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食烏鎮
關燈
小
中
大
一
民以食為天,一個地方的旅遊熱,往往帶動飲食熱。
對于旅遊的人來說,在大飽眼福的同時,也大飽口福,嘗試到在自己所生活的地方沒吃過的美食,那是再好不過的事。
江南水鄉烏鎮的飲食業同旅遊業一樣發達,鎮内遍布大大小小、各具特色的美食、小吃。
宋生是我去浙江的旅程中認識的老鄉,在杭州各自辦完事後,他叫上浙江的一個朋友周生,三人結伴去烏鎮。
周生是浙江人,原來在廣東工作,跟宋生同過事。
周生後來離開廣東,回到家鄉工作。
周生說,來我們浙江,得好好嘗嘗我們江南水鄉的美食,看看跟粵菜有什麼區别。
我們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嘗。
烏鎮美食很多,如烏鎮醬雞、梅菜扣肉、小龍蝦、小螺絲,三珍齋醬雞、姑嫂餅。
有名的小吃有臭豆腐幹、定勝糕、熏豆、荷葉粉蒸肉、小馄饨等。
烏鎮的西栅、東栅,美食店、飯店多過米鋪。
什麼同和興羊肉館、三山館、錢長榮菜館、三珍齋醬鴨店、翰林府第酒店、逢源酒樓、百年老店九江樓等等。
叫我驚喜的是,在烏鎮見到一家“大茶飯粵港點心茶樓”,專門經營粵港風味的美食。
光看這麼多經營美食的樓館,烏鎮飲食的熱鬧可見一斑了。
每家樓館都打出招牌菜、特色菜,吸引遊客。
如百年老店“九江樓”以經營本幫菜的首肉、荷葉粉蒸肉著稱,外加菊鄉八爪魚、古鎮明珠球餅、外婆鴨、富貴石榴果等;翰林府第酒店,其招牌菜有剁椒白水魚、果仁南瓜烙、梅菜梗炖豆腐、翰林醬鴨、鄉村豆瓣、棕香紮肉、鹹鵝煮螺蛳等。
有些酒樓像寫文章一樣有“主題”,如“烏鎮那一年主題餐廳”,它的特色菜叫“那些年泡飯”、“地中海蔬菜鍋”、“牛吃草”。
“似水年華紅酒坊”,則是因為電視劇《似水年華》在烏鎮拍影,借電視劇為酒坊名,沾了電視劇不少光。
來到烏鎮旅遊的人,沒幾個不知道《似水年華》和劉若英。
《似水年華》,是黃磊自導自演的首部電視劇。
講述的是一對來自海峽兩岸的青年(由黃磊和劉若英主演)的愛情童話。
他們在美麗的江南水鄉烏鎮相遇、相戀,而後離别、想念、重逢。
似水年華,白雲蒼狗,人生如夢,有多少愛可以等待?有多少情可以相守?遇上你是我五百年前在佛前求的緣,遇上你是我今生最美的綻放。
能相愛這輩子無憾矣。
故事浪漫而唯美,令多少男女為之着迷。
在烏鎮還保留有當年拍攝《似水年華》的場景,多少遊客在此留連忘返,追憶似水年華。
“似水年華紅酒坊”的特色就是烏鎮之秋、紅酒、邂逅、薯條,暗合了酒坊打造的浪漫主題。
在“似水年華紅酒坊”,吃到不僅是美食,還有浪漫。
二 走在烏鎮,處處可見叫做姑嫂餅的傳統糕點。
有的店還打出“烏鎮正宗姑嫂餅”、“廠家直銷烏鎮小吃姑嫂餅”的廣告,有的直接以“烏鎮著名特産姑嫂餅”為店名。
有的店還現做現賣姑嫂餅,新鮮熱辣得很呢。
周生帶我們進一家“姑嫂餅”店。
店門口站着一個水嫩的漂亮妹子,一見我們,她春風滿面,熱情招呼,給我們介紹姑嫂餅,叫我們品嘗,說不買也沒關系。
