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年十一月
關燈
小
中
大
星期,要想立功受獎,脫穎而出,興許就太晚了。
他當中尉已經整整三年了,這還算是不錯的呢。
在這方面,來它一個漂亮的英勇壯舉,大功也就算是告成了:這樣,在退伍時就是上尉軍銜了。
普拉代勒對他自己相當滿意。
為了激勵他的士兵在這場113高地征服戰中沖鋒陷陣,他告訴他們說,冷血的德國佬剛剛屠殺了他們的兩位戰友,他的這個說法無疑會激起他們心中複仇的怒火。
确實是聰明透頂的一招。
發出進攻的命令後,他讓一個軍士來負責第一次沖鋒。
他自己則悄悄地留在隊伍的後面,因為他有一件小小的麻煩事要先解決掉,然後才能再跟大部隊會合。
之後,他就能毫無顧忌地邁開大步,輕松地超過所有人,沖到最前頭,沖向敵陣,把上帝賜福予他而送到他面前來的德國佬幹掉。
他一吹響進攻的号角,就等着手下人開始沖鋒,自己則留在右側,與隊伍拉開了相當的距離,隻為了防止士兵們沖鋒偏了方向。
當他看到那個家夥時,他心裡不禁猛地一激靈,這小子,他叫什麼名字來着?瞧他滿臉的憂愁,瞧他的眼睛,簡直就是一副馬上要哭出來的樣子,對了,他叫馬亞爾,就是他,停在了那邊,在右側,心裡像在思忖,沖出戰壕之後,他怎麼居然就一直跑到這裡來了,這傻瓜。
普拉代勒看到,他停在那裡不動了,轉過身來,跪了下來,像是很驚訝,正在推着老兵格裡索尼埃的屍體。
而這具屍體,普拉代勒從開始突擊的那一刻起就盯在眼裡,因為他必須去處理它,讓它趕緊消失掉,越快越好,甚至可以說,正是因為這個,他才留在後面督戰,時刻注意着左側。
不為别的,隻為了趕緊處理,求個心安理得。
可眼下,突然冒出來這麼個傻瓜兵,沖鋒沖着沖着就停下了,瞧着兩具屍體,一個老兵和一個新兵。
普拉代勒立即朝他沖去,我這麼跟你說吧,簡直就像一頭公牛。
阿爾貝·馬亞爾此時已經站起來了。
他為他的發現而深感震驚。
當看到普拉代勒朝他猛撲過來,他明白大禍臨頭了,試圖逃跑,但他的畏懼遠不如中尉的憤怒來得有效。
還沒等他有所反應,普拉代勒就已經到了他跟前,肩膀往他胸肋上那麼一頂,這個小兵就掉到了一個炮彈坑裡,一直滾到了坑底。
很好,這坑也就兩米深,不會更深了,但要想從裡頭爬出來,那可就不容易了,就得費很大的勁,而不等他爬出來,普拉代勒就能把問題給解決了。
之後,也就沒有什麼可說的啦,因為,再也沒有什麼問題了。
普拉代勒留在坑沿邊上,瞧着在坑底裡的士兵,他遲疑着,不知道該采取什麼措施,随後,他感到一陣輕松,因為他知道自己有的是時間。
他可以稍晚些時候再回來。
他轉過身去,後退了幾米。
老格裡索尼埃躺在地上,保持着一種很固執的樣子。
這一新的情況倒是也有好處,那便是,馬亞爾把他的身子翻轉過來後,就把他推到更年輕的那個士兵路易·泰裡厄的身邊,這就讓事情變得簡單多了。
普拉代勒環顧了一下四周,确認沒有人注意到他,機會來啦:何等的殺戮啊!正因為如此,人們才意識到,這一次進攻在人員傷亡方面會付出何等昂貴的代價。
但是,戰争就是戰争,戰場不是讨論哲學問題的地方。
普拉代勒中尉拔去他那顆進攻型手榴彈的止動銷,穩穩地放在兩具屍體之間。
他有時間跑開三十米開外,躲進掩體中,雙手捂住耳朵,他聽到一聲巨響,把兩個已經死去的士兵的屍體砸了個粉碎。
這是偉大的戰争中少死的兩個人。
也是多失蹤的兩個人。
現在,他該行動了,那邊,就在他的洞裡。
普拉代勒掏出了第二顆手榴彈。
他很熟悉這玩意兒,兩個月前,他曾把十幾個投降的德國兵集中起來,讓他們圍成一個圓圈,戰俘們彼此投去疑問的目光,沒有人明白是怎麼一回事。
他猛一下就往圓圈中央扔下一顆手榴彈,兩秒鐘就爆炸了。
一副專家的身手,四年的罰籃經驗呢。
手法準确,我就不詳細說它了。
還沒等那些家夥明白他們爪子底下到底是什麼飛來橫禍,他們就直接去了瓦爾哈拉神殿。
這些蠢蛋,還以為能去作弄女武神瓦爾基麗[10]呢。
這是他最後的一顆手榴彈了。
這之後,他将再沒什麼東西可朝德國佬的戰壕裡扔了。
太遺憾了,但是,也活該他倒黴。
就在這一刻,一顆炮彈炸響了,一陣泥土之雨從地上飛起,又緩緩落下。
普拉代勒擡起身子,想看得更真切一些。
整個坑洞全都被泥土覆蓋了! 恰好,巧了。
那家夥被埋在了底下。
好一個笨蛋! 對普拉代勒來說的好處,是他省下了一顆防禦用的手榴彈。
他又變得不耐煩,開始朝最前線的方向奔跑起來。
來吧,他急于前去跟德國佬吵上一架。
他要給他們送上一份漂亮的告别禮物。
3 正大步向前沖鋒的佩裡顧,一下子就倒在了地上。
一顆子彈打中了他的腿。
他實在難以忍住疼痛,便像野獸一樣号叫了一聲,摔倒在泥漿中。
他扭動着身體,左右來回翻滾不已,并繼續吼叫,由于他隻是用雙手緊緊捏住了那條大腿,卻看不到底下的小腿,便暗暗問自己,是不是有一塊炮彈片把他的腿給切斷了。
他費盡全力想稍稍擡起身子來,終于成功了,盡管疼痛劇烈,他總算松了一口氣:他的腿還在,是完整的。
他發現自己的腳也還在,隻不過,從膝蓋以下,已經是血肉模糊了。
血一直在流;腳尖還可以動一動,雖然痛得要命,但畢竟還能動一動。
盡管四周一派嘈雜,子彈飛過,榴霰彈發出呼嘯聲,他腦子裡想的隻是,“我的腿還在”。
他因此而安心了不少,因為他實在不想變成一個單腿人。
人們偶爾會開玩笑地稱呼他“矮子佩裡顧”,這實在有些悖理,因為作為一個生于1895年的小夥子,他長得也太高了,他有一米八三,你想想吧,這就是高個子了。
尤其是,一個人有了這麼高的個子後,他看起來馬上就變得瘦了。
十五歲時,他就已經這樣。
在學校裡,同學們都叫他“巨人”,這樣叫并不總是很客氣,他不怎麼讨人喜歡。
愛德華·佩裡顧确實是個幸運的家夥。
在他讀過書的那些學校中,所有同學都跟他一樣,是富家子弟,生活無憂無慮,靠着上幾輩人積累下來的财富,他們處處得到保障,時時擁有自信。
但是,在愛德華身上,情況則不如其他同學那樣好,因為除了這一切,他的運氣也很好,這就讓人嫉妒了。
因為,我們可以原諒某個人的一切,富裕、才華,這些都是能原諒的,但就是不能原諒他有運氣,不,這個,也實在太不公平了。
事實上,運氣也總是在他這一邊。
他的運氣中擁有一種極其優秀的自我保護意識。
當危險過于巨大,當事态的發展變得有威脅,就會有什麼東西向他發出警告,于是,他就像長了觸角,會做出必要的行為,以确保繼續留在遊戲中,且毫發無傷。
很顯然,看到愛德華·佩裡顧就這樣,在1918年的十一月二日,摔倒在爛泥裡,帶着一條炸得稀巴爛的腿,人們會自問,是不是運氣沒有轉回來,或者是轉錯了方向?事實上,不是,不完全是,因為他将保住他的腿。
後半生他将一瘸一拐地行走了,但好歹兩條腿都還在呢。
他迅速地解下皮帶,把它做成一個絞索棒,緊緊地束住受傷的小腿,以求止血。
随後,由于這一努力花掉了他所有的力氣,他松了一口氣,躺了下來。
疼痛似乎減輕了那麼一點點。
他将不得不在那裡待上一段時間了,而他實在不喜歡那樣的姿勢。
他的境況很危險,随時随地受到炮彈的威脅,或許甚至更糟……近來有一個不胫而走的可怕說法:一到夜裡,德國兵就會走出戰壕,用白刃來結束傷兵的命。
為了放松一下肌肉,愛德華把後脖子往泥漿中挺了挺。
他感受到一點點清涼。
現在,他身後的一切,看過去都是倒過來的。
這就仿佛他在鄉村,躺在樹底下看那樣。
跟一個姑娘在一起,這可是一件他從來就不了解的事。
他曾經遇識過的那些姑娘,基本上是美術學校邊上窯子裡的姑娘。
他根本就沒時間在回憶中走得更遠,因為他突然就發現了普拉代勒中尉那又高又瘦的奇怪身形。
就在剛才,愛德華倒下,痛苦地滾在爛泥中,做他的止血帶的短暫片刻中,他就已經讓所有的戰友超過了自己,繼續奔向德國佬的陣線,而隻有普拉代勒中尉處在他身後十米的地方,站立着,一動不動,就好像戰争已經停住了。
愛德華遠遠地看到了他,颠倒而又側向。
隻見他雙手插在皮腰帶上,瞧着自己的腳下。
簡直就像是一個昆蟲學家在俯身瞧着一窩螞蟻。
在一片嘈雜聲中,顯得是那麼冷靜。
威嚴如神。
然後,就仿佛事情已經完結,或者不再跟他有關系,興許他已經完成了觀察任務,他就消失了。
一個軍官會在沖鋒的正當口停下來,瞧着自己的腳下,這事情實在也太蹊跷了,一時間裡,愛德華驚訝得感覺不到腿上的疼痛。
這裡頭肯定有什麼不正常。
剛才,愛德華炸傷了一條腿,這就已經相當驚人了;他幾乎已經穿越了整個戰争,身上連一點兒擦傷都沒有,眼下卻帶着一條皮開肉綻的傷腿,被死死地釘在了地上,這裡頭肯定有什麼東西不對勁,但是,說到底,既然他是一個士兵,處在一場你死我活的沖突之中,那麼,流血受傷也就是家常便飯了。
而相反,一個軍官居然在槍林彈雨中停下來,來觀察自己腳底下,那可就…… 佩裡顧放松了肌肉,再次仰面倒下,試圖喘上一口氣,他雙手緊緊勒住了膝蓋,就在即興做成的止血帶上面一點點。
幾分鐘後,他實在有些忍不住,就挺起胸來,又一次瞧了瞧中尉剛才站立的那個地方……什麼都沒有了。
軍官消失了。
進攻線又推進了一些,爆炸聲偏遠了有好幾十米。
愛德華完全可以就這麼躺着,一心隻想着他的傷口。
例如,他可以考慮是不是應該等待救援,還是嘗試着自己往後撤,但他并沒有那樣做,而是挺起胸,貓起腰來,就像一條鯉魚躍出了水面,目光瞄向了那個地方。
終于,他下定了決心。
而要去那裡,實在有些艱難。
他用胳膊肘撐起身體,後退着爬行。
他的右腿已經沒有知覺,隻能靠小臂的力量,還有左腿的支撐來爬行;另一條腿則拖在污泥中,完全如同一段死肢,每走一米都得費上很大力氣。
而他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這樣做,他實在無法說得清楚。
反正,這個普拉代勒真的是個讓人不安的人,沒有人能留在他的身邊。
他應了那麼一句老話,有道是,對于一個軍人,真正的危險不是敵人,而是軍銜等級制。
即便愛德華沒什麼政治眼光,說不出這就是制度之根本,他的想法也還是朝着這個方向而去的。
行動中,他突然停了下來。
他剛才爬行了七八米的樣子,不會再多了,而現在,一顆不知道多大口徑的炮彈可怕地炸響了,把他牢牢地釘在了地面。
興許因為他當時躺在地上,爆炸聲聽起來要遠為更響。
