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來佳茗似佳人
關燈
小
中
大
八棵禦茶等有名景點的方向指示。
西湖龍井茶産于宋代,有一千多年的曆史。
到了明、清兩代更是名聲大振,分别列被為上品、朝廷貢品。
“杭州山茶處處皆清,不過以龍井為最耳”。
這是清代袁枚在《随園食單·茶酒單》中對西湖龍井茶的稱贊。
西湖龍井,按産地分為“獅”、“龍”、“雲”、“虎”、“梅”五種,都叫做西湖龍井茶。
這五個産地的茶中,獅峰龍井茶最為有名,可謂是優中之優。
欲把西湖比西子,從來佳茗似佳人。
如果把西湖龍井茶比喻為佳人,那獅峰龍井茶就是“佳人”中最迷人那位。
這個“佳人”吸引了蘇東坡等文豪騷客。
他們約上三五知己,再邀清風,或約明月,在獅峰山腳下的壽聖寺,品茶賦詩作對,好不痛快。
“白雲峰下兩旗新,膩綠長鮮谷雨春。
靜試卻如湖上雪,對嘗兼憶剡中人。
”這是蘇東坡贊美西湖龍井茶的詩作,并手書“老龍井”等匾額。
這個“佳人”也吸引了乾隆皇帝。
皇宮高牆大院,金碧輝煌、錦衣玉食、美女如雲,也阻不了他對江南的向往。
乾隆下江南,被江南的美景、佳茗、佳人迷住了,他一而再,再而三下江南,六次江南遊中有四次到過龍井茶區,看茶女采茶,跟茶工學炒茶,品茗吟詩,快活似神仙,留下許多亦幻亦真的“禦茶”逸事,後人代代相傳,給西湖龍井茶做了無價的活廣告。
班師回朝時,乾隆還不忘帶回西湖龍井茶孝敬母太後。
肝火正盛的皇太後喝西湖龍井茶後,香氣滿腹,清肝消火,并對龍井茶贊不絕口。
乾隆更是龍顔大悅,傳旨把獅峰山下胡公廟前的十八棵茶樹封為“禦茶”,專供皇室飲用。
現在有些人給乾隆下江南編排了許多風流逸事,并津津樂道,而對他寫的詩鮮有問津,也忽視了他對茶農的關注與同情。
這是不公平的,他到龍井茶區,先後寫過《觀采茶作歌》《坐龍井上烹茶偶成》《再遊龍井》等詩。
《觀采茶作歌》:“前日采茶我不喜,率緣供覽官經理;今日采茶我愛觀,吳民生計勤自然。
雲栖取近跋山路,都非吏備清跸處,無事回避出采茶,相将男婦實勞劬。
嫩莢新芽細撥挑,趁忙谷雨臨明朝;雨前價貴雨後賤,民艱觸目陳鳴镳。
由來貴誠不貴僞,嗟哉老幼赴時意;敝衣粝食曾不敷,龍團鳳餅真無味。
” 俱往矣,皇帝老兒、文人騷客皆作古,留下的是他們對西湖龍井茶的情感,是那些帶有茶香的逸聞茶事,是一道道“茶事”風景。
給後人在品茗的同時,多一道談資。
四 龍井村主要以種茶、售茶葉為業,村裡到處可見“龍井茶基地一級保護區”、“龍井茶直銷部”、“江南第一茶”之類的字眼。
在宋廣福院附近的樹下、涼棚下,擺着不少茶檔,供茶客品茶、聊茶。
有些人家樓下擺着炒茶鍋,娴熟的炒茶工正用手一遍遍地翻炒着炒茶鍋裡的新茶。
現炒現賣,新鮮出爐,如假包換。
李生把我們帶到一家村民小樓。
一個俏麗的姑娘早已在一樓的門口等候我們,“歡迎到我們龍井村品茶。
” 我們随笑容可掬的姑娘進了一樓的茶室。
茶室其實也是茶葉展廳,陳列着各種西湖龍井茶。
牆上挂着“龍井問茶”字幅。
在龍井村幾乎家家戶戶都挂着“龍井問茶”的字樣。
“龍井問茶”既是新西湖十景之一,也是龍井人歡迎遠方客人來品茶之意。
姑娘先給每人奉上一杯剛沏好的西湖龍井茶,再講解。