店内一張大大的長方形木桌上,擺放着潔白的面粉、薄薄的餅皮、木質的餅模具。
有幾個女工正專心緻志坐在桌前做“姑嫂餅”。
搓皮的搓皮,包餡的包餡,用模子定形的用模子定形,忙而有序。
做好的姑嫂餅呈圓形,比棋子大不了多少。
做好的姑嫂餅擺在木桌上,頗像擺開龍門陣對奕呢。
做餅的女工跟站在門口那個妹子一樣,清一色的頭戴藍花頭巾,身穿藍花布衣服,很有江南古鎮特有的水鄉風情,讓人恍以為走進舊日時光。
發現我們在看她們做餅,她們隻是擡擡頭,莞爾一笑,然後又低頭忙手裡的活。
“姑嫂餅是烏鎮的著名特産,來,來,嘗嘗吧,好吃得很。
來烏鎮不吃姑嫂餅,會留下遺憾的哦。
”剛才那個漂亮的妹子又不失時機推介姑嫂餅。
我們被妹子的熱情打動了,買了不同味道的姑嫂餅,當場品嘗起來。
看起來有點兒油膩的姑嫂餅,吃在嘴裡卻不油不膩,酥酥糯糯,松松脆脆,香香甜甜,又甜中帶點鹹,甜鹹相宜。
“用極細麥粉和糖及芝麻印成圓餅,有椒鹽者,有白糖者,味甘而潤,遠近著名。
”這是清乾隆年間烏鎮同知董世甯原修、盧學溥續修的《烏青鎮志》“土産篇”中寫到的姑嫂餅。
它既介紹了制作姑嫂餅的配料、做法,餅的味道類别,也指出姑嫂餅曆史悠久,名聞杭嘉湖等地。
《烏青鎮志》的記錄跟現在烏鎮人用面粉、芝麻、豬油、白糖等配料姑嫂餅相吻合,也說明這種餅跟前人的制作一脈相承。
姑嫂餅除了有書面的記錄,還有口口代代相傳的民間傳說。
在烏鎮,熟悉這種餅的人都對這個傳說略知一二。
姑嫂餅,初聽名字,我腦海裡出現這樣的畫面:嫂子跟小姑親親密密、說說笑笑,一起搓面皮,一起烙制糕餅,做好的餅散發出的不僅有麻香味,還有和美的
對于旅遊的人來說,在大飽眼福的同時,也大飽口福,嘗試到在自己所生活的地方沒吃過的美食,那是再好不過的事。
江南水鄉烏鎮的飲食業同旅遊業一樣發達,鎮内遍布大大小小、各具特色的美食、小吃。
宋生是我去浙江的旅程中認識的老鄉,在杭州各自辦完事後,他叫上浙江的一個朋友周生,三人結伴去烏鎮。
周生是浙江人,原來在廣東工作,跟宋生同過事。
周生後來離開廣東,回到家鄉工作。
周生說,來我們浙江,得好好嘗嘗我們江南水鄉的美食,看看跟粵菜有什麼區别。
我們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嘗。
烏鎮美食很多,如烏鎮醬雞、梅菜扣肉、小龍蝦、小螺絲,三珍齋醬雞、姑嫂餅。
有名的小吃有臭豆腐幹、定勝糕、熏豆、荷葉粉蒸肉、小馄饨等。
烏鎮的西栅、東栅,美食店、飯店多過米鋪。
什麼同和興羊肉館、三山館、錢長榮菜館、三珍齋醬鴨店、翰林府第酒店、逢源酒樓、百年老店九江樓等等。
叫我驚喜的是,在烏鎮見到一家“大茶飯粵港點心茶樓”,專門經營粵港風味的美食。
光看這麼多經營美食的樓館,烏鎮飲食的熱鬧可見一斑了。
每家樓館都打出招牌菜、特色菜,吸引遊客。
如百年老店“九江樓”以經營本幫菜的首肉、荷葉粉蒸肉著稱,外加菊鄉八爪魚、古鎮明珠球餅、外婆鴨、富貴石榴果等;翰林府第酒店,其招牌菜有剁椒白水魚、果仁南瓜烙、梅菜梗炖豆腐、翰林醬鴨、鄉村豆瓣、棕香紮肉、鹹鵝煮螺蛳等。
