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落心底的悅鳴
關燈
小
中
大
一
古人說“以鳥鳴春”。
今年聽到的第一聲鳥鳴,是在江南,在西子湖畔。
這是春天的鳴叫,春天的樂曲。
早晨的西子湖,水氣袅袅,煙霧茫茫,水天一色。
遠處的山也是灰蒙蒙,空茫茫。
遠山、近水、花草樹木,統統籠罩在煙霧迷茫中,像一幅淡淡的水墨畫。
好一個“淡妝濃抹總相宜”的西子湖啊。
我站在湖畔,看着如煙似霧的湖光山色,呼吸着靈山秀水的氤氲氣息,迷失在春風沉醉的煙霧中。
“啁啁”,一聲,兩聲,三兩聲,我頭上劃過清脆的鳴叫,劃過歡快的音韻。
那精緻的鳴唱,就如這清晨透明的露珠,滑落我心底,打濕我的情思,濺起陣陣喜悅的漣漪。
煙霧彌漫的早晨,因了這些悅耳的韻律,頓時變得明麗起來。
那是春天的歡鳴。
你看,春天的小鳥們情緒高漲,亮着嗓子放聲歌唱。
“叽叽喳喳”,“啁啁啾啾”“呢呢喃喃”,“關關嘤嘤”。
一會兒大合唱,一會兒獨唱。
時高時低,時遠時近,時有時無,時疏時密,此起彼伏,仿佛是比賽似的,婉轉動聽。
它們唱着晨曲,和着春天的旋律,吹響春天的哨音。
長年生活在城市的格子水泥森林間,聽到的常常是紛擾的嘈雜、刺耳的車鳴。
這般的百啭千聲,莺歌燕語,簡直是天籁之音。
一棵濃密的樟樹裡,兩隻鳥兒深情對望,啄着對方的喙,互相梳理灰花的毛發。
它們是母子或是情侶吧。
那散發在春天裡的濃意蜜意,被多情的春風一路播灑,不經意間沾了我一身。
我被深深感染了,趕快拿出相機,蹑手蹑腳地靠近、瞄準,剛要按下快門,“欻”地一聲它們飛到另一棵樹上,還得意地回頭看我,“嘤嘤啁啁”地叫着,似乎在叫喚我。
我跟着追上去。
它們像和我捉迷藏似的,在我瞄準的當兒,又“噗”地不見了蹤影。
不知是我和鳥兒有緣,還是西湖的鳥兒貪戀春光,那些知名的、不知名的鳥兒不斷和我邂逅相遇。
有時在依依的柳樹間,濃郁的樟樹裡;有時在光秃秃的梧桐樹上,也見到它們靈巧的身影。
甚至在湖裡,它們掠過水面,翩若驚鴻;它們濺起水花,翩翩起舞。
我滿心歡喜。
鳥兒和西湖的小松鼠一樣很調皮,時而樹上樹下跳來跳去,嬉戲追趕,時而停留花間,飛到地上玩耍、啄食。
神态自若,悠閑自在。
湖邊遊人如織,摩肩擦背,但小鳥一點也不怕生。
它們長年累月生活在美麗的西湖畔,大概已習慣這種熱鬧的生活,習慣跟人類和平相處,知道遊人不會傷害它們。
二 西湖的鳥鳴無處不有。
最美妙的是在“柳浪聞莺”。
想想,柳色青翠,春風掀起綠色的波浪;在一片柳浪中,傳來陣陣圓潤清脆的莺鳴,那實在是美妙之至。
“柳浪聞莺”是西湖十景之一。
這裡流傳着一個跟黃莺有關的美麗傳說。
黃莺鳥迷戀柳蒲的景色,變為美女,跟這裡一個名叫柳浪的年青人邂逅,結為連理。
他們編織一床錦被,叫做“柳浪聞莺”。
這個傳說很美很浪漫。
在“柳浪聞莺”聞黃莺啼叫,更美更浪漫。
沿湖漫步,向“柳浪聞莺”走去,遠遠地聽到黃莺的鳴聲,高高低低,長長短短,清脆而婉轉。
我站在湖畔旁,看着這春天的畫面,欣賞着這“春鳥圖”:惠風和暢,絲絲柳條輕輕柔柔地垂在碧波微微的湖面,似是一根根魚杆伸向湖裡,在釣魚,在釣一個碧綠的春天。
碧玉似的樹上,兩個身披黃衣裳的黃鹂鳥停歇樹間“恰恰啼”。
啁啁啾啾,歌聲圓潤嘹亮,高低錯落,極富韻律,賞心悅耳。
看着飛來飛去、東張西望的黃莺鳥,我想起了杜甫的詩句“兩個黃鹂鳴翠柳”。
黃鹂也就是黃莺。
此情此景正是杜甫詩中的意境。
看着那兩隻不斷和鳴的黃莺,我想,這是從杜甫詩裡飛出來的黃鹂吧?是曾見過杜甫的黃鹂