他僵住了,緊張得像一根釣竿,死硬死硬,甚至連他受傷的右腿也不再抵抗這一運動。
幾乎可說是一個鬼魂附體的癫痫患者。
他的目光始終盯着幾分鐘前普拉代勒站立的那個地方,隻見巨大的一片泥土騰空而起,就像一大股驚濤怒浪沖天湧起,在空中撒開。
愛德華感到它是如此近、如此密集,仿佛馬上就将把他掩埋,啊,這泥土之雨落下來的聲音是那麼可怕,低沉得就像是一個食人妖魔在歎息。
隆隆的炮彈爆炸聲,嗖嗖的子彈飛舞聲,在空中頻頻開花的耀眼火光,這一切,跟在他身邊轟然倒下的泥土之牆比起來,幾乎不算什麼了。
他驚呆了,閉上了眼睛,地面在他身子底下震顫。
他身子蜷縮成一團,屏住了呼吸。
等他腦子清醒過來,證實自己依然還活着時,他覺得這簡直就是一個奇迹。
泥土全部撒落下來。
立刻,他跟戰壕裡肥大的田鼠一樣,帶着一種也不知道從哪裡來的能量,重新爬行起來,始終脊背貼着地,爬向内心召喚他去的地方,随之,他明白了:他來到了泥土之浪落下的地方,而就在那裡,有一片小小的尖尖的金屬片從幾乎粉塵一般的土中穿出,露在了地面上幾厘米。
定睛一看,是一把刺刀的尖端。
信息很明确,有一個士兵被埋在了底下。
活埋是一種經典的死法,他曾經聽人說起過,但是他還從來沒有親身經曆過。
在他所在的部隊中,常常有一些工兵,用鐵鏟和鎬頭,試圖刨開土,挖出處在這一糟糕境遇中的家夥。
但人們總是來得太晚,挖出來時,這些人的臉往往因為缺氧而發青,眼睛則睜得鼓鼓的,像是要炸開來一般。
一時間裡,普拉代勒的陰影在愛德華的腦子中閃過,他不想停留在這上面。
趕緊行動,快。
他翻過身來,肚子貼地,當即,腿上的傷痛讓他叫出了聲來,因為傷口碰到了地面,又一次破裂開,鑽心似的疼痛。
他嘶啞的叫喊聲還沒有結束,就開始瘋狂地挖起土來,十根手指頭彎曲成爪子的形狀。
這工具也太微不足道了,根本就不管用,因為埋在泥土底下的小子已經開始缺氧了……愛德華很快便意識到了這一點。
他被埋得到底有多深呢?要是有什麼像樣的刨土工具那就好了。
佩裡顧轉身朝向右邊。
他的目光落在了一些屍體上,除了這些,别的什麼都沒有,沒有一件工具,什麼都沒有。
唯一的方法,就是拉出土中的這把刺刀,用它來挖土,但是,那會耗上幾個小時。
他仿佛覺得那家夥在呼喚他。
當然啦,盡管掩埋得不是很深,就憑着戰場上的這一派喧嚣嘈雜,底下的人也沒有任何機會能讓人聽到他,即便他高聲叫嚷的話,那也隻是他想象中的一個效果。
愛德華的腦子在沸騰,他感到情況十分緊急。
凡是埋進了土裡的人,必須立即把他們挖出來,刻不容緩,要不然,等你把他們慢慢拉出來時,他們早就死定了。
當他用手指甲拼命挖掘刺刀尖兩側的泥土時,他在問自己是不是認識這個士兵:部隊中士兵的一個個名字和一張張臉,一一在他的腦海中掠過。
在眼下的情境中,這麼想實在有些不合時宜,他隻是想救出這個戰友來,無論他有沒有跟此人交談過,也無論他是不是喜歡他。
不過,這樣想盡管不妥,還是給了他動力,加快挖土的速度。
他不斷地轉身,四下裡張望,尋找着可能的援助,但什麼都沒有,他直挖得手指頭疼。
他已經成功地挖開了刺刀兩邊十幾厘米深的土,但當他試圖搖動刺刀時,它卻連一厘米都不動,就如同一顆好牙,真叫人洩氣。
他到底努力了多少時間,兩分鐘,三分鐘?那家夥興許早已經死了。
因為姿勢不對,愛德華開始覺得肩膀上有一種疼痛。
這樣挖,他肯定支持不了太長時間,他心中生出了某種懷疑,一種疲竭襲來,他的動作慢了下來,氣也有點喘不過來,他的肱二頭肌有些發僵,胳膊有些抽筋,他便握拳捶打起泥土來。
突然,他真切地感覺到:有東西在動!他的眼淚一下子就流了出來,他真的哭了起來,他用兩手抓住刀尖,然後使盡全力地一推,又一拔,他一秒鐘都沒有停,用胳膊猛地擦掉流到臉上的眼淚,一下子,一切變得容易了,他停止了搖晃,重新開始挖,并伸進手去,想把刺刀拔出來。
當刺刀慢慢地移動時,他發出了一記勝利的吼叫。
他把它整個拔了出來,仔細地打量了它一下,仿佛有些不太相信,像是第一次看到它似的,但是,他用一個憤怒的動作,把它再次插進泥土中,他吼叫,他咆哮,使勁紮着土。
他用已經有些鈍了的刀刃畫出一個大圓圈,把刀口平放,切入土中,再把土撬起來,然後用手扒拉走。
他費了多少時間?腿上的疼痛越來越劇烈了。
最終,有了,他看到了什麼東西,他摸了摸,一塊布料,一枚紐扣。
他像一個瘋子,像一條真正的獵犬那樣挖着,又摸了摸,是一件上裝。
他伸進兩隻手,兩條胳膊,泥土一下子坍塌下去,像是落進了一個洞裡,他感覺到底下有東西,但不知道是什麼。
随後,他遇到了一個頭盔的光滑面,他順着它的輪廓往下摸,手指頭碰到了那個小子。
“嘿!”他始終在哭,這愛德華,他同時也在叫,而他的胳膊,靠着一種他根本無法控制的力量,瘋狂地清理着泥土。
士兵的腦袋終于露了出來,隻有三十厘米深,看上去像是睡着了;他認出了他,他叫什麼來的?他死了。
這一想法是如此痛苦,愛德華停了下來,瞧着這位戰友,就埋在他身下的泥土中,一瞬間裡,他感覺自己跟他一樣已經死去,他看到的就是他自己的死亡,這讓他感到一種巨大的痛苦,巨大無比…… 他一邊哭着,一邊繼續清理出屍體的其餘部分,一切進行得很快,先是肩膀露了出來,接着是前胸,一直露到了腰帶。
就在那士兵的臉的前面,還有一個死馬的腦袋!真是好奇怪啊,愛德華心裡想,他們竟然這樣被埋在了一起,面對面。
透過眼淚,他看到了這樣一幅畫面,實在叫人難以置信。
假如他能站起來,處在一個不同的姿勢的話,那興許會挖得更快,但是,即便就這樣,他還是挖成了,他高聲地說出了一些很傻很傻的話,他說:“你不必擔心。
”同時哭得像一頭小牛崽,就仿佛另一位能聽到他說話似的,他真想緊緊地抱住他,對他說上一些假如被别人聽到後就會萬分羞愧的話,因為,實際上,他是在哭他自己的死亡。
他在為他所能回想起來的害怕而哭泣。
現在,他終于能夠承認這一點了,兩年來,他始終怕得要死,生怕有一天自己會因另一個隻是受了傷的士兵而死去。
這是戰争的終結,他為他戰友流下的這些眼淚,正是他自己的青春之淚,他自己的生命之淚。
他是多麼幸運啊,他殘廢了,餘生中永遠得拖着那麼一條腿。
好一個麻煩事兒。
他活着。
他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于成功地拉出了那具屍體。
馬亞爾,這個姓終于來到了他的腦子裡。
那麼,名字呢,他卻從來都不知道,他們隻是簡單地叫他“馬亞爾”,從不稱呼他的全名。
還有一個疑問。
他把自己的臉湊到阿爾貝的臉跟前,他想在他周圍到處爆炸的整個世界中靜止下來,以便好好聽一下,因為他畢竟還在問自己,他到底死了沒有?盡管對方就躺在他的身邊,盡管在這種姿勢中他行動起來很不方便,他還是盡可能用力地拍打着馬亞爾的臉,而對方的臉隻是随着他的打擊而晃動,并沒有實質性的反應。
這不說明任何問題,這是一個很糟糕的想法,他愛德華,竟然想象那個士兵興許還沒有完全死去,因為這樣想,他實際上心裡更痛苦,但眼下,事情就是這樣,既然心中有這一懷疑、這一問題,那他絕對就得去證實,而對我們來說,看到這一點也實在太可怕了。
你已經做得最好了,人們真想對他叫喊道,算了吧,人們真想拉住他的手,輕輕地,把它們緊緊地握在自己手中,好讓他不再這樣動下去,不再這樣幹下去,人們真想對他說一說他們可能會對神經錯亂的孩子們說的那些話,真想把他緊緊抱住,讓他的眼淚不再流淌。
總之,撫慰他。
隻不過,愛德華身邊沒有任何人,既沒有你,也沒有我,沒有人能告訴他正确的做法,馬亞爾興許沒有真正死去吧,這一想法,又從遠處鑽進了他的頭腦中。
愛德華曾有一次見過這個,或許那是有人講給他聽的,前線的一個傳說,沒有人能證實的一個故事,說的是,有一個士兵,誰都以為他已經死了,可後來又被救活了,是心髒複蘇了。
劇烈的疼痛中,居然還有時間想這個,實在是不可思議,愛德華靠着他那條好腿挺起身子來。
站起來後,他看到自己的右腿拖在身後,但是他能感覺到它,就在一片迷霧中,而就在白色的煙霧中,夾雜有恐懼、疲憊、痛苦與絕望。
一瞬間裡,他聚集起了全身的力量。
短短一秒鐘裡,他站立着,隻撐在一條腿上,像是一隻蒼鹭,他的平衡無所依靠,他朝自己的身下瞥了一眼,快速而又深深地吸了一口氣,然後,就讓自己轟然倒下,把全身的重量都一下子壓在了阿爾貝的胸脯上。
要命的咔嚓一響,肋骨斷裂了,粉碎了。
愛德華聽到一聲嘶啞的喘息。
他的身子底下泥土翻動了,他又向下滑了滑,像是從椅子滑落下來,但是掀起來的不是土,而是轉過身來的阿爾貝,隻見他大口大口地嘔吐,幾乎把腸子都吐了出來,并開始咳嗽。
愛德華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的眼淚又湧了出來,沒錯,他真的很有運氣,好一個愛德華,你得承認。
阿爾貝繼續嘔吐着,愛德華則開心地拍着他的背,一邊哭着一邊笑。
他就這樣坐在地上,在這片荒蕪的戰場上,就在一個死馬的腦袋邊上,一條腿反向地扭曲着,還流着血,差點兒疲竭得昏死過去,而他的面前,就是那個剛剛從死神那裡折返回來的家夥,還在哇哇地大口嘔吐…… 對于一場即将要結束的戰争來說,這的确很了不得。
這幅畫面很漂亮,但這還不是最後的畫面。
正當阿爾貝·馬亞爾迷迷糊糊地恢複知覺,滾向一側,聲嘶力竭地幹嘔時,愛德華身子挺得筆直,辱罵着老天,仿佛正在點燃一根炸藥棒。
就在這個時候,一個湯盤大小的炮彈片徑直朝他飛來。
彈片相當之厚,速度之快令人目眩。
無疑,這就是老天爺給他的回答。
4 兩個士兵以相當不同的方式,重新爬上了地面。
阿爾貝從死神那裡返回後,吐得很厲害,連五髒六腑都快吐出來了,好在他慢慢地恢複了意識,發現自己就在彈道拖曳、硝煙彌漫的一片天空底下,這意味着他真的活了回來,盡管他還沒能清醒地意識到,由普拉代勒中尉發動并指揮的進攻戰基本上已經結束了。
總之,這場113高地進攻戰相當輕松地獲勝了。
經過一番激烈卻又短暫的抵抗,敵人最終投降了,他們抓獲了不少俘虜。
這是一次幹淨利落的進攻,從頭到尾,付出的代價很小很小,三十八人陣亡,二十七人負傷,兩人失蹤(當然不包括德國佬的死傷),可以說,戰果卓著。
當擔架員從戰場上找到他們時,阿爾貝正抱着放在自己膝蓋上的愛德華·佩裡顧的腦袋,嘴裡哼唱着小調,看到他的樣子,救援者們都認定,他的精神狀态有些“錯亂”。