這時正是初春,江南的天氣濕冷透骨,一杯熱氣騰騰的茶喝下去,暖胃暖心,神清氣爽。
姑娘講西湖龍井茶的曆史,教我們怎麼辨認龍井茶,講茶的功效,怎麼泡茶,并且當場表演泡茶。
她說,色綠、香郁、味甘、形美,這是茶的“四絕”。
龍井茶外形挺直、削尖、扁平、光滑,色澤綠中顯黃。
因為龍井茶葉很嫩,泡茶不要用100℃沸騰的水,一般用85~90℃的水,先泡半杯,等茶葉舒展開,再倒滿。
泡好的茶,葉底嫩綠、湯色杏綠、芽芽直立、勻齊成朵。
西湖龍井茶除了按産地分,還按季節分為明前茶、雨後茶,在清明前采制的叫“明前茶”,谷雨前采制的叫“雨前茶”。
雨前是上品,明前是珍品。
“一級嬌羞女兒茶,二級豐韻媳婦茶,三級溫和婆婆茶,特級黃花閨女茶。
”龍井茶分為幾個等級,等級不同,價格有天壤之别。
據說,在古代,明前茶是進貢給皇帝享用的,又叫皇帝茶,珍貴得很。
采茶的女工也特别講究,要選十六七歲漂亮、嬌嫩、未出嫁的小姑娘。
她們不是用手摘茶,而是用嘴從茶樹上一片一片含下來,再放在酥軟的胸前,用體溫焐幹茶葉。
“院外風荷西子笑,明前龍井女兒紅。
”在陽春三月,在人間四月天,一群小姑娘穿着白底藍花上衣,頭紮紅色絲巾,哼着采茶調,在綠色的茶園裡穿梭忙碌,這是一幅多麼美麗的圖景!這樣的圖景太珍貴了,給人豐富的想象和極度的美感。
但是有幾人能享受得起這樣的高級别的“皇帝茶”呢?更多的人能享受到的隻是“媳婦茶”,甚至是“婆婆茶”。
在茶室,我一連喝了兩杯姑娘給我沏的龍井茶,唇齒留芳,餘味無窮。
我消費不起動辄幾千上萬的明前茶,買了一千多元一斤的雨前茶,打算回家慢慢品嘗。
西湖龍井茶産于宋代,有一千多年的曆史。
到了明、清兩代更是名聲大振,分别列被為上品、朝廷貢品。
“杭州山茶處處皆清,不過以龍井為最耳”。
這是清代袁枚在《随園食單·茶酒單》中對西湖龍井茶的稱贊。
西湖龍井,按産地分為“獅”、“龍”、“雲”、“虎”、“梅”五種,都叫做西湖龍井茶。
這五個産地的茶中,獅峰龍井茶最為有名,可謂是優中之優。
欲把西湖比西子,從來佳茗似佳人。
如果把西湖龍井茶比喻為佳人,那獅峰龍井茶就是“佳人”中最迷人那位。
這個“佳人”吸引了蘇東坡等文豪騷客。
他們約上三五知己,再邀清風,或約明月,在獅峰山腳下的壽聖寺,品茶賦詩作對,好不痛快。
“白雲峰下兩旗新,膩綠長鮮谷雨春。
靜試卻如湖上雪,對嘗兼憶剡中人。
”這是蘇東坡贊美西湖龍井茶的詩作,并手書“老龍井”等匾額。
這個“佳人”也吸引了乾隆皇帝。
皇宮高牆大院,金碧輝煌、錦衣玉食、美女如雲,也阻不了他對江南的向往。
乾隆下江南,被江南的美景、佳茗、佳人迷住了,他一而再,再而三下江南,六次江南遊中有四次到過龍井茶區,看茶女采茶,跟茶工學炒茶,品茗吟詩,快活似神仙,留下許多亦幻亦真的“禦茶”逸事,後人代代相傳,給西湖龍井茶做了無價的活廣告。
班師回朝時,乾隆還不忘帶回西湖龍井茶孝敬母太後。
肝火正盛的皇太後喝西湖龍井茶後,香氣滿腹,清肝消火,并對龍井茶贊不絕口。
乾隆更是龍顔大悅,傳旨把獅峰山下胡公廟前的十八棵茶樹封為“禦茶”,專供皇室飲用。
現在有些人給乾隆下江南編排了許多風流逸事,并津津樂道,而對他寫的詩鮮有問津,也忽視了他對茶農的關注與同情。
