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泰戈爾曾下榻的地方
關燈
小
中
大
一
世上有些緣分來自偶然,來自巧合,就如我住在泰戈爾曾下榻過的群英飯店完全是巧合。
每到一個地方旅遊、公幹,我習慣做些“功課”,上網查閱相關信息。
比如所到地的旅遊景點、天氣、美食、風土人情等。
去杭州也不例外。
我在網上訂了去杭州的飛機票,“漢庭快捷杭州群英飯店”也是在網上預訂的。
我對群英飯店的曆史一無所知。
之所以選這個地方,是因為它離西湖近,而且剛好碰上“漢庭快捷”搞酬賓活動,一間雙人房一晚才100元。
出租車頗費周折才找到這家位于杭州仁和路的群英飯店。
仁和路就在杭州最繁華的延安路旁。
群英飯店周圍有延安路黃金商業街和湧金廣場、南山路休閑文化街、解百新世紀購物中心、元華大型購物廣場、湖濱名品步行街等。
我不知道出租車司機為什麼會開錯路,他大概是新來杭州的,又或許在仁和路的群英飯店不是很當道。
與周圍豪華氣派、金碧輝煌的酒店相比,群英飯店顯得有點簡陋。
倒是藍底白字的“漢庭快捷酒店”幾個大字很醒目,很清涼。
門口不大,有裡外兩層門。
外層是鑲玻璃的紅木門,兩扇,與平常老百姓家的大門無異。
門上貼有一幅鑲字聯:“四海風清月滿一輪輝漢宇,九州春光梅香千裡到庭院”。
把“漢庭”二字鑲進聯中,給人一種居家溫暖的感覺。
門頂有“群英飯店”四個字。
裡面的一層玻璃門上倒貼着紅色的“福”字。
這時是早春二月,春節剛過不久,年的喜氣洋洋依然可見。
群英飯店隻有兩層高,是磚木結構的老房子改建,建築風格跟北方的四合院相仿。
一律棗紅色的門窗、梁柱,顯得古色古香,别是一番風味。
一共有三個天井,房間環繞天井。
每個天井布置各異,或是白沙鋪成的沙灘,讓你踩在柔軟的白沙上,來一場足浴,享受白沙的撫摸;或是擺着一方圓桌,幾個雅緻的椅子,讓你坐在太陽傘下,曬曬月光,歎歎清茶。
房間不大,但撿拾整齊、幹淨,有一種家的溫馨。
趕了大半天的路,我疲憊不堪,放好行李,來不及細看,就躺在潔白的床單上。
我随手拿起床頭櫃上的資料看,這一看,我激動得坐起來。
原來,這看似普通的群英飯店有着不平凡的曆史。
據介紹,群英飯店創建于清宣統元年(1909年),曆史悠久,開始叫做“清泰第二旅館”,是民國時期杭州市較為著名的飯店之一。
1933年,搬遷至仁和路22号。
新中國成立後,這家旅館改名為“群英飯店”,意思是“群英荟萃”。
後來,湖濱改建,群英飯店按“修舊如舊”的原則,恢複曆史原貌,實現整體遷移保護。
沿用到現在,群英飯店總體布局沒有很大的改動。
叫我驚訝的是,這其貌不揚的群英飯店曾是卧龍藏虎之地。
不少名人曾在這裡住過,比如孫中山、宋慶齡夫婦及魯迅、郁達夫、沈雁冰(茅盾)、徐志摩等中國名人。
二 更叫我驚喜的是,泰戈爾也曾下榻群英飯店。
泰戈爾出生于貴族家庭,是著名的印度詩人、文學家、藝術家、社會活動家。
他的代表作有《吉檀迦利》《飛鳥集》《園丁集》《新月集》《家庭與世界》《最後的詩篇》《眼中沙》等。
1913年,他的《吉檀迦利》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成為首位獲得此項獎的亞洲人。
泰戈爾對中國有很濃厚的感情,與杭州也很有緣分。
他兩度訪問中國,掀起“泰戈爾熱”。
“觀者如堵,各校學生數百名齊奏歌樂,群向行禮,頗極一時之盛。