他所有的肋骨都斷裂了,或是折斷,或是裂開,但他的肺完好無損。
他忍受着極大的痛苦,這是個好兆頭,總之,說明他還活着。
然而,他已經很不新鮮,有些腐臭了,即便他心裡很是渴望,他恐怕也不得不把對自身狀況問題的種種思索放到以後再說了。
比如說,究竟是出于什麼樣的奇迹,出于什麼樣最高意願的恩惠,出于什麼樣不可思議的偶然性,他的心髒隻不過是停止跳動了短短的幾秒鐘,而後,就有士兵佩裡顧沖過來,以他那極為獨特的手法,為他及時做了心髒複蘇的搶救措施。
他所能證實的一切,就是機器重新啟動了,帶着顫動、痙攣和颠簸,但基本系統都得到了保存。
戰地醫生們在給他做了緊密的包紮後宣布說,他們的本事也就到此為止了,他們把他放置在一個寬敞的公共大廳中,那裡胡亂地擠滿了各種各樣的傷兵,有的生命垂危,有的受了重傷,有的肢體殘缺,缺胳膊短腿的,而其中的輕傷員,盡管還打着石膏,夾着夾闆,眼睛卻從纏着的繃帶中瞧出來,開心地玩着紙牌。
全靠了113高地戰役的勝利,前線醫院在等待最終停戰的那幾個星期中,赢得了稍許的緩和,恢複了它的活力,但是,由于這次進攻戰并沒有造成太大破壞,醫院中的工作采取了四年來很少見的一種正常節奏。
一段時間裡,護士嬷嬷們多少可以專心地去照料那些幹渴得要命的傷員了。
這時候,醫生們也不會被迫放棄治療那些傷員,而眼睜睜地看着他們死去了。
這時候,因為不停地鋸股骨、胫骨和肱骨而已經七十二個鐘頭沒有睡覺的外科大夫,也不再需要在筋疲力盡中再堅持了。
愛德華一來到醫院,就匆匆接受了兩次簡易的手術。
他的右腿有多處骨折,還有韌帶與跟腱的撕裂,今後隻能一瘸一拐地走路了。
不過,他最要緊的手術還在于探查臉上的傷口,以便清除那裡面的異物(這就要看一所戰地醫院的設備條件能允許的範圍了)。
醫生給他注射了疫苗,采取了必要措施,保障了呼吸道暢通,抑制了氣性壞疽的威脅,傷口被大面積地切開,以免遭受感染。
其餘的,也就是最基本的,則該由一所醫療條件更好的後方醫院來做了,然後,假如傷員能活下來的話,還該考慮送他去專門的醫院做進一步治療。
一道命令下來,要緊急轉移愛德華,等待期間,上級要求阿爾貝留在他戰友的病床前照料他,他倆的故事早已迅速地傳遍了整個醫院,傳得都大大地走了樣。
很幸運,有可能會給這個傷員安排一個單人病房,就位于醫院最南端那棟樓的一個條件優越的特殊病區内,在那裡,就不會沒完沒了聽那垂死的傷病們凄慘的呻吟了。
阿爾貝在幫助愛德華分階段康複時幾乎手足無措,這活兒實在太累人,也太亂了,這方面他也是實在太不懂行了。
有時,阿爾貝在那年輕人身上會撞見一些表達、一些手勢、一些啞劇動作,他本來還以為能夠準确地說清楚,但它們總是那麼短暫,轉瞬即逝,沒等阿爾貝找到一個恰當的詞來說明,就消失得幹幹淨淨。
我說過的,阿爾貝從來就不太靈活,他剛剛成為犧牲品的那個小小事故也沒能對他起到一丁點兒的作用。
愛德華苦苦地忍受着傷口的疼痛,他常常大聲吼叫,身子憤怒地亂動亂晃,人們為穩住他,不得不把他綁在床上。
阿爾貝這時候才明白,樓道盡頭的病房之所以給了這位傷兵,并不是因為它的舒适安逸,而是為了避免讓其他人從早到晚地忍受他的抱怨,四年的戰争看來還遠遠不夠打磨他,他的天真依然還是無邊無際。
整整幾個鐘頭,阿爾貝聽着這位戰友大聲吼叫的同時,雙手不停地揉捏着,隻聽得他的叫喊,一會兒是呻吟,一會兒是抽泣,一會兒又是咆哮,連續不斷地覆蓋了一個人處在痛苦與瘋狂的界限時所能發出的所有音階。
雖然阿爾貝在面對他那家銀行的一個部門小頭頭時,沒膽量維護自身的利益,現在他卻變成了一個熱忱的律師。
他抱怨說,他戰友身上挨了一塊彈片,跟眼睛裡進了一粒灰塵有着天壤之别,絕不可同日而語,等等。
在他那個水平上,他表現得很好了,他想他還是做得很有效的:實際上,他隻不過是悲怆動人而已,然而這就已經足夠了。
由于在等待轉移期間,醫護人員已經做了幾乎能做的一切,那個年輕的外科醫生同意給愛德華服用一點點嗎啡,以緩解他的疼痛,條件是隻能把劑量控制到最小,而且還得逐步逐步地減少用量。
他們根本無法想象,愛德華會長期停留在這一狀态中,他必須得到專門的而且是迅速的治療。
他的轉移也是迫在眉睫的事。
多虧了嗎啡,愛德華複原雖然緩慢,卻顯得沒那麼動蕩不安了。
他最初種種有意識的感覺相當混亂,一會兒冷,一會兒熱,沒辦法分辨某些反應,辨認不清人的嗓音,而最難以忍受的,就數沖擊着胸部以上整個軀幹最高部位的一陣陣劇痛,它們伴随着每一次心跳,像是一種永不休止的浪潮,随着嗎啡作用的減退,而漸漸變成了一種磨難。
他的腦袋成了一個共鳴箱,每次浪潮的沖襲最終都變成一種混濁而又沉悶的撞擊,很像是船靠碼頭時船邊上的救生圈碰到岸石所發出的聲音。
他也感覺到他的腿疼。
他的右腿被一顆罪惡的子彈打爛了,之後更因為急于去救阿爾貝·馬亞爾而加重了傷勢。
但是這一疼痛在嗎啡的作用下同樣也變得模糊了。
他隐約地感覺到他的腿始終還在,這是沒有錯的。
當然,已經成了碎皮爛肉,但依然還在起着(至少是部分地起着)人們有權期待一條從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場上帶回來的腿可以起到的作用。
他對種種事件的意識長時間以來一直很晦暗,沉沒在圖像底下。
愛德華活在一個混沌的持續不斷的睡夢中,在這夢中,混亂不堪、主次不分地彙集了他迄今為止所看到、聽到、感受到、了解到的一切,亂哄哄的如同一鍋大雜燴。
他的腦子把現實與種種素描、繪畫混淆在了一起,就仿佛生活不是别的,隻是他的想象博物館中一幅幅額外的多姿多彩的作品。
那些形象中,有波提切利[11]筆下漸趨消逝的美人,有卡拉瓦喬[12]筆下被一條蜥蜴咬傷的男孩那突如其來的驚恐,緊接着就出現了殉道者街上一個賣果蔬的女商販的臉,那臉上的嚴肅樣總是讓他驚訝不已,或者—就讓我們來看看到底是怎麼回事—顯現出的是他父親的假衣領,有着一種淡淡的粉紅色調的那一個假領。
就在這平庸的日常生活場景、這博斯[13]筆下的人物、這些裸體人和憤怒士兵的單色畫的中央,以循環往複的方式突然出現了《世界的起源》[14]。
說實在的,這幅畫他隻看到過一次,是在自家親戚的一個朋友家中偷偷看到的。
我跟您說到這個,那還是戰前很久的事情,當時他隻有十一二歲。
那時候,他還在聖克蘿蒂爾妲學校上學呢。
聖克蘿蒂爾妲[15],那是希爾貝裡克和卡蕾泰娜的女兒,這家夥可是個大騷貨,愛德華把她畫成各種姿勢,被她的叔叔戈戴吉西爾騎上身,被國王克勞維斯進過後庭,而大約在493年,她吮吸過勃艮第人的國王,還舔過蘭斯城主教雷米的後面。
而正是因為畫了這些個,他被勒令退學三次,而這第三次也是最終的一次。
所有人都認定,這實在也畫得太他媽的細緻入微了,人們甚至還會問,在他這個年紀,他是怎麼找來模特兒的,畢竟畫面充滿了種種細節……他父親緊緊咬住嘴唇,一言不發,把藝術看作一種梅毒般的敗壞堕落。
實際上,早在愛德華進入聖克蘿蒂爾妲學校之前,他的一些事情就已經被認為不太好。
尤其是他和父親的關系。
愛德華始終我行我素地在素描中自我表達。
在他去的所有學校中,他的所有老師,或早或遲地,都會在黑闆上被表現為一米來高的漫畫。
最後,畫作都有簽名,完全就是佩裡顧家的一貫派頭。
幾年時間下來,他的靈感,本來就全都集中在他父親通過其關系将他接納的那些學校的生活中,現在更是漸漸地圍繞着種種新主題越來越發展。
人們可以把它叫作他的“神聖階段”,位于舞台最高點,音樂教師朱斯特小姐,被畫成猶滴[16]的樣子,以一種貪吃的神态,揮舞着一顆割下來的荷羅浮尼的腦袋,而這腦袋,很容易跟數學老師拉普爾斯先生的腦袋相混淆。
大家都知道,這兩個人偷偷搞在了一起。
誰都很清楚,他們倆的分手,象征性地體現在了漫畫中這一令人贊歎的頭顱掉地的場景中,而這一切的一切,全靠了聽聞到桃色流言的愛德華的繪畫才能,人們才有權在黑闆上,在牆上,在紙張上,見識到不少的淫穢故事,而那些畫了漫畫的紙,就連教師們拿到手之後也會忍不住偷偷地傳看,最後才上交給校長。
任何人在校園裡發現那個平淡無奇的數學老師時,都會立即把他想象成淫蕩好色的林神,具有一種神奇非凡的男性生殖力。
那時候,愛德華才八歲。
這一觸及聖經場面的戲足以讓他受到學校高層的召見。
但校方的約談并沒有解決問題。
當校長手裡揮舞着那幅素描,用憤怒的口吻提到那位猶滴時,愛德華提醒他注意到,當然啦,那個年輕女子就是抓住頭發提着那顆腦袋的,但是,畫中的那顆腦袋因為是放在一個盤子裡的,他就更應該有道理把她看成莎樂美[17],而不是猶滴。
所以,那顆腦袋更是施洗者聖約翰的,而不是荷羅浮尼的。
愛德華在顯擺學問方面也很有一套,而且他的反應如同一條訓練有素的狗,很會逗弄人。
毋庸置疑,他靈感如泉湧的重大階段,可以被形容為“繁花盛放”的階段,開始于他的手淫時期,那時,他的主題全都充滿了想象力與創造性。
他的那些壁畫把所有人物—甚至包括那些校工勤雜,連他們都赢得了某種尊嚴,足以傷害學校管理高層的臉面—的種種場景全都表現得栩栩如生,人物數量的衆多則允許其體現出千姿百态的最原始的性現象。
衆人看了後會報以一笑,盡管在發現這一色情想象力時,每個人都多多少少質疑到了自己的生活,那是當然,而觀察最入微的人則從中看出一種對男女關系的奇怪傾向,這就讓人有些心緒不安了,人們還在研究到底該怎麼形容這種啟人疑窦的關系。
愛德華每時每刻都在畫畫。
大家都說他不太正經,因為他喜歡驚世駭俗,而且都是百發百中,但是他所畫的聖克蘿蒂爾妲被蘭斯主教開了後庭之花,确确實實地惹惱了校方,氣壞了他的父母。
他的父親,如同往常,花錢擺平了風波,以免醜聞擴散。
不過,校方始終沒有罷休。
說到聖女開了後庭,這說法實在沒法對衆人交代。
所有人都站在了愛德華的對面。
除了他的幾個好夥伴,尤其是那幾個被他的素描所吸引的同學,還有他的姐姐瑪德萊娜。
這讓她笑了個痛快,當然不是因為主教上了克蘿蒂爾妲,這個嘛,都已是老掉牙的故事了,讓她發笑的,是那些人的嘴臉,想象一下吧,校長啦,于貝爾神父啦,全都逃不了……她也一樣,在聖克蘿蒂爾妲學校讀過書,對女生部,她簡直了如指掌。
