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訪萬松書院
關燈
小
中
大
他們曾來報恩寺,同寺僧談禅說理,興之所緻,還留下了墨寶。
明弘治十一年,在報恩寺的遺址上改建成書院。
白居易有詩“萬株松樹青山上,十裡沙堤明月中”,人們取其詩意,叫萬松書院。
在此後的幾百年間,萬松書院先後被改名為“太和書院”、“敷文書院”。
康熙親筆手書“浙水敷文”匾額贈予書院。
現在書院内立有一牌坊,上雕刻有“浙水敷文”幾個金色大字。
“浙水重敷文,看此山左江右湖,千尺峰頭延俊傑;英才同樹木,願多士春華秋實,萬松聲裡播弦歌。
”書院在鼎盛時期,吸引了無數名家學者、學子慕名而來,成為明清時期杭州城中曆史最久、規模最大、影響最廣的文人彙集之地。
明代的王陽明、清代的齊召南、秦瀛等大學者曾在書院教書講學,也培養了像袁枚等一代博學大家。
雨還在下,隻是這時變成綿綿細雨了。
我和老陳繼續走在秋雨中,懷着敬仰的心情走進“禮義之門”仰聖門,再沿着毓粹門——明道堂——居仁齋——山義齋,最後随着步步高升的台階走到大成殿。
孟子贊揚孔子為“集大成”,意思是說孔子深刻的思想、精博的學術,已經達到了集古聖先賢之大成的境界。
因此,此處叫大成殿。
殿中有康熙手書“萬世師表”的匾額,殿正中有“聖人”孔子及複聖顔子、宗聖曾子、述聖子思、亞聖孟子這“四配”的木雕坐像。
大成殿是師生們祭祀孔子及曆代儒家先賢之所。
三 萬松書院不僅有先賢,有書香,還有愛情。
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愛情是中國四大“傳奇愛情”之一,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之列。
傳說,梁山伯與祝英台在萬松書院相識、結緣。
于是便有“萬松書緣”。
在毓秀閣,有“梁祝書房”,據說是當年梁山伯與祝英台在萬山書院讀書的地方。
廳堂正中,有梁山伯和祝英台苦讀的東陽木雕像。
“促膝并肩兩無猜”,雕像中的梁山伯站在書桌後,身體向前傾,似在跟祝英台說什麼。
祝英台手持一本書,坐在椅子上,正在和梁山伯讨論問題。
牆面有壁畫,是跟梁祝有關的幾個場景,比如梁祝草橋相會、柳蔭結拜、三年同窗、十八相送等。
書院的雙照井和觀音堂、草橋亭都是跟梁祝愛情有關的景物。
在封建社會,崇尚女子無才便是德。
女子被剝奪與男子一樣進學堂讀書的機會。
求學心急的祝英台女扮男妝,來到萬松書院讀書,與梁山伯同窗共讀三載,同睡一張床,始終沒有被識破女兒身。
在三載的共處中,祝英台日久生情,愛上梁山伯,并多次暗示自己的女兒身,可惜“呆頭鵝”梁山伯沒有聽懂祝英台的弦外之音,埋下愛情悲劇的種子。
他們死後雙雙化蝶,永遠在一起。
表現了人們對愛情的美好願望。
從萬松書院出來,雨已停了。
老陳告訴我,現在的萬松書院,每周六上午為杭州人提供相親平台。
“萬松書院相親會”名聲大振,遠遠聞名,不少人前來報名相親。
百年學府又多了一個功能,增添了浪漫色彩。
這天不是周六,我無緣見到相親會的熱鬧。
雖然無緣見到相親之熱鬧,但我祝願天下有情人能成眷屬,少些像梁祝這樣的愛情悲劇。
明弘治十一年,在報恩寺的遺址上改建成書院。
白居易有詩“萬株松樹青山上,十裡沙堤明月中”,人們取其詩意,叫萬松書院。
在此後的幾百年間,萬松書院先後被改名為“太和書院”、“敷文書院”。
康熙親筆手書“浙水敷文”匾額贈予書院。
現在書院内立有一牌坊,上雕刻有“浙水敷文”幾個金色大字。
“浙水重敷文,看此山左江右湖,千尺峰頭延俊傑;英才同樹木,願多士春華秋實,萬松聲裡播弦歌。
”書院在鼎盛時期,吸引了無數名家學者、學子慕名而來,成為明清時期杭州城中曆史最久、規模最大、影響最廣的文人彙集之地。
明代的王陽明、清代的齊召南、秦瀛等大學者曾在書院教書講學,也培養了像袁枚等一代博學大家。
雨還在下,隻是這時變成綿綿細雨了。
我和老陳繼續走在秋雨中,懷着敬仰的心情走進“禮義之門”仰聖門,再沿着毓粹門——明道堂——居仁齋——山義齋,最後随着步步高升的台階走到大成殿。
孟子贊揚孔子為“集大成”,意思是說孔子深刻的思想、精博的學術,已經達到了集古聖先賢之大成的境界。
因此,此處叫大成殿。
殿中有康熙手書“萬世師表”的匾額,殿正中有“聖人”孔子及複聖顔子、宗聖曾子、述聖子思、亞聖孟子這“四配”的木雕坐像。
大成殿是師生們祭祀孔子及曆代儒家先賢之所。
三 萬松書院不僅有先賢,有書香,還有愛情。
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愛情是中國四大“傳奇愛情”之一,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之列。
傳說,梁山伯與祝英台在萬松書院相識、結緣。
于是便有“萬松書緣”。
在毓秀閣,有“梁祝書房”,據說是當年梁山伯與祝英台在萬山書院讀書的地方。
廳堂正中,有梁山伯和祝英台苦讀的東陽木雕像。
“促膝并肩兩無猜”,雕像中的梁山伯站在書桌後,身體向前傾,似在跟祝英台說什麼。
祝英台手持一本書,坐在椅子上,正在和梁山伯讨論問題。
牆面有壁畫,是跟梁祝有關的幾個場景,比如梁祝草橋相會、柳蔭結拜、三年同窗、十八相送等。
書院的雙照井和觀音堂、草橋亭都是跟梁祝愛情有關的景物。
在封建社會,崇尚女子無才便是德。
女子被剝奪與男子一樣進學堂讀書的機會。
求學心急的祝英台女扮男妝,來到萬松書院讀書,與梁山伯同窗共讀三載,同睡一張床,始終沒有被識破女兒身。
在三載的共處中,祝英台日久生情,愛上梁山伯,并多次暗示自己的女兒身,可惜“呆頭鵝”梁山伯沒有聽懂祝英台的弦外之音,埋下愛情悲劇的種子。
他們死後雙雙化蝶,永遠在一起。
表現了人們對愛情的美好願望。
從萬松書院出來,雨已停了。
老陳告訴我,現在的萬松書院,每周六上午為杭州人提供相親平台。
“萬松書院相親會”名聲大振,遠遠聞名,不少人前來報名相親。
百年學府又多了一個功能,增添了浪漫色彩。
這天不是周六,我無緣見到相親會的熱鬧。
雖然無緣見到相親之熱鬧,但我祝願天下有情人能成眷屬,少些像梁祝這樣的愛情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