” 他第一次訪華是在1924年,正是陽春三月、百花争豔的時節,泰戈爾應梁啟超、蔡元培的熱情邀請訪問中國。
每到一個地方旅遊、公幹,我習慣做些“功課”,上網查閱相關信息。
比如所到地的旅遊景點、天氣、美食、風土人情等。
去杭州也不例外。
我在網上訂了去杭州的飛機票,“漢庭快捷杭州群英飯店”也是在網上預訂的。
我對群英飯店的曆史一無所知。
之所以選這個地方,是因為它離西湖近,而且剛好碰上“漢庭快捷”搞酬賓活動,一間雙人房一晚才100元。
出租車頗費周折才找到這家位于杭州仁和路的群英飯店。
仁和路就在杭州最繁華的延安路旁。
群英飯店周圍有延安路黃金商業街和湧金廣場、南山路休閑文化街、解百新世紀購物中心、元華大型購物廣場、湖濱名品步行街等。
我不知道出租車司機為什麼會開錯路,他大概是新來杭州的,又或許在仁和路的群英飯店不是很當道。
與周圍豪華氣派、金碧輝煌的酒店相比,群英飯店顯得有點簡陋。
倒是藍底白字的“漢庭快捷酒店”幾個大字很醒目,很清涼。
門口不大,有裡外兩層門。
外層是鑲玻璃的紅木門,兩扇,與平常老百姓家的大門無異。
門上貼有一幅鑲字聯:“四海風清月滿一輪輝漢宇,九州春光梅香千裡到庭院”。
把“漢庭”二字鑲進聯中,給人一種居家溫暖的感覺。
門頂有“群英飯店”四個字。
裡面的一層玻璃門上倒貼着紅色的“福”字。
這時是早春二月,春節剛過不久,年的喜氣洋洋依然可見。
群英飯店隻有兩層高,是磚木結構的老房子改建,建築風格跟北方的四合院相仿。
一律棗紅色的門窗、梁柱,顯得古色古香,别是一番風味。
一共有三個天井,房間環繞天井。
每個天井布置各異,或是白沙鋪成的沙灘,讓你踩在柔軟的白沙上,來一場足浴,享受白沙的撫摸;或是擺着一方圓桌,幾個雅緻的椅子,讓你坐在太陽傘下,曬曬月光,歎歎清茶。
房間不大,但撿拾整齊、幹淨,有一種家的溫馨。
趕了大半天的路,我疲憊不堪,放好行李,來不及細看,就躺在潔白的床單上。
我随手拿起床頭櫃上的資料看,這一看,我激動得坐起來。
原來,這看似普通的群英飯店有着不平凡的曆史。
據介紹,群英飯店創建于清宣統元年(1909年),曆史悠久,開始叫做“清泰第二旅館”,是民國時期杭州市較為著名的飯店之一。
1933年,搬遷至仁和路22号。
新中國成立後,這家旅館改名為“群英飯店”,意思是“群英荟萃”。
後來,湖濱改建,群英飯店按“修舊如舊”的原則,恢複曆史原貌,實現整體遷移保護。
沿用到現在,群英飯店總體布局沒有很大的改動。
叫我驚訝的是,這其貌不揚的群英飯店曾是卧龍藏虎之地。
不少名人曾在這裡住過,比如孫中山、宋慶齡夫婦及魯迅、郁達夫、沈雁冰(茅盾)、徐志摩等中國名人。
二 更叫我驚喜的是,泰戈爾也曾下榻群英飯店。
泰戈爾出生于貴族家庭,是著名的印度詩人、文學家、藝術家、社會活動家。
他的代表作有《吉檀迦利》《飛鳥集》《園丁集》《新月集》《家庭與世界》《最後的詩篇》《眼中沙》等。
1913年,他的《吉檀迦利》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成為首位獲得此項獎的亞洲人。
泰戈爾對中國有很濃厚的感情,與杭州也很有緣分。
他兩度訪問中國,掀起“泰戈爾熱”。
“觀者如堵,各校學生數百名齊奏歌樂,群向行禮,頗極一時之盛。
” 他第一次訪華是在1924年,正是陽春三月、百花争豔的時節,泰戈爾應梁啟超、蔡元培的熱情邀請訪問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