有些酒樓像寫文章一樣有“主題”,如“烏鎮那一年主題餐廳”,它的特色菜叫“那些年泡飯”、“地中海蔬菜鍋”、“牛吃草”。
“似水年華紅酒坊”,則是因為電視劇《似水年華》在烏鎮拍影,借電視劇為酒坊名,沾了電視劇不少光。
來到烏鎮旅遊的人,沒幾個不知道《似水年華》和劉若英。
《似水年華》,是黃磊自導自演的首部電視劇。
講述的是一對來自海峽兩岸的青年(由黃磊和劉若英主演)的愛情童話。
他們在美麗的江南水鄉烏鎮相遇、相戀,而後離别、想念、重逢。
似水年華,白雲蒼狗,人生如夢,有多少愛可以等待?有多少情可以相守?遇上你是我五百年前在佛前求的緣,遇上你是我今生最美的綻放。
能相愛這輩子無憾矣。
故事浪漫而唯美,令多少男女為之着迷。
在烏鎮還保留有當年拍攝《似水年華》的場景,多少遊客在此留連忘返,追憶似水年華。
“似水年華紅酒坊”的特色就是烏鎮之秋、紅酒、邂逅、薯條,暗合了酒坊打造的浪漫主題。
在“似水年華紅酒坊”,吃到不僅是美食,還有浪漫。
二 走在烏鎮,處處可見叫做姑嫂餅的傳統糕點。
有的店還打出“烏鎮正宗姑嫂餅”、“廠家直銷烏鎮小吃姑嫂餅”的廣告,有的直接以“烏鎮著名特産姑嫂餅”為店名。
有的店還現做現賣姑嫂餅,新鮮熱辣得很呢。
周生帶我們進一家“姑嫂餅”店。
店門口站着一個水嫩的漂亮妹子,一見我們,她春風滿面,熱情招呼,給我們介紹姑嫂餅,叫我們品嘗,說不買也沒關系。
店内一張大大的長方形木桌上,擺放着潔白的面粉、薄薄的餅皮、木質的餅模具。
有幾個女工正專心緻志坐在桌前做“姑嫂餅”。
搓皮的搓皮,包餡的包餡,用模子定形的用模子定形,忙而有序。
做好的姑嫂餅呈圓形,比棋子大不了多少。
做好的姑嫂餅擺在木桌上,頗像擺開龍門陣對奕呢。
做餅的女工跟站在門口那個妹子一樣,清一色的頭戴藍花頭巾,身穿藍花布衣服,很有江南古鎮特有的水鄉風情,讓人恍以為走進舊日時光。
發現我們在看她們做餅,她們隻是擡擡頭,莞爾一笑,然後又低頭忙手裡的活。
“姑嫂餅是烏鎮的著名特産,來,來,嘗嘗吧,好吃得很。
來烏鎮不吃姑嫂餅,會留下遺憾的哦。
”剛才那個漂亮的妹子又不失時機推介姑嫂餅。
我們被妹子的熱情打動了,買了不同味道的姑嫂餅,當場品嘗起來。
看起來有點兒油膩的姑嫂餅,吃在嘴裡卻不油不膩,酥酥糯糯,松松脆脆,香香甜甜,又甜中帶點鹹,甜鹹相宜。
“用極細麥粉和糖及芝麻印成圓餅,有椒鹽者,有白糖者,味甘而潤,遠近著名。
”這是清乾隆年間烏鎮同知董世甯原修、盧學溥續修的《烏青鎮志》“土産篇”中寫到的姑嫂餅。
它既介紹了制作姑嫂餅的配料、做法,餅的味道類别,也指出姑嫂餅曆史悠久,名聞杭嘉湖等地。
《烏青鎮志》的記錄跟現在烏鎮人用面粉、芝麻、豬油、白糖等配料姑嫂餅相吻合,也說明這種餅跟前人的制作一脈相承。
姑嫂餅除了有書面的記錄,還有口口代代相傳的民間傳說。
在烏鎮,熟悉這種餅的人都對這個傳說略知一二。
姑嫂餅,初聽名字,我腦海裡出現這樣的畫面:嫂子跟小姑親親密密、說說笑笑,一起搓面皮,一起烙制糕餅,做好的餅散發出的不僅有麻香味,還有和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