瑪德萊娜非常欣賞愛德華的大膽,嘲笑他總是一副傲慢無禮的樣子,她特别喜歡把他的頭發弄亂;但是,他得準備好讓她弄了,她才能弄,理由很簡單,雖說他年紀比她小得多,但他長得很高……他俯下身子,她則把她的雙手伸進他濃密的頭發中,使勁地撓着他的頭皮,讓他癢癢得難受,最終不得不一邊笑着,一邊求饒。
不過,可不能讓父親看到他們這樣鬧。
我們還是回頭說說愛德華吧,他在接受教育方面,一切都還算順利,因為他的父母很有錢,不過,即便靠了錢,也沒什麼太體面的效果。
早在戰前,佩裡顧先生就賺了很多很多錢,他是靠着危機發财起家的那類人,可以說,危機就是為他們而來的。
而媽媽,人們從來就不說她的财富從何而來,這毫無意義,這就像是,你不必問海水裡從什麼時候起有了鹽。
但是,因為媽媽很年輕時就死了,死于心髒病,所以隻有爸爸一個人來操控一切。
由于忙于生意,他把孩子的教育全都托付給了學校和老師。
還有家中的仆傭。
愛德華天資聰慧,所有人都承認他要優于常人,尤其在繪畫方面,他有一種令人難以想象的天賦,甚至連他的美術教師對此都無話可說,運氣好得也太令人稱絕了。
他還有什麼需要期待的呢?興許正是由于這些原因,他才如此咄咄逼人。
知道自己不會惹來威脅,知道一切都會順利解決,他才顯得大膽無畏。
他可以說出自己想說的一切,随心所欲,而且,不用擔心:他越是去冒險,就越是有保護措施。
實際上,佩裡顧先生在各種情況下都拯救過兒子,但他那樣做是為了自己,因為,他拒絕讓自己的姓氏遭到玷污。
而這并非能夠輕易做到,因為愛德華始終都是叛逆者,他喜歡搞一點兒惡作劇。
他父親終于不堪忍受他的一系列醜聞,對他的未來命運喪失了希望,而愛德華也就趁機進入了美術界。
一個關愛他的保護人姐姐,一個十分保守的、每分鐘都在否定他行為的父親,一種無可否認的天才,愛德華幾乎擁有了走向成功所需的一切。
好的,人們知道,他不見得就能借此成功,但是,在戰争即将結束的時候,他還是算得上成功。
除了他的那條腿,血肉模糊的傷腿。
當然啦,對愛德華的所有這一切,為他守夜、為他換洗内衣被褥的阿爾貝還一無所知。
阿爾貝所确信的唯一事情就是,無論愛德華·佩裡顧的生命軌迹是如何确定的,1918年十一月二日這一天,他的命運突然就徹底改變了。
而他的右腿馬上就變成了他次要的憂慮對象。
阿爾貝時時刻刻都陪在他戰友的身邊,為女護士們充當了志願助手。
女護士們要忙着做醫護,處理傷口,預防感染,用導管為愛德華喂食(直接往他的食道中插管子,送入一種混合了牛奶、雞蛋湯、肉汁的流質食物),而阿爾貝,則要忙活其餘的一切。
他不是在用一塊濕布擦幹淨他的額頭,就是在帶着一種珠寶匠般的小心給他喂水,要不,他就是在給他換墊單。
而這時候,他就緊咬住嘴唇,轉過身去,捏住鼻子,眼光瞧向别處,勸說自己,他戰友的未來興許就将取決于他這一番細緻入微的勞役了。
就這樣,他的注意力全都用來關注兩件事:一個,是找到一種辦法,能讓自己痛痛快快地呼吸而不至于每吸一口氣都帶來肋骨的一絲疼痛,但他始終找不到;再一個,就是陪伴他戰友的同時,希望戰地救護車早早到來。
做着這一切的同時,他腦海中不停地閃現出當初的景象,當他自己從死人堆中爬出來的時候,愛德華·佩裡顧正半躺在他的身上。
但是,作為這一切的背景,時時萦繞着他心頭的,則是普拉代勒中尉的形象,這個卑鄙的小人。
阿爾貝花費了不計其數的時間,去想象當他在路上遇見中尉時他将會對他做什麼。
他仿佛又見到了普拉代勒在戰場上朝他沖過來,幾乎是切切實實地又感覺到了炮彈坑将他窒息。
然而,他卻很難長久地集中精力去回想,就仿佛他的大腦還沒有成功地找回它那巡洋艦一般的勻速。
即便如此,在他複活過來之後不久,一些詞語還是湧上了他的心頭:有人嘗試過要殺死他。
這一表達,聽上去有些怪怪的,但似乎不無道理。
畢竟,一場世界大戰,向來都不過是一種蔓延至整個大陸範圍的謀殺。
隻不過這一謀殺不可避免地落到了他頭上。
瞧着眼前的愛德華·佩裡顧,阿爾貝有時候會重溫當初彈坑中空氣越來越稀薄的那一時刻,而他的憤怒就會漸漸沸騰。
兩天之後,他也一樣,他也已經準備好了,要成為一個殺人兇手。
四年的戰争之後,現在是時候了。
當他獨自一個人時,他總是想着塞茜爾。
她離他那麼遙遠,他想她都想得心直痛。
突如其來的事件過于密集,把阿爾貝推入到另一種生活中,但是,沒有塞茜爾在的生活,對于他是一種根本不可能的生活,他隻能把自己寄托在對她的回憶之中,他看她的照片,細數着她無數的完美優點,眉毛、鼻子、嘴唇,一直到下巴,天底下竟然還有這麼美妙的東西,塞茜爾的嘴巴,讓人永遠都無法忘懷。
有人将從他手中把她偷走。
将有一天,有人會來把她奪走。
或者,她會自己走掉。
他在心中也意識到了這一切,他,阿爾貝,根本就不算什麼,而她,僅僅是她的香肩,那可就是……想一想這個簡直會要了他的命,那些傷心的時刻可叫他怎麼挨啊。
他心裡想,所有這一切都是為了這個。
于是,他拿出來一張紙,嘗試着給她寫一封信。
是不是應該把一切都告訴她,告訴她這個隻等待着一件事的人,告訴她說,他們不再談論這個了,他們終于等到戰争結束了? 當他不去想他寫信給塞茜爾時要寫什麼,或者寫信給他母親時要寫什麼(先寫給塞茜爾,然後再寫給他母親,假如他還有時間的話),當他不扮演他的護士角色時,阿爾貝就會在那裡遐想聯翩。
比如,那個馬腦袋,就常常浮現在他的腦海中,當初,他突然發現了自己就被埋在它的邊上。
奇怪的是,随着時間的流逝,它已經喪失了它魔怪般的特性。
甚至,他為了保命而呼吸進肺裡的從馬嘴裡發出的那腐臭的氣味,似乎也不再那麼肮髒,那麼令人作嘔了。
同樣奇怪的是,站立在彈坑邊上的普拉代勒的形象,越是以一種照片般的清晰與精确不斷出現在他眼前,他越願意保留住其種種細節的死馬腦袋的形象就越是漸漸消解,喪失了它的色彩與線條。
他再怎麼努力集中精神,這一形象也在漸漸淡化,而這,在阿爾貝心中,會激起一種失落感,讓他隐隐約約地陷于焦慮之中。
戰争結束了。
雖說還沒到做總結的時刻,但也應該好好地估算一下損失的程度了。
那些士兵,他們在整整四年時間裡,在槍林彈雨底下始終彎着腰,有的人甚至從此沒有再站立起來過,他們的肩膀畢生就那麼擔負着看不見的重量,阿爾貝跟他們一樣,明确地感覺到,有某種東西已經一去不複返了,那就是甯靜。
好幾個月以來,自從在索姆河戰役中負傷,在那些無始無終的夜晚,身為擔架員,在戰場上尋找傷員,并因不時飛過的流彈而擔驚受怕,尤其是他從死人堆裡爬出來之後,他就知道,有一種無法定義的、顫抖着的、幾乎可以觸碰到的恐懼,在他的心中慢慢地紮下了根。
除此之外,還要加上他的活埋給他心靈造成的毀滅性效果。
他身上有某種東西依然留在泥土底下,他的軀體返回到了地面上,但是,他腦子的一部分,吓壞了,留在了底下,被囚押,被禁锢。
這一體驗标記在了他的肌膚中,他的行動中,他的目光中。
隻要一離開房間,他就會惶恐不安,他會留意最細微的腳步聲,開門之前,他首先會從門縫中小心地探出腦袋來,然後再把房門開大;走路時,他喜歡貼着牆壁走,經常想象有人尾随着他;跟人聊天時,他總是忍不住仔細地打量對方,隻要有可能,他總是選擇待在離出口最近的地方。
無論在什麼情況下,他的目光總是帶着一種警惕性,左右不停地掃視。
守在愛德華的床頭時,他需要透過窗戶望出去,因為房間裡的氛圍讓他感到壓抑。
他始終處在警覺中,一切都是他懷疑的對象。
他知道這一點,一輩子也就那樣了。
現在,他得時時體驗這種動物般的忐忑不安了,就像一個人突然發現自己變得很嫉妒,但他明白,從此後,他就得跟這種新毛病妥協了。
而這一發現讓他陷入了巨大的憂傷之中。
嗎啡産生了效果。
盡管劑量在逐步減少,眼下,愛德華每五六個小時就得注射一小瓶,那樣,他就可以不再受疼痛的折磨,他的病房也不再沒完沒了地傳來煩擾人的呻吟聲,也聽不到那讓你血液冷凝的吼叫聲了。
當他不瞌睡的時候,他像是在飄蕩,但還必須把他綁緊了,就怕他去撓那大大敞開的傷口。
之前,阿爾貝和愛德華并沒有經常碰面,他們隻是彼此見過面,打過招呼,興許還遠遠地送上過一絲微笑,僅此而已。
愛德華·佩裡顧是一個戰友,跟其他人一樣,近在咫尺,卻很陌生。
今天,對于阿爾貝,愛德華依然是一個猜不透的謎,一個難以捉摸的奧秘。
他們來到戰地醫院的第二天,他發現,愛德華的個人用品就放在木頭大櫃子腳下,而木櫃的一扇門大開着,一有風吹來就吱扭吱扭作響。
無論誰都能進得屋來,把包偷走—誰知道呢?于是阿爾貝決定把它藏起來。
當他拿起這個裝有私人物件的布包時,阿爾貝的心裡肯定覺得這樣做不太好,他根本就不想這麼早就去翻開它,但是他實在無法抵抗翻包裡東西的誘惑。
他很尊重愛德華,照這個道理,他不應該去翻包,但是,另一個道理在催促他翻包。
這讓他回想起他的母親。
馬亞爾太太就是一個愛翻别人東西的母親。
整個童年時期,阿爾貝就始終在施展千百種才幹,來對母親隐藏一些其實并不太有什麼意義的秘密,而最終,馬亞爾太太總能發現這些秘密,到頭來,她會一邊揮舞着那些戰利品,一邊劈頭蓋臉地責備他。
說來,那不過是一些小玩意兒,從《畫刊》雜志中剪下來的一個自行車手的照片,從一本詩歌選集中抄下的三行詩,或者是從蘇比斯遊戲中赢得的四顆彈球和一個楔子,馬亞爾太太把這每一個秘密都看作一次背叛。
在靈感大發的那些日子,她手中揮舞着一個鄰居給阿爾貝的一張明信片,上面有越南北部地方的大樹,在揮舞明信片的同時,她會投入到一番熱烈的獨白中,一遍又一遍地數落孩子們的忘恩負義,還有她自己兒子的自私自利,還有她那迫切的願望,渴望自己不久就能去另一個世界見她可憐的丈夫,這樣,她才能得到最終的安慰,接下來的台詞你應該能自己猜到。
阿爾貝打開愛德華的布包,目光立即落到一個本子上,這些痛苦不堪的記憶頓時消逝得無影無蹤。
這是一個用橡皮筋綁住的硬面本子,有一副曆盡滄桑的模樣,裡面夾着的隻是一些用藍色鉛筆畫成的素描。
阿爾貝雙腿盤膝,傻傻地坐了下來,就坐在櫃門吱扭吱扭作響的衣櫃跟前,立即就被那些畫面吸引住了。
這些畫,有的是草草塗就,有的則是精心描繪,如同一場滂沱大雨那樣緊密排列的暈線,形成一片片深沉的陰影。
畫作有一百來幅,全都是在這裡,在戰場上,在戰壕中畫的,展現出日常生活的時時刻刻、方方面面。