這是不公平的,他到龍井茶區,先後寫過《觀采茶作歌》《坐龍井上烹茶偶成》《再遊龍井》等詩。
《觀采茶作歌》:“前日采茶我不喜,率緣供覽官經理;今日采茶我愛觀,吳民生計勤自然。
雲栖取近跋山路,都非吏備清跸處,無事回避出采茶,相将男婦實勞劬。
嫩莢新芽細撥挑,趁忙谷雨臨明朝;雨前價貴雨後賤,民艱觸目陳鳴镳。
由來貴誠不貴僞,嗟哉老幼赴時意;敝衣粝食曾不敷,龍團鳳餅真無味。
” 俱往矣,皇帝老兒、文人騷客皆作古,留下的是他們對西湖龍井茶的情感,是那些帶有茶香的逸聞茶事,是一道道“茶事”風景。
給後人在品茗的同時,多一道談資。
四 龍井村主要以種茶、售茶葉為業,村裡到處可見“龍井茶基地一級保護區”、“龍井茶直銷部”、“江南第一茶”之類的字眼。
在宋廣福院附近的樹下、涼棚下,擺着不少茶檔,供茶客品茶、聊茶。
有些人家樓下擺着炒茶鍋,娴熟的炒茶工正用手一遍遍地翻炒着炒茶鍋裡的新茶。
現炒現賣,新鮮出爐,如假包換。
李生把我們帶到一家村民小樓。
一個俏麗的姑娘早已在一樓的門口等候我們,“歡迎到我們龍井村品茶。
” 我們随笑容可掬的姑娘進了一樓的茶室。
茶室其實也是茶葉展廳,陳列着各種西湖龍井茶。
牆上挂着“龍井問茶”字幅。
在龍井村幾乎家家戶戶都挂着“龍井問茶”的字樣。
“龍井問茶”既是新西湖十景之一,也是龍井人歡迎遠方客人來品茶之意。
姑娘先給每人奉上一杯剛沏好的西湖龍井茶,再講解。
這時正是初春,江南的天氣濕冷透骨,一杯熱氣騰騰的茶喝下去,暖胃暖心,神清氣爽。
姑娘講西湖龍井茶的曆史,教我們怎麼辨認龍井茶,講茶的功效,怎麼泡茶,并且當場表演泡茶。
她說,色綠、香郁、味甘、形美,這是茶的“四絕”。
龍井茶外形挺直、削尖、扁平、光滑,色澤綠中顯黃。
因為龍井茶葉很嫩,泡茶不要用100℃沸騰的水,一般用85~90℃的水,先泡半杯,等茶葉舒展開,再倒滿。
泡好的茶,葉底嫩綠、湯色杏綠、芽芽直立、勻齊成朵。
西湖龍井茶除了按産地分,還按季節分為明前茶、雨後茶,在清明前采制的叫“明前茶”,谷雨前采制的叫“雨前茶”。
雨前是上品,明前是珍品。
“一級嬌羞女兒茶,二級豐韻媳婦茶,三級溫和婆婆茶,特級黃花閨女茶。
”龍井茶分為幾個等級,等級不同,價格有天壤之别。
據說,在古代,明前茶是進貢給皇帝享用的,又叫皇帝茶,珍貴得很。
采茶的女工也特别講究,要選十六七歲漂亮、嬌嫩、未出嫁的小姑娘。
她們不是用手摘茶,而是用嘴從茶樹上一片一片含下來,再放在酥軟的胸前,用體溫焐幹茶葉。
“院外風荷西子笑,明前龍井女兒紅。
”在陽春三月,在人間四月天,一群小姑娘穿着白底藍花上衣,頭紮紅色絲巾,哼着采茶調,在綠色的茶園裡穿梭忙碌,這是一幅多麼美麗的圖景!這樣的圖景太珍貴了,給人豐富的想象和極度的美感。
但是有幾人能享受得起這樣的高級别的“皇帝茶”呢?更多的人能享受到的隻是“媳婦茶”,甚至是“婆婆茶”。
在茶室,我一連喝了兩杯姑娘給我沏的龍井茶,唇齒留芳,餘味無窮。
我消費不起動辄幾千上萬的明前茶,買了一千多元一斤的雨前茶,打算回家慢慢品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