
’最嚴重的社會對峙和貧富懸殊,可能刺痛最庸俗的暴發戶的良心,但對他卻不構成任何刺激。
生活兩極分化的生動事例,除了當作談資取樂之外,對他毫無意義。
“利他行為——他稱之為清教徒中的魔鬼——令他深感困惑。
例如,從十八歲起,我就不吃野鳥,無論烹制成何種形式。
如果我吃圃鹀或者野鴨,很快也就會吃起人肉來。
這對德康來說簡直不可思議,就像樂譜上出現了一個錯誤的音符。
他不相信會有這等事,但是我明白無誤地拒絕了他的雲雀肉焰餅和塊菌炒丘鹬。
“但是他的一生并不是都在和死的東西打交道。
他在城堡頂上設了一個觀象台和一個設備精良的生物實驗室。
他每次到公園裡去,都不會忘記帶上一小套試管,用來抓蜘蛛。
我認識他一年多之後,才發現他還有這樣一個怪癖。
實際上,他是當時最有學問的業餘蛛形綱動物學家之一。
甚至有一個種的蛛形綱動物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知道我對鳥類學也有所了解,他很高興。
他鼓勵我專攻鳥類聲音語義學。
“他是我遇到過的最不尋常的人,同時也是最有禮貌、最冷淡、最沒有社會責任感的人。
我當時二十五歲,和你現在的年紀一樣,尼古拉斯,也許這很能說明問題,比我講多少為什麼沒有能力去評判他的話都強。
我認為,那是個最令人尴尬最令人惱火的年齡。
既要生存又要觀察。
你有智慧,别人都把你當成人看待。
但是有些人又把你貶低為少年,因為隻有具備了一定的閱曆才能理解他們,消化他們。
實際上,德康僅憑他的存在,肯定不是通過争辯,就對我的哲學提出了深刻的疑問。
後來他用五個詞給我澄清了這些疑問,我會告訴你的。
“我看出了他生活方式中的毛病,同時也發現自己很迷戀他那種生活方式,也就是無法用理智來支配自己的行動。
我忘了告訴你,他有許多尚未發表的十七、十八世紀音樂手稿。
他的音樂殿堂是一個洛可可式長廊,褪淡了的金色和波蒙那綠色,總是沐浴在陽光裡,像果園一樣幽靜。
在這樣的殿堂裡,坐在一台豪華的老式古鋼琴前彈琴,盡享其樂,總會産生同樣一個問題:罪中樂。
為什麼如此完全的快樂會是一種罪惡?為什麼我相信德康就是罪惡?你會說:‘因為孩子們都快餓死了,而你卻在陽光下彈琴。
’但是,難道我們就永遠不應該有豪華住宅,不應該有高雅的情趣和各種享受,永遠不應該讓我們的想象自由馳騁嗎?即使是一個馬克思主義的國度也應該有自己的目标,必須向更高的境界發展,這種境界隻能是讓生活于其中的人享受更高的快樂和更富足的幸福。
“于是我開始理解這位孤寂的人的自私。
我越來越看出,他對周圍的一切視而不見是一種姿态,而這種姿态其實是一種純真。
他來自一個完美的世界,卻迷失在一個很不完美的世界之中。
他以一種偏狂的方式,決心保持自身的完美,這種偏狂和堂吉诃德一樣帶有悲劇色彩,但不像他那樣荒唐可笑。
但是後來有一天——” 康奇斯再也沒有說完這一句話。
突然間,東方的黑暗中響起了令人興奮的号角聲。
我立即想起英國獵人用的号角,但它的聲音更刺耳,也更有古老的韻味。
莉莉原先輕輕搖動的扇子停住了,她的雙眼盯着康奇斯。
他凝視着大海,似乎号角聲已經把他變成了石頭。
我注視他的時候,他雙目緊閉,幾乎像是在默禱。
可是禱告原是與他風馬牛不相及的事。
号角聲又一次打破了夜晚的緊張氣氛。
三聲,中間一聲最高。
從内陸陡峭的山坡上傳來了隐約的回聲,原始的音質似乎喚醒了大地和夜晚,使它們從逐漸深沉的睡眠中蘇醒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