畫面中,士兵們有的在寫信,有的在抽煙鬥,有的在哈哈大笑,有的正準備沖鋒,有的正在吃飯,有的正在喝水,反正,就是諸如此類的場面。
匆匆畫出的一條曲線,就變成了一個筋疲力盡的年輕戰士的側影,而三筆線條,就是一張眼神驚慌的疲憊的臉,讓你看了直覺得肚子抽筋。
這些最細微的筆觸,看似匆匆,貌似急急,若有似無,卻能抓住事物的本質,即恐懼、悲慘、期待、洩氣、疲竭。
這個畫冊,簡直可說是一篇宿命的宣言。
翻閱畫冊時,阿爾貝感到心揪得緊緊的。
因為,在這所有的畫面中
他當中尉已經整整三年了,這還算是不錯的呢。
在這方面,來它一個漂亮的英勇壯舉,大功也就算是告成了:這樣,在退伍時就是上尉軍銜了。
普拉代勒對他自己相當滿意。
為了激勵他的士兵在這場113高地征服戰中沖鋒陷陣,他告訴他們說,冷血的德國佬剛剛屠殺了他們的兩位戰友,他的這個說法無疑會激起他們心中複仇的怒火。
确實是聰明透頂的一招。
發出進攻的命令後,他讓一個軍士來負責第一次沖鋒。
他自己則悄悄地留在隊伍的後面,因為他有一件小小的麻煩事要先解決掉,然後才能再跟大部隊會合。
之後,他就能毫無顧忌地邁開大步,輕松地超過所有人,沖到最前頭,沖向敵陣,把上帝賜福予他而送到他面前來的德國佬幹掉。
他一吹響進攻的号角,就等着手下人開始沖鋒,自己則留在右側,與隊伍拉開了相當的距離,隻為了防止士兵們沖鋒偏了方向。
當他看到那個家夥時,他心裡不禁猛地一激靈,這小子,他叫什麼名字來着?瞧他滿臉的憂愁,瞧他的眼睛,簡直就是一副馬上要哭出來的樣子,對了,他叫馬亞爾,就是他,停在了那邊,在右側,心裡像在思忖,沖出戰壕之後,他怎麼居然就一直跑到這裡來了,這傻瓜。
普拉代勒看到,他停在那裡不動了,轉過身來,跪了下來,像是很驚訝,正在推着老兵格裡索尼埃的屍體。
而這具屍體,普拉代勒從開始突擊的那一刻起就盯在眼裡,因為他必須去處理它,讓它趕緊消失掉,越快越好,甚至可以說,正是因為這個,他才留在後面督戰,時刻注意着左側。
不為别的,隻為了趕緊處理,求個心安理得。
可眼下,突然冒出來這麼個傻瓜兵,沖鋒沖着沖着就停下了,瞧着兩具屍體,一個老兵和一個新兵。
普拉代勒立即朝他沖去,我這麼跟你說吧,簡直就像一頭公牛。
阿爾貝·馬亞爾此時已經站起來了。
他為他的發現而深感震驚。
當看到普拉代勒朝他猛撲過來,他明白大禍臨頭了,試圖逃跑,但他的畏懼遠不如中尉的憤怒來得有效。
還沒等他有所反應,普拉代勒就已經到了他跟前,肩膀往他胸肋上那麼一頂,這個小兵就掉到了一個炮彈坑裡,一直滾到了坑底。
很好,這坑也就兩米深,不會更深了,但要想從裡頭爬出來,那可就不容易了,就得費很大的勁,而不等他爬出來,普拉代勒就能把問題給解決了。
之後,也就沒有什麼可說的啦,因為,再也沒有什麼問題了。
普拉代勒留在坑沿邊上,瞧着在坑底裡的士兵,他遲疑着,不知道該采取什麼措施,随後,他感到一陣輕松,因為他知道自己有的是時間。
他可以稍晚些時候再回來。
他轉過身去,後退了幾米。
老格裡索尼埃躺在地上,保持着一種很固執的樣子。
這一新的情況倒是也有好處,那便是,馬亞爾把他的身子翻轉過來後,就把他推到更年輕的那個士兵路易·泰裡厄的身邊,這就讓事情變得簡單多了。
普拉代勒環顧了一下四周,确認沒有人注意到他,機會來啦:何等的殺戮啊!正因為如此,人們才意識到,這一次進攻在人員傷亡方面會付出何等昂貴的代價。
但是,戰争就是戰争,戰場不是讨論哲學問題的地方。
普拉代勒中尉拔去他那顆進攻型手榴彈的止動銷,穩穩地放在兩具屍體之間。
他有時間跑開三十米開外,躲進掩體中,雙手捂住耳朵,他聽到一聲巨響,把兩個已經死去的士兵的屍體砸了個粉碎。
這是偉大的戰争中少死的兩個人。
也是多失蹤的兩個人。
現在,他該行動了,那邊,就在他的洞裡。
普拉代勒掏出了第二顆手榴彈。
他很熟悉這玩意兒,兩個月前,他曾把十幾個投降的德國兵集中起來,讓他們圍成一個圓圈,戰俘們彼此投去疑問的目光,沒有人明白是怎麼一回事。
他猛一下就往圓圈中央扔下一顆手榴彈,兩秒鐘就爆炸了。
一副專家的身手,四年的罰籃經驗呢。
手法準确,我就不詳細說它了。
還沒等那些家夥明白他們爪子底下到底是什麼飛來橫禍,他們就直接去了瓦爾哈拉神殿。
這些蠢蛋,還以為能去作弄女武神瓦爾基麗
這是他最後的一顆手榴彈了。
這之後,他将再沒什麼東西可朝德國佬的戰壕裡扔了。
太遺憾了,但是,也活該他倒黴。
就在這一刻,一顆炮彈炸響了,一陣泥土之雨從地上飛起,又緩緩落下。
普拉代勒擡起身子,想看得更真切一些。
整個坑洞全都被泥土覆蓋了! 恰好,巧了。
那家夥被埋在了底下。
好一個笨蛋! 對普拉代勒來說的好處,是他省下了一顆防禦用的手榴彈。
他又變得不耐煩,開始朝最前線的方向奔跑起來。
來吧,他急于前去跟德國佬吵上一架。
他要給他們送上一份漂亮的告别禮物。
3 正大步向前沖鋒的佩裡顧,一下子就倒在了地上。
一顆子彈打中了他的腿。
他實在難以忍住疼痛,便像野獸一樣号叫了一聲,摔倒在泥漿中。
他扭動着身體,左右來回翻滾不已,并繼續吼叫,由于他隻是用雙手緊緊捏住了那條大腿,卻看不到底下的小腿,便暗暗問自己,是不是有一塊炮彈片把他的腿給切斷了。
他費盡全力想稍稍擡起身子來,終于成功了,盡管疼痛劇烈,他總算松了一口氣:他的腿還在,是完整的。
他發現自己的腳也還在,隻不過,從膝蓋以下,已經是血肉模糊了。
血一直在流;腳尖還可以動一動,雖然痛得要命,但畢竟還能動一動。
盡管四周一派嘈雜,子彈飛過,榴霰彈發出呼嘯聲,他腦子裡想的隻是,“我的腿還在”。
他因此而安心了不少,因為他實在不想變成一個單腿人。
人們偶爾會開玩笑地稱呼他“矮子佩裡顧”,這實在有些悖理,因為作為一個生于1895年的小夥子,他長得也太高了,他有一米八三,你想想吧,這就是高個子了。
尤其是,一個人有了這麼高的個子後,他看起來馬上就變得瘦了。
十五歲時,他就已經這樣。
在學校裡,同學們都叫他“巨人”,這樣叫并不總是很客氣,他不怎麼讨人喜歡。
愛德華·佩裡顧确實是個幸運的家夥。
在他讀過書的那些學校中,所有同學都跟他一樣,是富家子弟,生活無憂無慮,靠着上幾輩人積累下來的财富,他們處處得到保障,時時擁有自信。
但是,在愛德華身上,情況則不如其他同學那樣好,因為除了這一切,他的運氣也很好,這就讓人嫉妒了。
因為,我們可以原諒某個人的一切,富裕、才華,這些都是能原諒的,但就是不能原諒他有運氣,不,這個,也實在太不公平了。
事實上,運氣也總是在他這一邊。
他的運氣中擁有一種極其優秀的自我保護意識。
當危險過于巨大,當事态的發展變得有威脅,就會有什麼東西向他發出警告,于是,他就像長了觸角,會做出必要的行為,以确保繼續留在遊戲中,且毫發無傷。
很顯然,看到愛德華·佩裡顧就這樣,在1918年的十一月二日,摔倒在爛泥裡,帶着一條炸得稀巴爛的腿,人們會自問,是不是運氣沒有轉回來,或者是轉錯了方向?事實上,不是,不完全是,因為他将保住他的腿。
後半生他将一瘸一拐地行走了,但好歹兩條腿都還在呢。
他迅速地解下皮帶,把它做成一個絞索棒,緊緊地束住受傷的小腿,以求止血。
随後,由于這一努力花掉了他所有的力氣,他松了一口氣,躺了下來。
疼痛似乎減輕了那麼一點點。
他将不得不在那裡待上一段時間了,而他實在不喜歡那樣的姿勢。
他的境況很危險,随時随地受到炮彈的威脅,或許甚至更糟……近來有一個不胫而走的可怕說法:一到夜裡,德國兵就會走出戰壕,用白刃來結束傷兵的命。
為了放松一下肌肉,愛德華把後脖子往泥漿中挺了挺。
他感受到一點點清涼。
現在,他身後的一切,看過去都是倒過來的。
這就仿佛他在鄉村,躺在樹底下看那樣。
跟一個姑娘在一起,這可是一件他從來就不了解的事。
他曾經遇識過的那些姑娘,基本上是美術學校邊上窯子裡的姑娘。
他根本就沒時間在回憶中走得更遠,因為他突然就發現了普拉代勒中尉那又高又瘦的奇怪身形。
就在剛才,愛德華倒下,痛苦地滾在爛泥中,做他的止血帶的短暫片刻中,他就已經讓所有的戰友超過了自己,繼續奔向德國佬的陣線,而隻有普拉代勒中尉處在他身後十米的地方,站立着,一動不動,就好像戰争已經停住了。
愛德華遠遠地看到了他,颠倒而又側向。
隻見他雙手插在皮腰帶上,瞧着自己的腳下。
簡直就像是一個昆蟲學家在俯身瞧着一窩螞蟻。
在一片嘈雜聲中,顯得是那麼冷靜。
威嚴如神。
然後,就仿佛事情已經完結,或者不再跟他有關系,興許他已經完成了觀察任務,他就消失了。
一個軍官會在沖鋒的正當口停下來,瞧着自己的腳下,這事情實在也太蹊跷了,一時間裡,愛德華驚訝得感覺不到腿上的疼痛。
這裡頭肯定有什麼不正常。
剛才,愛德華炸傷了一條腿,這就已經相當驚人了;他幾乎已經穿越了整個戰争,身上連一點兒擦傷都沒有,眼下卻帶着一條皮開肉綻的傷腿,被死死地釘在了地上,這裡頭肯定有什麼東西不對勁,但是,說到底,既然他是一個士兵,處在一場你死我活的沖突之中,那麼,流血受傷也就是家常便飯了。
而相反,一個軍官居然在槍林彈雨中停下來,來觀察自己腳底下,那可就…… 佩裡顧放松了肌肉,再次仰面倒下,試圖喘上一口氣,他雙手緊緊勒住了膝蓋,就在即興做成的止血帶上面一點點。
幾分鐘後,他實在有些忍不住,就挺起胸來,又一次瞧了瞧中尉剛才站立的那個地方……什麼都沒有了。
軍官消失了。
進攻線又推進了一些,爆炸聲偏遠了有好幾十米。
愛德華完全可以就這麼躺着,一心隻想着他的傷口。
例如,他可以考慮是不是應該等待救援,還是嘗試着自己往後撤,但他并沒有那樣做,而是挺起胸,貓起腰來,就像一條鯉魚躍出了水面,目光瞄向了那個地方。
終于,他下定了決心。
而要去那裡,實在有些艱難。
他用胳膊肘撐起身體,後退着爬行。
他的右腿已經沒有知覺,隻能靠小臂的力量,還有左腿的支撐來爬行;另一條腿則拖在污泥中,完全如同一段死肢,每走一米都得費上很大力氣。
而他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這樣做,他實在無法說得清楚。
反正,這個普拉代勒真的是個讓人不安的人,沒有人能留在他的身邊。
他應了那麼一句老話,有道是,對于一個軍人,真正的危險不是敵人,而是軍銜等級制。