今年聽到的第一聲鳥鳴,是在江南,在西子湖畔。
這是春天的鳴叫,春天的樂曲。
早晨的西子湖,水氣袅袅,煙霧茫茫,水天一色。
遠處的山也是灰蒙蒙,空茫茫。
遠山、近水、花草樹木,統統籠罩在煙霧迷茫中,像一幅淡淡的水墨畫。
好一個“淡妝濃抹總相宜”的西子湖啊。
我站在湖畔,看着如煙似霧的湖光山色,呼吸着靈山秀水的氤氲氣息,迷失在春風沉醉的煙霧中。
“啁啁”,一聲,兩聲,三兩聲,我頭上劃過清脆的鳴叫,劃過歡快的音韻。
那精緻的鳴唱,就如這清晨透明的露珠,滑落我心底,打濕我的情思,濺起陣陣喜悅的漣漪。
煙霧彌漫的早晨,因了這些悅耳的韻律,頓時變得明麗起來。
那是春天的歡鳴。
你看,春天的小鳥們情緒高漲,亮着嗓子放聲歌唱。
“叽叽喳喳”,“啁啁啾啾”“呢呢喃喃”,“關關嘤嘤”。
一會兒大合唱,一會兒獨唱。
時高時低,時遠時近,時有時無,時疏時密,此起彼伏,仿佛是比賽似的,婉轉動聽。
它們唱着晨曲,和着春天的旋律,吹響春天的哨音。
長年生活在城市的格子水泥森林間,聽到的常常是紛擾的嘈雜、刺耳的車鳴。
這般的百啭千聲,莺歌燕語,簡直是天籁之音。
一棵濃密的樟樹裡,兩隻鳥兒深情對望,啄着對方的喙,互相梳理灰花的毛發。
它們是母子或是情侶吧。
那散發在春天裡的濃意蜜意,被多情的春風一路播灑,不經意間沾了我一身。
我被深深感染了,趕快拿出相機,蹑手蹑腳地靠近、瞄準,剛要按下快門,“欻”地一聲它們飛到另一棵樹上,還得意地回頭看我,“嘤嘤啁啁”地叫着,似乎在叫喚我。
我跟着追上去。
它們像和我捉迷藏似的,在我瞄準的當兒,又“噗”地不見了蹤影。
不知是我和鳥兒有緣,還是西湖的鳥兒貪戀春光,那些知名的、不知名的鳥兒不斷和我邂逅相遇。
有時在依依的柳樹間,濃郁的樟樹裡;有時在光秃秃的梧桐樹上,也見到它們靈巧的身影。
甚至在湖裡,它們掠過水面,翩若驚鴻;它們濺起水花,翩翩起舞。
我滿心歡喜。
鳥兒和西湖的小松鼠一樣很調皮,時而樹上樹下跳來跳去,嬉戲追趕,時而停留花間,飛到地上玩耍、啄食。
神态自若,悠閑自在。
湖邊遊人如織,摩肩擦背,但小鳥一點也不怕生。
它們長年累月生活在美麗的西湖畔,大概已習慣這種熱鬧的生活,習慣跟人類和平相處,知道遊人不會傷害它們。
二 西湖的鳥鳴無處不有。
最美妙的是在“柳浪聞莺”。
想想,柳色青翠,春風掀起綠色的波浪;在一片柳浪中,傳來陣陣圓潤清脆的莺鳴,那實在是美妙之至。
“柳浪聞莺”是西湖十景之一。
這裡流傳着一個跟黃莺有關的美麗傳說。
黃莺鳥迷戀柳蒲的景色,變為美女,跟這裡一個名叫柳浪的年青人邂逅,結為連理。
他們編織一床錦被,叫做“柳浪聞莺”。
這個傳說很美很浪漫。
在“柳浪聞莺”聞黃莺啼叫,更美更浪漫。
沿湖漫步,向“柳浪聞莺”走去,遠遠地聽到黃莺的鳴聲,高高低低,長長短短,清脆而婉轉。
我站在湖畔旁,看着這春天的畫面,欣賞着這“春鳥圖”:惠風和暢,絲絲柳條輕輕柔柔地垂在碧波微微的湖面,似是一根根魚杆伸向湖裡,在釣魚,在釣一個碧綠的春天。
碧玉似的樹上,兩個身披黃衣裳的黃鹂鳥停歇樹間“恰恰啼”。
啁啁啾啾,歌聲圓潤嘹亮,高低錯落,極富韻律,賞心悅耳。
看着飛來飛去、東張西望的黃莺鳥,我想起了杜甫的詩句“兩個黃鹂鳴翠柳”。
黃鹂也就是黃莺。
此情此景正是杜甫詩中的意境。
看着那兩隻不斷和鳴的黃莺,我想,這是從杜甫詩裡飛出來的黃鹂吧?是曾見過杜甫的黃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