即便愛德華沒什麼政治眼光,說不出這就是制度之根本,他的想法也還是朝着這個方向而去的。
行動中,他突然停了下來。
他剛才爬行了七八米的樣子,不會再多了,而現在,一顆不知道多大口徑的炮彈可怕地炸響了,把他牢牢地釘在了地面。
興許因為他當時躺在地上,爆炸聲聽起來要遠為更響。
他僵住了,緊張得像一根釣竿,死硬死硬,甚至連他受傷的右腿也不再抵抗這一運動。
幾乎可說是一個鬼魂附體的癫痫患者。
他的目光始終盯着幾分鐘前普拉代勒站立的那個地方,隻見巨大的一片泥土騰空而起,就像一大股驚濤怒浪沖天湧起,在空中撒開。
愛德華感到它是如此近、如此密集,仿佛馬上就将把他掩埋,啊,這泥土之雨落下來的聲音是那麼可怕,低沉得就像是一個食人妖魔在歎息。
隆隆的炮彈爆炸聲,嗖嗖的子彈飛舞聲,在空中頻頻開花的耀眼火光,這一切,跟在他身邊轟然倒下的泥土之牆比起來,幾乎不算什麼了。
他驚呆了,閉上了眼睛,地面在他身子底下震顫。
他身子蜷縮成一團,屏住了呼吸。
等他腦子清醒過來,證實自己依然還活着時,他覺得這簡直就是一個奇迹。
泥土全部撒落下來。
立刻,他跟戰壕裡肥大的田鼠一樣,帶着一種也不知道從哪裡來的能量,重新爬行起來,始終脊背貼着地,爬向内心召喚他去的地方,随之,他明白了:他來到了泥土之浪落下的地方,而就在那裡,有一片小小的尖尖的金屬片從幾乎粉塵一般的土中穿出,露在了地面上幾厘米。
定睛一看,是一把刺刀的尖端。
信息很明确,有一個士兵被埋在了底下。
活埋是一種經典的死法,他曾經聽人說起過,但是他還從來沒有親身經曆過。
在他所在的部隊中,常常有一些工兵,用鐵鏟和鎬頭,試圖刨開土,挖出處在這一糟糕境遇中的家夥。
但人們總是來得太晚,挖出來時,這些人的臉往往因為缺氧而發青,眼睛則睜得鼓鼓的,像是要炸開來一般。
一時間裡,普拉代勒的陰影在愛德華的腦子中閃過,他不想停留在這上面。
趕緊行動,快。
他翻過身來,肚子貼地,當即,腿上的傷痛讓他叫出了聲來,因為傷口碰到了地面,又一次破裂開,鑽心似的疼痛。
他嘶啞的叫喊聲還沒有結束,就開始瘋狂地挖起土來,十根手指頭彎曲成爪子的形狀。
這工具也太微不足道了,根本就不管用,因為埋在泥土底下的小子已經開始缺氧了……愛德華很快便意識到了這一點。
他被埋得到底有多深呢?要是有什麼像樣的刨土工具那就好了。
佩裡顧轉身朝向右邊。
他的目光落在了一些屍體上,除了這些,别的什麼都沒有,沒有一件工具,什麼都沒有。
唯一的方法,就是拉出土中的這把刺刀,用它來挖土,但是,那會耗上幾個小時。
他仿佛覺得那家夥在呼喚他。
當然啦,盡管掩埋得不是很深,就憑着戰場上的這一派喧嚣嘈雜,底下的人也沒有任何機會能讓人聽到他,即便他高聲叫嚷的話,那也隻是他想象中的一個效果。
愛德華的腦子在沸騰,他感到情況十分緊急。
凡是埋進了土裡的人,必須立即把他們挖出來,刻不容緩,要不然,等你把他們慢慢拉出來時,他們早就死定了。
當他用手指甲拼命挖掘刺刀尖兩側的泥土時,他在問自己是不是認識這個士兵:部隊中士兵的一個個名字和一張張臉,一一在他的腦海中掠過。
在眼下的情境中,這麼想實在有些不合時宜,他隻是想救出這個戰友來,無論他有沒有跟此人交談過,也無論他是不是喜歡他。
不過,這樣想盡管不妥,還是給了他動力,加快挖土的速度。
他不斷地轉身,四下裡張望,尋找着可能的援助,但什麼都沒有,他直挖得手指頭疼。
他已經成功地挖開了刺刀兩邊十幾厘米深的土,但當他試圖搖動刺刀時,它卻連一厘米都不動,就如同一顆好牙,真叫人洩氣。
他到底努力了多少時間,兩分鐘,三分鐘?那家夥興許早已經死了。
因為姿勢不對,愛德華開始覺得肩膀上有一種疼痛。
這樣挖,他肯定支持不了太長時間,他心中生出了某種懷疑,一種疲竭襲來,他的動作慢了下來,氣也有點喘不過來,他的肱二頭肌有些發僵,胳膊有些抽筋,他便握拳捶打起泥土來。
突然,他真切地感覺到:有東西在動!他的眼淚一下子就流了出來,他真的哭了起來,他用兩手抓住刀尖,然後使盡全力地一推,又一拔,他一秒鐘都沒有停,用胳膊猛地擦掉流到臉上的眼淚,一下子,一切變得容易了,他停止了搖晃,重新開始挖,并伸進手去,想把刺刀拔出來。
當刺刀慢慢地移動時,他發出了一記勝利的吼叫。
他把它整個拔了出來,仔細地打量了它一下,仿佛有些不太相信,像是第一次看到它似的,但是,他用一個憤怒的動作,把它再次插進泥土中,他吼叫,他咆哮,使勁紮着土。
他用已經有些鈍了的刀刃畫出一個大圓圈,把刀口平放,切入土中,再把土撬起來,然後用手扒拉走。
他費了多少時間?腿上的疼痛越來越劇烈了。
最終,有了,他看到了什麼東西,他摸了摸,一塊布料,一枚紐扣。
他像一個瘋子,像一條真正的獵犬那樣挖着,又摸了摸,是一件上裝。
他伸進兩隻手,兩條胳膊,泥土一下子坍塌下去,像是落進了一個洞裡,他感覺到底下有東西,但不知道是什麼。
随後,他遇到了一個頭盔的光滑面,他順着它的輪廓往下摸,手指頭碰到了那個小子。
“嘿!”他始終在哭,這愛德華,他同時也在叫,而他的胳膊,靠着一種他根本無法控制的力量,瘋狂地清理着泥土。
士兵的腦袋終于露了出來,隻有三十厘米深,看上去像是睡着了;他認出了他,他叫什麼來的?他死了。
這一想法是如此痛苦,愛德華停了下來,瞧着這位戰友,就埋在他身下的泥土中,一瞬間裡,他感覺自己跟他一樣已經死去,他看到的就是他自己的死亡,這讓他感到一種巨大的痛苦,巨大無比…… 他一邊哭着,一邊繼續清理出屍體的其餘部分,一切進行得很快,先是肩膀露了出來,接着是前胸,一直露到了腰帶。
就在那士兵的臉的前面,還有一個死馬的腦袋!真是好奇怪啊,愛德華心裡想,他們竟然這樣被埋在了一起,面對面。
透過眼淚,他看到了這樣一幅畫面,實在叫人難以置信。
假如他能站起來,處在一個不同的姿勢的話,那興許會挖得更快,但是,即便就這樣,他還是挖成了,他高聲地說出了一些很傻很傻的話,他說:“你不必擔心。
”同時哭得像一頭小牛崽,就仿佛另一位能聽到他說話似的,他真想緊緊地抱住他,對他說上一些假如被别人聽到後就會萬分羞愧的話,因為,實際上,他是在哭他自己的死亡。
他在為他所能回想起來的害怕而哭泣。
現在,他終于能夠承認這一點了,兩年來,他始終怕得要死,生怕有一天自己會因另一個隻是受了傷的士兵而死去。
這是戰争的終結,他為他戰友流下的這些眼淚,正是他自己的青春之淚,他自己的生命之淚。
他是多麼幸運啊,他殘廢了,餘生中永遠得拖着那麼一條腿。
好一個麻煩事兒。
他活着。
他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于成功地拉出了那具屍體。
馬亞爾,這個姓終于來到了他的腦子裡。
那麼,名字呢,他卻從來都不知道,他們隻是簡單地叫他“馬亞爾”,從不稱呼他的全名。
還有一個疑問。
他把自己的臉湊到阿爾貝的臉跟前,他想在他周圍到處爆炸的整個世界中靜止下來,以便好好聽一下,因為他畢竟還在問自己,他到底死了沒有?盡管對方就躺在他的身邊,盡管在這種姿勢中他行動起來很不方便,他還是盡可能用力地拍打着馬亞爾的臉,而對方的臉隻是随着他的打擊而晃動,并沒有實質性的反應。
這不說明任何問題,這是一個很糟糕的想法,他愛德華,竟然想象那個士兵興許還沒有完全死去,因為這樣想,他實際上心裡更痛苦,但眼下,事情就是這樣,既然心中有這一懷疑、這一問題,那他絕對就得去證實,而對我們來說,看到這一點也實在太可怕了。
你已經做得最好了,人們真想對他叫喊道,算了吧,人們真想拉住他的手,輕輕地,把它們緊緊地握在自己手中,好讓他不再這樣動下去,不再這樣幹下去,人們真想對他說一說他們可能會對神經錯亂的孩子們說的那些話,真想把他緊緊抱住,讓他的眼淚不再流淌。
總之,撫慰他。
隻不過,愛德華身邊沒有任何人,既沒有你,也沒有我,沒有人能告訴他正确的做法,馬亞爾興許沒有真正死去吧,這一想法,又從遠處鑽進了他的頭腦中。
愛德華曾有一次見過這個,或許那是有人講給他聽的,前線的一個傳說,沒有人能證實的一個故事,說的是,有一個士兵,誰都以為他已經死了,可後來又被救活了,是心髒複蘇了。
劇烈的疼痛中,居然還有時間想這個,實在是不可思議,愛德華靠着他那條好腿挺起身子來。
站起來後,他看到自己的右腿拖在身後,但是他能感覺到它,就在一片迷霧中,而就在白色的煙霧中,夾雜有恐懼、疲憊、痛苦與絕望。
一瞬間裡,他聚集起了全身的力量。
短短一秒鐘裡,他站立着,隻撐在一條腿上,像是一隻蒼鹭,他的平衡無所依靠,他朝自己的身下瞥了一眼,快速而又深深地吸了一口氣,然後,就讓自己轟然倒下,把全身的重量都一下子壓在了阿爾貝的胸脯上。
要命的咔嚓一響,肋骨斷裂了,粉碎了。
愛德華聽到一聲嘶啞的喘息。
他的身子底下泥土翻動了,他又向下滑了滑,像是從椅子滑落下來,但是掀起來的不是土,而是轉過身來的阿爾貝,隻見他大口大口地嘔吐,幾乎把腸子都吐了出來,并開始咳嗽。
愛德華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的眼淚又湧了出來,沒錯,他真的很有運氣,好一個愛德華,你得承認。
阿爾貝繼續嘔吐着,愛德華則開心地拍着他的背,一邊哭着一邊笑。
他就這樣坐在地上,在這片荒蕪的戰場上,就在一個死馬的腦袋邊上,一條腿反向地扭曲着,還流着血,差點兒疲竭得昏死過去,而他的面前,就是那個剛剛從死神那裡折返回來的家夥,還在哇哇地大口嘔吐…… 對于一場即将要結束的戰争來說,這的确很了不得。
這幅畫面很漂亮,但這還不是最後的畫面。
正當阿爾貝·馬亞爾迷迷糊糊地恢複知覺,滾向一側,聲嘶力竭地幹嘔時,愛德華身子挺得筆直,辱罵着老天,仿佛正在點燃一根炸藥棒。
就在這個時候,一個湯盤大小的炮彈片徑直朝他飛來。
彈片相當之厚,速度之快令人目眩。
無疑,這就是老天爺給他的回答。
4 兩個士兵以相當不同的方式,重新爬上了地面。
阿爾貝從死神那裡返回後,吐得很厲害,連五髒六腑都快吐出來了,好在他慢慢地恢複了意識,發現自己就在彈道拖曳、硝煙彌漫的一片天空底下,這意味着他真的活了回來,盡管他還沒能清醒地意識到,由普拉代勒中尉發動并指揮的進攻戰基本上已經結束了。
總之,這場113高地進攻戰相當輕松地獲勝了。
經過一番激烈卻又短暫的抵抗,敵人最終投降了,他們抓獲了不少俘虜。
這是一次幹淨利落的進攻,從頭到尾,付出的代價很小很小,三十八人陣亡,二十七人負傷,兩人失蹤(當然不包括德國佬的死傷),可以說,戰果卓著。
當擔架員從戰場上找到他們時,阿爾貝正抱着放在自己膝蓋上的愛德華·佩裡顧的腦袋,嘴裡哼唱着小調,看到他的樣子,救援者們都認定,他的精神狀态有些“錯亂”。
他所有的肋骨都斷裂了,或是折斷,或是裂開,但他的肺完好無損。
他忍受着極大的痛苦,這是個好兆頭,總之,說明他還活着。
然而,他已經很不新鮮,有些腐臭了,即便他心裡很是渴望,他恐怕也不得不把對自身狀況問題的種種思索放到以後再說了。
比如說,究竟是出于什麼樣的奇迹,出于什麼樣最高意願的恩惠,出于什麼樣不可思議的偶然性,他的心髒隻不過是停止跳動了短短的幾秒鐘,而後,就有士兵佩裡顧沖過來,以他那極為獨特的手法,為他及時做了心髒複蘇的搶救措施。
他所能證實的一切,就是機器重新啟動了,帶着顫動、痙攣和颠簸,但基本系統都得到了保存。
戰地醫生們在給他做了緊密的包紮後宣布說,他們的本事也就到此為止了,他們把他放置在一個寬敞的公共大廳中,那裡胡亂地擠滿了各種各樣的傷兵,有的生命垂危,有的受了重傷,有的肢體殘缺,缺胳膊短腿的,而其中的輕傷員,盡管還打着石膏,夾着夾闆,眼睛卻從纏着的繃帶中瞧出來,開心地玩着紙牌。
全靠了113高地戰役的勝利,前線醫院在等待最終停戰的那幾個星期中,赢得了稍許的緩和,恢複了它的活力,但是,由于這次進攻戰并沒有造成太大破壞,醫院中的工作采取了四年來很少見的一種正常節奏。
一段時間裡,護士嬷嬷們多少可以專心地去照料那些幹渴得要命的傷員了。
這時候,醫生們也不會被迫放棄治療那些傷員,而眼睜睜地看着他們死去了。
這時候,因為不停地鋸股骨、胫骨和肱骨而已經七十二個鐘頭沒有睡覺的外科大夫,也不再需要在筋疲力盡中再堅持了。
愛德華一來到醫院,就匆匆接受了兩次簡易的手術。
他的右腿有多處骨折,還有韌帶與跟腱的撕裂,今後隻能一瘸一拐地走路了。
不過,他最要緊的手術還在于探查臉上的傷口,以便清除那裡面的異物(這就要看一所戰地醫院的設備條件能允許的範圍了)。
醫生給他注射了疫苗,采取了必要措施,保障了呼吸道暢通,抑制了氣性壞疽的威脅,傷口被大面積地切開,以免遭受感染。
其餘的,也就是最基本的,則該由一所醫療條件更好的後方醫院來做了,然後,假如傷員能活下來的話,還該考慮送他去專門的醫院做進一步治療。
一道命令下來,要緊急轉移愛德華,等待期間,上級要求阿爾貝留在他戰友的病床前照料他,他倆的故事早已迅速地傳遍了整個醫院,傳得都大大地走了樣。
很幸運,有可能會給這個傷員安排一個單人病房,就位于醫院最南端那棟樓的一個條件優越的特殊病區内,在那裡,就不會沒完沒了聽那垂死的傷病們凄慘的呻吟了。
阿爾貝在幫助愛德華分階段康複時幾乎手足無措,這活兒實在太累人,也太亂了,這方面他也是實在太不懂行了。
有時,阿爾貝在那年輕人身上會撞見一些表達、一些手勢、一些啞劇動作,他本來還以為能夠準确地說清楚,但它們總是那麼短暫,轉瞬即逝,沒等阿爾貝找到一個恰當的詞來說明,就消失得幹幹淨淨。
我說過的,阿爾貝從來就不太靈活,他剛剛成為犧牲品的那個小小事故也沒能對他起到一丁點兒的作用。
愛德華苦苦地忍受着傷口的疼痛,他常常大聲吼叫,身子憤怒地亂動亂晃,人們為穩住他,不得不把他綁在床上。
阿爾貝這時候才明白,樓道盡頭的病房之所以給了這位傷兵,并不是因為它的舒适安逸,而是為了避免讓其他人從早到晚地忍受他的抱怨,四年的戰争看來還遠遠不夠打磨他,他的天真依然還是無邊無際。
整整幾個鐘頭,阿爾貝聽着這位戰友大聲吼叫的同時,雙手不停地揉捏着,隻聽得他的叫喊,一會兒是呻吟,一會兒是抽泣,一會兒又是咆哮,連續不斷地覆蓋了一個人處在痛苦與瘋狂的界限時所能發出的所有音階。
雖然阿爾貝在面對他那家銀行的一個部門小頭頭時,沒膽量維護自身的利益,現在他卻變成了一個熱忱的律師。
他抱怨說,他戰友身上挨了一塊彈片,跟眼睛裡進了一粒灰塵有着天壤之别,絕不可同日而語,等等。
在他那個水平上,他表現得很好了,他想他還是做得很有效的:實際上,他隻不過是悲怆動人而已,然而這就已經足夠了。
由于在等待轉移期間,醫護人員已經做了幾乎能做的一切,那個年輕的外科醫生同意給愛德華服用一點點嗎啡,以緩解他的疼痛,條件是隻能把劑量控制到最小,而且還得逐步逐步地減少用量。
他們根本無法想象,愛德華會長期停留在這一狀态中,他必須得到專門的而且是迅速的治療。
他的轉移也是迫在眉睫的事。
多虧了嗎啡,愛德華複原雖然緩慢,卻顯得沒那麼動蕩不安了。
他最初種種有意識的感覺相當混亂,一會兒冷,一會兒熱,沒辦法分辨某些反應,辨認不清人的嗓音,而最難以忍受的,就數沖擊着胸部以上整個軀幹最高部位的一陣陣劇痛,它們伴随着每一次心跳,像是一種永不休止的浪潮,随着嗎啡作用的減退,而漸漸變成了一種磨難。
他的腦袋成了一個共鳴箱,每次浪潮的沖襲最終都變成一種混濁而又沉悶的撞擊,很像是船靠碼頭時船邊上的救生圈碰到岸石所發出的聲音。
他也感覺到他的腿疼。
他的右腿被一顆罪惡的子彈打爛了,之後更因為急于去救阿爾貝·馬亞爾而加重了傷勢。
但是這一疼痛在嗎啡的作用下同樣也變得模糊了。
他隐約地感覺到他的腿始終還在,這是沒有錯的。
當然,已經成了碎皮爛肉,但依然還在起着(至少是部分地起着)人們有權期待一條從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場上帶回來的腿可以起到的作用。
他對種種事件的意識長時間以來一直很晦暗,沉沒在圖像底下。
愛德華活在一個混沌的持續不斷的睡夢中,在這夢中,混亂不堪、主次不分地彙集了他迄今為止所看到、聽到、感受到、了解到的一切,亂哄哄的如同一鍋大雜燴。
他的腦子把現實與種種素描、繪畫混淆在了一起,就仿佛生活不是别的,隻是他的想象博物館中一幅幅額外的多姿多彩的作品。
那些形象中,有波提切利
就在這平庸的日常生活場景、這博斯
說實在的,這幅畫他隻看到過一次,是在自家親戚的一個朋友家中偷偷看到的。
我跟您說到這個,那還是戰前很久的事情,當時他隻有十一二歲。
那時候,他還在聖克蘿蒂爾妲學校上學呢。
聖克蘿蒂爾妲
而正是因為畫了這些個,他被勒令退學三次,而這第三次也是最終的一次。
所有人都認定,這實在也畫得太他媽的細緻入微了,人們甚至還會問,在他這個年紀,他是怎麼找來模特兒的,畢竟畫面充滿了種種細節……他父親緊緊咬住嘴唇,一言不發,把藝術看作一種梅毒般的敗壞堕落。
實際上,早在愛德華進入聖克蘿蒂爾妲學校之前,他的一些事情就已經被認為不太好。
尤其是他和父親的關系。
愛德華始終我行我素地在素描中自我表達。
在他去的所有學校中,他的所有老師,或早或遲地,都會在黑闆上被表現為一米來高的漫畫。
最後,畫作都有簽名,完全就是佩裡顧家的一貫派頭。
幾年時間下來,他的靈感,本來就全都集中在他父親通過其關系将他接納的那些學校的生活中,現在更是漸漸地圍繞着種種新主題越來越發展。
人們可以把它叫作他的“神聖階段”,位于舞台最高點,音樂教師朱斯特小姐,被畫成猶滴
大家都知道,這兩個人偷偷搞在了一起。
誰都很清楚,他們倆的分手,象征性地體現在了漫畫中這一令人贊歎的頭顱掉地的場景中,而這一切的一切,全靠了聽聞到桃色流言的愛德華的繪畫才能,人們才有權在黑闆上,在牆上,在紙張上,見識到不少的淫穢故事,而那些畫了漫畫的紙,就連教師們拿到手之後也會忍不住偷偷地傳看,最後才上交給校長。
任何人在校園裡發現那個平淡無奇的數學老師時,都會立即把他想象成淫蕩好色的林神,具有一種神奇非凡的男性生殖力。
那時候,愛德華才八歲。
這一觸及聖經場面的戲足以讓他受到學校高層的召見。
但校方的約談并沒有解決問題。
當校長手裡揮舞着那幅素描,用憤怒的口吻提到那位猶滴時,愛德華提醒他注意到,當然啦,那個年輕女子就是抓住頭發提着那顆腦袋的,但是,畫中的那顆腦袋因為是放在一個盤子裡的,他就更應該有道理把她看成莎樂美
所以,那顆腦袋更是施洗者聖約翰的,而不是荷羅浮尼的。
愛德華在顯擺學問方面也很有一套,而且他的反應如同一條訓練有素的狗,很會逗弄人。
毋庸置疑,他靈感如泉湧的重大階段,可以被形容為“繁花盛放”的階段,開始于他的手淫時期,那時,他的主題全都充滿了想象力與創造性。
他的那些壁畫把所有人物—甚至包括那些校工勤雜,連他們都赢得了某種尊嚴,足以傷害學校管理高層的臉面—的種種場景全都表現得栩栩如生,人物數量的衆多則允許其體現出千姿百态的最原始的性現象。
衆人看了後會報以一笑,盡管在發現這一色情想象力時,每個人都多多少少質疑到了自己的生活,那是當然,而觀察最入微的人則從中看出一種對男女關系的奇怪傾向,這就讓人有些心緒不安了,人們還在研究到底該怎麼形容這種啟人疑窦的關系。
愛德華每時每刻都在畫畫。
大家都說他不太正經,因為他喜歡驚世駭俗,而且都是百發百中,但是他所畫的聖克蘿蒂爾妲被蘭斯主教開了後庭之花,确确實實地惹惱了校方,氣壞了他的父母。
他的父親,如同往常,花錢擺平了風波,以免醜聞擴散。
不過,校方始終沒有罷休。
說到聖女開了後庭,這說法實在沒法對衆人交代。
所有人都站在了愛德華的對面。
除了他的幾個好夥伴,尤其是那幾個被他的素描所吸引的同學,還有他的姐姐瑪德萊娜。
這讓她笑了個痛快,當然不是因為主教上了克蘿蒂爾妲,這個嘛,都已是老掉牙的故事了,讓她發笑的,是那些人的嘴臉,想象一下吧,校長啦,于貝爾神父啦,全都逃不了……她也一樣,在聖克蘿蒂爾妲學校讀過書,對女生部,她簡直了如指掌。
瑪德萊娜非常欣賞愛德華的大膽,嘲笑他總是一副傲慢無禮的樣子,她特别喜歡把他的頭發弄亂;但是,他得準備好讓她弄了,她才能弄,理由很簡單,雖說他年紀比她小得多,但他長得很高……他俯下身子,她則把她的雙手伸進他濃密的頭發中,使勁地撓着他的頭皮,讓他癢癢得難受,最終不得不一邊笑着,一邊求饒。
不過,可不能讓父親看到他們這樣鬧。
我們還是回頭說說愛德華吧,他在接受教育方面,一切都還算順利,因為他的父母很有錢,不過,即便靠了錢,也沒什麼太體面的效果。
早在戰前,佩裡顧先生就賺了很多很多錢,他是靠着危機發财起家的那類人,可以說,危機就是為他們而來的。
而媽媽,人們從來就不說她的财富從何而來,這毫無意義,這就像是,你不必問海水裡從什麼時候起有了鹽。
但是,因為媽媽很年輕時就死了,死于心髒病,所以隻有爸爸一個人來操控一切。
由于忙于生意,他把孩子的教育全都托付給了學校和老師。
還有家中的仆傭。
愛德華天資聰慧,所有人都承認他要優于常人,尤其在繪畫方面,他有一種令人難以想象的天賦,甚至連他的美術教師對此都無話可說,運氣好得也太令人稱絕了。
他還有什麼需要期待的呢?興許正是由于這些原因,他才如此咄咄逼人。
知道自己不會惹來威脅,知道一切都會順利解決,他才顯得大膽無畏。
他可以說出自己想說的一切,随心所欲,而且,不用擔心:他越是去冒險,就越是有保護措施。
實際上,佩裡顧先生在各種情況下都拯救過兒子,但他那樣做是為了自己,因為,他拒絕讓自己的姓氏遭到玷污。
而這并非能夠輕易做到,因為愛德華始終都是叛逆者,他喜歡搞一點兒惡作劇。
他父親終于不堪忍受他的一系列醜聞,對他的未來命運喪失了希望,而愛德華也就趁機進入了美術界。
一個關愛他的保護人姐姐,一個十分保守的、每分鐘都在否定他行為的父親,一種無可否認的天才,愛德華幾乎擁有了走向成功所需的一切。
好的,人們知道,他不見得就能借此成功,但是,在戰争即将結束的時候,他還是算得上成功。
除了他的那條腿,血肉模糊的傷腿。
當然啦,對愛德華的所有這一切,為他守夜、為他換洗内衣被褥的阿爾貝還一無所知。
阿爾貝所确信的唯一事情就是,無論愛德華·佩裡顧的生命軌迹是如何确定的,1918年十一月二日這一天,他的命運突然就徹底改變了。
而他的右腿馬上就變成了他次要的憂慮對象。
阿爾貝時時刻刻都陪在他戰友的身邊,為女護士們充當了志願助手。
女護士們要忙着做醫護,處理傷口,預防感染,用導管為愛德華喂食(直接往他的食道中插管子,送入一種混合了牛奶、雞蛋湯、肉汁的流質食物),而阿爾貝,則要忙活其餘的一切。
他不是在用一塊濕布擦幹淨他的額頭,就是在帶着一種珠寶匠般的小心給他喂水,要不,他就是在給他換墊單。
而這時候,他就緊咬住嘴唇,轉過身去,捏住鼻子,眼光瞧向别處,勸說自己,他戰友的未來興許就将取決于他這一番細緻入微的勞役了。
就這樣,他的注意力全都用來關注兩件事:一個,是找到一種辦法,能讓自己痛痛快快地呼吸而不至于每吸一口氣都帶來肋骨的一絲疼痛,但他始終找不到;再一個,就是陪伴他戰友的同時,希望戰地救護車早早到來。
做着這一切的同時,他腦海中不停地閃現出當初的景象,當他自己從死人堆中爬出來的時候,愛德華·佩裡顧正半躺在他的身上。
但是,作為這一切的背景,時時萦繞着他心頭的,則是普拉代勒中尉的形象,這個卑鄙的小人。
阿爾貝花費了不計其數的時間,去想象當他在路上遇見中尉時他将會對他做什麼。
他仿佛又見到了普拉代勒在戰場上朝他沖過來,幾乎是切切實實地又感覺到了炮彈坑将他窒息。
然而,他卻很難長久地集中精力去回想,就仿佛他的大腦還沒有成功地找回它那巡洋艦一般的勻速。
即便如此,在他複活過來之後不久,一些詞語還是湧上了他的心頭:有人嘗試過要殺死他。
這一表達,聽上去有些怪怪的,但似乎不無道理。
畢竟,一場世界大戰,向來都不過是一種蔓延至整個大陸範圍的謀殺。
隻不過這一謀殺不可避免地落到了他頭上。
瞧着眼前的愛德華·佩裡顧,阿爾貝有時候會重溫當初彈坑中空氣越來越稀薄的那一時刻,而他的憤怒就會漸漸沸騰。
兩天之後,他也一樣,他也已經準備好了,要成為一個殺人兇手。
四年的戰争之後,現在是時候了。
當他獨自一個人時,他總是想着塞茜爾。
她離他那麼遙遠,他想她都想得心直痛。
突如其來的事件過于密集,把阿爾貝推入到另一種生活中,但是,沒有塞茜爾在的生活,對于他是一種根本不可能的生活,他隻能把自己寄托在對她的回憶之中,他看她的照片,細數着她無數的完美優點,眉毛、鼻子、嘴唇,一直到下巴,天底下竟然還有這麼美妙的東西,塞茜爾的嘴巴,讓人永遠都無法忘懷。
有人将從他手中把她偷走。
将有一天,有人會來把她奪走。
或者,她會自己走掉。
他在心中也意識到了這一切,他,阿爾貝,根本就不算什麼,而她,僅僅是她的香肩,那可就是……想一想這個簡直會要了他的命,那些傷心的時刻可叫他怎麼挨啊。
他心裡想,所有這一切都是為了這個。
于是,他拿出來一張紙,嘗試着給她寫一封信。
是不是應該把一切都告訴她,告訴她這個隻等待着一件事的人,告訴她說,他們不再談論這個了,他們終于等到戰争結束了? 當他不去想他寫信給塞茜爾時要寫什麼,或者寫信給他母親時要寫什麼(先寫給塞茜爾,然後再寫給他母親,假如他還有時間的話),當他不扮演他的護士角色時,阿爾貝就會在那裡遐想聯翩。
比如,那個馬腦袋,就常常浮現在他的腦海中,當初,他突然發現了自己就被埋在它的邊上。
奇怪的是,随着時間的流逝,它已經喪失了它魔怪般的特性。
甚至,他為了保命而呼吸進肺裡的從馬嘴裡發出的那腐臭的氣味,似乎也不再那麼肮髒,那麼令人作嘔了。
同樣奇怪的是,站立在彈坑邊上的普拉代勒的形象,越是以一種照片般的清晰與精确不斷出現在他眼前,他越願意保留住其種種細節的死馬腦袋的形象就越是漸漸消解,喪失了它的色彩與線條。
他再怎麼努力集中精神,這一形象也在漸漸淡化,而這,在阿爾貝心中,會激起一種失落感,讓他隐隐約約地陷于焦慮之中。
戰争結束了。
雖說還沒到做總結的時刻,但也應該好好地估算一下損失的程度了。
那些士兵,他們在整整四年時間裡,在槍林彈雨底下始終彎着腰,有的人甚至從此沒有再站立起來過,他們的肩膀畢生就那麼擔負着看不見的重量,阿爾貝跟他們一樣,明确地感覺到,有某種東西已經一去不複返了,那就是甯靜。
好幾個月以來,自從在索姆河戰役中負傷,在那些無始無終的夜晚,身為擔架員,在戰場上尋找傷員,并因不時飛過的流彈而擔驚受怕,尤其是他從死人堆裡爬出來之後,他就知道,有一種無法定義的、顫抖着的、幾乎可以觸碰到的恐懼,在他的心中慢慢地紮下了根。
除此之外,還要加上他的活埋給他心靈造成的毀滅性效果。
他身上有某種東西依然留在泥土底下,他的軀體返回到了地面上,但是,他腦子的一部分,吓壞了,留在了底下,被囚押,被禁锢。
這一體驗标記在了他的肌膚中,他的行動中,他的目光中。
隻要一離開房間,他就會惶恐不安,他會留意最細微的腳步聲,開門之前,他首先會從門縫中小心地探出腦袋來,然後再把房門開大;走路時,他喜歡貼着牆壁走,經常想象有人尾随着他;跟人聊天時,他總是忍不住仔細地打量對方,隻要有可能,他總是選擇待在離出口最近的地方。
無論在什麼情況下,他的目光總是帶着一種警惕性,左右不停地掃視。
守在愛德華的床頭時,他需要透過窗戶望出去,因為房間裡的氛圍讓他感到壓抑。
他始終處在警覺中,一切都是他懷疑的對象。
他知道這一點,一輩子也就那樣了。
現在,他得時時體驗這種動物般的忐忑不安了,就像一個人突然發現自己變得很嫉妒,但他明白,從此後,他就得跟這種新毛病妥協了。
而這一發現讓他陷入了巨大的憂傷之中。
嗎啡産生了效果。
盡管劑量在逐步減少,眼下,愛德華每五六個小時就得注射一小瓶,那樣,他就可以不再受疼痛的折磨,他的病房也不再沒完沒了地傳來煩擾人的呻吟聲,也聽不到那讓你血液冷凝的吼叫聲了。
當他不瞌睡的時候,他像是在飄蕩,但還必須把他綁緊了,就怕他去撓那大大敞開的傷口。
之前,阿爾貝和愛德華并沒有經常碰面,他們隻是彼此見過面,打過招呼,興許還遠遠地送上過一絲微笑,僅此而已。
愛德華·佩裡顧是一個戰友,跟其他人一樣,近在咫尺,卻很陌生。
今天,對于阿爾貝,愛德華依然是一個猜不透的謎,一個難以捉摸的奧秘。
他們來到戰地醫院的第二天,他發現,愛德華的個人用品就放在木頭大櫃子腳下,而木櫃的一扇門大開着,一有風吹來就吱扭吱扭作響。
無論誰都能進得屋來,把包偷走—誰知道呢?于是阿爾貝決定把它藏起來。
當他拿起這個裝有私人物件的布包時,阿爾貝的心裡肯定覺得這樣做不太好,他根本就不想這麼早就去翻開它,但是他實在無法抵抗翻包裡東西的誘惑。
他很尊重愛德華,照這個道理,他不應該去翻包,但是,另一個道理在催促他翻包。
這讓他回想起他的母親。
馬亞爾太太就是一個愛翻别人東西的母親。
整個童年時期,阿爾貝就始終在施展千百種才幹,來對母親隐藏一些其實并不太有什麼意義的秘密,而最終,馬亞爾太太總能發現這些秘密,到頭來,她會一邊揮舞着那些戰利品,一邊劈頭蓋臉地責備他。
說來,那不過是一些小玩意兒,從《畫刊》雜志中剪下來的一個自行車手的照片,從一本詩歌選集中抄下的三行詩,或者是從蘇比斯遊戲中赢得的四顆彈球和一個楔子,馬亞爾太太把這每一個秘密都看作一次背叛。
在靈感大發的那些日子,她手中揮舞着一個鄰居給阿爾貝的一張明信片,上面有越南北部地方的大樹,在揮舞明信片的同時,她會投入到一番熱烈的獨白中,一遍又一遍地數落孩子們的忘恩負義,還有她自己兒子的自私自利,還有她那迫切的願望,渴望自己不久就能去另一個世界見她可憐的丈夫,這樣,她才能得到最終的安慰,接下來的台詞你應該能自己猜到。
阿爾貝打開愛德華的布包,目光立即落到一個本子上,這些痛苦不堪的記憶頓時消逝得無影無蹤。
這是一個用橡皮筋綁住的硬面本子,有一副曆盡滄桑的模樣,裡面夾着的隻是一些用藍色鉛筆畫成的素描。
阿爾貝雙腿盤膝,傻傻地坐了下來,就坐在櫃門吱扭吱扭作響的衣櫃跟前,立即就被那些畫面吸引住了。
這些畫,有的是草草塗就,有的則是精心描繪,如同一場滂沱大雨那樣緊密排列的暈線,形成一片片深沉的陰影。
畫作有一百來幅,全都是在這裡,在戰場上,在戰壕中畫的,展現出日常生活的時時刻刻、方方面面。
畫面中,士兵們有的在寫信,有的在抽煙鬥,有的在哈哈大笑,有的正準備沖鋒,有的正在吃飯,有的正在喝水,反正,就是諸如此類的場面。
匆匆畫出的一條曲線,就變成了一個筋疲力盡的年輕戰士的側影,而三筆線條,就是一張眼神驚慌的疲憊的臉,讓你看了直覺得肚子抽筋。
這些最細微的筆觸,看似匆匆,貌似急急,若有似無,卻能抓住事物的本質,即恐懼、悲慘、期待、洩氣、疲竭。
這個畫冊,簡直可說是一篇宿命的宣言。
翻閱畫冊時,阿爾貝感到心揪得緊緊的。
因為,在這所有的畫面中